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兴起 短评

热门 最新
  • 29 庄叔的小跟班儿 2017-08-03 14:26:30

    书是好书,内容非常棒,不愧是诺奖得主。但是!翻译是个什么鬼!差到不行!多数句子长得要死还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城市的发展便利了本地交易和整个地区的交易,这些市场的扩张又使职能专业化、引进新技术和调整生产工艺适应条件改变可以增加盈利”这特么读的通???

  • 20 荍乔 2012-04-04 22:42:07

    翻译的很差。

  • 10 Hu 2012-06-25 20:25:38

    归本溯源 从中世纪之前开始 以商业史为依据 揭示商业之所以在西方滥觞是因为制度完善 而劳动力 技术 资源 不是商业发展的原因 而是发展本身(校图书馆为99版)

  • 18 往复君 2013-05-09 15:57:13

    翻译人不负责,后面最后几章颠三倒四,给这位若奖获得者抹黑了....

  • 5 null 2015-04-14 19:31:53

    翻译真烂,我还以为是厉以宁译的。我读的真累。不过逻辑真的太好了。

  • 3 kokutou 2015-08-29 14:08:55

    翻译太捉急… 越是关键的地方翻译越烂,让人没心思深究

  • 3 Kevinh 2018-10-28 20:53:49

    翻译的稀巴烂!!!!!谁买谁后悔真的!烂翻译毁了一部著作

  • 2 Nicole 2016-05-29 14:19:08

    这本书的翻译要了命了。原文本来是很好理解的哇

  • 1 2014-03-25 19:16:11

    : F150.9/3748

  • 2 关普勒 2014-06-15 20:42:08

    卡尔.马克思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世界将通过一系列阶段进入共产主义;资本主义需要发展有效的所有权,使之成为达到这一目的不可缺少的推进器。 亚当.斯密激烈抨击重商主义和政府的无效率。他也认识到在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时常有差异,也认为某些重要职能需要由政府承担。 但是马克思未能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是必不可免的,而亚当.斯密则没有告诉我们怎样保证有效率的政府会发明和维持一组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所有权。真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组织的正是我们。

  • 1 擗踊临水 2015-11-25 03:35:23

    有拨云见日之功力,制度变迁理论来阐述经济史,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来研究经济,特别是产权,专利保护。只可惜读的太匆忙,有机会要重读,并系统地阅读道格拉斯的其他系列作品。

  • 1 静夜思止 2011-11-16 10:59:04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产权是制度的核心

  • 1 孔飞刀大叫兽 2017-08-24 18:14:12

    帮我刷新了一遍西方近代史

  • 0 greenhands 2016-02-19 13:37:36

    本书的中心:交易费用的降低是经济效益增益的源泉。正如作者所说的,本书是为后来的研究者,开了个头。

  • 0 谢里登大道 2010-06-01 00:00:23

    恩,应付差事的读完了。还是有点云里雾里

  • 0 萌二 2011-03-26 22:58:06

    但是如果结合着中国史来考虑的话,还是存在很多疑问的……无论如何重读《西方世界的兴起》还是觉得诺斯的想法和视角很赞

  • 0 风雨净烟尘 2012-05-20 16:58:47

    听周其仁的中国经济专题,诺斯对经济制度的变迁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理论框架,对于希望对过去有所了解,但是又不想过多的纠缠于细节的话,我想这可能是本好的读物。可惜的是我对西方世界的经验太少,对此书的理解不够,只能是翻书了啊…

  • 0 西贝柳斯的食指 2012-02-20 23:01:35

    资源稀缺性的增加呼唤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的实行与否在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比较,即正外部性的内部化。

  • 0 ourmfzh 2017-06-12 09:57:19

    理论简介,逻辑有力。案例的部分又没有太长。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