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传记 短评

热门
  • 2 宇の航 2016-10-04 14:14:58

    张謇是晚清状元,立宪派领袖,《清帝逊位诏书》的起草者,当时中国排名第一的实业家。在民国初年纷争扰攘的政局中,他独善其身,拒绝与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同流合污。1929 年胡适为其子张孝若的《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言中说:“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 30 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张孝若为乃父作传,或有春秋之笔,故在此更推荐刘厚生所作之传记。

  • 3 湖墅南路平平猫 2019-05-27 10:59:32

    读的文海版。这是个跑题的《张謇传记》,改名为《晚清及民初政坛政局与人物》更佳ORZ,梳理了相当多政治事件背后的人物关系。

  • 3 小米 2011-06-22 15:03:41

    建炎时事重江淮,故垒萧萧说将才;欲问中兴宣抚使,悉云无际海潮来。

  • 1 Ьь 2023-11-10 00:11:53 北京

    非常非常好,其实讲的是张謇所处的时代。作者掌握的历史信息很丰富,也把基于中国的传统治史方法发挥得很好。看前半部分的时候对近代史有更细节的认识,看最后一部分治理淮河的时候作者借治理淮河大发对上下五千年的看法,感到更多的是历史的沧桑和传统意义上历史经世致用的功能所在。

  • 1 筱堂 2022-09-28 13:07:51 湖南

    此书之动机如作者所言,是为保存清朝末造及辛亥革命后洪宪帝制自生自灭一段冗长之史料,而借张謇传记为贯索。所记历史多为作者亲历亲见亲闻,品评时事,月旦人物,时有旁逸斜出之笔,读来亲切有味。作者虽与张謇交好而能实事求是,秉笔直书,写出传主之特殊贡献和不足之处,而“书呆子”张四先生担当大任、悲天悯人之胸怀与志事乃跃然纸上矣。二十二年九月廿八日阅讫于湖大二院背光室,时日秋晴,晚将赴红梅山庄酒宴也。

  • 0 こ货围城 2022-02-22 16:19:00

    图书馆扫架所得,读完收获良多,又多了很多感慨...

  • 0 einai 2023-02-26 23:53:07 湖北

    据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复印。

  • 0 懒得起名 2023-02-27 19:26:04 江苏

    有张謇,但不多

  • 0 freeman1003 2017-01-08 22:48:17

    刘厚生这本名为《张謇传记》的作品最大价值就在于对清末民初政局部分关键事件尤其是“宋教仁被刺案”和“洪宪帝制”的钩沉。书中判定宋案是“洪宪帝制”最最得意之一幕,而其结果则是“洪宪皇帝”不可医治的致命创伤。此外作者对于张謇的品评也非常中肯,书中盖棺定论地指出:张尽管有眼光、有魄力但不是一个政治家;虽然甲午战后,其高举“实业救国”的大旗,并得到社会一般人的响应,不料自己经营之事业却眼见其失败,因此张也不是一名实业家;张謇的长处在度量宽宏、性情豪爽,且胸无城府,待人接物,开诚布公,绝无成见。

  • 0 旸谷 2017-08-02 11:58:57

    虽名曰张謇传记,但大部分没有写张謇的内容,而是对晚清民国的政治局势进行一种大体上的描绘。从史料的角度上,其很多地方可能存在瑕疵。从理解那个时代的角度上,却可以说是作者作为历史当事人的珍贵感触。

  • 0 怀风 2023-06-26 09:58:05 湖南

    本书名为“张謇传记”,实则搭台唱戏,钩沉清朝末造之历史,张謇亦不过其中一角而已,那拉氏、李鸿章、袁世凯之戏份,似不逊于张謇。读过一半而开始看《走向共和》,可谓好书配好剧,相得益彰。作者爱憎分明,笔锋犀利,对诸多内幕曾耳闻目睹,实为可信;对诸多人物性格有深入剖析,发人深省。读此一书,对晚清政局之内幕及清朝灭亡之因由,更有深切之理解。端午节后阅迄于湘阴,时娭毑卧病在床、唉声叹气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