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甲午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徐钧 2011-02-19 18:52:16

    这本书最多是一本小说性的散笔。在历史史观的研究方面没有很多的新意,其用意还是没有摆脱过去某些历史观的片面局限中。在个人看来,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观,如果不能反省到自卑感作祟的某种民族性情结,那很难有更好的进步。

  • 1 都归尘土 2010-03-13 22:11:36

    又见FQ,这人的史观有问题

  • 1 倚楼无语F5 2014-01-15 13:44:21

    副标题叫“ 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但仅仅在末页开列了清单,完全不知道哪些史料对应的哪些部分,也就没什么大的价值,所以这些故事只能泛泛的归档到八卦记忆区了。

  • 0 2014-02-27 10:47:28

    : K256.306/1111

  • 0 章伯 2013-01-09 00:17:22

    耳目一新的研究

  • 0 SydneyCarton 2011-04-07 17:19:48

    书内容还可以,但很多细枝末节的考证没有标注释恐怕不好。其实本质是学术的,却非被包装成该死的畅销书,读的时候感觉很不好。

  • 0 gee 2010-12-26 15:44:55

    犹豫了一下,还是打了5星。夹叙夹议虽然有点过,但写史拼的是史料,本书在史料方面确实他人无法企及。日本在华谍战和几艘船的历史,让人看得瞠目结舌。掩卷之后再次感觉,日本人太可怕了

  • 1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4-09-17 09:27:36

    今天是黄海海战邓世昌等英勇捐躯120周年,这是两个甲子以前那场战争的标志性事件。站在又一个甲午年回望历史,才明白历史远不是那么简单。雪珥在书中最为感慨的事,大概是呼应了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对日本人的评价。甲午年之败,虽有不少偶然(这也是为相关史料所证明了的),但就其“势”而言,却仿佛无可遁逃。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在作者那令人振聋发聩的序言。一直以来没有消停过的民族主义思潮(情结)倾向于简单粗暴地推卸一切责任给外邦族人,却极少从近邻身上学得中国人最缺乏的“认真”品质改进自身。总之,对甲午战争教科书式叙述已然习惯的人,会从这本书里受到启迪。

  • 0 Brasidas 2012-08-10 06:12:02

    侧重于国关

  • 0 [已被注销] 2010-10-25 10:41:16

    书本身还是不错的,但与作者的另一本书《国运1909》重复实在太多。

  • 0 风撼斜阳 2012-04-30 23:59:50

    从谍战,外交,媒体,民族国家的形成等侧面剖析了甲午大清必败的原因。

  • 0 2012-02-08 01:04:27

    间谍部分及一些日本史料发掘很不错。但是书名误人,其实只是《大东亚的沉没》的扩充版。平壤黄海辽东威海大小战役,统统没有或一笔带过。想看甲午全景的,请绕道。

  • 0 NAVY SEAL 2012-02-06 18:03:40

    雪珥的史观颇有刘慈欣黑暗森林的精华

  • 0 转圈的猫 2010-01-18 15:45:52

    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我第一次了解日本谍报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关于战争过程并无特别解密,更多史料是关于战争背后的博弈。一句话概括,甲午战争日本取胜不是偶然的。日本谍战人员自发而为,并未得到政府的实际援助。一些情报人员被清军捕获后杀掉,日方辗转收集遗骨回国,让我再次想到《父亲的战场》所写的内容:战时情况允许,日军会把遗骨收敛,因战败仓促撤退等原因、当时无法把遗骨带回国内的,会画好埋藏地图。战后日本企业财团多次组织幸存士兵和阵亡士兵亲属去到中国等国家多方寻找。而我们更喜欢选择性健忘,我们的英雄寂寂无名。P.S:在悲壮的历史中看到了熟悉且亲切的地点,碧流河,还有花园口。

  • 0 戴一 2012-10-06 08:46:51

    为海外学者加一星.....

  • 0 蓝色半岛 2011-07-12 17:04:07

    还凑合。钓鱼密码一段挺有意思。2011.6.30

  • 0 5ive 2010-09-30 09:07:04

    不能算是一本书 只能说是合集

  • 0 夜月生 2013-06-22 14:45:41

    少些文人气息就好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