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瓦尔登湖》是一本让人心归宁静、充满希望的智慧大作。当人们逐渐失去田园的宁静,它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就像美国著名评论家伊拉·布鲁克所说:“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
这部译作以中国文化诠释西方经典,堪与著名翻译家徐迟版本比肩,甚或为现有中文译本中最好的一本。译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了精心雕琢,语语惊人,字字闪光,其厚重的文字功底尽显其中。
作者简介 · · · · · ·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拥有世界影响的美国思想家,美国精神和传统的奠基者之一,十九世纪中叶美国文坛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人若是活得诚恳,那他一定是活在遥远的地方了。 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品格,像果实上的霜粉一样,是只能轻手轻脚,才得以保存的。然而,人与人之间,就是没有能如此温柔地相处。 人们关心的,并不是真正应该敬重的东西,只是那些受人尊敬的东西。 文明人和野蛮人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有人给文明人的生活设计了一套制度,无疑是为了我们的好处,这套制度为了保存种族的生活,能使种族的生活更臻完美,却大大地牺牲了个人的生活。 查普曼:这虚伪的人类社会,为了人间的宏伟,至上的欢乐稀薄得像空气 文明制造了皇宫,但要制造贵族和国王却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狱吏不把牢狱的门打开,——为什么审判官不把他手上的案件撤销,——为什么布道的人不叫会众离去;这是因为这些人不服从上帝给他们的暗示,也因为他们不愿接受上帝自由地赐给一切人的大赦。 在一个智慧者的印象中,宇宙万物是普遍无知的。毒药反而不一定是毒的,受伤反而不一定是致命的。恻隐之心是一个很不可靠的基础。它是稍纵即逝的。它的诉诸同情的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然而我有时经历到,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都能找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 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慢的人也一样。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之 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 相聚的时间之短促,来不及使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我 们在每日三餐的时间里相见,大家重新尝尝我们这种陈腐乳酪的味道。我们都必须同意 若干条规则,那就是所谓的礼节和礼貌,使得这种经常的聚首能相安无事,避免公开争吵,以至 面红耳赤。我们相会于邮局,于社交场所,每晚在炉火边;我们生活得太拥挤,互相干扰,彼此牵绊,因此我想,彼此已缺乏敬意了。 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 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
常有人对我说:“我想你住在那里一定很寂寞,总想着和其他的人接触一下吧,尤其是在下雪下雨的日子和夜晚。”这个问题诱使我想作这样一番解释——我们居住的整个地球,在宇宙中也不过是一个小点罢了。而别的星球,我们用天文仪器还不能测其大小,你想象一下它上面两个相隔最远的居民间的距离又是多远呢?我怎么会感到寂寞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之中吗?在我看来,你提出的问题是一个最无关紧要的问题。人和人群要被怎样的空间分开才会感到寂寞呢?我已经找到了,人腿再努力也只能让人们走在一起,却无法使他们的心彼此靠近。 ……. 大部分的时间里,我都觉得独处时对健康有益的。有了同伴,哪怕是最好的同伴,不久也会让人心生厌烦,变得很糟糕。我喜欢独处。我没有遇见过比孤独更好的伙伴了。当我们到国外,跻身于人群当中时,也许会比一个人呆在室内更感到孤独。一个人在思想或正在工作时总是孤独的,让他该怎样就怎样吧。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有几英里远来计算他是不是孤独。真正勤奋的学生,如果在剑桥学院最拥挤的蜂房里,只会感觉孤独的像沙漠上的一个伊斯兰教托钵僧一样。农夫可以一整天都在呆在田地上,或者在森林中工作、耕地或伐木,却不觉得寂寞,因为他有活儿干。可是当晚上回到家里,他却不能独自坐在房间里思考问题,而必须到能“看见人群”的地方消遣一下,按他的理解,这样做是为了补偿他一天的寂寞,一次他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学生们可以一天到晚地呆在教室里而不觉得无聊和“郁闷”。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就像他在森林中采伐,像农夫在田地里或是在森林里劳作一样,过后学生也会去消遣,也需要进行社交,尽管那种形式可能更简练一些。 社交往往是很廉价的,我们相聚的时间是如此的短暂,以至于来不及让彼此获得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在一日三餐的时间里见面。大家重新相互品尝我们这些陈腐乳酪的味道。我们必须一致同意若干礼节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瓦尔登湖"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瓦尔登湖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瓦尔登湖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04 条 )






-
夢本屋 (乐琴书以消忧)
我有时获得如下感悟:在真朴的自然世界,人能得到最甜美温柔,最纯净欢欣的交流,这一点即便对那些可怜的厌世者和悲观者也不例外。 孤独蔓延之时,适逢细雨绵绵,我聆听着滴滴答答,小屋之外的每一丝声响每一方景致都与我启示,顷刻之间我敏感于跟自然交流的美悦和裨益,一种博大无涯难以名状的亲密之感瞬间笼罩周身,使虚幻的人间友情顿然显的无足轻重——于是,寂寞孤独便与我永远绝缘。 是什么距离能将两人分开并导致孤独?...2018-08-18 20:45:01 3人喜欢
-
茧中蛹 (深藏疯癫与痴狂)
一场柔雨,青草更青。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我们有福了,如果我们常常生活在"现在",对任何发生的事情,都能善于利用,就像青草承认最小一滴露水给它的影响;别让我们惋借失去的机会,把时间耗费在抱怨中,而要认为那是尽我们的责任。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还停留在冬天里。 活在当下。不浪费时间为过去的遗憾后悔。 在一个愉快的春日早晨,一切人类的罪恶全部得到了宽赦。这样的一个日子是罪...2018-08-02 17:23:06 1人喜欢
一场柔雨,青草更青。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我们有福了,如果我们常常生活在"现在",对任何发生的事情,都能善于利用,就像青草承认最小一滴露水给它的影响;别让我们惋借失去的机会,把时间耗费在抱怨中,而要认为那是尽我们的责任。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还停留在冬天里。 引自 春 活在当下。不浪费时间为过去的遗憾后悔。
在一个愉快的春日早晨,一切人类的罪恶全部得到了宽赦。这样的一个日子是罪恶消融的日子。阳光如此温暖,坏人也会回头。由于我们自己恢复了纯洁,我们也发现了邻人的纯洁。也许,在昨天,你还把某一个邻居看做贼子醉鬼,或好色之徒,不是可怜他,就是轻视他,对世界你也是非常悲观;可是太阳照耀得光亮而温和,在这个春天的第一个黎明,世界重新创造,你碰到他正在做一件清洁的工作,看到他的衰颓而淫欲的血管中,静静的欢乐涨溢了,在祝福这一个新日子,像婴孩一样纯洁地感受了春天的影响,他的一切错误你一下子都忘记了。 引自 春 看见太阳照耀着,就会释怀、快乐。
回应 2018-08-02 17:23:06
-
风如海 (天生天杀,沐浴天恩)
我发现身旁年轻人的不幸乃是因为继承了田产屋舍……因为这些物事得之则易,弃之实难。 只是因为蒙昧愚鲁,大多数人即便生活在这片相对自由的土地上,也被虚妄的焦虑和过度的劳役湮没。 芸芸众生在绝望中过活,所有乐天知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绝望。 我们的房屋是如此一宗笨重的财产,以至于不是我们住在里面,而是被囚于其间。 绝大多数人好像从未思考过房子到底是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必须拥用有像邻人那样的房屋,所以终生受...2015-01-18 16:52:28
我发现身旁年轻人的不幸乃是因为继承了田产屋舍……因为这些物事得之则易,弃之实难。 只是因为蒙昧愚鲁,大多数人即便生活在这片相对自由的土地上,也被虚妄的焦虑和过度的劳役湮没。 芸芸众生在绝望中过活,所有乐天知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绝望。 我们的房屋是如此一宗笨重的财产,以至于不是我们住在里面,而是被囚于其间。 绝大多数人好像从未思考过房子到底是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必须拥用有像邻人那样的房屋,所以终生受穷,尽管本不该如此。 我们不再露营于夜晚,定居于大地而遗忘了天空。 艺术的上品是对人们摆脱现状而不懈努力的表达,但我们从事的艺术只有一种效果:用逸乐装点如此卑下的现状,而将超拔的境界置诸脑后。 我们的首要目标好象是迅速地说话,而非明智地表达。 一个思索或劳作的人总是孤独的,那就由他待在他自己中意的地方吧。孤独并不取决于将人跟他的同伴分隔开来的空间距离。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5-01-18 16:52:28 -
西泉 (我寄愁心于明月)
世人奔竞于虚妄之途,汲汲于尘世的通显,而漠视无上的幸福。为了替人生最无价值的阶段争取某种不靠谱的权利,而将黄金时段挥霍在了金钱的营求上。 如果能感受到身边春意腾跃的气息,必然会跃身而起,走向更加崇高更为超拔的生活。 草芥之微的理性思绪也比高达月亮的碑石更值得仰慕。 我们常常濒于饿死的境地,并非缺乏必需物品,而是渴望奢侈用度。 我发现,每年只需大概六个星期的劳作,我就能够满足生活所需的开销。 我告诉自...2018-02-21 23:30:40
世人奔竞于虚妄之途,汲汲于尘世的通显,而漠视无上的幸福。为了替人生最无价值的阶段争取某种不靠谱的权利,而将黄金时段挥霍在了金钱的营求上。 如果能感受到身边春意腾跃的气息,必然会跃身而起,走向更加崇高更为超拔的生活。 草芥之微的理性思绪也比高达月亮的碑石更值得仰慕。 我们常常濒于饿死的境地,并非缺乏必需物品,而是渴望奢侈用度。 我发现,每年只需大概六个星期的劳作,我就能够满足生活所需的开销。 我告诉自己,就住在那里得了,于是我真的住了下来,住上一个钟头,一个夏季,整个冬天,目睹时光如何逸去,彻底击败寒冬,看着春光入驻。 有个诗人从田庄上退隐而去,他享尽了其中的精髓,而愚执的农夫却认为他只是带走了几枚野果而已。 除了享受开阔视界以外,世上再无什么幸福。 每个清晨都是对我欣悦的召唤,让我像它那样真朴简约地生活。我像希腊人那样,虔诚地膜拜着黎明女神。我很早就起身,在湖中沐浴,这成了一桩有宗教意味的修身早课,也是我人生所为中最富有价值的举动之一。人们说成汤的浴盆中所铸的文字有这样的意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清晨再现了英雄时代,弥漫在天地之间的是永恒的活力和滋养。如果清晨时分,唤醒我们的不是自己的灵性,而是仆从那种机械刻板的推搡,这样的日子又有什么盼头。如果有人不相信每天之中,有那么一个钟头,比他依旧糟蹋的光阴更早,更神圣,更富有光彩的话,那么他的生活就已经陷入了绝望,过着一种日渐沉沦走向黑暗的生活。在单纯的感官生活片刻停止之后,人的灵魂,乃至感官,会重获生机。其灵性也会重新尝试就其所能的卓越生活。我可以说,人生中所值得纪念的转折,都出现在清晨时光。《吠陀经》中说:“所有的慧性都会在清晨苏醒。”数百万人为了体力劳作而彻底苏醒,而百万之中只有一个人会为有效的心智劳作彻底苏醒,而对于诗意和神性的生活,一亿人中只有一人会因此彻底苏醒。保持清醒就是保持活力。我们一定记住,要让自己重新觉醒并保持清醒,要心怀一种对黎明的无限向往。 简朴,再简朴,还是简朴!让事情只剩下三件两件,而非成百上千,何须操心百万。 让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地度过每一天,在前行的途中,不要因为一片果壳和蚊子的翅膀而改变了形迹;让我们早早起床,不要迟延,用或者不用早餐,都优雅从容而无丝毫不安;任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由钟声鸣响,孩子哭喊,决意过好每一天。我们为什么要随波逐流,让步屈从?我们切勿栖身在日中的滩涂之上,为一种名为正餐的可怕漩涡和激流弄得栖迟彷徨,颓然崩溃,历经这些艰险之后,你就会安然无恙,因为前路都是康庄坦途。不要松弛了你的胆气,要充满清晨的朝气,去远航,去寻找另一条道路,像尤利西斯那样将自己缚在桅杆之上。 真正地阅读,亦即对那些真正地书籍发乎至情真意的阅读。 什么是能够让我们保持宁静和快意的良药?并非你曾祖的遗留,而是自然母亲的赐予。 年轻的时候,我消磨了许多光阴,和着清风在湖上漂游,当船儿晃至湖心,我便仰面横躺于舱中,在夏日上午,惺忪朦胧,直到船抵沙岸将我摇醒,我就起身打量,看看命运把我推向了什么彼岸。闲散的光阴极富魅力,收获颇丰。 我相信,只有水是智者的独钟,而酒则算不上高贵的汁液。玷染人的并非那入口的食物,而是促使他们咀嚼吞咽的欲望;既非食物的数量,亦非其质量,乃是对感官滋味的热衷。所食之物既非为了肉体的给养,亦非为了智性的激发,而是为了提供给寄生于我们身上的蛆虫。 那种制造生命的能量,如果恣意放纵,便会让我们放荡不羁,而一旦加以克制,则会让我们欢欣鼓舞生气奔腾。所有的淫欲其性质都一样,尽管它表现得五花八门。一个人,无论他是吃、喝、同居、还是床底之欢,骨子里都是一样,都受制于同一种欲望,我们只需了解其中某一方面的举动,便能知晓他在多大程度上是个官能主义者。如果你想保持贞洁,那就必须节制有度。智慧和美德源于力行,无知和放纵出自懈怠。肉体的享受在学生那里表现为一种心智涣散的习气,一个不洁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懒散无度:拥炉而坐,没有疲乏照样休息。如果你想远离污秽,洗刷罪孽,那就勤恳地劳作。天性很难被降服,但一定要将其制伏。 鸟儿眼中的灵慧并非与生俱有,而是它们所映照出的天空的作品。 威猛的暴雪!静静地聆听何其美妙! 如果人能够满怀自信地在梦想之路上前行,努力地践履他构想的生活,那么他将会收获一种寻常方式难以预期的成功,他会将一切东西置诸身后,他会跨过那道无形的界限。那些新颖、普泛、也更加自由的法则会在他身边形成,在他内心生根。他的生活越是简约,宇宙的法则会显得越发单纯,而孤单不再是孤单,贫穷不再是贫穷,软弱在不再是软弱。
回应 2018-02-21 23:30:40
-
夢本屋 (乐琴书以消忧)
我有时获得如下感悟:在真朴的自然世界,人能得到最甜美温柔,最纯净欢欣的交流,这一点即便对那些可怜的厌世者和悲观者也不例外。 孤独蔓延之时,适逢细雨绵绵,我聆听着滴滴答答,小屋之外的每一丝声响每一方景致都与我启示,顷刻之间我敏感于跟自然交流的美悦和裨益,一种博大无涯难以名状的亲密之感瞬间笼罩周身,使虚幻的人间友情顿然显的无足轻重——于是,寂寞孤独便与我永远绝缘。 是什么距离能将两人分开并导致孤独?...2018-08-18 20:45:01 3人喜欢
论坛 · · · · · ·
个人感觉徐迟的译本更好。 | 来自luer..一串字母 | 2016-10-03 10:22:00 | |
绝对棒! | 来自yana | 4 回应 | 2016-10-03 10:15:03 |
修订本什么时候出啊? | 来自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2 回应 | 2012-09-07 14:53:16 |
求助介绍 | 来自做自己 | 2012-08-18 11:27:27 | |
我眼裡的西方易經 | 来自C.O.V.E.R.樂隊 | 2010-11-07 23:44:5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7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4分 140711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8.9分 506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9)8.5分 10946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7分 631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是哪本书改变了你 (墨陌)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散文·随笔2010豆瓣高分 (魏小河)
- 道法自然 (吉檀迦利)
- MARK好书 (燻)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瓦尔登湖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zip&zoom 2019-03-13 13:55:02
作者有才毋庸置疑,但自我表现意识、人本意识实在太强了,这种我见青山多抚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也,着实不是我所欣赏的类型,所以读起来,少了些自然多了些怀疑。
4 有用 不勿酱 2013-12-26 00:33:36
这个版本最好
1 有用 天台老阮郎 2019-02-07 10:32:36
梭罗的隐居,并非如中国文人般以山水为乐求艺术与内心的升华,而是追求人的自然本性,过山林野人的生活,虽同为超脱世俗但更为粗野。依瓦尔登湖畔而居,花鸟虫鱼为伴,时至今日仍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瓦尔登湖便是是美国版的桃花源。 梭罗的哲思是我非常喜欢的,他让人遵从内心不以世俗规则为真理;勤加思考追寻思辨的乐趣;热爱生活发现一草一木之美;尊重自然但并不禁欲,认为年轻人对狩猎、荤食不必刻意回避,相信他们在成长中... 梭罗的隐居,并非如中国文人般以山水为乐求艺术与内心的升华,而是追求人的自然本性,过山林野人的生活,虽同为超脱世俗但更为粗野。依瓦尔登湖畔而居,花鸟虫鱼为伴,时至今日仍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瓦尔登湖便是是美国版的桃花源。 梭罗的哲思是我非常喜欢的,他让人遵从内心不以世俗规则为真理;勤加思考追寻思辨的乐趣;热爱生活发现一草一木之美;尊重自然但并不禁欲,认为年轻人对狩猎、荤食不必刻意回避,相信他们在成长中会对生命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但实话说《瓦尔登湖》并没有给我太大惊喜,或许是因为一百多年了,这些思想都已经广为传播,算不得稀奇了的缘故。另外呢,景物描写真是太繁琐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看的非常吃力。 (展开)
3 有用 獭 2011-03-17 16:56:16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个人获得的其实就是另一个人失去的。”不禁想到做人要淡定,自己得到一些东西时要能想到自己夺走了另一个人的东东,而自己失去一些东西时也不要太过难过,因为有人拥有了你失去的。PS: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看的书,个人认为我看的时候不怎么静,我真的很想睡。。。
6 有用 蓬蓬的毛毛 2020-03-11 19:38:53
看过瓦尔登湖的原版,感受到这本书对于翻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仲泽老师的翻译功底毋庸置疑,语言很考究,但是总觉得遣词造句炫技太多,有些化简为繁。一个是参杂了过多的个人理解,比如将resignation没有翻译成“认命”而是“乐天知命”,我认为扭曲了梭罗想要表达的那种麻木的顺从感;另一个是有些语言造成了不必要的阅读障碍,比如“这种生活何其愚鲁,如果生而不觉其非,行将就木必定幡然悔悟”,且不说原文fi... 看过瓦尔登湖的原版,感受到这本书对于翻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仲泽老师的翻译功底毋庸置疑,语言很考究,但是总觉得遣词造句炫技太多,有些化简为繁。一个是参杂了过多的个人理解,比如将resignation没有翻译成“认命”而是“乐天知命”,我认为扭曲了梭罗想要表达的那种麻木的顺从感;另一个是有些语言造成了不必要的阅读障碍,比如“这种生活何其愚鲁,如果生而不觉其非,行将就木必定幡然悔悟”,且不说原文find一词并没有表达“幡然悔悟”这个层面的意思,这个句子本身就造成了很大的阻力,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去消化翻译的语言而无法专注于文本的思想和精神,不如简单翻译成“假使人们在活着的时候没有看清这种生活的愚昧之处,在死亡来临时也必定醒悟”。以上是一些吹毛求疵的浅见,仲泽老师翻译之美是显而易见的。 (展开)
0 有用 何呵哒 2022-01-30 21:10:27
对仲泽一本早有耳闻。文学功底可见一斑。 每一个罕有人类踏足的地方,都是天堂。
0 有用 村民赵小恨 2021-12-11 00:27:47
重读 这一版很好
0 有用 Uhsil 2021-12-07 21:21:40
做一个Azad,或曰自由的人吧!
0 有用 寻紫 2021-11-27 19:27:13
智慧和美德,源于力行; 无知与放纵,出自懈怠。
0 有用 TALA 2021-06-16 15:42:55
太过浮躁,囫囵吞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