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谈话录》试读

目录

序2 上篇谈话录3 第一章抗战岁月3 我的父亲3 孪生兄弟4 旁观者4 救亡与启蒙6 惨烈的胜利7 最苦是百姓8 第二章辅仁中学10 无锡社会网络10 东林遗风12 杂读群书14 人心思变16 第三章台湾大学18 从外文系到历史系18 名师云集20 傅斯年22 终生受用23 第四章芝加哥大学24 顾立雅24 民权运动26 家书抵万金28 韦伯理论29 门外的世界30 第五章思言时代31 小萝卜头31 《思与言》33 蒋经国34 殷海..

  1. 目录

抗战岁月

上篇谈话录 第一章抗战岁月 我的父亲 我们许家是士大夫世家,在乾隆年间从福建搬到无锡,一代代都有读书人。太平天国之时,许氏大宅被太平军据为王府,家境一落千丈。我祖父艰难困苦地挣扎,出去做"幕",就是师爷,维持生活。 我父亲伯翔公(讳凤藻,1891-1953)出生时,家庭贫穷,十四岁时考上南洋海军学堂,这是曾国藩在南京按英国制度办的学校。我父亲读书时,每次暑假就把...

  1. 我的父亲
  2. 旁观者
  3. 惨烈的胜利
  4. 最苦是百姓

辅仁中学

第二章辅仁中学 无锡社会网络 少年时代,我走过很多地方。抗战期间,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四川都住过,旱路、水路都走过,看见很多地方。抗战胜利以后,我回到了家乡无锡。 我母亲章舜英也是出身无锡世家,也是在太平天国时遭遇家道中落。最惨的情形是太平军要将江南的财富搜刮而去,将江南的男丁通通抓去做搬运夫,在他们耳朵上打一个洞,穿根绳子,一串十几二十人,背着东西走。我...

  1. 无锡社会网络
  2. 东林遗风
  3. 杂读群书
  4. 人心思变

台湾大学

第三章台湾大学 从外文系到历史系 我二姐许婉清和她丈夫李模都学法律,李模在南京起家,二十三岁就成为大律师。他们知道不能留在大陆,因此请调到台湾做法官。1948年底,二姐和二姐夫从上海带我和许凌云到台湾。我们坐海船过来,走了一天一夜。我父母跟老六、老八来得很晚,1949年几乎最后一班船才到台湾。我大姐许留芬和她丈夫王纯一已经在台湾了。我姐夫王纯一在糖厂工作,我们就住在..

  1. 从外文系到历史系
  2. 名师云集
  3. 傅斯年
  4. 终生受用

芝加哥大学

第四章芝加哥大学 顾立雅 我在本科的时候没有想过去留学,在研究所第一年也没有这样想,后来考上李氏基金,是在全校各系毕业生成绩最好的同学中选拔,我得了第一名。但我因为身体残缺,不符合李氏遗嘱"身心健全"的条件。台大钱思亮校长不服气,特别给我安排,请胡适先生帮忙。1957年夏天,胡适先生受了钱校长之托,曾四次下乡访问住在纽约郊区的华侨徐铭信先生,劝他在捐给华..

  1. 顾立雅
  2. 民权运动
  3. 家书抵万金
  4. 门外的世界

思言时代

第五章思言时代 小萝卜头 1962年,我三十二岁,回到台湾。在芝加哥大学毕业后,我回台湾有几个缘故:我对母亲有承诺,她不放心我,这是其一;其二,我对史语所有承诺,要回来;其三,李氏基金有要求,虽然一般人都是要回来,但所有的李氏基金的人都没回去,我是没得到李氏基金,因为钱思亮校长花了很大力气,帮我找另外的钱,所以我欠钱校长的情。我是三重承诺,家、史语所和台大。一回..

  1. 小萝卜头
  2. 《思与言》
  3. 蒋经国
  4. 曼丽是我的救星

江上闲思

下篇江上闲思 变是不变的常态 2006年11月8日,我第一次到南京访问许倬云先生,半天畅谈好像一场思想盛宴。 别后数月,我常在回味。2007年9月出版《访问历史》时,许先生的访问稿自然放在第一篇。在自序里,我写了一段文字,便是许先生给我思想震撼的结晶: 我乐此不疲地访问大文化人,源于好奇,也抱敬意,了解之后渐懂同情,更深一步就想让自己进入这一代人的历史世界。我的访问对象是..

  1. 变是不变的常态
  2. 历史是长新闻
  3. 乡关何处
  4. 教徒当如王小波
  5. 敬畏和悲悯
  6. 江河入海

>许倬云谈话录

许倬云谈话录
作者: 许倬云, 李怀宇
isbn: 7563393072
书名: 许倬云谈话录
页数: 267
出品方: 理想国
定价: 29.00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0-1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