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王德威的研究值得肯定,但是翻来覆去把论文起个不一样名字但文章差不多这点实在是不敢恭维
这种会有什么开头
张爱玲、鲁迅。中国、香港、台湾。后面座谈里王蒙、董桥、陶杰的发言比较有意思。
《六十年文学话土改》,最有份量。
有些都跳过了,学识不够。
众声喧哗,开卷有益。
論壇多有驚人之語,可惜已經是十多年前。
报看
中文寫作:或許應當始終悲傷以對,其劇痛的第二次落刀處或許就在明天。
土改一文相当精彩
[纪念五四一百周年阅读-001]最后的几场论坛倒还可读,前面都是论文,论文味道太浓。
选读。
看待问题的高度参差不齐,对台湾白压下的文坛发展有点意思。
凑个场子消费四九咯
选择性地阅读其中关于文学史和文本分析的几篇,每篇或多或少都给我一些新见解。实际上就是攒成的一本书,各取所需就好。
@HKBU
挺厚且有分量的一本,对我而言算受益颇多,大概受益最大的一点是又燃起了对文学批评的热情。论文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陈思和、钱理群、王德威、陈芳明与彭小妍的几篇最佳。陈思和的话土改文学尤为出色,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读时常为这种学者风范折服,只恨不能立刻投师门下。不知是否因为是海外出版的繁体本,几位大陆学者的言论之大胆之敢说让我常感震惊。最后的圆桌讨论大牌云集,其中显然女作家的发言比男作家的发言令人舒适多了。
王蒙的发言太经典了
随着老头结课,断断续续读了两个多月的书最近终于读完了。 王德威一直贯彻“宽阔视野,关注边缘”的理念,“狂言流言,巫言莫言” 倒是剔除了王德威身上的“宋”的虚弱气质,写得很气派,尝试性地架起了台湾和大陆文学之间的桥梁,几乎一己之力将港台甚至其他边地文学嵌进“当代文学史”,确实提供了很好的想象中国的材料。这对于长在红旗下的学生来说有一看的必要。尚未深刻探讨主流–边地的缠斗和落点,仅仅是资料性的呈现也是不错的。喜欢王德威、洪子诚、彭小妍这几篇。 从眷村文学接受史来看,在某一个段落,眷村是边地中的边地,身在异乡中的异乡,边地的叠加、再中心化、演绎,边地文学与主流文学的缠斗、咬合、抵牾与容纳都在不断上演着。 黄锦树提出的问题王德威在很多年后就做了很有意思的回答和联系。 王蒙真是有点像捣浆糊的,笑死
好友推荐 值得一读 大陆发行的教材其实意识形态覆盖很明显的,不能尽信式读书啊!本书中的大陆教授也很敢说,很能说,提供了看问题不一样的视角。驳斥我自己,论文集难道就不重要了?什么叫系统化,有条理。什么又叫有难度呢?跳一跳能够到的,有难度就去克服!对自己要有要求。
> 一九四九以後
8 有用 指间 2011-06-24 08:48:07
王德威的研究值得肯定,但是翻来覆去把论文起个不一样名字但文章差不多这点实在是不敢恭维
5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4-11-17 21:45:09
这种会有什么开头
2 有用 vivi 2014-04-19 15:17:12
张爱玲、鲁迅。中国、香港、台湾。后面座谈里王蒙、董桥、陶杰的发言比较有意思。
3 有用 漱石的猫 2017-10-17 21:36:05
《六十年文学话土改》,最有份量。
1 有用 [已注销] 2013-04-19 20:56:24
有些都跳过了,学识不够。
0 有用 momo-bot 2022-12-15 10:15:47 北京
众声喧哗,开卷有益。
0 有用 AX0011 2022-04-27 15:15:17
論壇多有驚人之語,可惜已經是十多年前。
0 有用 為和你食lunch 2023-01-21 21:48:06 河南
报看
0 有用 Hesitação 2023-04-08 06:12:19 中国澳门
中文寫作:或許應當始終悲傷以對,其劇痛的第二次落刀處或許就在明天。
0 有用 哈布斯堡的荣光 2023-04-22 09:35:45 天津
土改一文相当精彩
0 有用 lego 2019-03-10 14:28:28
[纪念五四一百周年阅读-001]最后的几场论坛倒还可读,前面都是论文,论文味道太浓。
0 有用 Momo 2021-01-28 23:32:05
选读。
0 有用 吃完饼干要刷牙 2017-05-30 17:41:26
看待问题的高度参差不齐,对台湾白压下的文坛发展有点意思。
0 有用 nob 2021-01-20 22:41:05
凑个场子消费四九咯
0 有用 有邻 2020-06-12 14:13:09
选择性地阅读其中关于文学史和文本分析的几篇,每篇或多或少都给我一些新见解。实际上就是攒成的一本书,各取所需就好。
0 有用 少女标本 2020-01-19 15:16:34
@HKBU
0 有用 茨微格 2021-05-28 09:56:26
挺厚且有分量的一本,对我而言算受益颇多,大概受益最大的一点是又燃起了对文学批评的热情。论文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陈思和、钱理群、王德威、陈芳明与彭小妍的几篇最佳。陈思和的话土改文学尤为出色,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读时常为这种学者风范折服,只恨不能立刻投师门下。不知是否因为是海外出版的繁体本,几位大陆学者的言论之大胆之敢说让我常感震惊。最后的圆桌讨论大牌云集,其中显然女作家的发言比男作家的发言令人舒适多了。
0 有用 铁杆米兰 2021-08-11 23:17:18
王蒙的发言太经典了
0 有用 Marlboro. 2024-07-04 18:52:04 江苏
随着老头结课,断断续续读了两个多月的书最近终于读完了。 王德威一直贯彻“宽阔视野,关注边缘”的理念,“狂言流言,巫言莫言” 倒是剔除了王德威身上的“宋”的虚弱气质,写得很气派,尝试性地架起了台湾和大陆文学之间的桥梁,几乎一己之力将港台甚至其他边地文学嵌进“当代文学史”,确实提供了很好的想象中国的材料。这对于长在红旗下的学生来说有一看的必要。尚未深刻探讨主流–边地的缠斗和落点,仅仅是资料性的呈现也是不错的。喜欢王德威、洪子诚、彭小妍这几篇。 从眷村文学接受史来看,在某一个段落,眷村是边地中的边地,身在异乡中的异乡,边地的叠加、再中心化、演绎,边地文学与主流文学的缠斗、咬合、抵牾与容纳都在不断上演着。 黄锦树提出的问题王德威在很多年后就做了很有意思的回答和联系。 王蒙真是有点像捣浆糊的,笑死
0 有用 Yi澄 2024-03-22 19:05:17 浙江
好友推荐 值得一读 大陆发行的教材其实意识形态覆盖很明显的,不能尽信式读书啊!本书中的大陆教授也很敢说,很能说,提供了看问题不一样的视角。驳斥我自己,论文集难道就不重要了?什么叫系统化,有条理。什么又叫有难度呢?跳一跳能够到的,有难度就去克服!对自己要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