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原本,当今中国对现代性的追求应该成为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如何凑齐实现现代性的各种条件成为我们应该继续思考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却又出现了要不要实现现代性以及在西方现代性之外另起一套现代性系统的争论,对其背后的企图应该警惕并给予迎头痛击。
大赞,就是薄了点,而且后面都不是秦晓写的了。。。
秦晓“著”。
雷颐大叔在这场讨论中真不受关注啊,果然历史学就不该掺和到这种讨论中来。所谓经世者是难有真学问的。
对国外环境影响分析得少了。
总结:1.形式上,首先是秦晓点题,然后各位嘉宾抒发个人观点,最后交换讨论;2.内容上,讨论了中国的现代化和现代性问题:a.即中国要到哪种现代化的彼岸;b.通过哪种路径到达;c.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思想和后现代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感想:问题和内容都让人很有感慨:传统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其内生的张力,所以从文化到经济、思想到物质均实现了现代化(可能也是哈马贝斯说的还未完成),而中国的现代化动力确是外生的,导致其内部填充现代化的是大量的古典内容和comm内容。那时各位讨论到底中国是不是一定要达到同样的彼岸,是不是要用同样的路径。后者是好回答的,而前者却让人挠头。窃以为书中各位大拿有些学术性太重,在实践问题解决中,无论是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个人还是群体主义主义均是构筑的基石,需要扬弃偏激,直取中道。
看来是想做《二十世纪文库》《走向未来》的后续呀
我只想说……社科的书啊……你啥时候能便宜点捏……
中国存在很多现代性问题,但在政治上,实际上我们的最大问题就是:还不够现代
一个体制内的银看这么透彻还说出来。。。
此书大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秦晓对“现代性”的破题,另一部分为博源基金会成员讨论的会议记录和其文章。还是因为形式的关系,所以读起来很有现场感。不同领域的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现代性也颇具玩味。有强调早前现代视角的(高全喜),有强调要用“激进”和“后激进”理解中国现代性的(陈晓明),强调法治税收改革的(韦森),强调注重实证的(曹卫东)等等。但问题在于,我觉得本书只是泛泛地提出了问题,甚至没有达成一种共识,更没有解决方案,然而这种讨论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秦晓、吴晓灵、何迪等这些业界、体制内的人能参与进来,形成与学界良好的互动与交流,不然学界永远都在那儿曲高和寡。而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的问题与讨论同样也是道阻且长,路途维艰。
无法给更多的评价,尤其在身处大变革的历史事件中,所谓“普世价值”需要重新思考、定义。为自己年轻时的想当然,后悔。首先是一个国家的崛起,才可能对内有更多的自由。
什么玩意儿 某几位的发言我就操了
主要是讨论政治结构的问题,多研究了问题,少谈了主义,解决方案也很明确,只是学术不能转化为现实
个别文章,用词八股的难受。不过对现代化的问题讨论的比较深入。现在有如文字狱的大环境,作者们也是虚晃了一枪,变法子讨论了西方普世价值的问题。
其实可以算重温
第13本,2022年6月4日。几年前看的,补标。疫情之后看,全是扯淡。
我最喜欢高全喜,韦森和许纪霖的发言,挺有意思的。 @2013-10-14 14:31:34
就是一个讨论会的笔记而已,所谓的专家也只能在条条框框里头抠字眼,玩文字游戏,把西方的理论一点点的结构和强行适配,都不敢碰核心问题,更不用说是解决方案了,根本就是一种骑墙派的做法,现如今的问题是依旧抱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思想,这种思想不变根本走不出这个历史循环的怪圈。
文笔一般,讲故事手法一般,深度没有,作为一般性的科普读物吧,抓人眼球不如袁腾飞,拿袁腾飞类比,是因为我觉得他写的书适合初中高中生自己看来玩,便于理解历史事件,深度也无。但是作为一部定价三本100多的书来说,显然是诚意不够的。
> 当代中国问题
4 有用 养猫的凳子 2013-09-18 09:59:17
原本,当今中国对现代性的追求应该成为共识,在此基础之上,如何凑齐实现现代性的各种条件成为我们应该继续思考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却又出现了要不要实现现代性以及在西方现代性之外另起一套现代性系统的争论,对其背后的企图应该警惕并给予迎头痛击。
4 有用 澈 2011-02-23 10:04:50
大赞,就是薄了点,而且后面都不是秦晓写的了。。。
3 有用 毅刚家 2012-02-01 00:34:25
秦晓“著”。
3 有用 福尔梅洛 2013-08-18 11:04:50
雷颐大叔在这场讨论中真不受关注啊,果然历史学就不该掺和到这种讨论中来。所谓经世者是难有真学问的。
1 有用 La Mouette 2015-07-31 20:28:34
对国外环境影响分析得少了。
2 有用 三明一既 2021-07-19 22:35:55
总结:1.形式上,首先是秦晓点题,然后各位嘉宾抒发个人观点,最后交换讨论;2.内容上,讨论了中国的现代化和现代性问题:a.即中国要到哪种现代化的彼岸;b.通过哪种路径到达;c.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思想和后现代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感想:问题和内容都让人很有感慨:传统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有其内生的张力,所以从文化到经济、思想到物质均实现了现代化(可能也是哈马贝斯说的还未完成),而中国的现代化动力确是外生的,导致其内部填充现代化的是大量的古典内容和comm内容。那时各位讨论到底中国是不是一定要达到同样的彼岸,是不是要用同样的路径。后者是好回答的,而前者却让人挠头。窃以为书中各位大拿有些学术性太重,在实践问题解决中,无论是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个人还是群体主义主义均是构筑的基石,需要扬弃偏激,直取中道。
0 有用 momo 2012-08-10 11:47:48
看来是想做《二十世纪文库》《走向未来》的后续呀
0 有用 活在这世界 2011-12-30 18:46:31
我只想说……社科的书啊……你啥时候能便宜点捏……
0 有用 Mr.王 2014-04-17 13:45:05
中国存在很多现代性问题,但在政治上,实际上我们的最大问题就是:还不够现代
0 有用 MichelleSatori 2010-09-27 22:16:44
一个体制内的银看这么透彻还说出来。。。
0 有用 朦胧熊 2013-10-10 22:42:22
此书大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秦晓对“现代性”的破题,另一部分为博源基金会成员讨论的会议记录和其文章。还是因为形式的关系,所以读起来很有现场感。不同领域的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现代性也颇具玩味。有强调早前现代视角的(高全喜),有强调要用“激进”和“后激进”理解中国现代性的(陈晓明),强调法治税收改革的(韦森),强调注重实证的(曹卫东)等等。但问题在于,我觉得本书只是泛泛地提出了问题,甚至没有达成一种共识,更没有解决方案,然而这种讨论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秦晓、吴晓灵、何迪等这些业界、体制内的人能参与进来,形成与学界良好的互动与交流,不然学界永远都在那儿曲高和寡。而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的问题与讨论同样也是道阻且长,路途维艰。
0 有用 doknow 2013-05-17 09:47:36
无法给更多的评价,尤其在身处大变革的历史事件中,所谓“普世价值”需要重新思考、定义。为自己年轻时的想当然,后悔。首先是一个国家的崛起,才可能对内有更多的自由。
0 有用 光能使者 2014-10-27 22:03:50
什么玩意儿 某几位的发言我就操了
0 有用 Minsky 2013-03-17 13:32:17
主要是讨论政治结构的问题,多研究了问题,少谈了主义,解决方案也很明确,只是学术不能转化为现实
0 有用 围城观者 2013-10-30 00:38:34
个别文章,用词八股的难受。不过对现代化的问题讨论的比较深入。现在有如文字狱的大环境,作者们也是虚晃了一枪,变法子讨论了西方普世价值的问题。
0 有用 haidgnm 2022-05-17 22:11:32
其实可以算重温
0 有用 唯以诗酒自戕 2022-06-04 01:20:24
第13本,2022年6月4日。几年前看的,补标。疫情之后看,全是扯淡。
0 有用 lil梨哩 2013-10-14 14:31:34
我最喜欢高全喜,韦森和许纪霖的发言,挺有意思的。 @2013-10-14 14:31:34
1 有用 霍奇金先生 2017-03-23 15:18:44
就是一个讨论会的笔记而已,所谓的专家也只能在条条框框里头抠字眼,玩文字游戏,把西方的理论一点点的结构和强行适配,都不敢碰核心问题,更不用说是解决方案了,根本就是一种骑墙派的做法,现如今的问题是依旧抱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思想,这种思想不变根本走不出这个历史循环的怪圈。
0 有用 江山风月 2015-03-03 10:37:44
文笔一般,讲故事手法一般,深度没有,作为一般性的科普读物吧,抓人眼球不如袁腾飞,拿袁腾飞类比,是因为我觉得他写的书适合初中高中生自己看来玩,便于理解历史事件,深度也无。但是作为一部定价三本100多的书来说,显然是诚意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