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Francis Bacon
出版社: Shenandoah Bible Ministries
出版年: 2009-11-01
定价: USD 16.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1928565161
出版社: Shenandoah Bible Ministries
出版年: 2009-11-01
定价: USD 16.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1928565161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人的气质有所不同, 有的适宜于哲学,有的适宜于科学。 这之间最大的,或许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有的人较善于积极地察见事物的相异之处, 有的人则较善于积极地察见事物的相似之处。 这是因为,沉稳而敏锐的气质能使思想集中, 并关注和紧盯在最精微的差异点上; 而高扬散远的气质则易于认别并比较最微妙最普通的相似点。 但二者都容易流于过度, 要么只抓住了差异的细末之处,要么只摸到似同的影子。 培根:《新工具》I,55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5页 -
人类在一堕落时就同时失去他们的天真状态和对于自然万物的统治权。但是这两宗损失就是在此生中也是能够得到某种部分的补救的:前者要靠宗教和信仰,后者则靠技术和科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The New Organon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Francis Bacon《新工具(Novum Organum)》小摘要
【按语:在书名上,Bacon(1561-1625)的《新工具(Novum Organum)》(1620)有意针对着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不仅包括三段论逻辑的讨论,而且也包含着像《范畴篇》等形而上学的内容,因而Bacon试图提供一种不同的、注重经验和实验的思想路径。...
(展开)

李蜀人:弗兰西斯•培根及其《新工具》1620年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近代英国著名哲学家。他的代表著《新工具》(1620年)一书,对于西方哲学、逻辑学、科学学等多种学科的发展产生过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一、生平和著作 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在伦敦一个新贵族的家庭。父亲尼古拉·培根爵士(Sir...
(展开)

【转】吴树博|弗朗西斯·培根与第一哲学的重构
摘 要:培根素以经验论者著称并为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然而,这种经验主义倾向并未妨碍他对思辨哲学传统的坚持和追求;相反,培根提出了自己的第一哲学理论并为之赋予了重要地位:他把第一哲学视为一门普遍的科学并将其作为一切科学之母。同时,培根还对第一哲...
(展开)

【转】李猛:经验之路——培根与笛卡尔论现代科学的方法与哲学基础
内容提要:现代科学革命包含“实验性”和“数学化”两大传统,分别以培根和笛卡尔为代表。两个人都倡导经验之路,反对传统的辩证法和三段论,但这两条经验之路颇为不同。培根的经验之路采取的归纳方法,出发点是经验的实验化,而真正的归纳取决于简单自然的知识,但难以从中排...
(展开)

【转】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培根和笛卡尔与现代科学的起源
【作者简介】赫伯特·巴特菲尔德,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基督教思想家,剑桥大学现代史钦定讲座教授,20世纪“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非国教徒身份、对辉格式历史编纂的反思,以及对“信仰与历史”两者之间关系的持续关注,成就了他在20世纪西方知识界的独特性。主要著作有《...
(展开)

透过培根的眼睛:重塑科学探索之路
培根如同一位时空旅行者,引领我们穿梭于过去与未来之间,探索一条从具体细节出发,逐渐升华至宏观原理的全新科学探索之路。他挑战了那些根深蒂固的学术传统,将我们带入一个由观察和实验构成的实证世界,与那些仅仅依赖于抽象原则和演绎推理的方法形成鲜明对比 培根认为,真知...
(展开)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商务印书馆 (1984)8.2分 755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08)7.8分 6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84)8.8分 40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8.4分 18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The New Organon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