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李霖灿先生曾经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一位有四十余年馆龄的老馆员,他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多年,又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二十载。他不断地补充及修正教材,以其幽默风雅的讲述引领了无数人走进艺术殿堂。这份精彩绝伦、活泼生动的文字与图片曾连载于台湾《雄狮美术月刊》,备受好评。本书即是根据李霖灿先生上课讲稿整理编成的,分为二十九个单元,大体以时代为序,以类别为纲,以历代绘画为主调展开论述,对于玉石、雕塑、书法、铜器、陶瓷的论列亦精辟独到。
作者简介 · · · · · ·
李霖灿,1912年生于河南省辉县。1938年在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之后,就由昆明北上经大理到丽江去作边疆民族艺术之调查。1941年7月就国立中央博物馆之聘,从此就一直在博物院中工作,1984年元旦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之职务上退休,仍然继续于艺术史的研究,并在台湾大学等校任教中国美术史及古画品鉴研究等课程。其著作有《中国名画研究》、《山水画技法、苔点之研究》、《中国画史研究论集》、《天雨流芳:中国艺术二十二讲》等书。
目录 · · · · · ·
序言二 学问功夫上水船
序言三 李霖灿的山水诗情
原版序
第一讲 汉画像石之遐想
第二讲 晋人风采顾虎头
第三讲 王羲之和中国书法
第四讲 敦煌的艺术宝藏
第五讲 雕塑艺术的光辉
第六讲 陶瓷王国。华夏之光
第七讲 延年益寿说铜器
第八讲 温其如玉
第九讲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上)
第十讲 山水画的黄金时代(下)
第十一讲 山水画的白银时代
第十二讲 山水画的青铜时代
第十三讲 山水画的白铁时代
第十四讲 中国的花鸟画(上)
第十五讲 中国的花鸟画(中)
第十六讲 中国的花鸟画(下)
第十七讲 花鸟画中的墨竹画
第十八讲 中国的仕女画
第十九讲 中国的肖像画
第二十讲 道释画的超越追求
第二十一讲 历史故事画
第二十二讲 畜兽画
第二十三讲 鱼藻画的活泼生意
第二十四讲 人物画的水墨丹青
第二十五讲 自由主义的新风格
第二十六讲 扬州八怪的新形象
第二十七讲 赵之谦和吴昌硕
第二十八讲 白石老人新论
第二十九讲 中国绘画的文艺复兴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到了五代十国时代,南唐的顾闳中有《韩熙载夜宴图》。这是描绘韩熙载见时事不可为,故意沉溺女乐歌舞的实况。在这五段区分的手卷之中,主人翁一再出现,而且其面貌角度次次不同,但是不论如何,韩氏的面貌特征,都一一得其神似。所以这幅画虽当归之于人物故事画类之中,但其中主人翁韩熙载的肖像画造诣,的确出类找苯,以之当作10世纪的肖像画代表之作,正是合适不过。由于韩熙载曾把俸钱分给婢女舞伎之后,再以乞讨的方式向她们哀求施舍,所以后来乞讨业的人私下里就奉韩氏为帮主,这就是现今武侠小说中声武林的丐帮帮主。老资格的丐帮人士尚能道其原委,至于现今的它丐之流,只怕连这一点掌故都不明白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国的花鸟画(中)——册页画的精美世界 -
到了五代十国时代,南唐的顾闳中有《韩熙载夜宴图》这是描绘韩熙载见时事不可为,故意沉溺女乐歌舞的实况。……由于韩熙载曾把俸钱分给婢女舞伎之后,再以乞讨的方式向她们哀求施含,所以后来乞讨业的人私下里就奉韩氏为帮主,这就是现今武侠小说中声武林的丐帮帮主。老资格的丐帮人士尚能道其原委,至于现今的丐之流,只怕连这一点掌故都不明白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国的肖像画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中国美术史讲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中国美术史讲座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国美术史讲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从《中国美术史》,看祖国灿烂文化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李霖灿说中国美术史
> 更多书评 13篇
-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王右军不但能协奏曲,而且还能绘画,《晋书》上说他「尝临镜自写真」。用现在的绘画术语来说,这就是自画像。故宫博物院有一帧宋人画人物图,画一位士人据榻而坐,背后屏风上悬一画像正是士人自己,这就是《王右军自写真图》,只是书名太高,能画之名遂为之所掩。 ———————————————— 被萌到了(๑´ω`๑)2014-10-05 01:17:54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最后还有一段很耐人思维的传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为了报酬中国军队在缅甸地区对他们的帮助,曾提出两样赠品供我们选择:一是三艘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另一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幅《女史箴图》。——结果我们选择了前者。 ———————————————— 虽然明显感到作者略感惋惜,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还是军舰更实惠一些啊,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论上下阶级,能有机会重拾国宝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唉!2014-10-05 00:38:33
-
bermuda (缓)
1.汉代的绘画技艺比较简单,艺术家还未意识到留白的妙用,所以画幅的所有地方都是填满了的。 2.石刻佛像的伟大,不仅仅在于透视或者技艺,而在于艺术家为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注入了悲悯众生的情怀。 3.瓷器是陶器的进步,但是二者的区分却不易讲清。从胎骨质地上说,严格的人以为只有景德镇的高岭土做的器皿才算是瓷器;从烧窑的温度说,凡在摄氏1000度以上的火候中烧成的才算是真瓷,低于这个温度的都只能算陶器;也有从釉色上... (1回应)2014-08-27 16:11:06
1.汉代的绘画技艺比较简单,艺术家还未意识到留白的妙用,所以画幅的所有地方都是填满了的。 2.石刻佛像的伟大,不仅仅在于透视或者技艺,而在于艺术家为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注入了悲悯众生的情怀。 3.瓷器是陶器的进步,但是二者的区分却不易讲清。从胎骨质地上说,严格的人以为只有景德镇的高岭土做的器皿才算是瓷器;从烧窑的温度说,凡在摄氏1000度以上的火候中烧成的才算是真瓷,低于这个温度的都只能算陶器;也有从釉色上着眼的;有从渗水性方面着眼的;有从器皿的透明度上着眼的,晶莹的是瓷,浑浊的是陶;从敲击声音着眼,清越者为瓷,浑浊者是陶》... 但这些区分都是相对的 4.
科学和艺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科学讲究新发现、新定律和方式,花样永远翻新。但艺术不同,没有现成的定律可供抄袭应用,因而像科学研究可以有接力赛跑式的进步。此种奥妙精义,父亲不能传授给儿子,母亲亦不能指点给女儿,一切都得靠自己再从头开始。 引自 所有笔记 这段话我有些同意有些不同意的地方。艺术虽然没有规律,但是有一些技法是一直流传下来,然后推陈出新不断进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但是,艺术当中的奥秘确实很难传给别人,因为艺术讲究的是感觉,这个东西只能自己体会。 5.豆是一个象形字,其字源来自铜器。 6.元代取消了画院,画院中的职业画家退出了画坛,而文人填补了这项空缺。文人的气息较浓,书法的气息较重,重视运用笔墨。 7.南宋花鸟画发展新趋向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平分秋色,把花鸟画缩小了一点移植在山水画中,或在山水画中忽然把一部分花鸟放大了装填进去。 8.北宋花鸟以立轴巨幛为特色,而南宋花鸟则以册页小品最为精彩。 9.中国文化讲究中庸之道,明清之际即使在西方抽象派的冲击下也不会完全脱离形似。
1回应 2014-08-27 16:11:06 -
-
-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王右军不但能协奏曲,而且还能绘画,《晋书》上说他「尝临镜自写真」。用现在的绘画术语来说,这就是自画像。故宫博物院有一帧宋人画人物图,画一位士人据榻而坐,背后屏风上悬一画像正是士人自己,这就是《王右军自写真图》,只是书名太高,能画之名遂为之所掩。 ———————————————— 被萌到了(๑´ω`๑)2014-10-05 01:17:54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最后还有一段很耐人思维的传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为了报酬中国军队在缅甸地区对他们的帮助,曾提出两样赠品供我们选择:一是三艘驱逐舰和一艘巡洋舰,另一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幅《女史箴图》。——结果我们选择了前者。 ———————————————— 虽然明显感到作者略感惋惜,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还是军舰更实惠一些啊,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论上下阶级,能有机会重拾国宝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唉!2014-10-05 00:38:33
论坛 · · · · · ·
绝版了?请问何时会再版呢? | 来自天雨遥苏 | 2 回应 | 2018-08-14 11:01:35 |
勘误 | 来自QBY | 35 回应 | 2015-10-14 09:53:33 |
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 | 来自女英雄 | 2013-07-15 14:44:09 | |
与云南人民出版《中国美术史稿》内容一样? | 来自小津 | 2 回应 | 2012-04-11 12:11:51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理想国 书香2012 (理想国)
- 2010-2013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在大陆 (SamSome)
- 海外中国艺术史名家作品 (纪恩同学)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北京贝贝特艺术馆 (QBY)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美术史讲座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陈允然 2011-11-09 01:25:41
实在好看。可惜天雨流芳我这边买不到了。
16 有用 夭八 2013-09-30 22:07:41
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好多高端成语。。。
0 有用 Freda 2014-05-08 15:43:43
作为入门好极了
11 有用 Kly 2016-03-15 15:02:50
港真,闲暇读物没必要佶屈聱牙.不然,一随口藏经洞就“罄竹难书”了.
1 有用 🎀Sunking 2011-05-17 19:30:26
内容、立意、选材、文字、排版皆上佳。章节的分割、概括、提炼的形式非常舒服,分期让人会心。这种通达自信与诙谐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长期对一手资料的遍览追摹、目识心记沁染出来的,正所谓“黄绢稚妇外孙齑臼”,不愧也。
0 有用 初影 2022-05-16 12:04:20
以画本身和画家为主讲美术史,有自己的体会,语言雅致流畅,是一本入门的好书。
0 有用 Katherine景 2022-05-08 09:58:07
听书: 注重孝道,实用。
0 有用 我 2022-04-24 01:01:03
课堂讲稿汇编。全书按专题分类叙述,重要人物和作品都有所提及,但较为笼统。开篇《女史箴图》这部分讲得很生动,推荐阅读。
0 有用 寻找辛夷坞 2022-01-22 00:17:55
语言不晦涩,类别讲述比较好读,但案例太少,如果两岸合一共同研究就好了。
0 有用 Benice 2022-01-19 13:12:40
用了一年断断续续读完,一部丰富的中国美术史入门指南。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去集美博物馆一脸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