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
页数: 258
定价: 6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建筑理论经典文库
ISBN: 9787112112982
内容简介 · · · · · ·
《赖特论美国建筑》内容简介:结构的革命作为理论基础,指引了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建筑艺术领域的成就。在这部出版于1955年的图书中,赖特通过文字与图像结合,简明易懂,引人遐想,阐明了自己的建筑理论。通过他那些正式或非正式的文字、演讲、谈话,九章内容分别集中阐述赖特工作中的各个主题,并被冠以煽动性标题,如“建筑展现人类”;“障碍和主张”,以及“离开地面进入光线”。这里同样收录了广泛的案例研究,赖特在其中讨论了一些他最重要的作品,进一步阐明了基于有机建筑的法则。
《赖特论美国建筑》有多达250余张建筑平面、草图、照片,为书中文字作出补充,同时还有从亚利桑那州斯科特斯德西塔里埃森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档案馆中选取的32张彩色渲染图。
这是一件永恒的馈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赖特论美国建筑》,提供了有别于专业建造者们的方式与新鲜的思维视角。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记得施工时曾经爬上一座建筑的屋顶,去听取那些评论。我收起梯子,然后等待着。过了一会儿,一个年轻人和几个年轻女人走了过来。年轻人说:“你们看到那个建造者房子的人了吗?天呐,他看起来那么痛苦。”另一个人说:“他们说造这幢房子花了30000美金,可我什么都没看出来。 ……有人说:”我看过了温斯洛的房子。我可不想要这么个房子,这会让我去车站都得走小路,以免被人家笑话。”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8页 -
我本能地热爱草原,它是伟大的朴素;树木、花朵,以及天空因为对比而震撼。 ……草原上每一处欠妥的事情都会自然地趋向分离自身,在自然完美的宁静中就像一只疼痛的拇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赖特论美国建筑"的人也喜欢 · · · · · ·
赖特论美国建筑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赖特论美国建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
全 (国家一级锅包肉鉴赏专家)
我记得施工时曾经爬上一座建筑的屋顶,去听取那些评论。我收起梯子,然后等待着。过了一会儿,一个年轻人和几个年轻女人走了过来。年轻人说:“你们看到那个建造者房子的人了吗?天呐,他看起来那么痛苦。”另一个人说:“他们说造这幢房子花了30000美金,可我什么都没看出来。 ……有人说:”我看过了温斯洛的房子。我可不想要这么个房子,这会让我去车站都得走小路,以免被人家笑话。” 可怜的赖特。2019-09-03 17:13 4人喜欢
-
全 (国家一级锅包肉鉴赏专家)
我本能地热爱草原,它是伟大的朴素;树木、花朵,以及天空因为对比而震撼。 ……草原上每一处欠妥的事情都会自然地趋向分离自身,在自然完美的宁静中就像一只疼痛的拇指。 221 你知道么,作为一种风格,在我们的国家中强加于我们作品上的任何审美的规则都极为愚蠢,它们对心灵生活的这种合理希望毫无帮助。 231 当三条线足够时,五条线就很傻。当3磅足够时,9磅就显得臃肿。2019-09-03 23:45 1人喜欢
-
在对人类认为的美丽形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那些最持久的无不用到了最强有力的措施来实现这些基本条件。任何生物的生长都不会涉及我们自身的生长,因为我们被称作生命的事物的本性早已超出我们本身。我们并不需要关注生命的天赋异凛;而美丽,它的精华本质,对我们来说就像生命一样神秘,一切试图揭示生命的做法都是愚蠢的,就像切开鼓面去寻找声音的来源一样。
2013-03-18 23:04
-
派洛丝 (故人无少年)
人们在墨守成规的纯洁氛围中,或是在充满书生气艺术的工作室内,徒劳地追寻这种不可言说的魅力的秘密。其实它就与大地如此接近。就像一捧潮湿、芳香的土壤本身。在那些标榜着“有教养的”智力体操训练下的现代思想家们看来,它是如此简单,以至于与重要的意图完全无关。它与心灵如此接近以至于几乎是完全地被人们——特别是学者们——忽略掉。2012-08-04 20:10
-
lullabi (专注勾搭二十年)
建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建筑理论发展的起始时间也是久远的,一般认为,最早的建筑理论著作是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自维特鲁威始,到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近代、现代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实际上是一个由最初的“西风东渐”,到逐渐地与主流的西方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相交汇、相合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地学习、整理、提炼我们中国自己传统建筑的历史与思想的基...2011-07-18 11:14
建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建筑理论发展的起始时间也是久远的,一般认为,最早的建筑理论著作是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自维特鲁威始,到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近代、现代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实际上是一个由最初的“西风东渐”,到逐渐地与主流的西方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相交汇、相合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地学习、整理、提炼我们中国自己传统建筑的历史与思想的基础之上,也需要去学习与了解西方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以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从维特鲁威算起,西方建筑走过了2000年,西方建筑理论的文本著述也经历了2000年。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500年,既是西方建筑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西方建筑理论著述十分活跃的时期。从15世纪至20世纪,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这其中既包括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些建筑理论的奠基者,如阿尔伯蒂、菲拉雷特、帕拉第奥,也包括17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一些重要建筑理论家和18至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的一些在理论上颇有建树的学者,如意大利的塞利奥;法国的洛吉耶、布隆代尔、佩罗、维奥莱一勒一迪克;德国的森佩尔、申克尔;英国的沃顿、普金、拉斯金,以及20世纪初的路斯、沙利文、赖特、勒·柯布西耶等。可以说,西方建筑的历史就是伴随着这些建筑理论学者的名字和他们的论著,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 在中国,这些西方著名建筑理论家的著述,虽然在有关西方建筑史的一般性著作中偶有提及,但却多是一些只言片语。在很长一个时期中,中国的建筑师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与学生们,若希望了解那些在建筑史的阅读中时常会遇到的理论学者的著作及其理论,大约只能求助于外文文本。而外文阅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轻松胜任的。何况作为一个学科,或一门学问,其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原典性历史文本,是这门学科发展历史上的精髓所在。所以,一些具有较高理论层位的经典学科,对于自己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著作,不论其原来是什么语种的文本,都是一定要译成中文,以作为中国学界在这一学科领域的背景知识与理论基础的。比如,哲学史、美学史、艺术哲学,或一般哲学社会科学史上西方一些著名学者的著述,几乎都有系统的中文译本。其他一些学科领域,也各有自己学科史上的重要理论文本的引进与译介。相比较起来,建筑学科的经典性历史文本,特别是建筑理论史上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著述,至今还没有完整而系统的中文译本,这对于中国建筑教育界、建筑理论界与建筑创作界,无疑是一件憾事。 建筑理论并不是某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公式,也不是一个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剂,建筑创作并不直接地依赖某位建筑理论家的任何理论界说。而况,这里所译介的理论著述,都是西方建筑发展史中既有的历史文本,其中也鲜有任何直接针对我们现实创作问题的理论阐释。因此,对于这些理论经典的阅读,就如同对于哲学史、艺术史上经典著作的阅读一样,是一个历史思想的重温过程,是一个理论营养的汲取过程,也是一个在阅读中对现实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所在吧。 中国人习惯说的一句话是“开卷有益”。也有一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资讯发达了,人们每日面对的文本信息与电子信息,已呈爆炸的趋势。因而,阅读就要有所选择。作为一位建筑工作者,无论是从事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或是从事建筑历史、建筑创作的人士,大约都在“建筑学”这样一个学科范畴之下,对于自己专业发展历史上的这些经典文本,在杂乱纷繁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之余,挤出一点时间加以细细地研读,在阅读的愉悦中,回味一下自己走过的建筑之路,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引自第18页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摘自“西方建筑理论经典文库”总序
“人类在土地之上建造的所有建筑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他的精神,形式的精神。它存在于这些建筑之中,它也在那里表现自身。但是或多或少的,同这种建筑中展现的技巧纯熟的努力相类似,另一种精神同样存在。让我们将这种对所有建筑来说相同的精神,这种伟大的精神,称之为建筑艺术……任何建筑都是永恒生命力量的产物,一种精神的力量在人类的时间与空间中呈现。它们构成了一种将被阐释、不可模仿的记录。” 引自第18页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赖特论美国建筑》
回应 2011-07-18 11:14 -
派洛丝 (故人无少年)
人们在墨守成规的纯洁氛围中,或是在充满书生气艺术的工作室内,徒劳地追寻这种不可言说的魅力的秘密。其实它就与大地如此接近。就像一捧潮湿、芳香的土壤本身。在那些标榜着“有教养的”智力体操训练下的现代思想家们看来,它是如此简单,以至于与重要的意图完全无关。它与心灵如此接近以至于几乎是完全地被人们——特别是学者们——忽略掉。2012-08-04 20:10
-
全 (国家一级锅包肉鉴赏专家)
我本能地热爱草原,它是伟大的朴素;树木、花朵,以及天空因为对比而震撼。 ……草原上每一处欠妥的事情都会自然地趋向分离自身,在自然完美的宁静中就像一只疼痛的拇指。 221 你知道么,作为一种风格,在我们的国家中强加于我们作品上的任何审美的规则都极为愚蠢,它们对心灵生活的这种合理希望毫无帮助。 231 当三条线足够时,五条线就很傻。当3磅足够时,9磅就显得臃肿。2019-09-03 23:45 1人喜欢
-
全 (国家一级锅包肉鉴赏专家)
我记得施工时曾经爬上一座建筑的屋顶,去听取那些评论。我收起梯子,然后等待着。过了一会儿,一个年轻人和几个年轻女人走了过来。年轻人说:“你们看到那个建造者房子的人了吗?天呐,他看起来那么痛苦。”另一个人说:“他们说造这幢房子花了30000美金,可我什么都没看出来。 ……有人说:”我看过了温斯洛的房子。我可不想要这么个房子,这会让我去车站都得走小路,以免被人家笑话。” 可怜的赖特。2019-09-03 17:13 4人喜欢
-
在对人类认为的美丽形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那些最持久的无不用到了最强有力的措施来实现这些基本条件。任何生物的生长都不会涉及我们自身的生长,因为我们被称作生命的事物的本性早已超出我们本身。我们并不需要关注生命的天赋异凛;而美丽,它的精华本质,对我们来说就像生命一样神秘,一切试图揭示生命的做法都是愚蠢的,就像切开鼓面去寻找声音的来源一样。
2013-03-18 23:04
-
派洛丝 (故人无少年)
人们在墨守成规的纯洁氛围中,或是在充满书生气艺术的工作室内,徒劳地追寻这种不可言说的魅力的秘密。其实它就与大地如此接近。就像一捧潮湿、芳香的土壤本身。在那些标榜着“有教养的”智力体操训练下的现代思想家们看来,它是如此简单,以至于与重要的意图完全无关。它与心灵如此接近以至于几乎是完全地被人们——特别是学者们——忽略掉。2012-08-04 20:1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建筑师gavin 的书房 (BILL-B)
- 建筑的质料 (晴夜风)
- 西方建筑理论经典文库 (S)
- 2013年读书进度... (我和布林)
- 建筑理论书籍 (O_O黄建明)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赖特论美国建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已注销] 2015-05-20
还是英文原版好
1 有用 airyme 2011-04-17
翻译地不好。。。。弄得我以后想做工程建筑翻译了。。。。
0 有用 fridayqiqi 2012-08-17
完美,很难想像介绍有机建筑理念的赖特文章也写得清晰有条理。带着激动看完整本书,比侦探小说更精彩!
0 有用 全 2019-09-04
一些章节具有精神上的光芒。赖特终究是傲慢的,其傲慢呈现在文本中,多次以自证的方式出现,但这对他自身并没有太大的毒害作用。整体结构较为松散。
0 有用 alantsuei 2020-06-19
熱情、學習、思考、實踐就是貫穿本書的中心思想,作者把建築放在這四者後面很遠很遠的角落,希望所有建築系的學生不要執著於表面的形式,而要在人與自然之間找一個屬於自己認知的平衡點… 作者書中三番兩次提到老子,但卻又不展開細講,不知道是老子比較高大上還是裝B的心理發作… 第一章的翻譯實在讓人看的很辛苦,不過第二章開始就漸入佳境,另外找一本作者的建築圖集來當補充會更好一些…
0 有用 小岛 2020-08-28
@2015-06-10 06:25:10
0 有用 alantsuei 2020-06-19
熱情、學習、思考、實踐就是貫穿本書的中心思想,作者把建築放在這四者後面很遠很遠的角落,希望所有建築系的學生不要執著於表面的形式,而要在人與自然之間找一個屬於自己認知的平衡點… 作者書中三番兩次提到老子,但卻又不展開細講,不知道是老子比較高大上還是裝B的心理發作… 第一章的翻譯實在讓人看的很辛苦,不過第二章開始就漸入佳境,另外找一本作者的建築圖集來當補充會更好一些…
0 有用 全 2019-09-04
一些章节具有精神上的光芒。赖特终究是傲慢的,其傲慢呈现在文本中,多次以自证的方式出现,但这对他自身并没有太大的毒害作用。整体结构较为松散。
0 有用 [已注销] 2017-12-21
是的,我没读明白。就像现在觉得读致命的自负会很舒服,但一般人读起来就很无聊。
0 有用 迷宫所言所行 2017-04-27
有机 整体 自然 赖特的建筑辨识度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