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中国经济 短评

热门
  • 3 rexhrg 2016-03-15 16:38:46

    每次读中国现实分析的书,都想骂政府

  • 3 RainyLane 2012-05-30 21:03:41

    很乌托邦??: 东部产业升级 中部承接制造业 与东部形成区域经济合作 ;不追求经济规模区域均等化 而是追求人均意义上的均等 通过城市集聚 发展都市圈 未来东部三大都市圈可容纳全中国过半人口 通过劳动力自由流动 跨区域配置土地 中西部人均资源占有量提升 通过市场实现区域均衡而不是通过行政来配置;提高公共服务 拉近地区间生活质量 大都市 小城镇 乡村 三者形成合适的劳动分工 自由选择合适的生活

  • 1 小飞侠3799 2011-05-09 21:46:18

    邂逅:2010.5.23.购于卓越; 旅程:2010.5.23.-2011.5.9.; 地点:家中; 是不是被论文折磨习惯了,这只有结论和演绎而没有图表实证的文章居然很长时间都读不进。好在终于先看了后记,回过头来就重新发现了陆铭叔叔的严谨和可爱。“在茶水间说事儿”,至少这点他是做到了。

  • 0 苏檬 2010-12-20 20:33:52

    教育均等的方法需要时间消化,对于个人仍然缺乏启发和指导意义

  • 0 𝑻𝒂𝒌𝒖𝒎𝒊 2012-07-20 10:27:23

    一个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个政治参与者,也是个艺术家,也是个懂得历史、哲学的人。陆铭有这个潜质。

  • 1 穆晓 2016-06-01 22:23:05

    2012.12.4 三页弃,阅读感太差,实在读不下去

  • 0 唧唧歪歪 2011-11-02 22:12:44

    挺不错的哈这个书,经济入门普及的书的话,比郎咸平好多了。挺实在的,就是基本停留在定性分析上,专业人士的话这本书还是弱了点。

  • 0 Leo 2012-10-07 22:24:33

    总体来说挺不错的一本书,虽然稍显啰嗦,但指出了当前的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并针对其中一些问题给出了大概的解决方法,使人看到了中国现代渐进改良的希望

  • 0 礼拜八 2023-09-12 11:46:09 老挝

    非常值得一读

  • 0 皮格马利翁 2013-02-02 17:29:25

    发展的平衡在于促进劳动人口的自由流动并给予保障,而非政策性的对中西部的倾斜投资,这样可以保证那里的人均资源,而沿海地区的人均工资又不至于提的太高,进而那里建设用地的成本也不会增长过快。平衡的发展在于从集聚中走向平衡,与管仲治理齐国的思路一样,不患不均,而患蛋糕不够大。

  • 0 叮叮 2013-03-08 12:37:58

    很独到和比较全面的见解

  • 0 Montevallo 2019-05-05 16:20:40

    👍陆老师的粉丝真有逻辑,完全不是那种会私信骂人的人

  • 0 Aboutcn 2018-01-15 19:09:20

    有远见和独到的见解

  • 0 头顶西红柿 2020-06-16 10:47:29

    十年前的作品,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对于城市发展确实有自己的看法和正确的理解,比如对你低收入人群的照顾。但是就目前搞的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建设……我保留意见

  • 0 沉一大白 2018-09-09 22:52:53

    出路是城市化。现在看来外贸危机是言中了。

  • 0 土星先生 2016-03-06 15:41:54

    现在回过头来看,关于上海城市发展的部分还是挺有远见的

  • 0 dont panic 2020-05-18 09:08:29

    在图书馆偶然读到,断断续续读了一周的时间。十年前的经济类书籍现在最大的作用就是对比十年后的今天书中提到的问题是否还存在。从美国国债持有率过高到后工业化时代的分析,再到规模经济转型成为知识经济,关于地区经济与财政转移这一块确实有些乌托邦,但理想真的很美好。劳动力市场是否真的走向了匮乏(十年前),中国式特有城市和景区,绝对平等带来的是无效率,而不平等不等于不公平。学区房与择校费相比更加扼杀了低收入家庭中的优秀孩子上好学校的可能性。民营企业传承问题在中国不仅仅是空降经理人制度就能解决的。企业与政府激励方式的不同,如果政府持续使用GDP增长这一模版考核地方官员,那么教育、环境、医疗这类短期内没有明显效果,但有长远意义的建设将长时间被忽略。高福利型社会不等懒汉社会,人才资本积累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