《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10册 。(元)胡祗遹撰,三怡堂丛书之一,民国间河南官书局版。
胡祗遹,《元史》本传载其字曰绍开。一字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曾任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转右司员外郎。因忤权臣阿合马,出为太原路治中,提举铁冶。后历任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济宁路总管、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等职。后召拜翰林学士,未赴,改任江南浙西按察使,不久以疾辞归。卒,谥文靖。
《录鬼簿》把他列为“前辈名公”,称“胡紫山宣慰”。以精明干练著称,所至颇具声誉。
祗遹学出宋儒,著述较丰,著有诗文集《紫山大全集》,今存二十六卷本。卷八有《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朱氏诗卷序》等文,为研究元曲之珍贵资料。
其作品以诗文为主,治学问宗宋儒,文章以笃实为宗,诗歌创作也宗宋诗不务雕饰而求理明词达。也偶作散曲小令,清丽而有逸趣。因此,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说“胡紫山之词如秋潭孤月”。他的散曲以〔沉醉东风〕《赠妓朱簾秀》、〔阳春曲〕《春景》、〔快活三过朝天子〕《赏春》等为佳。《赠妓朱簾秀》小令,利用谐音,字字咏珠簾,而又句句写出名妓朱簾秀的神韵风度,是赠答佳作。不过他的笔调,尚未能畅散曲之趣,多少反映了散曲初兴时,一些文人学士的创作尚未脱尽诗词作法的特色。他词学豪放派,清简有致,疏宕不足,但还是元词中较好的作品。
《紫山大全集》为其子太常博士持所编。前有其门人翰林学士承旨刘赓《序》,原本六十七卷,岁久散佚。据《永乐大典》所载,裒合成编,厘为赋、诗、诗馀七卷,文十二卷,杂著四卷,语录三卷。其间杂著一卷。
祗遹一生所学具见於斯。然体例最为冗琐,有似随笔札记者,有似短章小品者,有似莅官条约者,有似公移案牍者,层见错出,殆不可名以一格。考贾谊《新书》,皆以所作治安策及言事诸疏割裂颠倒,各自为章别标篇目,说者以为平时纪录之稿,其后联缀成篇而上之。
祗遹是集,或亦是例与。史称其官右司员外郎时,以论事忤奸相阿哈玛,外迁太原路治中,提举铁冶欲,以岁赋不办责之。及其莅职,乃以最闻。官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时,辨诬告不轨之狱。官济宁路总管时,擘画军政八事,并修《明学校之法》。又称其所至皆抑豪右,扶寡弱,敦教化,厉士风。盖以吏材名一时,而无一语及其文章。
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於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元代词人,往往以风华相尚,得兹布帛菽粟之文,亦未始非中流一柱矣。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甚至如《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以阐明道学之人,作媟狎倡优之语。其为白璧之瑕,有不止萧统之讥陶潜者。陶宗仪《辍耕录》载其锺爱歌儿珠帘秀,赠以《沉醉东风》小曲,殆非诬词矣。以原本所有,姑仍其旧录之,而附纠其谬於此,亦足为操觚之烱戒也。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