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时代》让我们紧跟时代,从而毁灭了我们的记忆;无独有偶,它让我们密切关注从美国视角来看的世界,从而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在其快餐式的栏目设置中,我们遭遇到一种差异:一边是常识/共感性知识的身体化时间和家庭,另一边是内爆式的(implosive)信息节奏,我们越是沉溺其间,就越是落伍过时。目前看来,即使社会科学家们找到了一位荷马或维吉尔,比起他们自己每天读读报纸、看看电视得来的收获,大概也高明不了多少(O’Neill,2002b)。为了跟上这些潮流,我从《时代》周刊选取了少量事件样本,以揭示人类的属人形貌是如何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特性,而不是距我们十万八千里的道德乌托邦与医疗乌托邦。作为结论,我将只从哲学的角度来讨论《时代》上的一篇随笔——“不要温顺地遁入寂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罗杰•罗森布拉特(Roger Rosenblatt)思索着布鲁克斯和克拉克的病案中各自采用的医疗创新所蕴含的讽刺意味:让一个去死,另一个得生。罗森布拉特对每一手术背后的文明化意图深感困惑,无法在一例中的希望与另一例中的绝望之间找到平衡。他最关注的是,执刑者/执行者的行为摆脱了公众的视线。即使在布鲁克斯的死刑执行时有监督在场,但医学执刑过程却不曾显现,它并没有在身体上刻下我们的集体行为。大约20年后,“俄克拉何马爆炸手”蒂莫西•麦克维(Timothy McVeigh) 被执行死刑,尽管当时的美国笼罩在911之后的复仇激愤之中,多人呼吁要对执刑过程进行电视转播。在这里,社会文本抹除了生物文本的一切痕迹,将布鲁克斯之死置于我们的人性之外。罗森布拉特似乎在诉求某种公开的死刑,要重建生死剧场,让我们在其中找回对我们自身善恶的充满献祭意味的感受。 不像十字架,也不像大卫之星,记录布鲁克斯之死痕迹的这些照片和杂志速写没有留给我们任何值得尊奉的人类受... (查看原文)
因此,乳液社会和血液社会,以及水、空气和“绿色”,都是神圣范畴的装饰。“神圣”意味着(在模拟对立中)不可被挪用,因为生命不应当用来对抗自身,而是在各堂区中反复吟诵,“直至永远”(per omnia saecula saeculorum)。因此,世俗范畴并不神圣范畴形成对抗,相反,所谓“世俗”就是在神圣的教会中被延续、复制和再生产的东西。而所谓“神圣”则标示出一块洁净、光亮的空间,其间可以成为一块公共区域,其他所有人类制度...
2019-10-28 11:47
因此,乳液社会和血液社会,以及水、空气和“绿色”,都是神圣范畴的装饰。“神圣”意味着(在模拟对立中)不可被挪用,因为生命不应当用来对抗自身,而是在各堂区中反复吟诵,“直至永远”(per omnia saecula saeculorum)。因此,世俗范畴并不神圣范畴形成对抗,相反,所谓“世俗”就是在神圣的教会中被延续、复制和再生产的东西。而所谓“神圣”则标示出一块洁净、光亮的空间,其间可以成为一块公共区域,其他所有人类制度皆源于此。神圣范畴并非对于超越我们眼界所及的东西的某种观照,而是分辨思想领域本身的观照,是依据某种语言而对现实的挪用……
因此,乳液社会和血液社会,以及水、空气和“绿色”,都是神圣范畴的装饰。“神圣”意味着(在模拟对立中)不可被挪用,因为生命不应当用来对抗自身,而是在各堂区中反复吟诵,“直至永远”(per omnia saecula saeculorum)。因此,世俗范畴并不神圣范畴形成对抗,相反,所谓“世俗”就是在神圣的教会中被延续、复制和再生产的东西。而所谓“神圣”则标示出一块洁净、光亮的空间,其间可以成为一块公共区域,其他所有人类制度...
2019-10-28 11:47
因此,乳液社会和血液社会,以及水、空气和“绿色”,都是神圣范畴的装饰。“神圣”意味着(在模拟对立中)不可被挪用,因为生命不应当用来对抗自身,而是在各堂区中反复吟诵,“直至永远”(per omnia saecula saeculorum)。因此,世俗范畴并不神圣范畴形成对抗,相反,所谓“世俗”就是在神圣的教会中被延续、复制和再生产的东西。而所谓“神圣”则标示出一块洁净、光亮的空间,其间可以成为一块公共区域,其他所有人类制度皆源于此。神圣范畴并非对于超越我们眼界所及的东西的某种观照,而是分辨思想领域本身的观照,是依据某种语言而对现实的挪用……
0 有用 8923 2011-09-17
似懂非懂
1 有用 低端小李 2017-03-30
“不要温顺地遁入寂夜”。对将至寂夜的凝视,有着难以挣脱的无力。译笔很美。
0 有用 木其水 2019-05-30
政治-消费-技术三章看不懂
0 有用 鸿音 2015-04-14
看完后觉得作者是用身体去解释世界、社会、政治、消费、医疗,可是这样的话解释起来是无穷尽的。用史老师的话来说,太抽象了。。。
0 有用 不文 2012-03-17
看完这本书只想重看一下维柯《新科学》
0 有用 寻找江绪林 2020-11-21
早期赛博瑞社会学研究者,对身体的五种形态的分类细述总有种“五马分尸”的碎片感。这本身可能是身体在后现代性下的必然宿命遭遇。医疗那一章写拉胯了,时隔二三十年增加的医疗社会化议题可以续写不少有新意的点。
0 有用 平凡零点 2020-07-15
具身拟人论是人类社会的积极性构建基础。
0 有用 何夕 2020-06-05
“疗治型国家”的概念还挺有意思的
0 有用 薄荷橙子 2020-03-04
前面还在一本正经地总结身体隐喻与身体政治,从第五章以后就开始变科幻小说了。大概搞社会科学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是反AI的,但他们除了写(抄)些诗煽煽情以外,好像也做不了别的了。
0 有用 星期六历史学家 2020-02-14
没太大意思,不是说书不好,只是书里提到的东西,如果你读过全部或者部分,你就会发现挺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