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晚明与欧洲文学 短评

热门
  • 5 觉今非又昨非 2020-05-11 00:05:11

    对于修辞的考辩很细致,可是看不出来这种修辞的力量究竟何在--作者一直在强调这一点可惜并未战展开其论述。

  • 1 魏玛注销局地勤 2012-12-29 23:33:16

    好玩,就是有些译名没调整。方法论可借鉴。

  • 4 亞歷山大裡亞 2019-03-31 22:10:08

    很扎实的文史功夫,能够读出中国晚明的耶稣会教士微妙的文本策略,作者试图展示出耶稣会士如何将西方基督教传统的文学资源在新的语境中转化的过程。这种读解是不断穿透不同传统话语实践的尝试,去锚定那些漂移在中西文化体系中的共同因素。晚明耶稣会士的文本有如不断擦除重写的羊皮书。他们利用中国的话语模式对基督教的证道故事进行了适于语境的重写,而他们所接受的天主教教育体系却又存在着对古典文学历史和异教神话的收编。他们的重写既利用了现有的话语模式,又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它,通过在实践中糅合进异质的因素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书写。

  • 1 海盗的天空 2017-02-01 15:40:40

    从晚明天主教的的文学着手,试图解决西学东渐并不仅仅是科技,同样有被人忽视的文学。

  • 0 阅微草堂 2013-04-25 15:01:56

    《不能承受之轻》里说到:当学术无限多的时候,当课题无限多的时候,我们的文明就是在消退的时候。。。。。论据基本上都了解过,得到的结论也不是很惊奇,不过是西风压东风。比较文学最重要也最关切的是什么?优劣互补,而不是崇洋媚外,或者是保守派的那点东西。比较文学, 比较比较, 比较掉不了自己那身贱黄色皮肤和那头black hair

  • 0 黄子 2013-09-16 09:46:44

    作者用词和他的研究对象的用词一样曲折,以至于很难看清文理。是我古文功底不好。

  • 2 Yebcungge 2015-12-10 10:20:05

    嘎嘎嘎又可以从这里面抄几百字噜

  • 2 雅典菠萝 2021-01-30 17:38:50

    太强了,好多地方都朦朦胧胧看不懂555以语言切入跟我想的一样,直到天主希言(梦中或夜间传言)与本雅明纯粹语言不一样,彻底分道扬镳....然后我发现我当时交给杨的作业错的好离谱.... 最后一章,讲载道书教/诗教从柏拉图“实效”而来,甚至在传教文学中调和了诗与哲学的矛盾,向上连接传统的“言意之辨”和荀赋,推及模仿论

  • 0 朱颐钊 2022-11-06 21:37:21 北京

    作者以比较文学起家,对神学亦有颇深研究,故而在探讨晚明中西交通时往往别具慧眼,为他人所不能及。本书诚如其副标题所言,考证明末耶稣会士传入中土的证道故事的欧洲起源。大致翻过。

  • 0 Jammerwoch 2022-10-24 02:13:26 安徽

    各种对古典文学历史典故的改写和误读,晚明来中国的那批传教士们所做的徒劳工作,很像《沉默》里去日本的传教士,面对周围根深蒂固的现实,他们只有先改变自己。

  • 1 纳西小伙 2024-02-11 03:59:23 美国

    2024.2.10 大年初一Green Library二层天台午间读过。本书考察中国晚明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如何通过翻译基督教传说故事,以及经由改写和寓言化处理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传统,来尝试与中国儒家传统相接轨,并进而通过格义之法通过寻求共同价值基础来努力传播属灵思想。论证过程固然技巧精湛、每章材料分析也蔚为大观,洞见频出收获颇丰,可惜中心论点付之阙如、难寻踪迹,结果更类似于精心组织的笔记整理而非结构化论证。

  • 1 梼杌 2022-07-31 09:45:34

    贯通中西古今,可见作者的功力深厚,按文类的细致考索,能见出明末耶稣会证道文本译著中的谨慎拿捏与考量,很有方法论意义。不过确实对阅读不太友好,有些名词的翻译没有从台版调整过来。

  • 1 Friend_Laurie 2023-04-10 15:47:00 广东

    古希腊/罗马寓言—教会证道—中国理解讲得很清晰,真的很有启发性

  • 0 养鸡场客卿 2023-03-21 22:04:36 北京

    离文本太近,少整体擘划

  • 0 智术师 2022-06-17 21:40:10

    晚明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必读书目,全书内容颇为精彩。若论缺点,则是行文琐碎且枝蔓,虽有汪洋恣肆之感,却几近信马由缰。

  • 0 夏目漱口 2020-05-27 22:15:30

    行文很像耶稣会士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