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钱学森博士是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出身中国的华丽家族,家学渊源,1935年横渡太平洋,成为美国航空大师冯·卡门的高足。他在美国从事火箭研究,参与国防机要,甚至一度在五角大楼上班。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他以美军中校身份参加美国空军顾问团,前往德国考察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工作,审讯德国火箭鼻祖冯·布劳恩。在新中国诞生后,他准备回祖国效力,突然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甚至以“间谍”罪被捕入狱。美国千方百计阻止钱学森回国,因为他们深知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 诚如艾青所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花,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经过五年的不屈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过问下,导弹翘楚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8日踏上祖国的热土。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他,称他为“火箭王”。他运筹帷幄,稳坐中军帐,对中国的“两弹一...
钱学森博士是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他出身中国的华丽家族,家学渊源,1935年横渡太平洋,成为美国航空大师冯·卡门的高足。他在美国从事火箭研究,参与国防机要,甚至一度在五角大楼上班。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他以美军中校身份参加美国空军顾问团,前往德国考察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工作,审讯德国火箭鼻祖冯·布劳恩。在新中国诞生后,他准备回祖国效力,突然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甚至以“间谍”罪被捕入狱。美国千方百计阻止钱学森回国,因为他们深知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 诚如艾青所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花,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经过五年的不屈抗争,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过问下,导弹翘楚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8日踏上祖国的热土。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了他,称他为“火箭王”。他运筹帷幄,稳坐中军帐,对中国的“两弹一星”以及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巨大贡献,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提升大国地位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他,岂止“抵得上五个师”?钱学森还完善并发展了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一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全部知识领域的研究,从而创立了系统科学。 本书深层次解密钱学森的期颐之年的传奇人生,文笔流畅,可读性强。全书图文并茂,首次公布了钱学森诸多鲜为人知的照片,甚至包括钱学森本人在美国拍摄的摄影作品。全书展现“知识就是力量”和“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这样鲜明的主旋律哲理。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不仅仅是钱学森个人的传记,而是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是中国作为大国并迈向强国的崛起史。 本书是作者的最新作品。本书献给广大读者,特别是献给广大年轻读者,从钱学森的百岁传奇人生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走近钱学森的创作者
· · · · · ·
-
叶永烈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 。1940年生於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於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新著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18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详细记录。此外,还有《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美国...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 。1940年生於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於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新著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反右派始末》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的全过程;18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以及《陈伯达传》、《王力风波始末》,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详细记录。此外,还有《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陈云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笔──胡乔木》、《美国自由行》、《星条旗下的生活》、《俄罗斯自由行》、《欧洲自由行》、《澳大利亚自由行》、《真实的朝鲜》、《今天的越南》、《樱花下的日本》、《我的台湾之旅》、《南洋风情》、《多娇海南》等。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戴汝为曾问钱学森:“我不是学工程的,要补学点什么?”钱学森却回答说:“这样的问题,用不着我来回答。”戴汝为当时觉得非常难堪。戴汝为刚到力学研究所不久,有一天在研究所的图书馆里遇到了正在看书的钱学森,请教他应该看些什么参考书。钱学森又一次说:“做科研的人应当独立思考解决这种问题,用不着问我。”戴汝为脸红了,从此他明白必须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3页 -
钱学森一派大将风度,他说:“同志们,不就是摔下来一个“东风-2号”吗?今天它掉下来,明天我们将把它发射上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当年,我在美国的时候,写一篇很重要的论文,写成的只有几页,可是我写的底稿,却装满一个柜子。到底失败了多少次,我自己都数不清了。如果失败了就哭鼻子,闹情绪,恐怕就没有后来的成功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9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走近钱学森"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智慧的钥匙 9.0
-
- 当代数学精英 7.9
-
- 江青全传 7.1
-
- 运筹学导论:初级篇(第8版) 8.8
-
- 老猫的书房 7.6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 7.8
-
- 钱学森讲谈录 8.0
-
- 大学精神档案・近代卷(下) 8.8
-
- 微分方程、动力系统与混沌导论 9.1
-
- 复杂性与后现代主义 8.4
走近钱学森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走近钱学森》读书笔记

真正的“三不朽”科学家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天地出版社 (2019)9.0分 194人读过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8.7分 193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9.4分 9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传记·回忆录·口述史 (魏小河)
- 《晶报》图书 (karmer)
- 已读科技文化 (戴一)
- 历届文津奖推荐图书 (仓)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走近钱学森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yuuuui 2023-01-25 14:11:27 山东
口语化的叙述掩盖不了钱老的光芒
0 有用 掀不起波浪的海 2013-10-13 20:14:17
在中国这么多行业里面,最有希望的就是航天产业,与钱学森的贡献的分不开的。为什么,因为从建国开始,就在这些优秀人才的努力下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有过挫折,但是始终坚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永远不要忘记钱学森这样的伟大科学家!
0 有用 夏禹 2022-11-01 16:38:52 广东
读毕,对人、对事、对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了。
0 有用 Brave 2014-10-26 21:44:50
我了解钱老,自此始!
0 有用 超臭臭 2011-10-27 11:25:32
现在的科学工作者和钱学森的距离,是多么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