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 短评

热门 最新
  • 62 杜边生 2010-12-08 19:35:03

    一本可以令所有尝试写作者自惭形秽的巨著

  • 38 黄青蕉 2015-12-26 10:22:18

    卡波特当年说“这本书会改变写作史”,看现在大批量写深度报道的记者的画风和夹带私货的能力,他确实做到了= =。

  • 39 神威 2011-12-15 12:27:31

    声名与质量不相称的典型代表,这本书是卡波特在收集现实一个案件的无数资料后对这个案件作出的极为真实的重建,从罪犯心理到被杀者心理到周边环境到审讯过程纤微必至,描写真实而细腻,但是,这毕竟只是个案件,卡波特的写法是新闻记者的写法,把一个文字好的老道记者的一篇千字左右的新闻快讯拉长三十倍就是这本书了,这书有现实生活所难以避免的缺乏戏剧性也有虚构故事没有信服力的特点,这只能算是写作方式的一种尝试,虽然卡波特用力不少,但是这本书实在称不上所得到的赫赫声名,【美国当代文学分水岭】,冷笑,美国当代文学作家像样的还真不多,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 16 bookbug 2010-05-12 16:03:46

    非虚构小说的扛鼎之作,Capote抽丝剥茧般的冷静笔锋下,是一个真实血案的前世今生

  • 13 Jaycee 2012-05-02 23:28:56

    非虚构写作的开山之作,特稿的经典之一,作者耗六年之长,访尽一个村庄里里外外的所有人,翔实的材料才写就这如手术刀一样准确又冷峻的文字。窃以为成功的犯罪类故事的,就是让读者确实觉得凶手是个可以理解的人,可以读懂的人。这本书做到了,这样两个罪犯,有着既自我实现,又自我毁灭性格的,你有时觉得就是你自己。

  • 6 danyboy 2012-12-21 16:26:54

    结束了最后三页,人都死了。也许,判断是非的能力并非先验,就像美德一样,仍然需要教。

  • 8 小M 2011-06-05 00:38:09

    佩里让人又心疼又恨。他为日落的美会落泪,他做坏事但还有底线努力保护南希的贞洁,他要杀人还给人垫上枕头让人舒服。这真是扭曲又复杂的人性。我们真的是一个房间长大的孩子,我们走了前门,而他们走了后门。也许走了后门的那些也是另一部分的我们。杰作!

  • 8 渡边 2012-10-23 11:40:37

    叙述手法令人叫绝,超有画面感,结构松紧有度,环环相扣,毫无赘言,切入角度深而多层,且直指人心,看得我汗毛直立,几欲落泪。这一本够甩蒂凡尼早餐好几条街了。

  • 4 赫克托尔 2011-11-04 00:41:19

    冷血在于无动机杀人,如此残忍的手段,凶手却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愤怒,而是仿佛在做一件该做的事情一般。

  • 3 2012-05-01 01:08:46

    你是一个极富激情的人,一个饥饿却不是很清楚想要吃什么的人,一个饱经挫折却拼命在牢不可破的世俗中寻求自己生存空间的人。你悬挂于两种精神状态之间,一种是自我表现,另一种是自我毁灭。你很强壮,但你的强壮有一个缺陷,除非你学会控制自己的力量,否则这个比你的力量还强大的缺陷将打败你。什么缺陷?不分场合随时爆发的感情用事。为什么?为什么看到别人幸福或满足的时候,你会毫无道理地发怒?为什么你对人类的蔑视以及伤害他们的欲望越来越强?好吧,你认为他们都是傻子,你厌恶他们,因为他们的道德、他们的幸福正是你挫败和愤慨的来源。但是这些正是你内心可怕的敌人,总有一天会像子弹一样具有毁灭性。幸运的是,子弹只是夺去受害者的生命,而细菌却不管你活多久都在折磨你、撕碎你,只留下一具躯壳。

  • 2 熊阿姨 2012-03-07 20:49:02

    关于这个事件,你完全没法想到还有哪个发丝般的细节没有被复原,这本书是卡波特一个滴水不漏的大特稿,只有完美才能形容。

  • 2 默音 2011-03-07 17:25:55

    情节的推进没有任何故作玄虚,他的笔如刀。

  • 2 方悄悄 2012-07-18 13:19:58

    一边读一边看着电影《卡波特》,两个都觉得不错,但都无感。

  • 5 57 2012-09-25 23:47:57

    终于看了非虚构写作的奠基作品,质量的确比市面所见高出一截——惊人的采访量,冷静的姿态,不炫技的文笔,不封闭的情感结构。但我依然保持对这类文体的怀疑和忧虑,它对作者与读者提出了同样高的要求,尤其在新闻与文学的灰色地带,只能飘摇地诉诸自觉,极易被文学性的自恋、情绪性的解读所裹挟。

  • 4 欢乐分裂 2014-05-28 10:43:15

    卡波蒂化身全知视角,冷静克制地叙述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案件始末;开卷几十页始终不动声色,沉浸在克拉特一家美好的家庭氛围中,让读者对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既形成强烈期待,又无法置信谋杀的真正发生,可谓“凤头”;抛却抽丝剥茧的推理过程,甚至案件还原现场的陈述也都很后面才慢慢浮出水面,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水落石出,重在探索凶手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卡波蒂的影子随处可见;同名电影甚至更出色。

  • 2 lemonsino 2015-12-13 19:23:58

    冗长的细节和各种人物,必不可少,要耐心读下去。“受害者仿佛是被雷电击死的,唯一的差别是他们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遭受了苦难。”

  • 2 Paradox 2012-04-23 00:00:51

    第二次看In Cold Blood,这一次是在为朋友朗诵中阅读这本书的。卡波特的叙述如电影镜头一般清晰有力,故事结构的安排更是巧妙,平行时间的运用正如电影剪辑一般有趣。

  • 4 咩咩咩 2019-01-04 12:26:57

    非虚构写作的滥觞,狮子搏兔用全力,巨细靡遗地呈现了一起灭门事件的相关人物及其经历。但问题是这些琐细的生活场景描写,除了满足读者的阅读快感和窥私欲之外,对于理解公共生活究竟有何助益?论叙事技法和剖析人性的深度,比虚构文学差得远了,论全景呈现现实生活的能力,又无法与纪录片相比,很尴尬

  • 4 yan_si 2012-04-14 13:35:44

    生命就像在草地上野牛一呼一吸之间,消失在光影里 深陷在情绪的沼泽 所有的相恨 都来自你的温柔乡

  • 1 见龙卸甲频率妞 2012-04-08 17:02:01

    非虚构小说代表作。必须得承认如主流所述,卡波特本身的叙述和描写,就深深渗着其冷血之处,在一个细节化的景物描写,在所有避免以第一人称出现的案情介绍中。但作者这种不同人物的真实事件在同个事件却不同空间中穿插上演的方式,加上我手头的这个版本略有段落遗漏,到最后还是没让我形成一个体系,不管是鱼形图还是星罗图。这个逻辑系统我失败了。我讨厌自己的低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