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该书描写了一个立陶宛移民家庭——尤吉斯一家的悲惨遭遇。他们满怀憧憬从家乡来到美国寻梦,在芝加哥屠场区找到工作,以为美好生活将从此开始。不料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尤吉斯工伤失业,接着妻子奥娜被工头奸污,尤吉斯怒打工头而入狱,随后妻子难产死亡,幼小的儿子淹死。亲朋好友中男的流落街头,女的被逼为娼,美国梦演变为可怕的梦魇。更悲哀的是,这个万恶的资本主义机器不仅害得他家破人亡,更毒害了他的心灵。他自暴自弃,干起合伙抢劫的勾当,甚至还在屠场罢工时当上了工贼。所幸的是,在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尤吉斯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他的阶级觉悟被唤醒。小说结尾时,他深信社会主义是出路,而这也正是辛克莱的信仰。
但是富有戏剧性的是,《屠场》之所以引起轰动并不是因为厄普顿·辛克莱对资本主义工资奴隶制的记实描述、对垄断资本骇人听闻的剥削行径的血泪控诉,而是因为书中对肉制品质量...
该书描写了一个立陶宛移民家庭——尤吉斯一家的悲惨遭遇。他们满怀憧憬从家乡来到美国寻梦,在芝加哥屠场区找到工作,以为美好生活将从此开始。不料灾难接踵而至,先是尤吉斯工伤失业,接着妻子奥娜被工头奸污,尤吉斯怒打工头而入狱,随后妻子难产死亡,幼小的儿子淹死。亲朋好友中男的流落街头,女的被逼为娼,美国梦演变为可怕的梦魇。更悲哀的是,这个万恶的资本主义机器不仅害得他家破人亡,更毒害了他的心灵。他自暴自弃,干起合伙抢劫的勾当,甚至还在屠场罢工时当上了工贼。所幸的是,在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尤吉斯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他的阶级觉悟被唤醒。小说结尾时,他深信社会主义是出路,而这也正是辛克莱的信仰。
但是富有戏剧性的是,《屠场》之所以引起轰动并不是因为厄普顿·辛克莱对资本主义工资奴隶制的记实描述、对垄断资本骇人听闻的剥削行径的血泪控诉,而是因为书中对肉制品质量的描写:“……只有那些彻底腐烂的腿肉才能送到伊莎贝塔所在的车间。这样的肉被每分钟两千转儿的旋转刀片绞碎,掺进半吨鲜肉,这样腿肉上的臭味儿、酸味儿就一点也闻不到、尝不出来了。人们从来看不到是什么东西剁进了香肠。在欧洲,已经过了保质期的发霉、变色的香肠会被扔掉,而这里的屠场主们会把它们捡回来,经过硼砂和甘油处理后,倒进绞肉机的漏斗里,这样就重新做成香肠,在国内销售。有些肉就胡乱地堆在地上,地上满是泥土和锯屑,工人们就在这地面上踩踏,并把几百亿个肺结核病菌吐在上面。有些肉一大堆一大堆地堆在库房里,库房的天棚漏水,脏水就滴落在肉堆上,上面有数千只老鼠在尽享美餐。当然,库房里光线昏暗,你是看不到老鼠的,可是工人们只要把手在肉堆上一划拉就能划拉下一捧一捧的干鼠粪。老鼠人人讨厌,于是屠场主们就把老鼠药撒在面包屑里来对付它们。老鼠被毒死了,于是工人们就把死老鼠、面包屑和猪肉一起倒进绞肉机的漏斗里。这决不是在编造故事,也不是在开玩笑。工人们把库房里的肉铲到推车里,即使看到,工人们也没有心思去捡死老鼠——跟香肠里其它的东西比,死老鼠不算什么。车间里没有洗手的地方,所以吃饭之前工人们就在即将被和进香肠肉馅里的水里洗手……”
令辛克莱没有想到的是,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影响远远大于其艺术贡献。他后来曾就此调侃,“我想打动公众的心,却不料击中了他们的胃”。这本“扒粪”文学的先驱之作甫一问世,美国国内肉类食品的销售量急剧下降,欧洲削减一半从美国进口的肉制品,整个美国畜牧业陷入一片恐慌。而书中暴露的美国肉品加工行业的种种内幕,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强烈反响,直接推动了1906年《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通过。据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边吃早点边读这本小说,读到细节之处,罗斯福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从此,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并设立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在厄普顿·辛克莱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美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腐败、贫富分化、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美国在食品和药品的生产及销售方面如同在其他各经济领域一样,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和问题。制假贩假现象猖獗,不洁食品和有害药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公众则被蒙在鼓里。食品和药品公司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谎话连篇,令不明就里的人们放心地享用着盘中的“珍馐美味”和瓶瓶罐罐里的“灵丹妙药”。
在美国食品安全一百年所走过的路程中,三《屠场》扮演了重要角色,《屠场》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说,这《屠场》对美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丝毫不逊于斯托妇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它直接推动了美国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促成美国食品安全状况不断迈上新台阶。
编辑推荐
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脑残奶粉。
天知道我们每天都吃进了什么,一百年前美国人的不幸又落到我们中国人的头上。
《屠场》一书于1906年在美国出版,该书的面世,触动了肉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也最终惊动了美国政府。
“食品加工车间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腐烂了的猪肉、发霉变质的香肠经过硼砂和甘油处理后再加上少量的鲜肉,和着被毒死的老鼠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这就是20世纪初美国食品加工厂的真实场景。传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读到此段时,将正在吃的香肠统统扔出窗外,大叫着:“我中毒了!”
《屠场》这部惊世之作,揭开了美国食品安全的冰山一角,让当时的美国社会笼聚在一片恐慌和愤怒之中,最终促使美国总统罗斯福制定《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由此产生了美国食品安全守护神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这是百年前的美国。百年后的中国,我们又在吃些什么?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脑残奶粉……天知道我们每天吃进了什么!今天,四川文艺出版社再译《屠场》,为我们的生活敲响警钟:一百年前美国人的不幸,千万不要落到中国人的头上。
屠场的创作者
· · · · · ·
-
厄普顿·辛克莱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厄普顿辛克莱(1878-1968)出身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白酒商人,嗜酒成性,并最终醉酒而死。在辛克莱十岁的时候,他们全家搬到了纽约。父亲白天靠卖帽子为生,晚上则混在酒吧里。辛克莱后来写道:“……自打有记忆以来,我的生活就一直像一个命运不断转变的灰姑娘;今天晚上睡在寄宿公寓里一张爬满虱子、跳蚤的沙发上,明天晚上就可能身处豪宅,躺在大床上,身上盖着丝绸被单。这种起伏不定的生活状况缘于父亲不稳定的收入……”十五岁,他开始为一些通俗出版物写文章,并以此供自己读大学。后来,辛克莱为一份社会主义宣传周刊《呼唤理性》写稿,在此期间编辑鼓励他以“工资奴隶制”为主题写本书。为此,厄普顿·辛克莱特意到芝加哥屠场去体验生活,在那里一呆就是七个星期。在屠场,他亲眼目睹了肉食生产的各个工序,见证了工资奴隶们的悲惨生活际遇,并于1906年写成了《屠场》。...
厄普顿辛克莱(1878-1968)出身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白酒商人,嗜酒成性,并最终醉酒而死。在辛克莱十岁的时候,他们全家搬到了纽约。父亲白天靠卖帽子为生,晚上则混在酒吧里。辛克莱后来写道:“……自打有记忆以来,我的生活就一直像一个命运不断转变的灰姑娘;今天晚上睡在寄宿公寓里一张爬满虱子、跳蚤的沙发上,明天晚上就可能身处豪宅,躺在大床上,身上盖着丝绸被单。这种起伏不定的生活状况缘于父亲不稳定的收入……”十五岁,他开始为一些通俗出版物写文章,并以此供自己读大学。后来,辛克莱为一份社会主义宣传周刊《呼唤理性》写稿,在此期间编辑鼓励他以“工资奴隶制”为主题写本书。为此,厄普顿·辛克莱特意到芝加哥屠场去体验生活,在那里一呆就是七个星期。在屠场,他亲眼目睹了肉食生产的各个工序,见证了工资奴隶们的悲惨生活际遇,并于1906年写成了《屠场》。
喜欢读"屠场"的人也喜欢 · · · · · ·
屠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 条 )
小人物与美国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冰山一角
辛克莱举起枪,瞄歪了,却依然命中了大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屠场》成书时间很早,早到了1906年初。在它面世不到半年的1906年6月,这本书引起的巨大舆论压力迫使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同年,《屠场》还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FDA,初具雏形。 为了搜集素材,此书作... (展开)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屠场的可怕之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部直接改变了美国食品安全史的小说,小说震惊了当时的总统罗斯福,促成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的诞生和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成立。 小说围绕着芝加哥屠场展开,本意是为了揭示生活在屠场的工资奴隶们的悲惨境遇,结果因为书中揭露的关于屠宰业和熟食加工行业的内幕... (展开)> 更多书评 40篇
论坛 · · · · · ·
封面真是丑得一逼 | 来自阿齐Archie🌈 | 2 回应 | 2017-09-16 23:04:27 |
《龙齿》曾获得普利策小说奖 | 来自阿涵Robin | 2013-09-13 21:15:34 | |
【经观书评】羊羔变成鸡罐头 | 来自经观书评 | 2012-08-10 12:49:03 | |
天知道我们每天都吃进了什么 | 来自舒云 | 1 回应 | 2011-04-11 09:14:3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Penguin Classics (1985)8.5分 83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8.2分 18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7.6分 83人读过
-
Bantam Classics (1981)7.6分 4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1.1~2.28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有生之年非读不可的1001本书③[20 世纪(上)] (Onetti)
- 开智社群群友原创书目 (开智学堂)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屠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Swan 2012-05-23 17:27:56
让我吐一会儿先……
1 有用 Guesswhat 2012-10-29 01:23:12
以《1984》的手法来写资本主义。但是其实农民大可不必折腾,就老实呆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祖辈传下来的日子是最好的结局。
2 有用 66梅 2018-05-21 21:12:15
我们老师翻译的😂
4 有用 远古之风 2011-10-31 09:27:00
真正意义上的恐怖,令人从灵魂深处感到恐惧,不是超自然生物,不是怪谈,而是凡人的生活,是世界,是命运。
0 有用 点点 2012-06-20 16:31:17
早上边吃燕麦粥边看这本书,看到中途果真吃不下去了,作者真心牛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