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辽宁出身的史学大师金毓绂先生诞辰121周年,是他主编的重要著作《辽海丛书》出版74周年,也是该书重印33周年。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重温《辽海丛书》的再版重印过程,以资纪念改革开放在文化方面的收获。《辽宁日报》记者特邀辽宁古籍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徐彻教授谈谈有关情况。
记者:1985年辽沈书社出版了5卷本的《辽海丛书》。《辽海丛书》的主编是史学大师金毓绂先生,请介绍一下金毓绂先生的生平。
徐彻:金毓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是东北大地诞生的杰出人才。他是辽阳人,字静庵,别号千华山民,书室号静晤。1887年出生生,1962年逝世,享年76岁。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他的导师是著名的文字学家黄侃先生。他曾经先后担任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东北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转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任研究员。他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在历史、文学、文字、考古、文献、地理诸方面都有深湛的研究,尤其在东北地方史的研究上,著述宏富,逾越前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中国近代以来东北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当之无愧的史学大师。他的主要著作:资料大书有《奉天通志》、《辽海丛书》、《渤海国志长编》;学术专著有《东北通史》、《宋辽金史》、《中国史学史》;还有10卷本的《静晤室日记》等。
记者:请介绍一下《辽海丛书》的有关情况。
徐彻:《辽海丛书》,即是《东北丛书》。“辽海”就是“东北”的意思,“称辽海而赅吉、黑可也”,辽海不仅指辽宁,也包括吉林、黑龙江等广大的区域。这是一部关于东北历史、地理、考古、文学方面的大型资料丛书。《辽海丛书》的出版有识之士酝酿有年,最终由金毓绂先生完成了这个大业。金毓绂平日悉心研究东北地方文献,撰成《辽东文献征略》8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东北地区内一些重要城镇、山川、人物、金石等方面的史料,作了较为详尽的辑录和考释。他在1925年底,提出编辑《辽东丛书》的设想。1927年又拟扩充内容,改名《东北丛书》,筹备工作一直在进行中。1931年“九一八”战争爆发,他被软禁于沈阳,处于日寇监视之下,但对于东北地方文献的搜求、整理,仍不遗余力。在成书的过程中,金毓绂事必躬亲,从资料的搜集、版本的选定、内容的校勘,到印刷发行,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取得珍贵的资料,他四出考察,足迹远至朝鲜和日本。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34年同人集资开始出版该书,1936年出齐。全书10函,每函10册,计100册,收书87种,共印100套,约500万字。这部大书搜罗资料既富且精,其中有许多“家藏稿本及传抄本而向未付刊者”,和“虽已付刊而久经绝版者”,许多海内孤本、珍本赖以传世。《辽海丛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东北边疆史地的研究达到一个高峰。
记者:《辽海丛书》收集书稿的原则是什么?都收集了哪些方面的书稿?
徐彻:《辽海丛书》收集书稿的原则有2:一是收集东北人的著作,二是收集关于东北的著作。同关内比较,东北历来文化不胜,文人不伙,著作不多。金毓绂说:“盖在他方,作者如林,别择綦严,犹患其多。辽海作者,稀如星凤,立例虽宽,犹患其少”。有鉴于此,在编纂本书时,金毓绂尽量广泛搜罗,凡是同东北有关系的著作,都尽可能地纳入其中。本书收入的图书,包括4个方面:一是专著,二是杂志,三是文征,四是存目。专著是指作者原籍东北,并有完整个人文集者。“作者籍隶于辽,且能卓然成家,篇章完具,保存真面,一字不漏,是曰专著”。例如《湛然居士集》、《双溪醉隐集》、《医闾集》、《睫巢集》等。杂志包括两类,一类是方志,例如《辽东志》、《全辽志》、《锦州府志》、《铁岭县志》、《岫岩志略》等。;另一类是文史笔记,作者不是东北人,但其著作却是关于东北的,归于杂志类。“作者虽非籍于辽,而所述实资掌故,艮维古籍,此类为多,勘丛书者,理宜并采,是曰杂志”。例如洪忠宣的《松漠纪闻》、杨可师的《柳边纪略》等。文征多属文学方面的诗、词、曲、文,是从作者已存的专辑当中抽取出来的。原刊本大都亡佚,是从多方面设法辑佚得之的,是谓文征。例如《八旗文经》、《白山词介》等。还有一些是“有录无书的,预悬集名,以备搜访”,就是存目了。
记者:如何评价《辽海丛书》,它有哪些价值?
徐彻:《辽海丛书》是一部大型的关于东北历史、地理、文学、考古、民俗方面的资料丛书,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主要有3方面的价值:学术价值、资料价值和版本价值。一是学术价值。本丛书收集了许多学术专著,这些专著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例如《金小史》、《盛京疆域考》等。二是资料价值,这是显而易见的。本丛书收录了87种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三是版本资料,本书“多采用世所罕见之本。其中以传抄本居多,家藏稿本次之。凡此诸本,今俱不易得。至于绝版之复本,金氏辑补本之数种,至为珍贵。其关于辽海之载籍而流传于朝野、日本者,亦收有多种,可补前史之不足”。
记者:1984年为什么重印《辽海丛书》?请谈谈有关情况。
徐彻:《辽海丛书》当年只印刷了100套,根本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古籍整理的形势很好。同时,在全国开展了方志的纂修工程。各地纂修方志,也急需《辽海丛书》。为此,在辽宁省委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辽宁古籍规划领导小组开始筹划重新影印《辽海丛书》。经过1年多的工作,终于在1985年,由辽沈书社(辽宁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新版的精装《辽海丛书》,分为5册,共印 4000套。从而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本书之得以重新出版,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历史见证。
2008年12月4日
关于《辽海丛书》再版33周年答记者问
|
> 去遼海叢書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重复收录的情况不少(雪莱)
歲月兄速度好快。。。(巳注销)
還有《渤海国志长编》。金老對家鄉確實有很深的感情。
徐 彻
个人简历
1939年生。1967年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1981年辽宁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生毕业,获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曾任辽宁古籍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职称编审。现任辽海出版社编审。兼任吉林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辽宁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辽宁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中国日本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清宫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十八世纪研究会理事,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副会长,辽宁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奉系军阀史研究会副会长等。特贡专家。人命和业绩收入《世界名人录》。主要著作有《徐彻晚清史论》《慈禧大传》《光绪帝本传》《建储争斗》《学习的艺术》等。曾考察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西班牙、摩纳哥、日本、韩国、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并在有的国家签名售书。
研究领域
中国近代史 中国清朝史
主要论文
1 《从“太平玉玺”的真伪看“八位万岁”的有无》 《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2期
2 《中国农民起义领袖是皇权主义者——从洪秀全谈起》 《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4期
人大资料《中国近代史》1979年全文转载
3 《天府广场大屠杀事件质疑 》 《辽宁大学学报》1980年2期 《新华文摘》1980年7期全文转载 人大资料《中国近代史》1980年3期全文转载
4 《天府广场大屠杀事件再质疑》 《太平天国史新探》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年
5 《方伯谦被杀一案考析》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3期
《历史研究》1981年1期予以评介
6 《天京事件中韦昌辉杀人问题新探 》 《中国近代史研究丛书》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7 《洋务运动浅析》 《 电大语文》 1983年3期
8 《 论洋务派创办中国近代海军的动机 》 《辽宁大学学报》 1983年6期
《新华文摘》新论点评介 人大资料《中国近代史》1983年12期全文转载
9 《中国近代第一座造船厂的创办》 《辽宁大学学报》 1985年3期
《新华文摘》评价新论点
10 《中国近代第一批军舰的独立制造》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86年5期
11 《中国第一届赴欧海军留学生述略》 《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5期
12 《评〈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 《 中国出版年鉴 》1987年
13 《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略论》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6期
14 《新意迭出的〈康有为大传〉》 《 中国图书评论》 1988年
15 《评〈康有为大传〉》 《 人民日报 》 1988年12月5日
16 《黄兴究属何派》 《 社会科学战线 》1989年4期
《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摘报》撰文评介
17 《中国近代第一次购买军舰的尝试》 《中国近代化与洋务运动》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
18 《一本别开生面的人物传记 》 《 社会科学辑刊 》1990年3期
19 《政治旋涡中的两个历史人物》 《中国图书评论 》1990年5期
20 《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 《 社会科学辑刊 》1990年6期
21 《慈禧当政为灭满洲之说没有根据》 《辽宁大学学报 》1990年2期
22 《慈禧巧夺奕忻[左为言旁]的议政王职考》 《东北地方史研究》1990年2期
23 《〈热河密札〉中的“宫灯”一词新解》 《近代史研究 》 1991年4期
24 《慈禧为何连斩两大臣》 《史学集刊 》 1992年
25 《慈禧当政不是为了覆灭满洲》 《 清代宫史探微》 紫禁城出版 1991年
26 《一个伪造的历史事件》 广州太平天国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1年
27 《巴夏礼被捕考》 《清史论丛》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28 《中国十大皇帝本传丛书》总序 《十大皇帝本传丛书》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6年
29 《民初北洋十大将帅丛书》总序 《民初北洋十大将帅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30 《曾国藩生平及家族丛书》总序 《曾国藩生平及家族丛书》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7年
主要著作
1 《徐彻晚清史论》 辽沈书社 1993年
2 《慈禧大传》 辽沈书社 1994年
3 《光绪帝本传》 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
4 《建储争斗》 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
5 《学习的艺术》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主编著述
1 《文史辞书大系》[5种]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9年
2 《白话精评历代记事本末丛书》[9种] 辽沈书社 1994年
3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20种]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5年
4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丛书》[45种]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5年
5 《中国十大皇帝本传丛书》[10种]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6年
6 《民初北洋十大将帅丛书》[10种]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6年
7 《中国名人家书精典》[8种]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6年
8 《曾国藩生平与家族丛书》[10种] 辽宁古籍出版社 1997年
文章选登
1 《 慈禧的第一次垂帘》
2 《我关于史与论的见解》
3 《中国十大样板皇帝》
4 《初步奠定中国版图的康熙皇帝》
5 《选拔接班人是康熙帝的最痛》
6 《康熙帝没想做的三件事》
7 《不垂帘的孝庄皇太后》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