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的童年的书评 (128)

维舟 2017-11-25 09:19:27

教育能改变命运吗?

我们中国人特别推崇“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这里面有一种类似于“美国梦”的信念:在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里,任何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奋斗,抓住向上流动的机会,实现自我梦想。由于这在长久以来被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常常忘记了一点:这其实是某种特殊社会结构的产物,就像“人...  (展开)
睡美 2010-08-21 02:25:23

Unequal childhood

布迪厄说,研究个体使用何种策略保持或者改进自己及其子女的社会地位,这个很重要。。 作者 Annette Lareau前后十年断断续续采访了88个家庭,这书里着重描写了12个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工人阶级的,领救济的,黑人家庭,白人,混血的,离异的 她的观点并不复杂,考量的对象一...  (展开)
luoluo 2018-06-12 15:36:37

教育困境:进退两难的中产阶级 | 读《不平等的童年》

作为在魔都工作、生活的妈妈,我常常有一种不能落脚的忙,每天掐着点儿起床,送孩子上学,透不了一口气赶到公司打卡上班。一到下班时分,越过千军万马刚回家,陪孩子学英语,上游泳课、足球课、美术课等等,还要讲故事、读书,一直到瘫倒在床上起不来。 第二天,又是一个轮回。...  (展开)
【读品】 2010-08-21 01:30:54

郑庆杰:不平等的再生产(【读品】100辑)

几十年前,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主人公拉兹给一代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曲折的命运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今天,当围绕“富二代”“穷二代”的讨论日渐激烈、“蚁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时,我们是否依然需要追问:每一代人的命运可以通过奋斗得到提升和改变吗?如...  (展开)
李小墨 2021-02-22 21:44:34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22岁何同学对话苹果CEO库克:他骨子里的那种自如感是如何炼成的

最近有一件事刷屏,22岁的何同学对话苹果CEO库克。 所有人都在激赏他的优秀,我也不例外。 曹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说了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何同学优秀如斯,家长们说一句“生子当如何同学”也不为过啊。 但是我的关注点可能和大家有点不一样。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何同学...  (展开)
阿花 2013-04-18 15:13:40

不一样的,还是不平等的,以及一些阅读的假设前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自己的某些成长经历进行更好的回顾和了解。但是我想,作为读者,首先都应该注意到阅读或者使用这本书的时候(特别对于目前的父母),存在这样一些前提: 1、这本书的调查时间是在1995年左右。那个时候,电子产品和社交网络还没有大规模的出现。而现在的情...  (展开)
J.T. 2015-07-17 13:11:10 Tantor Media2011版

不平等的起跑线,不平等的童年,不平等的一生

安妮特的研究是针对美国人,9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家庭。 在书中,她发现,middle class的家庭对子女主要采用concerted cultivation的,而work class和poor family对子女主要采用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的方式,然后结论说,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我非常明白安妮特对...  (展开)
小渔儿 2020-03-27 23:12:15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读安妮特·拉鲁《不平等的童年(第2版)》

我阅读的是《不平等的童年(第2版)》中文版。与中文版的第1版相比,第2版的语序、措辞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但整体内容没有区别。除此之外,第2版新增“第四部分:不平等的童年与不平等的成年”和“后记”。大约在第一版研究(12个调查对象处于9-10岁之间)的10年后,作者重访...  (展开)
普鲁斯特起床了 2019-03-17 19:31:28 Tantor Media2011版

在数据、新闻和史实之外,阶级差异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美国社会学家对12个美国不同阶层和种族的家庭进行跟踪观察和采访,无论作者如何想要平衡不同家庭的优劣,她仍然得出了,美国梦的实现,受限于出身阶层,这样的结论。 我从20岁左右接触社会学相关理论,也接收到不同人对我的影响(后知后觉),我开始理解和思考,多年来,自己和...  (展开)
莎莎 2018-09-02 12:58:59

《不平等的童年》:哪有什么胜利可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不平等的童年》:哪有什么胜利可言 《不平等的童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Annette Lareau在书里研究和分析了不同的家庭阶层对孩子采用的不同教养方式,以及这种教养方式对他们日后成长和生活的影响。 Annette Lareau选取了来自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的十二个家...  (展开)
Saloptus 2012-01-07 06:18:38

写短评里有点长,记这里吧

中产家庭 - 技能库教育,语言/知识型幽默、论辩式和专业术语构成了亲子日常对话,儿童从小就习惯以平等的姿态参与成人社会的各项活动,被鼓励与权威人士打交道并接受肯定,善于handle社会机器,利用力所能及的公共资源武装和发展自己(医疗、咨询、法律)。 工人家庭 - 放养,...  (展开)
慧敏 2020-06-08 03:30:07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语言创造世界

本书的若干个故事再次展示了“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温迪的母亲不理解“龋齿”;扬内利发现自己不拥有能够与校方对质以维护自己及儿子的词汇;中产之富主要体现在词汇量及这些语言背后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上,基于这种理解,个体才有可能不轻易陷入阴谋论、被害妄想或神秘...  (展开)
理一分殊 2021-09-06 11:32:42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曹东勃︱“贵公子”逍遥远遁,“做题家”蜗居小镇

这些年来,每每看到一些鲜活青春的生命因不堪承受之重负而凋谢的新闻,甚至看到那些仍嫌稚嫩的笔端之下溢出的决绝和控诉,就不由想起“渔夫和鱼”的童话故事。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来看才会发现,很多父母以“我都是为了你好”之名对子女所投射的期许、施加的压迫,和...  (展开)
冰冰 2018-06-28 07:38:18

中产育儿: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友人说:我们的孩子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我们永远不知道。 而安妮特.拉鲁在《不平等的童年》中通过对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家庭育儿方式的调查,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然,中国是否存在中产阶级,还是个问题,但你如果跟我一样,用了不同于自己父母那一代的育儿方式,...  (展开)
颜yi 2020-02-17 15:44:49

不平等的童年 Summary Draft

本书处理的核心问题 (父母)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是如何影响教育方式的 本文主要观点 社会地位对塑造家庭生活的日常节奏有重要影响 本书的研究方法 对来自下里士满和斯旺小学88个中产阶级、工人和贫困家庭的88个孩子的调查,从中挑选了十二个子女处于9-10岁之间的家庭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
粒粒Leila 2014-11-29 10:56:24

(读书总结)成就自我成长模式下长大的我依然推崇这一模式

原本没有想要写书评,但因为在空间里得瑟了一下,被老妹要求发一份。这样一来,既然要把笔记中的感谢打成电子版的,那就顺便写一下评论吧。 美国社会学家安妮特根据90年代采集的数据, 对美国的家庭教育模式进行了描述及分析,依照家庭收入的不同总结出两类: 1. 中产阶级的协...  (展开)
薛子风 2020-11-20 19:06:26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版

小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主要采取自然观察法,作者从日常生活的安排/语言的使用/家校互动三个不同维度观察了来自不同阶层孩子获得的教育经历,由此得出,孩子所受的教育与其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文化逻辑存在显著相关性。相比于工人阶级与穷人阶级,中产阶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上更充实,社交网...  (展开)
Gloria. 2020-06-16 18:50:48

不平等的童年

一、内容梳理 安妮特在研究的88个孩子及其家庭中选择了跨种族、跨阶级的12个子女处在9—10岁之间的美国家庭来写作本书,其中6个白人家庭、5个黑人家庭和1个混合家庭。她将这12个家庭按照社会阶层分为了中产阶级(包括中上层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和贫困家庭,采用民族志的范式走...  (展开)
Livinginbpi 2014-11-17 13:27:32

解释生活中的“习以为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通过对所“抽取”的几个家庭进行参与观察,记录他们的生活“常态”,反映在阶级分层之后的孩子成长区别,由一种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性所建构的不足和完美,渐渐走向一种制度的选择成为一种制度上的不平等。作者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将每个家庭分别进行详细叙述的方式,引领读者从对于...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 (共128条)

订阅不平等的童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