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甚丰,其中的散文、随笔更是精华。他结合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明清之际性灵作品的长处,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赋气质,使他的文章显示出主人情、通灵性、富幽默的特色。本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达五十二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数十种文字所翻译。
林语堂在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作者简介 · · · · · ·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
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Speaking as Chinese, I do not think that any civilization can be called complete until it has progressed from sophistication to un-sophistication, and made a conscious return t simplicity of thinking and living, and I call no man wise until he has made the progress from the wisdom of knowledge to the wisdom of foolishness, and become a laughing philosopher, feeling first life is a tragedy and then life is comedy. For we must weep before we can laugh. Out of sadness comes the awakening and out of the awakening comes the laughter of the philosopher, with kindliness and tolerance to boot.. The world, I believe, is far too serious, and being far too serious; it has the need of a wise and merry philosophy. The philosophy of the Chinese art of living can certainly be called the "gay science", i...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页 -
但是总有一死的命运是美丽的,人类在这里可以理解,人生可以让自由推究的精神去发展。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生活的艺术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生活的艺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9 条 )




Brilliant, Must-read
-
人生几乎是一首诗。 有韵律和拍子,也有生长和腐蚀的内在循环。 开始是天真朴实的童年,嗣后是粗拙的青春时期,企图去适应成熟的社会,有着青年独有的理想和野心; 后来达到成年时期,经验变得丰盈,中年时,不再那么紧张,性格走向圆熟,像一杯醇厚的好酒,对人生渐抱着一种较宽容、玩世和温和的态度; 到了老年,如果对于老年能有一种哲学观念,并且用它来调和我们的生活,那么这将是和平、稳定、闲逸和满足的阶段; 最后生命...
2012-02-21 20:40 2人喜欢
人生几乎是一首诗。 有韵律和拍子,也有生长和腐蚀的内在循环。 开始是天真朴实的童年,嗣后是粗拙的青春时期,企图去适应成熟的社会,有着青年独有的理想和野心; 后来达到成年时期,经验变得丰盈,中年时,不再那么紧张,性格走向圆熟,像一杯醇厚的好酒,对人生渐抱着一种较宽容、玩世和温和的态度; 到了老年,如果对于老年能有一种哲学观念,并且用它来调和我们的生活,那么这将是和平、稳定、闲逸和满足的阶段; 最后生命的火花闪灭,人也长眠不醒了。 这首交响诗般的瑰丽人生,每个人仅有一次机会。 开篇的无邪,中篇的急缓,终章复归到最初的简朴纯真。整体看起来是那么圆满,即使他人生中有遗憾,都像一个小小的插曲似的, 最幸运的是,能有一些恒河般伟大的音律和雄壮的音波,不致使人生的格局那么狭小和虚妄。其后归于大海,宛若一滴晨露。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 是否有人像永远停留在童年,青年或老年呢? 哦,可能不太可能有人想停留在老年吧。其实那境界相当不错,不必劳作,每日里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然后笑呵呵地说:孩子们,你们现在经历的我都已经经历过了啊。那是多么“财大气粗”的说话啊! 一天有上午,下午,日落,一年有春夏秋冬的变换,所以为何不去过一个多变的人生呢,去能给你的生命之诗书写丰富饱满的篇章呢? 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在于:把人生当做人生看,不去打扰世间一切事物的配置,他只是活在世界上,从头到尾地观察了一遍,然后离开了。 留给世人的,是他诗样的人生。
回应 2012-02-21 20:40 -
好像隔了好久,才重新拜会林老夫子,哈哈。 这一章很享受,我看他就是和别人不同,分明就是教大家去享受。 如此很好。 大学毕业时,我在留言册上写下这样的志向:享受自我。 明白我的人自然能明白,不懂的人非常曲解。 但我没必要解释,说不定连那一刻我都在享受,哪来多余的时间浪费呢? 我的“自我”,包括宽广的自然,无边的艺术,数不尽的情分,这一切都让我觉得生命何其慷慨啊。 每一天都有日夜和早暮交替,如果有一次你没...
2013-01-23 20:33 1人喜欢
好像隔了好久,才重新拜会林老夫子,哈哈。 这一章很享受,我看他就是和别人不同,分明就是教大家去享受。 如此很好。 大学毕业时,我在留言册上写下这样的志向:享受自我。 明白我的人自然能明白,不懂的人非常曲解。 但我没必要解释,说不定连那一刻我都在享受,哪来多余的时间浪费呢? 我的“自我”,包括宽广的自然,无边的艺术,数不尽的情分,这一切都让我觉得生命何其慷慨啊。 每一天都有日夜和早暮交替,如果有一次你没有好好体会,还会有无数个这样的瞬间给你准备; 每年都有温和的春秋,和极致的夏冬,只要你喜欢其中之一(抑或是全都喜欢),那是多么好的事情; 自然有草木花果,风雨雷电,萌宠良伴,虫鸣鸟唱,即使在我们的脚程达不到的地方,都有鱼群在游,鸟类在飞; 这样的世界堪称壮阔,怎么还会去抱怨生活的单调呢? 我一文不名,自有一种把天边的乌云当做剧台后面的布景看,而得到不亚于看布景的满足; 自有一种把山野丛林当做私有花园看,而得到不亚于游私有的花园的满足; 自有一种把奔腾澎湃的巨浪声音当做音乐听,而得到不亚于听音乐的满足。 这种随着天地之大而并大,才到达“以天地为庐”的境界,平凡的生活就化成诗意的栖居。 在这样的体验中,语言成为最无关紧要的元素,我们完全可以不发一声,而尽情沉浸在自然的曼妙中去。 赏花,吟树,游山,玩水,这本身就可以带来开阔升华心灵的功效,凡此种种,在幽静中徜徉人生与自然——这世上最和谐之关系。 当一个人有这样的心胸,他可以四处为家,浪迹天涯,这个心胸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诸般快乐,若辅以慧根,又会了悟草木肩上落座有花花宇宙。 当我读到他在品赏兰花的时候,不禁哈哈大笑。 果然啊,并不是只有女性才适于这样风雅的事。不过他的欣赏,并未到家,文学才是他的极乐天堂。 他引用沈复的笔记,来描述兰之品相: 荷瓣素心春兰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 这是讲国兰之春兰的外瓣和唇瓣,素心是一株好兰的标准,所以可以“入谱”。 我刚打了保票,在寒假期间继续学习兰花,最重要是把国兰搞搞清楚,才可以写出我心目的兰文章。 其实我们身边的自然,何止是花,何止是一种花,它的美妙瞬息万变,常变常新。 美成于久,它早已长久地停驻在我们周围,为何不去用心感受,进而享受自然之美呢?
回应 2013-01-23 20:33 -
尼克大王 (再见,时光)
书中提到了美国人的三大恶习,说是太注重效率,注重时间,一切都要做的完美,不能差一点,而追求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就失去了对人本身追求,不能做到悠闲自得,不能做到从心而行。生活在条条框框,规规矩矩的生活当中,人也仿佛只是社会的一颗螺丝钉而已了。 林老的这番话语,对一些年轻人看,不免会有消极因素,而对一些已经有功成名就的人们来看则积极因素很大。但是又仔细想想,不就是一个“心”么。 其实若是追求完美主义,则... (1回应)2012-07-27 13:15 1人喜欢
书中提到了美国人的三大恶习,说是太注重效率,注重时间,一切都要做的完美,不能差一点,而追求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就失去了对人本身追求,不能做到悠闲自得,不能做到从心而行。生活在条条框框,规规矩矩的生活当中,人也仿佛只是社会的一颗螺丝钉而已了。 林老的这番话语,对一些年轻人看,不免会有消极因素,而对一些已经有功成名就的人们来看则积极因素很大。但是又仔细想想,不就是一个“心”么。 其实若是追求完美主义,则工作中力图完美,看到这些结果心中自然也是慢慢的喜悦。若是不追求,只是追求差不多,这样的要求自然会心生负担,而品性的形成要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从小生活的环境能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东西方交融,价值观混乱的时代。一方面崇尚中庸之道,觉得物极必反,大喜必有大悲。另一方面,也觉得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想法就要说出来的这种观念影响,因此何去何从。 恐怕只有问心吧,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1回应 2012-07-27 13:15
-
我很少读一本书,会反复读序言的。 本以为序言就像一道大门,我走过去轻轻推开就可以; 没想到这道大门本身已经有内容,惊喜之余,我把脚步再撤回来,仔细端详这门口; 然后发觉,原来阅读之旅已经提早开始。 不太喜欢给什么东西都定纲定性,说什么哲学,谈什么艺术,我欢喜去追寻的不过是自然的生活。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自然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样。 ...
2012-01-14 20:41
我很少读一本书,会反复读序言的。 本以为序言就像一道大门,我走过去轻轻推开就可以; 没想到这道大门本身已经有内容,惊喜之余,我把脚步再撤回来,仔细端详这门口; 然后发觉,原来阅读之旅已经提早开始。 不太喜欢给什么东西都定纲定性,说什么哲学,谈什么艺术,我欢喜去追寻的不过是自然的生活。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自然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样。 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志向被这样白纸黑色写下来,印出来,发出去,早了75年已经广为流传。 这后知后觉的小确幸,好比想淘气却被逮个正着,有一种心思被看破的快感。 但是,丝毫不会觉得丢脸,因为那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啊。 把偶然想到的话说出来,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琐事安插进去,这将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 我并不是在创作,因为那些观念早由很多中西思想家再三思虑过,表现过。 它们之所以能在我的生命里生根,是因为当我第一次接触到的时候,即对它们产生了出于本心的喜爱。 无需伪装,何必伪装。 一定有人会说我所用的字句太过于浅俗,说我写得太容易了解,态度不够惶恐战兢。 我只是以一种最原始的无畏,在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空间里畅所欲言,并且确信: 在这世界的某一个角落,过去或者未来,一定会有某个人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这个人出现,或者不出现,无损我继续下去的勇气。 于是,第3世纪的嵇康,第4世纪的陶渊明,第8世纪的白居易,第11世纪的苏东坡,第16-17世纪的屠赤水,袁中郎,李卓吾,张潮,李笠翁,袁子才,金圣叹,这名单可以罗列更多,他们的灵魂是与我们同在的。 在书中,那些和蔼可亲的言论,俊逸风流的才男子,如同穿越历史的沧桑,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面前。 他们胸中有太多独特的见解,对事物抛洒了太深的情意,因此难以得到正统批评家的首肯,他们的好,却让我感受到更为宝贵和真挚的快乐。 和他们的交情维持得越久,我的想法就越受他们的影响,逐渐倾向于不拘礼节,随心所欲的自然状态。 这样的情形,无关艺术,即便我是在写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第1回。这个系列也许会很长。
回应 2012-01-14 20:41 -
熏上迷迭香,泡上一壶金骏眉,我的夜生活开始了。 倘若一个人给别人的印象是悠闲,那么这种做派是如何得来的呢?脸上写这两个字了?当然不。 我不太相信有绝对悠闲的生活,悠闲二字不是内容,而是态度。 古代的文人们是睁着一只眼做梦的人,有着自私和仁爱混合起来的内在,有时他们醒着,有时又睡过去,有时是清醒时还含着梦意的人。非常复杂,因为格外吸引我去探寻。 我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自小受到的溺爱使我觉得一切都该以... (1回应)
2012-01-14 20:42
熏上迷迭香,泡上一壶金骏眉,我的夜生活开始了。 倘若一个人给别人的印象是悠闲,那么这种做派是如何得来的呢?脸上写这两个字了?当然不。 我不太相信有绝对悠闲的生活,悠闲二字不是内容,而是态度。 古代的文人们是睁着一只眼做梦的人,有着自私和仁爱混合起来的内在,有时他们醒着,有时又睡过去,有时是清醒时还含着梦意的人。非常复杂,因为格外吸引我去探寻。 我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自小受到的溺爱使我觉得一切都该以我为中心。我学会关怀别人,完全是因为朋友的影响。她用宽厚的心珍视我仅有的优点,又包容了我一切缺点,从她关心别人的事实,我才懂得在享受爱的同时,必须付出爱。这个巨蟹座女生,我会在7月前后好好写写。 所以后来,当新的朋友们用博爱来形容我,我实在受之有愧,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我的内核,有着源自本性的自私,和后来学会的好好爱,好好珍惜。 我不太知道如何区分一个人是梦着还是醒着。所以还是只能写自己。 一天,一个人说你的空间应该起个中文名吧,只有Adore一个字太孤单。 哦? 用你的一篇文章名最合适。 哪个? 沉睡森林的嘉年华。 呵呵,我不禁笑了,我很喜欢的一则乐评。 白天我为工作,为家人,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我抓住每个灵感萌发的瞬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把它们描摹下来,如果它们曾在某个瞬间令你有所触动,不过是因为我首先被触动了。 想象一片广袤的绿色森林,清晨尚有薄薄的一层雾笼罩其上,夜晚会有一层斑驳的星辉照耀在上面,太过清醒的人是不太可能寻到的,很少人知道那森林里正在举行怎样的嘉年华,那充盈着生命跃动和欢歌丽语的世界,是我对这世界最用心的奉献。 先人们从没有虚幻的憧憬,也就没所谓醒悟;从没有过度的奢望,也就无所谓失望,如此他的精神才能得了解放。 所以,悠闲,实际上是对人生有有一种明亮的达观。它能让人有无比宽广的胸怀,带着温和柔软的心过一生,因而别人眼中他总是自由的,那是真自由。没什么能牵绊住他,对周围总保持着厚薄适当的距离,也只有具有这种心胸,才能真正享受快意而热烈的人生。 相信所有的人都会有一个愿望,躺在一片绿草地上,在美丽的树荫下什么也不做,只想悠闲自在地享受一个下午。有时也喜欢伸伸懒腰,松松肌肉,把一条腿跷起来,手臂搁在头下当枕头。清风徐来,阵阵花香,人生是多么美妙啊。 那个场景,我们究竟是醒着,还是梦着呢。 这本书中要探讨的就是这种轻逸,近乎愉快的生活艺术,这是我正文第一页的笔记。
1回应 2012-01-14 20:42
论坛 · · · · · ·
为什么书背有一句评语是尼采的。。。 | 来自麦兜兜 | 2017-02-24 | |
为什么不把书名改了? | 来自无人知晓 | 3 回应 | 2012-12-15 |
新上市的新版本,力荐 | 来自已注销 | 2010-02-2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6 )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3分 6530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4天前曾上架
-
-
Jaico Publishing House (2005)9.3分 106人读过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8.3分 949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8.7分 977人读过
-
暂时无货, 5天前曾上架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有的书 (肖浑)
- 朝九晚五小白领2011年的读书单 (畅畅心)
- 离校后入手书目 (菜菜头)
- 书单 (泓雨)
- 我的书架 (irisee)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生活的艺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无先生 2013-01-23
翻译不佳
0 有用 M.番茄 2010-10-03
好喜欢,深得我心。
0 有用 [已注销] 2011-10-06
林语堂的书籍,真正意义上看的就这一本,给我的感觉像是和一个朋友聊天。我赞同甚至是喜欢他的很多观点,但是,我还是不喜欢抽烟的人,我觉得广大的烟民应该读读他的文章,说了他们很多好话。的确,要是一本书里面全部都是教义或者道理的话,我会觉得在和一个老者说话,只有倾听的份了。看他的书,却有
0 有用 Arthur 2011-01-25
外国人看清国人 国人重新看清国人
0 有用 吼! 2012-06-05
这本书和《吾国与吾民》还是不能比啊,“私人供状”的成分如果太多,那就不具有普遍可读意义了吧,不过因为林语堂是林语堂,给个四星好啦……里面介绍的一些书和文章都很棒,比如《浮生六记》,《秋灯琐忆》。
0 有用 怀旧经典 2020-05-29
觉得像是外文翻译过来的,有些锻炼觉得搔到好处畅快得意,有些段落诘屈聱牙不求甚解...作者认为西方的哲学过于纷繁错乱,倒不如中国哲学来得生活实用,诗词歌赋均有哲理。其次是自我剖析聰基督教徒变为异教徒来得很深刻实在。
0 有用 安之 2020-04-26
让我重新认识吸烟
0 有用 ephemeral 2020-01-30
所谓生活的艺术,也即中庸的艺术。一个人保持着对于现世的清醒认识的同时,也不放弃对于出世、精神上的追求。这种精神应该是自然的,不必要被教条、宗教、戒律所束缚,或者追求物质上的奢侈。人可以接受自己的瑕疵,也接受自己的怀疑,并不强求目的而是安于此。将近三十万字,洋洋洒洒谈许多方面,部分章节预设立场看得不大痛快,读书、写作二章最佳。
0 有用 小莹莹思密达 2019-11-16
大概是需要心静的时候来读,不然感觉有点,枯燥?
0 有用 猪一族族长猪女 2019-06-30
没想到哲学能这么有趣。第一遍读的时候确实很吃力,但读几遍下来,慢慢咀嚼,越来越有味道。这本书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到的生活艺术方方面面。收获什么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