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礼仪 短评

热门
  • 23 Sarcophagus 2016-06-16 00:58:59

    经典不必废话,想说也说不出啥来,没嗨点。副标题为“门与门坎、待客、收养、怀孕与分娩、诞生、童年、青春期、成人、圣职受任、加冕、订婚与结婚、丧葬、岁时等礼仪之系统研究”,萌得欠揍。译者专业,详细术语辨析备考,汉语故作古奥,略别扭。

  • 16 南池子 2011-10-30 13:05:05

    强调的是身份的构建和认同机制,无非是强调人生时空维度的活态。【Rites of Passage】作为“阈限理论”的源头,加入“过渡”与“边缘”问题来充实仪式过程,并强调了两者的差异。此外,作者对很多小型仪式细节的分析实在是精到!在序言中译者提醒我们这一理论不仅仅适用于“生命/人生礼仪”,也适用于庆典,这一观点修正着实必要。除此之外,还有利奇、特纳和李丰楙。

  • 8 四部居士 2012-03-27 21:33:14

    据我浅薄的知识来看,是讲任何习俗里都有过渡礼仪吧。

  • 6 不文 2012-12-26 20:41:24

    结构主义要来了~~

  • 6 维舟 2019-10-20 06:42:59

    它成为经典不是偶然的。虽然现在看来,它的写法正如同时代的《金枝》,不能免于“扶手椅上的人类学家”之讥,但范热内普能从这些庞杂的材料中提炼出这样一个迄今无法撼动的理论模型并不断给后人以启发,还是非常令人惊叹的。译本略有小疵。

  • 2 fushia 2013-06-04 10:53:06

    经典就是短小精悍 回味无穷

  • 4 S1.sy_phUs 2019-10-09 09:29:40

    看了三页就受不了翻译了,译者营造古雅风格之手段就是能用“的”之处全部替换成“之”,感觉像刚学文言文还想卖弄之初中生。对于原书之内容还挺感兴趣的,但翻译读得实在太难受了,气死了。

  • 2 佚名 2015-11-06 16:17:49

    出版于1909年,但很像现在的风格。

  • 1 李文玉 2012-06-19 15:16:53

    早怎么没买,又薄又好看。 都是大陆的,译名都不一样。那个Gen到底发什么音

  • 1 川儿。 2018-12-27 09:28:30

    人类都是麻烦仔。但是很有趣。

  • 2 继续狂颠 2022-12-06 09:46:44 上海

    人类非常需要仪式感,从古至今,不同的民族都在做相同的事情,让孩子成长成为大人,让孩子和家庭分离,让人结婚聚合,让人互相交易。让人经历死亡祭祀。仿佛经历了这一切,你就能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死人。

  • 1 𐂂往昔愁𐂂 2022-01-15 21:55:25

    很慢很慢读完了,几乎是逐句在思考上下句子的关系和逻辑,特纳的那本读完了写个笔记出来。 作者指出人们用所谓的民俗学与人类学方法去研究被分割的仪式,实际上没有把仪式放在一个统一、抽象为象征的体系中去看待。以此,作者构建过渡礼仪的概念,并且分为分割、边缘、聚合三个阶段。需要明确的是,作者并不严格分类和机械线性,而是认为一个仪式可以包含不同的要素,既是A又是B。 缺陷就是作者进行的是典型的卧在躺椅里的人类学家,且立足于个体生命的重大时刻,使得层次较低。 在一篇读书笔记和报告中,最不需要的就是自己的感想,但在这种对传统人类学研究对象(原始社会)的书写与当下对照,我们的可能性被无限缩小。

  • 0 辄馨 2011-02-22 20:47:29

    翻译得不错 内容该咋评论捏?

  • 1 一只大鱼 2020-04-18 11:16:07

    礼仪之进程,分离-边缘-聚合,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个体的节奏、社会的节奏连接宇宙的节奏。ps主要是想看看副标题怎么写到了扉页和版权页上……

  • 0 Fay Kellum 2013-04-15 11:48:17

    感觉“形式主义”有它存在的道理。中间介绍仪式的部分略零散

  • 1 yak 2012-05-28 19:22:27

    过渡礼仪普遍存在于各个社会中,发生于个体从一个情境转至另一个情境,从一个群体进入另一个群体时,又分为分隔仪式、边缘仪式、聚合仪式,如何分辨边缘的存在,是此理论运用的关键。全书论述太简略,翻译不错,但风格有点诡异…

  • 1 cicada 2012-06-18 23:34:16

    现在感觉“冥河”在传说中的普遍存在是蛮正常的。

  • 0 倏逝波 2014-10-04 16:50:15

    四星半。”寡妇的守寡期,据说与死者游魂之旅相呼应,直到亡魂聚合入神圣之祖灵或轮回再生才结束。“所以守寡(or戴孝)太久其实是不友好的行为……丧葬礼仪让人低回不已啊

  • 0 会唱歌的耗子 2013-10-27 17:55:38

    看另一本书介绍“过渡礼仪”觉得有意思,才找来看的。关于分隔、边缘、聚合三种仪式的区分很有见地,用来分析一些社会礼仪现象很有说服力。但其中关于民族志的一些记载,就不是我感兴趣的了。总之,这个理论框架还是很有用的。

  • 0 周波 2012-05-06 08:40:59

    书比较有启发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