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中國作家──莫言
第一部關注現代中國60年生育歷史,
直視中國現實與人性的長篇巨作!──《蛙》
莫言:
《蛙》這部作品注重了對人的靈魂的剖析。作家要寫靈魂深處最痛的地方。寫作的根本目的不是對某項政策的批判,而是對人性的剖析和自我救贖。寫人的靈魂,寫人的懺悔,這也許就是《蛙》這部作品的價值所在。
正如小說中所寫的一樣,我確有一個姑姑,是一位從業多年的婦科醫生。我們高密東北鄉數千名嬰兒,都是在她的幫助下來到人間。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嬰兒,在未見天日之前,夭折在她的手下。
我的《蛙》,通過描述姑姑的一生,既展示了幾十年來的鄉村生育史,又毫不避諱地揭露了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直面社會敏感問題是我寫作以來的一貫堅持,因為文學的精魂還是要關注人的問題,關注人的痛苦,人的命運。而敏感問題,總是能最集中地表現出人的本性。當然,寫敏感...
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中國作家──莫言
第一部關注現代中國60年生育歷史,
直視中國現實與人性的長篇巨作!──《蛙》
莫言:
《蛙》這部作品注重了對人的靈魂的剖析。作家要寫靈魂深處最痛的地方。寫作的根本目的不是對某項政策的批判,而是對人性的剖析和自我救贖。寫人的靈魂,寫人的懺悔,這也許就是《蛙》這部作品的價值所在。
正如小說中所寫的一樣,我確有一個姑姑,是一位從業多年的婦科醫生。我們高密東北鄉數千名嬰兒,都是在她的幫助下來到人間。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嬰兒,在未見天日之前,夭折在她的手下。
我的《蛙》,通過描述姑姑的一生,既展示了幾十年來的鄉村生育史,又毫不避諱地揭露了當下中國生育問題上的混亂景象。直面社會敏感問題是我寫作以來的一貫堅持,因為文學的精魂還是要關注人的問題,關注人的痛苦,人的命運。而敏感問題,總是能最集中地表現出人的本性。當然,寫敏感問題需要勇氣,需要技巧,但更需要的是一個作家的良心。
計畫生育毫無疑問是中國幾十年來的大事件和熱點問題,牽扯到千家萬戶,許多人的命運……如果發生一個關係到千百萬人命運的重大事件,作家不應該讓開,應該直面迎上去。
尖銳的、激烈的、衝突的、矛盾的事件,能使人的個性,人性的善惡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現,寫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東西出來。
繼《生死疲勞》(榮獲亞洲最高獎金榮譽的「紅樓夢獎」桂冠)之後,睽違三年,擅長說故事的莫言,推出更發人深省、目前為止還不曾有中國作家敢於踫觸的「中國計畫生育」議題的長篇大作。對於這項影響中國六十多年的基本國策,莫言的新長篇可謂別具開拓意義。
《蛙》全書由四封長信和一部話劇構成。以主角蝌蚪和日本作家杉谷義人感人的通信為經,以鄉村女醫生姑姑驚心動魄的一生為緯;穿插以人體器官為嬰孩命名的風俗、童年啃煤炭的飢餓經驗、為了傳宗接代暗地尋得代理孕母的無奈情事……,諸多荒謬的情節交織出高密東北鄉的變遷與其絕世風土民情。
「蛙」有多重的隱喻:是寫作的耐心象徵;是出生嬰娃的哭聲;是造子女媧的「媧」;是高密東北鄉的圖騰。小說藉由一個鄉村婦科女醫生(姑姑)的形象,傳達出對生命強烈的人道關懷,也反映了新中國近六十年波瀾起伏的計畫生育史。莫言藉這個敏感的議題,塑造人物,剖析人物靈魂,寫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更寫出人物內心深處的掙扎。
不同於以往的作品風格,這次文字更樸實,意函更深刻。
好讀、耐讀,是《蛙》最引人入勝、動人心魄之處。
作者简介 · · · · · ·
莫言
山東高密人,一九五五年二月生。
少時在鄉中小學讀書,十歲時輟學務農,後應徵入伍。
曾就讀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
一九九七年脫離軍界到地方報社工作。
著有長篇小說《紅高梁家族》、《酒國》、《豐乳肥臀》、《紅耳朵》、《食草家族》、《檀香刑》;短篇小說《蒼蠅.門牙》、《初戀.神嫖》、《老槍.寶刀》、《美女.倒立》,及散文集《會唱歌的牆》、《小說在寫我》、《生死疲勞》。
作品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6亞週週刊中文十大好書、鼎鈞雙年文學獎、中國時報十大好書、聯合報十大好書獎等。2008年,《生死疲勞》一書榮獲亞洲最高獎金榮譽的「紅樓夢獎」桂冠。
莫言是當代大陸一級作家,也是目前最被國際注目的大陸作家之一,作品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並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講,是中國作家躍升國際的重要代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真正的长篇小说,知音难觅,但知音难觅是正常的。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没有必要像鬣狗一样结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自己应有的尊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姑姑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鼻。为此姑姑曾表示过遗憾。她说她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本应该是革命的后代,没想到却接生了一个地主的狗崽子。但当时为了打开局面,为了革掉旧法接生的命,姑姑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 姑姑得到艾莲即将生产的消息,骑着那时还很罕见的自行车,背着药箱子,飞一般窜回来。从乡卫生所到我们村十里路,姑姑只用了十分钟。当时村支书袁脸的老婆正在胶河边洗衣裳,她亲眼看到姑姑从那座狭窄的小石桥上飞驰而过。一条正在小桥上玩耍的狗惊慌失措,一头栽到河里。 姑姑手提药箱冲进艾莲居住的那两间厢房时,村里的“老娘婆”田桂花已经在那里了。这是个尖嘴缩腮的老女人,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现在早已化为泥土,阿弥陀佛!田桂花属积极干预一派,姑姑进门后,看到她正骑跨在艾莲身上,卖力地挤压艾莲高高隆起的腹部。这老婆子患有慢性气管炎,她咻咻地喘息声与产妇杀猪般的嚎叫声混杂在一起,制造出一种英勇悲壮的氛围。地主陈额,跪在墙角,脑袋像磕头虫般一下一下地碰撞着墙壁,嘴里念叨着一些含混不清的话语。 我多次去过陈鼻的家,熟知他家的结构。那是两间朝西开门的厢房,房檐低矮,房间狭小。一进门就是锅灶,锅灶后是一堵二尺高的间壁墙,墙后就是土炕。姑姑一进门就可看到炕上的情景。姑姑看到了炕上的情景就感到怒不可遏,用她自己的话说叫做“火冒三丈”。她扔下药箱,一个箭步冲上去,左手抓住那老婆子的左臂,右手抓住老婆子的右肩,用力往右后方一别,就把老婆子甩在了炕下。老婆子头碰在尿罐上,尿流满地,屋子里弥漫着臊气。老婆子头破了,流出了暗黑的血。其实她的伤也没有多重,但她尖声嚎叫,十分夸张。一般人听到这样的哭声就会吓晕,但姑姑不怕,姑姑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姑姑站在炕前,戴上橡胶手套,严肃地对艾莲说:你不要哭,也不要嚎,因为哭嚎无济于事。你如果想活,就听我的命令,我让你怎么着,你就怎么着。艾莲被姑姑震住了,她当然知道姑姑的光荣出身和传奇经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姑姑第一次接生孩子(莫言写得很有意思,笑死了)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蛙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83 条 )






蝌蚪之心:莫言式反思是什么样的态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示:本文有大量剧透】 介于莫言作品风格多变持续不断,所以很难用以往对他的评价去分析他的新作品。这本《蛙》给我的感觉也有些陌生。莫言的民俗语言狂欢在《生死疲劳》达到顶峰以后,在《蛙》中显然已经退回到一个落点。 谈莫言小说,仍须从形式说起,多视角/人称叙事已是... (展开)论坛 · · · · · ·
这书好贵。。 | 来自D。 | 2 回应 | 2015-03-25 |
韩寒《光明与磊落》仅9元(送3张韩寒绝版照片)! | 来自花树 | 1 回应 | 2013-09-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7.9分 24064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Viking (2015)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8.3分 17784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
作家出版社 (2012)8.3分 658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蛙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影启缘末 2012-10-26
政策分为对个人和对集体,一个完全不尊重个人基本权利的政策能是一个好政策吗?西方一点也没有冤枉政府,看看计划生育的事情,难道还是“更大的人道”吗?
0 有用 悠游yoyo 2012-10-11
原来我看过这本书。。。
0 有用 浩水行舟 2010-07-17
暑假好好读莫言
0 有用 查克同志 2013-02-11
有时荒诞得有趣,有时描写的手法读起来很重口。制度扭曲人性。
0 有用 Samantha 2016-01-28
在刚开放二孩生育政策的2016元月 几乎一口气阅毕此书 无限唏嘘 生育 孩子 政策 很简单又很复杂 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 似乎都不曾深知个中情况 便被计划的出生 教育了 然后成长中愈发感知独生子女的孤立 无助与无奈 但又何用 开放的二孩政策像是一种进步 可何尝不又是一种计划
0 有用 m1925 2020-07-17
之前借嘅人係咁間描寫同成語啊哈哈哈 我就是覺得王仁美好可愛啊 後面有點變味 大概是時代問題
0 有用 阿措 2020-06-27
有东北那味 真是耳目一新的结构 文王“吐子”(兔子) 女娲造人(蛙)
0 有用 王黄 2020-06-27
成就、文脉比较清晰的一部杰作,虽然总是会有一些掺水的后殖民内容拖垮生命表达。神魔小说和笔记小说的遗产有人挥霍就是一件大好事,选题能力更是接近卓越,唯一不足的是中篇技术假冒长篇,对于时间跨度的取舍和重构大有问题,老是卡在散点和焦点之间,好在语言过硬能撑起来,就算是轻浮无聊的文体游戏都能保证鲁味十足。
0 有用 Dreams_0123 2020-03-12
算是至今读过的第二本现实主义小说吧。之前读《活着》的时候,只留下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悲鸣和沉痛,而《蛙》却给我带来了深深的矛盾感。小说的里的人物形象基本没有任何一个是固定的,或者是从开篇甚至是前半篇就设定好不变从一而终的。随着政策的实施,社会的变迁,每一个人都在改变,不仅是命运,还有心理。所以我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观点,好还是不好。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在时代变迁中孕育出越来越多的矛盾点,这算... 算是至今读过的第二本现实主义小说吧。之前读《活着》的时候,只留下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悲鸣和沉痛,而《蛙》却给我带来了深深的矛盾感。小说的里的人物形象基本没有任何一个是固定的,或者是从开篇甚至是前半篇就设定好不变从一而终的。随着政策的实施,社会的变迁,每一个人都在改变,不仅是命运,还有心理。所以我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观点,好还是不好。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在时代变迁中孕育出越来越多的矛盾点,这算是适应社会的一种自然现象吗。一句“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又道尽了多少酸甜苦辣,值得我们去回味。 (展开)
0 有用 JN 2019-12-17
我想知道当蝌蚪的孩子知道真相后会怎样呢?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