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反革命》试读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战争与革命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的首要特征。尤其是20世纪的上半期,战争与革命几乎成为一种常态。战争古已有之,而革命则是现代的产物。战争有"热战",有"冷战";革命有"武革",有"文革"。而在一般情况下,暴力是两者的共性。革命与战争紧密相连,有时战争是革命的表现形式,有时战争引发革命。革命的成败,往往是战场决胜负。 武人喜欢战争,文...

  1. 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2. "普通刊物"
  3. "复活"与"渐兴旺"
  4. 与《东方杂志》竞争
  5. 新文化形成"运动"
  6. 各方视野中的《新青年》

党员、党组织与都市社会:上海的中共地下党

1921~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从研究的小团体到群众的政党"的重要转型时期。1926年10月17日,陈独秀给各级党部负责同志的信:"我们现在都已经喊出'从研究的小团体到群众的政党'这一口号了。"见《上海区委关于扩大组织的计划》,1926年12月1日,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编印《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下文简称《上海文件》)甲2,1986,第77页。在短暂的五六年间,中...

  1. 党员、党组织与都市社会:上海的中共地下党
  2. "精英党"向"群众党"转变
  3. 团与党的竞争

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

抗战时期,中国国民党在大学普设党部,将党的组织触角全面伸入高等教育界。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高校里建立了自己的地下组织。战时大学校园遂成为国共两党进行组织较量的一个重要舞台。数十年来,学界对中共领导的学生运动史,已有相当细致的研究;相对而言,对执政的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组织活动情形,则缺乏深入翔实的探讨,甚至基本史实和大致轮廓也模糊不清。以西南联大为例,在..

  1. 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
  2. 教师入党,学生入团
  3. 教授入党的情境

>革命与反革命

革命与反革命
作者: 王奇生
副标题: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isbn: 7509712378
书名: 革命与反革命
页数: 457
定价: 49.00元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0-01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