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本讲真话的书
《朝闻道集》,是周有光先生近年来所观所感所写的各类杂文的结集。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洋洋洒洒,敢讲真话,妙趣横生,往往使人读得怦然心动。104岁高龄的老人,居然还能出版一部近20万字的文集,这真算得上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幸事。
用“博学多闻”一词来描述这位学界泰斗最恰如其分,而这种博学更多地得益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可以这样讲:他这一生,总被时代大潮裹挟着前进。
作为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新中国成立后,周有光先生先后担任了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本书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全球化巡礼》、《两大文明古国的经济起飞》等篇什,即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预测未来走向。他把中国的工业外包形象地比喻成“世界工厂”,把印度的软件外包比喻成“世界办公室”,并指出,中国只有藏富于民,才能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中国改革开放,放弃了...
一本讲真话的书
《朝闻道集》,是周有光先生近年来所观所感所写的各类杂文的结集。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洋洋洒洒,敢讲真话,妙趣横生,往往使人读得怦然心动。104岁高龄的老人,居然还能出版一部近20万字的文集,这真算得上是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幸事。
用“博学多闻”一词来描述这位学界泰斗最恰如其分,而这种博学更多地得益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可以这样讲:他这一生,总被时代大潮裹挟着前进。
作为一位资深的经济学家,新中国成立后,周有光先生先后担任了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本书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全球化巡礼》、《两大文明古国的经济起飞》等篇什,即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预测未来走向。他把中国的工业外包形象地比喻成“世界工厂”,把印度的软件外包比喻成“世界办公室”,并指出,中国只有藏富于民,才能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中国改革开放,放弃了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不再学习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和工业社会主义化。从此,走出困境,顺利发展经济。中国改革开放不久,苏联就自行瓦解,这证明改革开放的及时和明智。
这段话是周有光先生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正确性的准确评价。
相对于“经济学家周有光”,绝大多数人更愿意把他定义为语言文字学家,因为他在这个领域的成就是突出而重大的。从1955年起,周有光先生便被委以文字改革的重任。由他主抓并最终制订完成的《汉语拼音方案》被世界所公认,人们尊称他为“汉语拼音之父”。本书第四辑“语文探新”部分,主要收录了这方面的文章。
周有光先生是一位“两头真”的学者。什么叫两头真呢?他自己的解释是:年轻时候一味天真盲从,到了老年开始探索真理。这样,从他八十几岁算起,又得了一个“文化学家周有光”的称谓。美国何以长盛不衰?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东西方文明能共融吗?为什么说“大同理想”和“小康现实”?贫穷的阿富汗也能成为“亚洲的瑞士”吗?在从容澹定的话语间,一位睿智长者与21世纪的新学人对话,展示出他深厚的学养以及他的时事关怀。这是一本“真话集”,正如年长周有光两岁的巴金先生所说的:我所谓“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我从未说,也不想说,我的“真话”就是“真理”。(巴金《真话集•后记》)“只有清算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华夏文化任重道远。”
了解过去,开创未来,历史进退,匹夫有责。
这是老一辈学人对21世纪莘莘学子的莫大期望。
作者简介 · · · · · ·
周有光,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1923—1927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
1928—1949年,任教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1955年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聋人手指字母方案。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该组织经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
担任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三人之一。提倡现代汉字学和比较文字学。出版《汉字改革概论》、《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等语文专著20余种,发表论文300多篇。1989年离休。
目录 · · · · · ·
第一辑 华夏思古
01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02 华夏文化的复兴
03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04 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
05 儒学的现代化
06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
第二辑 读史纪实
07 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
08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09 苏联历史札记
附录一:没有哭泣的葬礼
附录二:快门按下,苏联解体
附录三:“阿芙洛尔”号巡洋舰
附录四:普列汉诺夫的遗嘱
10 闲谈俄罗斯
附录:萨满教和圣愚崇拜
11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12 全球化巡礼
附录:从人均GDP看世界
13 两大文明古国的经济起飞
14 不丹王国的民主化
15 小国崛起
第三辑 文化演进
16 人类文化的结构和运动
17 四种传统文化略述
附录:从“河西河东”到“双文化论”
18 科学的一元性
19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附录:多极化与一体化
第四辑 语文探新
20 人类文字的鸟瞰
21 人类文字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
22 汉字性质和文字类型
23 《汉语拼音·文化津梁》前言
24 怀念《拼音小报》
25 旧事重提谈拼音
26 汉字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27 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
28 从“万码奔腾”中解放出来
第五辑 笔尖畅想
29 胡适和陈独秀的分道扬镳
30 微言大义和托古改制
31 端午节的时代意义
附录:读周有光《端午节的时代意义》有感
32 话说天国
33 话说阿富汗
34 东洋变西方
35 “衣食住行信”
36 信仰问答
37 漫说太平洋
38 学写八股文
39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
作者后记
周有光著作单行本目录
出版后记 一本讲真话的书
· · · · · · (收起)
"朝闻道集"试读 · · · · · ·
《朝闻道集》是104岁的周有光老先生的一部杂文集,收录有关文化、历史、语文等各个方面的文章,大都是他百岁前后所写,有的在这里是首次发表。 周老说,他的最后一本书要题名为《朝闻道集》。(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其实,这绝不会是他的最后一本书。104岁的周老还在不断发表杂文,用词从容而透彻,用意清新而刚健。 老先生离休家居,足不出户。每日如饥似渴地读...
喜欢读"朝闻道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朝闻道集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朝闻道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0 条 )

诚恳的公知思想集大成书

> 更多书评 30篇
-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大同论”。《礼运》,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2017-01-15 12:01 4人喜欢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大同论”。《礼运》,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中国人民历代的崇高理想。在大同理想的启示下,康有为提倡“维新”,作《大同书》;孙中山创导“三民主义”,大书“天下为公”;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以“小康”为建设目标。 孔子(前551—前479)提出“大同论”之后,柏拉图(前428—前347)提出《理想国》,莫尔(1478—1535)提出《乌托邦》,傅立叶(1772—1837)提出“法郎吉”幸福社会,圣西门(1760—1825)提出知识分子和企业家的乐园,马克思(1818—1883)提出科学社会主义,英国提出费边社会主义(1884),美国以自由民主立国(1776)。这都是引导人类前进的崇高理想。 比较上面各种理想,“大同论”在时间上早得多,在意境上高得多,这使我们不能不感叹孔子的先知先觉!今天诵读这篇“大同论”,好像是跨越两千五百年,跟先师孔子面对面讨论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问题。 苏联的理想是建立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伊朗的理想是建立地上天国;美国的理想是建立自由民主的世界;中国的理想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你选择哪一种?我选择“大同”。因为:“大同理想”,崇高、远大、广博、平易! 我们的当前任务是:建设小康,志在大同。 ▌大同与小康 “大同论”把人类历史分为“大同时期”和“小康时期”。 大同时期的特点:1.天下为公(政权禅让);2.选贤与能(文官考试);3.讲信修睦(守信、睦邻);4.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终身福利,从摇篮到棺材);5.男有分,女有归(幸福家庭);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财产公有)。 大同时期的实践者是谁?孔子没有说。 小康时期的特点:1.天下为家(帝王专制);2.货力为己(财产私有);3.城郭沟池以为固(国家设防);4.礼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定法律,重礼仪);5.谋用是作,兵由此起;有过,用刑;不由此者,在势者去(战争、刑罚、罢免、废黜)。 小康时期的实践者有谁?孔子举例: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 孔子为什么不谈大同时期的实践者,只谈小康时期的实践者?为什么古代圣人一个个全是实践的小康,没有一个实践大同? 孔子没有说明,他的弟子们也明白了: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大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崇高理想,小康是切实而可行的具体现实;理想玄虚只能仰望,现实具体可以实践。 从孔子时代到今天两千五百年间,向来没有出现过大同世界。但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个理想崇高而远大,华夏子孙,代代相传,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历史学者说:大同实际是美化了的原始社会,生活极其简单,身外别无一物,无从私有,只能公有。私有需要先有财产。生产发展,开始分工,财产有了剩余,于是公有变为私有。经济规律,不是私有发展成为公有,而是公有发展成为私有。 既然理想玄虚,不可捉摸,可否不要理想呢?不可! 理想是崇高的希望、前进的向导、精神的支柱。人类智慧高度发展之后,必然出现理想的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个理想是华夏民族的旗帜,前赴后继,亿万同风。 理想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但是它不是建设国家的具体步骤,不是发展经济的实际方案。历代圣贤都心里明白:理想崇高,现实平凡;理想白璧无瑕,现实瑕瑜掺杂;理想可以一步登天,现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理想有利无弊,现实有利必有弊。历代圣贤,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从来没有追求大同而鄙弃小康。这是中国的“实事求是”伟大传统。 ▌理想与现实 理想推动了社会发展: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文化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各国发展有先有后,差距很大,但是你进我追,都是向前,没有国家能够长期违背社会演进的历史轨道。 人类已经不能没有理想了,没有了理想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前进方向。但是,抬头仰望理想的时候,必须低头看清楚前进的脚步,不可把理想捧上天堂,把现实贬入地狱。 中国建设小康、胸怀大同,发展现实、仰望理想,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苏联适得其反。苏联档案公开后,俄罗斯和欧美历史学者,经过长年的深入研究,清楚地看到,苏联的“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全是空中楼阁。 历史学家恍然大悟:社会主义是理想,资本主义是现实,好比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 苏联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盲目追求理想,鄙视和破坏现实,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走进了历史的误区。 其实,马克思讲得很清楚:建设社会主义必先建设资本主义,要先达到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还要联合全世界的工人阶级一同建设社会主义。苏联在半封建半农奴的落后社会基础上,强行一国单独向社会主义冒进,结果当然只有失败。 苏联的失败告诉人们,分清“理想”与“现实”是何等重要! 2009年3月25日 时年104岁
回应 2017-01-15 12:01 -
听老先生讲真话,着实觉得他可敬又可爱 问:许多人说,中国生活重精神,西洋生活重物质;中国学术长于综合,西洋学术长于分析。对不对? 答:中国生活缺乏物质,中国学术缺乏分析。西洋生活不缺乏精神,西洋学术不短于综合。不要用自我安慰来欺骗自己。 看到这里,觉得周老说话真是萌萌的:没有就是没有,不好就是不好嘛,自己没做好也不能变相地说人家不行啊。敢于接受现实,接受自己的缺点,其实也是一种有底气的表现。我们现...
2016-06-13 20:25 2人喜欢
听老先生讲真话,着实觉得他可敬又可爱
问:许多人说,中国生活重精神,西洋生活重物质;中国学术长于综合,西洋学术长于分析。对不对? 答:中国生活缺乏物质,中国学术缺乏分析。西洋生活不缺乏精神,西洋学术不短于综合。不要用自我安慰来欺骗自己。 引自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看到这里,觉得周老说话真是萌萌的:没有就是没有,不好就是不好嘛,自己没做好也不能变相地说人家不行啊。敢于接受现实,接受自己的缺点,其实也是一种有底气的表现。我们现在做的不好,那又怎样,改了不就好了嘛,没必要耍赖不承认。 不过话虽这么说,这么多人中,又有几个人像老先生一样真正敢说真话,面对真相呢。 P.S.当下的中国生活也许不再像从前那样那么缺乏物质了,但我们真的重过精神吗?
回应 2016-06-13 20:25 -
杰品世界 (宁静致远)
历代圣贤都心里明白:理想崇高,现实平凡;理想白璧无瑕,现实瑕瑜掺杂;理想可以一步登天,现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理想有利无弊,现实有利必有弊。历代圣贤,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从来没有追求大同而鄙弃小康。 古人都明白,大同建立在小康之上,个人有何其不是呢?先求立足于世,再求现身为公。 理想推动了社会发展: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文化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2011-06-15 20:47 3人喜欢
历代圣贤都心里明白:理想崇高,现实平凡;理想白璧无瑕,现实瑕瑜掺杂;理想可以一步登天,现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理想有利无弊,现实有利必有弊。历代圣贤,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从来没有追求大同而鄙弃小康。 引自第1页 古人都明白,大同建立在小康之上,个人有何其不是呢?先求立足于世,再求现身为公。
理想推动了社会发展: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文化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各国发展有先有后,差距很大,但是你进我追,都是向前,没有国家能够长期违背社会演进的历史轨道。 分清理想与现实是何等重要 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在复兴华夏文化的同时,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华夏文化是“文史哲”加上“科技”、“艺术”和“宗教”。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1.文学:例如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代文学。2.历史:二十四史和历代的正史和野史。3.哲学:先秦诸子,历代名家。4.科技:经验科学、农业、手工业。5.艺术:文学以外有绘画、书法、音乐、杂技。6.宗教:主要是佛教。这是一个大体的说法。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1-06-15 20:47 -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朝闻道集》作者后记 我八十五岁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中,看报、看书、写杂文,消遣岁月。我是专业工作者,一向生活在专业的井底,忽然离开井底,发现井外还有一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我要赶快自我扫盲。 感谢亲友们的帮助,使我不断看到多方面的读物,弥补我的鄙陋。 我写下笔记草稿,先请好友评点。在好友的帮助下,修改成杂文一百多篇,记录我生命中最晚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反思。 我衷心感谢张森...2017-01-15 12:05
《朝闻道集》作者后记 我八十五岁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中,看报、看书、写杂文,消遣岁月。我是专业工作者,一向生活在专业的井底,忽然离开井底,发现井外还有一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我要赶快自我扫盲。 感谢亲友们的帮助,使我不断看到多方面的读物,弥补我的鄙陋。 我写下笔记草稿,先请好友评点。在好友的帮助下,修改成杂文一百多篇,记录我生命中最晚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反思。 我衷心感谢张森根先生,他建议在我的杂文中选择一部分到“中选网”上去发表,并在发表的文章中选择一部分编成这部书稿,另行出版。我衷心感谢“中选网”的各位女士和先生,他们付出辛勤劳动,帮助张森根先生实现他的建议,使我能得到更多读者的宝贵批评。 我衷心感谢宋宝罗先生为本书封面题字并为我题写贺词! 我真幸福,在人生晚年,得到了这种人间最可贵的合作和友情!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周有光 2009年7月13日 时年104岁半
回应 2017-01-15 12:05
-
杰品世界 (宁静致远)
历代圣贤都心里明白:理想崇高,现实平凡;理想白璧无瑕,现实瑕瑜掺杂;理想可以一步登天,现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理想有利无弊,现实有利必有弊。历代圣贤,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从来没有追求大同而鄙弃小康。 古人都明白,大同建立在小康之上,个人有何其不是呢?先求立足于世,再求现身为公。 理想推动了社会发展: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文化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2011-06-15 20:47 3人喜欢
历代圣贤都心里明白:理想崇高,现实平凡;理想白璧无瑕,现实瑕瑜掺杂;理想可以一步登天,现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理想有利无弊,现实有利必有弊。历代圣贤,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从来没有追求大同而鄙弃小康。 引自第1页 古人都明白,大同建立在小康之上,个人有何其不是呢?先求立足于世,再求现身为公。
理想推动了社会发展: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文化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各国发展有先有后,差距很大,但是你进我追,都是向前,没有国家能够长期违背社会演进的历史轨道。 分清理想与现实是何等重要 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在复兴华夏文化的同时,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华夏文化是“文史哲”加上“科技”、“艺术”和“宗教”。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1.文学:例如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代文学。2.历史:二十四史和历代的正史和野史。3.哲学:先秦诸子,历代名家。4.科技:经验科学、农业、手工业。5.艺术:文学以外有绘画、书法、音乐、杂技。6.宗教:主要是佛教。这是一个大体的说法。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1-06-15 20:47 -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大同论”。《礼运》,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2017-01-15 12:01 4人喜欢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大同论”。《礼运》,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中国人民历代的崇高理想。在大同理想的启示下,康有为提倡“维新”,作《大同书》;孙中山创导“三民主义”,大书“天下为公”;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以“小康”为建设目标。 孔子(前551—前479)提出“大同论”之后,柏拉图(前428—前347)提出《理想国》,莫尔(1478—1535)提出《乌托邦》,傅立叶(1772—1837)提出“法郎吉”幸福社会,圣西门(1760—1825)提出知识分子和企业家的乐园,马克思(1818—1883)提出科学社会主义,英国提出费边社会主义(1884),美国以自由民主立国(1776)。这都是引导人类前进的崇高理想。 比较上面各种理想,“大同论”在时间上早得多,在意境上高得多,这使我们不能不感叹孔子的先知先觉!今天诵读这篇“大同论”,好像是跨越两千五百年,跟先师孔子面对面讨论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问题。 苏联的理想是建立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伊朗的理想是建立地上天国;美国的理想是建立自由民主的世界;中国的理想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你选择哪一种?我选择“大同”。因为:“大同理想”,崇高、远大、广博、平易! 我们的当前任务是:建设小康,志在大同。 ▌大同与小康 “大同论”把人类历史分为“大同时期”和“小康时期”。 大同时期的特点:1.天下为公(政权禅让);2.选贤与能(文官考试);3.讲信修睦(守信、睦邻);4.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终身福利,从摇篮到棺材);5.男有分,女有归(幸福家庭);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财产公有)。 大同时期的实践者是谁?孔子没有说。 小康时期的特点:1.天下为家(帝王专制);2.货力为己(财产私有);3.城郭沟池以为固(国家设防);4.礼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定法律,重礼仪);5.谋用是作,兵由此起;有过,用刑;不由此者,在势者去(战争、刑罚、罢免、废黜)。 小康时期的实践者有谁?孔子举例: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 孔子为什么不谈大同时期的实践者,只谈小康时期的实践者?为什么古代圣人一个个全是实践的小康,没有一个实践大同? 孔子没有说明,他的弟子们也明白了: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大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崇高理想,小康是切实而可行的具体现实;理想玄虚只能仰望,现实具体可以实践。 从孔子时代到今天两千五百年间,向来没有出现过大同世界。但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个理想崇高而远大,华夏子孙,代代相传,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历史学者说:大同实际是美化了的原始社会,生活极其简单,身外别无一物,无从私有,只能公有。私有需要先有财产。生产发展,开始分工,财产有了剩余,于是公有变为私有。经济规律,不是私有发展成为公有,而是公有发展成为私有。 既然理想玄虚,不可捉摸,可否不要理想呢?不可! 理想是崇高的希望、前进的向导、精神的支柱。人类智慧高度发展之后,必然出现理想的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个理想是华夏民族的旗帜,前赴后继,亿万同风。 理想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但是它不是建设国家的具体步骤,不是发展经济的实际方案。历代圣贤都心里明白:理想崇高,现实平凡;理想白璧无瑕,现实瑕瑜掺杂;理想可以一步登天,现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理想有利无弊,现实有利必有弊。历代圣贤,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从来没有追求大同而鄙弃小康。这是中国的“实事求是”伟大传统。 ▌理想与现实 理想推动了社会发展: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文化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各国发展有先有后,差距很大,但是你进我追,都是向前,没有国家能够长期违背社会演进的历史轨道。 人类已经不能没有理想了,没有了理想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前进方向。但是,抬头仰望理想的时候,必须低头看清楚前进的脚步,不可把理想捧上天堂,把现实贬入地狱。 中国建设小康、胸怀大同,发展现实、仰望理想,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苏联适得其反。苏联档案公开后,俄罗斯和欧美历史学者,经过长年的深入研究,清楚地看到,苏联的“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全是空中楼阁。 历史学家恍然大悟:社会主义是理想,资本主义是现实,好比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 苏联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盲目追求理想,鄙视和破坏现实,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走进了历史的误区。 其实,马克思讲得很清楚:建设社会主义必先建设资本主义,要先达到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还要联合全世界的工人阶级一同建设社会主义。苏联在半封建半农奴的落后社会基础上,强行一国单独向社会主义冒进,结果当然只有失败。 苏联的失败告诉人们,分清“理想”与“现实”是何等重要! 2009年3月25日 时年104岁
回应 2017-01-15 12:01 -
此篇文章,作者从孔子的“大同、小康”说到当前的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很有高度。 大同是理想目标,小康是现实目标。 社会 主义是理想,资本主义是现实,好比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 盲目追 求理想,鄙视和破坏现实,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 ,结果当 然只有失败。 所以,分清理想 与现实是何等重要。
2013-05-18 10:26
-
Jofen (“听时似悟 遇境生迷”)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中国人民历代的崇高理想。 大同时期的特点:1.天下为公(政权禅让);2.选贤与能(文官考 试);3.讲信修睦(守信、睦邻);4.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终身福利,从摇篮到棺材);5.男有 分,女有归(幸福家庭);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财产公有)。 小康时期的特点:1.天下为家(帝王专制);2.货力为己(财产私 有);3.城郭沟池以为固(国家设防)...2019-11-12 15:26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中国人民历代的崇高理想。
大同时期的特点:1.天下为公(政权禅让);2.选贤与能(文官考 试);3.讲信修睦(守信、睦邻);4.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终身福利,从摇篮到棺材);5.男有 分,女有归(幸福家庭);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财产公有)。
小康时期的特点:1.天下为家(帝王专制);2.货力为己(财产私 有);3.城郭沟池以为固(国家设防);4.礼义,君臣,父子,兄 弟,夫妇(定法律,重礼仪);5.谋用是作,兵由此起;有过,用 刑;不由此者,在势者去(战争、刑罚、罢免、废黜)。小康时期的 实践者有谁?孔子举例: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
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大同是可望而 不可即的崇高理想,小康是切实而可行的具体现实;理想玄虚只能仰 望,现实具体可以实践。
理想崇高,现实平凡;理想白璧无瑕,现实瑕瑜掺杂;理想可以 一步登天,现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理想有利无弊,现实有利必有 弊。历代圣贤,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从来没有追求大同而鄙弃小康。这是中国的“实事求是”伟大传统。
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 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 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
有人说:华夏文化是“文史哲”加上“科 技”、“艺术”和“宗教”。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部分。1.文学:例如 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现代文学。2.历史:二十四史和历代 的正史和野史。3.哲学:先秦诸子,历代名家。4.科技:经验科学、 农业、手工业。5.艺术:文学以外有绘画、书法、音乐、杂技。6.宗教:主要是佛教。
修身:终身教育,知识更 新。齐家:男女平等,夫妻相敬。治国:否定专制,肯定民主。平天 下:积极参与和创造国际现代文化。
外族武力征服汉族,汉族文 化同化外族。汉族和外族成为兄弟民族,合力推进华夏文化。
儒学内容要逐项研究,分为三部分:1 对现代有指导意义的,从 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 原理对、具体不 对,改之。如“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要改为“孝敬父母,父母有错, 好言劝说”。3 不合现代要求的,弃之。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也”。汉代以来,儒家大都钻研章句训诂之学,给五经和孔孟做注 解,很少有实质性的发展和创新,但是儒学留下许多至理名言,有普 遍和久远的意义,符合全球化时代的教化需要。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文字把语言传到 远处、留给未来,开创“有史时代”。
回应 2019-11-12 15:26 -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朝闻道集》作者后记 我八十五岁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中,看报、看书、写杂文,消遣岁月。我是专业工作者,一向生活在专业的井底,忽然离开井底,发现井外还有一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我要赶快自我扫盲。 感谢亲友们的帮助,使我不断看到多方面的读物,弥补我的鄙陋。 我写下笔记草稿,先请好友评点。在好友的帮助下,修改成杂文一百多篇,记录我生命中最晚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反思。 我衷心感谢张森...2017-01-15 12:05
《朝闻道集》作者后记 我八十五岁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中,看报、看书、写杂文,消遣岁月。我是专业工作者,一向生活在专业的井底,忽然离开井底,发现井外还有一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我要赶快自我扫盲。 感谢亲友们的帮助,使我不断看到多方面的读物,弥补我的鄙陋。 我写下笔记草稿,先请好友评点。在好友的帮助下,修改成杂文一百多篇,记录我生命中最晚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反思。 我衷心感谢张森根先生,他建议在我的杂文中选择一部分到“中选网”上去发表,并在发表的文章中选择一部分编成这部书稿,另行出版。我衷心感谢“中选网”的各位女士和先生,他们付出辛勤劳动,帮助张森根先生实现他的建议,使我能得到更多读者的宝贵批评。 我衷心感谢宋宝罗先生为本书封面题字并为我题写贺词! 我真幸福,在人生晚年,得到了这种人间最可贵的合作和友情!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周有光 2009年7月13日 时年104岁半
回应 2017-01-15 12:05 -
后浪 (先读书 🌊后浪)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大同论”。《礼运》,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2017-01-15 12:01 4人喜欢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出“大同论”。《礼运》,孔子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中国人民历代的崇高理想。在大同理想的启示下,康有为提倡“维新”,作《大同书》;孙中山创导“三民主义”,大书“天下为公”;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以“小康”为建设目标。 孔子(前551—前479)提出“大同论”之后,柏拉图(前428—前347)提出《理想国》,莫尔(1478—1535)提出《乌托邦》,傅立叶(1772—1837)提出“法郎吉”幸福社会,圣西门(1760—1825)提出知识分子和企业家的乐园,马克思(1818—1883)提出科学社会主义,英国提出费边社会主义(1884),美国以自由民主立国(1776)。这都是引导人类前进的崇高理想。 比较上面各种理想,“大同论”在时间上早得多,在意境上高得多,这使我们不能不感叹孔子的先知先觉!今天诵读这篇“大同论”,好像是跨越两千五百年,跟先师孔子面对面讨论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问题。 苏联的理想是建立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伊朗的理想是建立地上天国;美国的理想是建立自由民主的世界;中国的理想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你选择哪一种?我选择“大同”。因为:“大同理想”,崇高、远大、广博、平易! 我们的当前任务是:建设小康,志在大同。 ▌大同与小康 “大同论”把人类历史分为“大同时期”和“小康时期”。 大同时期的特点:1.天下为公(政权禅让);2.选贤与能(文官考试);3.讲信修睦(守信、睦邻);4.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终身福利,从摇篮到棺材);5.男有分,女有归(幸福家庭);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财产公有)。 大同时期的实践者是谁?孔子没有说。 小康时期的特点:1.天下为家(帝王专制);2.货力为己(财产私有);3.城郭沟池以为固(国家设防);4.礼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定法律,重礼仪);5.谋用是作,兵由此起;有过,用刑;不由此者,在势者去(战争、刑罚、罢免、废黜)。 小康时期的实践者有谁?孔子举例: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 孔子为什么不谈大同时期的实践者,只谈小康时期的实践者?为什么古代圣人一个个全是实践的小康,没有一个实践大同? 孔子没有说明,他的弟子们也明白了: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大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崇高理想,小康是切实而可行的具体现实;理想玄虚只能仰望,现实具体可以实践。 从孔子时代到今天两千五百年间,向来没有出现过大同世界。但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个理想崇高而远大,华夏子孙,代代相传,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历史学者说:大同实际是美化了的原始社会,生活极其简单,身外别无一物,无从私有,只能公有。私有需要先有财产。生产发展,开始分工,财产有了剩余,于是公有变为私有。经济规律,不是私有发展成为公有,而是公有发展成为私有。 既然理想玄虚,不可捉摸,可否不要理想呢?不可! 理想是崇高的希望、前进的向导、精神的支柱。人类智慧高度发展之后,必然出现理想的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个理想是华夏民族的旗帜,前赴后继,亿万同风。 理想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但是它不是建设国家的具体步骤,不是发展经济的实际方案。历代圣贤都心里明白:理想崇高,现实平凡;理想白璧无瑕,现实瑕瑜掺杂;理想可以一步登天,现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理想有利无弊,现实有利必有弊。历代圣贤,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从来没有追求大同而鄙弃小康。这是中国的“实事求是”伟大传统。 ▌理想与现实 理想推动了社会发展: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文化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各国发展有先有后,差距很大,但是你进我追,都是向前,没有国家能够长期违背社会演进的历史轨道。 人类已经不能没有理想了,没有了理想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前进方向。但是,抬头仰望理想的时候,必须低头看清楚前进的脚步,不可把理想捧上天堂,把现实贬入地狱。 中国建设小康、胸怀大同,发展现实、仰望理想,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苏联适得其反。苏联档案公开后,俄罗斯和欧美历史学者,经过长年的深入研究,清楚地看到,苏联的“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全是空中楼阁。 历史学家恍然大悟:社会主义是理想,资本主义是现实,好比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 苏联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盲目追求理想,鄙视和破坏现实,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走进了历史的误区。 其实,马克思讲得很清楚:建设社会主义必先建设资本主义,要先达到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还要联合全世界的工人阶级一同建设社会主义。苏联在半封建半农奴的落后社会基础上,强行一国单独向社会主义冒进,结果当然只有失败。 苏联的失败告诉人们,分清“理想”与“现实”是何等重要! 2009年3月25日 时年104岁
回应 2017-01-15 12:01 -
听老先生讲真话,着实觉得他可敬又可爱 问:许多人说,中国生活重精神,西洋生活重物质;中国学术长于综合,西洋学术长于分析。对不对? 答:中国生活缺乏物质,中国学术缺乏分析。西洋生活不缺乏精神,西洋学术不短于综合。不要用自我安慰来欺骗自己。 看到这里,觉得周老说话真是萌萌的:没有就是没有,不好就是不好嘛,自己没做好也不能变相地说人家不行啊。敢于接受现实,接受自己的缺点,其实也是一种有底气的表现。我们现...
2016-06-13 20:25 2人喜欢
听老先生讲真话,着实觉得他可敬又可爱
问:许多人说,中国生活重精神,西洋生活重物质;中国学术长于综合,西洋学术长于分析。对不对? 答:中国生活缺乏物质,中国学术缺乏分析。西洋生活不缺乏精神,西洋学术不短于综合。不要用自我安慰来欺骗自己。 引自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看到这里,觉得周老说话真是萌萌的:没有就是没有,不好就是不好嘛,自己没做好也不能变相地说人家不行啊。敢于接受现实,接受自己的缺点,其实也是一种有底气的表现。我们现在做的不好,那又怎样,改了不就好了嘛,没必要耍赖不承认。 不过话虽这么说,这么多人中,又有几个人像老先生一样真正敢说真话,面对真相呢。 P.S.当下的中国生活也许不再像从前那样那么缺乏物质了,但我们真的重过精神吗?
回应 2016-06-13 20:25
论坛 · · · · · ·
指出周有光老先生书中的小错误 | 来自CT | 2013-04-25 | |
“袁隆平救了中国人的肚子,周有光救了中国人的脑... | 来自后浪 | 4 回应 | 2011-11-30 |
挺老爷子 | 来自Kev | 2010-10-14 | |
访谈 - 周有光: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 | 来自你说什么都对 | 2010-10-03 | |
六哥说 | 来自瘦猪 | 1 回应 | 2010-04-2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天地圖書 (2011)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朝闻道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黎戈 2010-01-28
一生有光
0 有用 伊卡洛斯 2011-01-22
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其他都有问题……
0 有用 柏林苍穹下 2012-04-23
“朝闻道,夕死可矣。”读完此书,怎能不向这位一百零六岁仍在阅读、思考与写作的老人致敬?
2 有用 瘦猪 2010-04-01
“科学的历史观绝不预设最高阶段”,嘿嘿,共产主义也不行。
1 有用 静眉 2010-04-22
发现书里的精华部分就是我看过的那篇专访,有可能是记者从书里摘出来自己虚构的这个专访。上当了。
0 有用 nick_h 2021-03-13
大师
0 有用 张冬冬108 2021-02-03
当一个人的活的足够久,见识足够多,那么他也就不需要种种定义来约束自己,也就会剥离开本属于自己的层层归属,这本书很多文章跟《静思录》重复,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书,看过三本以上,他的观点就已经表达的差不多了。周有光是由自己的专业过渡到人文社会领域,敢说真话,不说套话,可以说是老年版的陈丹青。
0 有用 清浊书房 2020-12-27
一百多岁的老先生坚持思考,文人本色。不过文人还是多讲文化比较专业。
0 有用 午夜飞行家 2020-12-21
@2012-06-01 17:12:45 @2020-04-07 11:57:21
0 有用 每天进步一点 2020-08-04
2011年2月21日,当当网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