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日播读书节目,由著名学者梁文道先生主持,节目每天用短短的8分钟时间介绍一本书,希望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
作者简介 · · · · · ·
本书内容整理字凤凰卫视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非梁文道执笔写作,一切版权事宜请联系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目录 · · · · · ·
读书这件事
《如何阅读一本书》 从简式阅读到业余学者
《好绘本如何好》 教你如何“阅读”图画书
《私人阅读史》 年阅读史变迁
《灰皮书、黄皮书》 禁书总是诱惑难挡
《读库》 书跟人之间那点复杂的情感关系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 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
《查令十字街84号》 爱书人的书信情缘
文艺进行时
《天工开物•栩栩如真》 当香港小说家严肃起来的时候……
《切•格瓦拉之死》 “很可惜,他失败了!”
王小波Ⅰ《沉默的大多数》 被炒作出的神话符号?
王小波Ⅱ《黄金时代》 好的色情不遮掩
王小波Ⅲ《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 自由主义的精髓在于什么?
《山楂树之恋》 纯爱感动
张爱玲《小团圆》Ⅰ 乱世之中现苍凉
张爱玲《小团圆》Ⅱ “汉奸妻,人人可戏”
张爱玲《小团圆》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通过跑步去悟道
《丈量世界》 知识的态度是谦逊
《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鹿鼎记》 金庸武侠里的女人和政治
《哥伦比亚的倒影》 美貌不需要休息
《退步集续编》 那些“干净”的中文
《在春风里》 陈之藩忆胡适
《一个人的电影》 追忆放电影的美好时光
《我和电影的二三事》 把自己交给电影,就像爱情一样
思想杂草
《于丹〈论语〉心得》 粗浅的话语,朴素的道理
李零《丧家狗》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李零《丧家狗》Ⅱ 经典的“原解”与“诠释”
《伊利亚随笔集》 一剂心灵创伤的“止血良药”
《沉思录》Ⅰ 哲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沉思录》Ⅱ 属于个人的精神修念
《道德情操论》 丰富你的道德想象力
Purity and Danger 英国女爵士的“肮脏观”
万象
《民主是个好东西》 建立动态的和谐社会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启蒙与救亡的纠结
《八十年代访谈录》 找回失去的常识
《七十年代》Ⅰ 酝酿在70年代
《七十年代》Ⅱ 语言变化中的文艺潜流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 英美媒体值得尊重的地方
《笔底波澜》 百年中国言论史
《货币战争》 从抄袭看我们对无知的恐惧
知客
《大师与门徒》 教育的本性是爱欲
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 对动物的溺爱折射了对人类世界的失望
《嘘嘘嗯嗯屁屁》 “嘘嘘”也有大学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世界有多复杂, 书就有多复杂, 人有多少种, 书就有多少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以前我曾经认为师生恋没有更深层面的问题可言,如果学生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因为一个人很博学而去爱他,是很无聊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是为了这个原因去爱一个人的话,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好好读书呢?那样自己不也可以变成一个很博学的人吗?后来我才了解,原来知识不是中性的,同样的书,同样的知识,有不同的人体现、构想甚至描述出来的时候是不同的,那些知识无法离开人和人的身体独立存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我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我读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我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4 条 )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倘若一切为了阅读本身...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几天就看口水仗打的这么厉害,溜去凤凰网的页面探了探,看不贵还有折扣又定了书 自己翻的大概齐才发现里面区别不小 估计是后期工作也没少做 感觉冗余和口语去了好多 相比之下书读起来颇顺 文道的另两本书评几年前就看完了 节目也看过不少 坦白说当初买这本纯属因为旁观口水... (展开)-
-
bochan (啦啦啦啦,我许你向前看!)
以前我曾经认为师生恋没有更深层面的问题可言,如果学生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因为一个人很博学而去爱他,是很无聊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是为了这个原因去爱一个人的话,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好好读书呢?那样自己不也可以变成一个很博学的人吗?后来我才了解,原来知识不是中性的,同样的书,同样的知识,有不同的人体现、构想甚至描述出来的时候是不同的,那些知识无法离开人和人的身体独立存在。2012-04-20 20:19:00 4人喜欢
-
《我读》 梁文道 1)"在《道德情操论》里,亚当•斯密把刚才的故事做了很大的变动,他说如果今天一个有人性、有良知的欧洲人,听说在遥远的中国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死了很多人,那他会怎么办?首先,这个欧洲人当然也会为之神伤,尽管他不认识那些中国人,他也会难过伤心;接下来他还会花一点时间去沉思一下这场地震灾害的意义所在;再下来他可能开始想到贸易会不会受到损害,然后第二天他就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的步调了。 亚...
2011-04-11 23:28:59 1人喜欢
《我读》 梁文道 1)"在《道德情操论》里,亚当•斯密把刚才的故事做了很大的变动,他说如果今天一个有人性、有良知的欧洲人,听说在遥远的中国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死了很多人,那他会怎么办?首先,这个欧洲人当然也会为之神伤,尽管他不认识那些中国人,他也会难过伤心;接下来他还会花一点时间去沉思一下这场地震灾害的意义所在;再下来他可能开始想到贸易会不会受到损害,然后第二天他就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的步调了。 亚当•斯密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说,其实人应该有一个普遍的道德关怀。在理性范畴,我们都知道应该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世界上所有的同类,不只不能对我的乡亲父老干坏事,对一个陌生人也不能干坏事,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有一个包容慈爱之心,但这是理性上的认知。而感性上我们其实没有这种道德想象力,两三百年前的时候,苏格兰跟中国隔得多遥远?一场地震传到那儿需要多久?所以亚当•斯密认为我们之所以要阅读,要学习,就是为了丰富我们道德上的想象力。" 这段话部分启发了我。这加入为我这一年读书计划的另一个原因——道德上的想象力。这段话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我们要读人文类的书籍,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想通了,我们读人文,比如说我们读历史,很多学者努力研究历史,去挖掘历史上的每一个存在的真实性。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朝前看,所有人朝前看?答案是,为了保证我们的路线没有离开初衷。人在只往前看时,很容易迷失自己,忘记自己为什么这么走,为什么走到这里,又要以何种方式走向哪里。人很容易遗忘的。我们看历史,是提醒自己过去的我们,以及我们的祖先们,是抱着什么目的行走至今的,让我们铭刻我们的使命和初衷。这样在继续往前走时才有动力,才不会走错路。换句话说,读历史,读过去是为了让我们更有远见。不被眼前的小利所蒙惑。 那么为什么要读哲学读社会类呢?我们刚才谈了纵向的,即从过去到现在。读哲学读社会类,是横向的。纵向是了解我们所有人,横向是了解这“所有人”中的“我”这个个体。因为只要了解了我这个“我”和别人的“我”的不同,以及各个“我”之间的协调和规则,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这些“协调和规则”其实也包括了梁道文提到的“道德上的想象力”。 2)"一打开,书的扉页上有一句题词:“本集十篇,皆为悼文。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很大气的一句话。" 3)"王小波写性并不是要用性冲击大政治,做什么大叙事,恰恰相反,他写性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即使在两个人亲密的肉体关系中权利也无处不在,它左右着每个人对性的想法与渴望,甚至包括做爱的姿态等等。" 4)"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少读坏书决不会嫌太少,多读好书决不会嫌太多。坏书是伤害精神的毒物。"
回应 2011-04-11 23:28:59 -
丽娜 (追寻宁静)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为了追求真理,要毁掉一切。我们内心最亲近的事物,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哲学家或热爱智慧的人更是如此。因此,纵使对方是挚友,我们对真理的虔诚确实超越友谊的。 ————亚里士多德《诗学》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另一种特别的处境就是坐牢。尤其是坐政治狱。政治犯在监狱里会读什么书?很可能是政治书,也可能是历史书,甚至是励志的传记文学。我们读过很多人的狱中笔记,发现他们...2011-05-07 16:59:36 2人喜欢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为了追求真理,要毁掉一切。我们内心最亲近的事物,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哲学家或热爱智慧的人更是如此。因此,纵使对方是挚友,我们对真理的虔诚确实超越友谊的。 ————亚里士多德《诗学》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另一种特别的处境就是坐牢。尤其是坐政治狱。政治犯在监狱里会读什么书?很可能是政治书,也可能是历史书,甚至是励志的传记文学。我们读过很多人的狱中笔记,发现他们都很喜欢读历史和人物传记。读史是想掌握某种历史规律,希望他能够知道自己,将来万一有一天自己出狱,如何宏图再起。而读人物传记则是在艰难情况下勉励自己的士气。 我总告诫年轻人,在你落败的时候绝不能读太多励志书籍,读励志书籍有时候会把一个人读傻。因为此后你会相信你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即使偶遇失败,也是做一时的困惑,你坚信最终还是会赢的。这样的人其实很可怕。 “如果一个人三十岁以前不相信社会主义,他就没有良心;一个人如果过了三十岁还相信社会主义,他就没有大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年轻人应该有广博的同情心,要有改变世界的热血,要有远大的理想,而社会主义完全可以代表着一切。但是如果他到了一定岁数,知道了人世的艰难,现实的困苦,人生中各种各样的所不能推卸的责任之后,还相信这些东西,还相信社会主义,那他就是一个傻瓜了。 犬儒主义(Cynicism)指讥诮嘲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 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前五世纪,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不妨游戏置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有变化,但是其对现实的不信任和拒绝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者由于政治的黑暗而远离政治,放弃政治,拒绝参与政治,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确实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回应 2011-05-07 16:59:36
-
hayasi_sibako (打分全凭喜好)
十年前追星族越来越多,虽然还没到杨丽娟追刘德的疯狂程度,但也够狂了。王小波在《明星与癫狂》一文中说:“明星崇拜是一种狂症,病根不在明星身上而是在追星族的身上。理由很简单:明星不过是100斤右的血肉之躯,体内不可能有那么多有害的物质,散发来时,可以让数万人发狂。所以是追星族自己要狂。” 追星族,十年后谁还记得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更方癫狂的粉丝。2022-01-27 23:33:51
-
咸鱼少女 (内心纯洁外表清纯)
《沉思录》 作为一位皇帝,每天写一遍“我的信念”“我的坚持”是多么不容易。然而要做一位皇帝却非要如此才行。普通人很难做到,因此普通人虽然在读历史书时嘲笑皇帝,倘若自己做了皇帝,可能也是一样甚至更差。 《丧家狗》这一篇评论其实并没有单纯在评论这本书,而是在说“评论的专业伦理”。不了解一件事,不要妄自评论。 《在春风里》 中国好像没有谢天这个文化。心理学上的自我认知偏差讲的就是,成功都与我有关,失败则...2021-08-10 23:32:55
《沉思录》
作为一位皇帝,每天写一遍“我的信念”“我的坚持”是多么不容易。然而要做一位皇帝却非要如此才行。普通人很难做到,因此普通人虽然在读历史书时嘲笑皇帝,倘若自己做了皇帝,可能也是一样甚至更差。
《丧家狗》这一篇评论其实并没有单纯在评论这本书,而是在说“评论的专业伦理”。不了解一件事,不要妄自评论。
《在春风里》
中国好像没有谢天这个文化。心理学上的自我认知偏差讲的就是,成功都与我有关,失败则大部分是别人的责任。这应该是很普遍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多一些感恩,感谢伴侣,感谢婆婆,感谢老板,感谢社会;心理也能更阳光一些:
《沉默的大多数》这里王小波对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和仇恨煽动的提醒放到现在的社会也是同样应景。目前互联网上的敌对和煽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女性仇恨男性,独身仇恨有孩子的,穷人仇恨富人…是不是也预示着我们的社会上出现了更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灰皮书、黄皮书》
结合上文,我觉得一个人在落败时读一读《沉思录》应该是不错的。但是我还没读过,没有评论的资格。
回应 2021-08-10 23:32:55
论坛 · · · · · ·
这本三联出版的和湖南文艺出版的有啥不一样? | 来自宝于由三 | 2019-01-10 01:27:07 | |
正在看《我读》和《民国男闺蜜》,很有文化底蕴 | 来自可儿 | 2016-02-16 22:48:42 | |
它跟 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是不是一本书啊 | 来自zzz | 2015-01-21 09:51:32 | |
我就想知道这本书本身值不值得看 哪有那么多乌七八... | 来自贝贝 | 1 回应 | 2011-11-08 01:19:28 |
试读“《梁文道:我读》” | 来自Vicky | 2010-11-02 14:45:21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电子书 (Wennie)
- 公共知识分子书列 (Yasmine.L)
- 生而有涯 书海无涯 (佾云)
- 朝九晚五小白领2010年的读书单 (畅畅心)
- 三个电视知识分子 (NigelCrane)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我读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自在渍 2012-11-13 22:52:32
开卷有益,是个不错的引导阅读书目。边看边添加了一些到购书单
2 有用 虾坨坨艺仔 2012-08-24 17:17:23
“我想提醒大家一点,一个人,他看不懂任何更深入的学术著作,他只看于丹的书,只看易中天的书,这不是一种错误,更不是不道德,这很可能只是一种不幸。”“当他拿起于丹的书的时候,你能明白那种既伟大又卑微的欲望么?这为什么不值得我们尊敬呢?” 这些话真的戳到我了。
1 有用 别的树 2016-03-29 22:52:12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并不是一本梁文道先生的作品,毕竟讲述(甚至与“口述”都有一些区别)与笔写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对比先生的其它作品与本书亦可佐证此观点(仅举一例,本书中保留了大量的口语说法,一般不会用作书面语,一来读者读起来有些别扭,二来表意易流于轻俗,作者若真出书立著,是万不会写出此类话语来的)。然而,这样的一部“并非作品的作品”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意义总归是有的,只不过多局限于“知识普及”亦或是“资...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并不是一本梁文道先生的作品,毕竟讲述(甚至与“口述”都有一些区别)与笔写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对比先生的其它作品与本书亦可佐证此观点(仅举一例,本书中保留了大量的口语说法,一般不会用作书面语,一来读者读起来有些别扭,二来表意易流于轻俗,作者若真出书立著,是万不会写出此类话语来的)。然而,这样的一部“并非作品的作品”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意义总归是有的,只不过多局限于“知识普及”亦或是“资料索引”之功效,在谈及所涉的那些作品时,介绍意味远强于分析意味 —— 这种不求甚解或是浅尝则止的做法,恐怕只能归于流行类或是通俗类读物之列。可是以文道老师的知名度与号召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一些好书,甚至在他的带动下读一些好书,其实已经善莫大焉了。 (展开)
1 有用 老妙 2010-08-23 14:53:46
虽说本书并不是道长亲自提笔,可喜的是道长手臂一伸为大家指了一条读书的明路。挑选了几本自己喜爱内容的书籍待读。
8 有用 A-sun* 2010-10-18 16:08:11
梁文道的书都胜在他细分的结构格局。包括对一本书的各个层面讨论的细分,总是能令到每一篇都容易上手又好读。这里面列的书单的书类型跨度大,稍有消化不良迹象。
0 有用 天热只能喝稀饭 2022-05-16 22:25:32
有点空落落
0 有用 你看起来很好吃 2022-05-15 09:45:49
妈的读完这本跟人吹牛的时候可以假装读过很多书呢。 @2016-03-21 11:56:41
0 有用 镜花水月 2022-05-10 22:03:07
浅尝辄止。
0 有用 Harper 2022-04-29 06:26:48
第一次扔垃圾桶的书
0 有用 杀意来袭 2022-04-26 07:52:22
字里行间自带道长语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