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
本书用传统的笔记体裁进行撰写,却兼顾了内容的严谨。在每篇掌故之后,都注明了依据的文献出处;在全书之后,都列出了征引、参考书目及版权信息。此外,本书还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对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一一写出小传,便于读者理解。因此,一般读者固然可在本书中饶有兴味地看故事,关心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读者却更可看到历史,看到人生,看到前辈的风范。
给古琴界编这么一本掌故书,是有史以来...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
本书用传统的笔记体裁进行撰写,却兼顾了内容的严谨。在每篇掌故之后,都注明了依据的文献出处;在全书之后,都列出了征引、参考书目及版权信息。此外,本书还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对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一一写出小传,便于读者理解。因此,一般读者固然可在本书中饶有兴味地看故事,关心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读者却更可看到历史,看到人生,看到前辈的风范。
给古琴界编这么一本掌故书,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书中多是有趣的故事,并不涉及专门的学问,但又与专门的学问多少有点关系。对读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尝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通过书中揭示的近世文人与古琴的纠结来聆听传统中国文化的遗响,则是更有深意的事。书中另有许多难得一见的插图,有人物,也有实物,不但可以增益阅读之趣,本身也很有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严晓星,江苏南通人。现从事报纸副刊编辑工作。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条畅小集》、《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古琴史事摭谈》(将出版),编有《人书俱老》、《和而不同》、《孙子二十讲》、《大家国学•金克木卷》、《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与古琴相遇》(将出版)、《徐立孙先生琴学著作集》(将出版)、《梅庵琴派史料》(将出版)等。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场风波的记录者是琴人张育瑾。一九六二年他撰文说,一九〇一年,济南的一个业余音乐组织鸣盛社有个成员叫李见忠,在大汶口听歌妓弹柳琴唱了一支小曲《骂情人》,就用工尺谱记下了曲调,带回鸣盛社,由社友岑体仁等人改编为琴谱,詹澂秋又指导与修正了一些指法。当时王燕卿也在济南教琴,看到了这个谱子,就增加了五个轮指,在个别句子上稍事加工,并改名为《关山月》。这让鸣盛社的人很不满。后来王燕卿回老家诸城,常弹此曲,也受到诸城琴家的攻击,说曲中轮指太多,“油腔滑调”,而且打破了古琴禁弹民间小调的“戒律”。 张育瑾的记述极其细致,言之凿凿,不但拿出了“现存济南詹澂秋先生处的宣统二年原谱”,詹澂秋本人也站出来证实。从此,琴曲《关山月》改编自民歌《骂情人》就成为定论,后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音乐词典》也采纳了这一说法。 王燕卿曾提到自己有一部《龙吟观谱》残稿——这一谱本,闻所未闻,可以说仅见于此。谁也没想到,六十多年后古琴家谢孝苹在饶宗颐的指点下,在荷兰莱顿图书馆的高罗佩藏书中找到了一本清嘉庆间山东人毛式郇的《龙吟馆琴谱》抄本。经研究,这个《龙吟馆琴谱》,大致就是从前那个只闻其名未见其书的《龙吟观谱》,而其中赫然便有与王燕卿《梅庵琴谱》中《关山月》基本一致的同名琴曲!也就是说,早在张育瑾记述的故事之前一百多年,同名、同曲调的琴曲《关山月》就已经有了。王燕卿的此谱来源是《龙吟馆琴谱》,与鸣盛社的《骂情人》谱根本无关! 从鸣盛社《骂情人》成谱,到一九九〇年谢孝苹的论文发表,前后近九十年,王燕卿之冤竟然能大白于天下,实在是很幸运的。然而,历史的诡异之处就在于,《关山月》之争竟然只是表面文章,王燕卿饱受攻击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他常带着琴去妓院。懂的人知道他是教妓女弹琴以谋生,却难保有人不另作他想,何况,教妓女弹琴也是坏了“琴品”的事,正是衣食无忧的正人君子所不屑为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页 -
清末民初,汪惕予为近代西医学的教育普及作出很大贡献,极有时望。很多人知道他是安徽绩溪人,家族经营汪裕泰茶庄,资财豪富,但鲜为人知的是,绩溪汪氏竟是古琴世家:明清以来出过很多有成就的琴人,家中珍藏着许多祖先传下来的稀世名琴。关于古琴的技艺与学问,父子历代相传,对它的重视要远远超过门面上的生意。 一九二九年举办西湖博览会,汪惕予是评议部委员。当时艺术馆工艺组展出的唐代雷威斫“天籁”琴、元末朱致远斫“流水”琴、明代汪宗先斫“修琴”琴,都是出自他的珍藏。博览会开得很成功,新落成的“今蜷还琴楼”也名声大振,可这时竟然有人指出,“天籁”琴是赝品。对收藏家来说,这样的指控几乎就是侮辱,可汪惕予似乎绝无怒色,反而登报提问:你从哪里看出假来? 这简直是给了那位鉴定家一个说话的机会,没多久便写了篇洋洋千数百言的文章答复。他说,雷威斫琴,底板多用楸梓,楸梓色微紫黑,锯开可见;而这张“天籁”琴底板用的是黃心梓,黃心梓中心之色偏黃,不是唐人所讲究的。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汪惕予索性邀来琴坛同好与各方学者、行家,开了一个说明会。好一个汪惕予,当众将这绝世名琴剖开,撬下琴底,横里锯开,让大家看一看,果然是发黑泛紫的一块“楸梓”!报纸当然乐得渲染,斗大的标题“日夕望君抱琴至,空山百鸟散还合”。那位鉴定家呢,从此销声匿迹。 只可惜了一张雷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近世古琴逸话"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近世古琴逸话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近世古琴逸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近世古琴逸话闲读雅趣
> 更多书评 10篇
-
ModestMuss (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这场风波的记录者是琴人张育瑾。一九六二年他撰文说,一九〇一年,济南的一个业余音乐组织鸣盛社有个成员叫李见忠,在大汶口听歌妓弹柳琴唱了一支小曲《骂情人》,就用工尺谱记下了曲调,带回鸣盛社,由社友岑体仁等人改编为琴谱,詹澂秋又指导与修正了一些指法。当时王燕卿也在济南教琴,看到了这个谱子,就增加了五个轮指,在个别句子上稍事加工,并改名为《关山月》。这让鸣盛社的人很不满。后来王燕卿回老家诸城,常弹此曲...2013-04-21 11:55
这场风波的记录者是琴人张育瑾。一九六二年他撰文说,一九〇一年,济南的一个业余音乐组织鸣盛社有个成员叫李见忠,在大汶口听歌妓弹柳琴唱了一支小曲《骂情人》,就用工尺谱记下了曲调,带回鸣盛社,由社友岑体仁等人改编为琴谱,詹澂秋又指导与修正了一些指法。当时王燕卿也在济南教琴,看到了这个谱子,就增加了五个轮指,在个别句子上稍事加工,并改名为《关山月》。这让鸣盛社的人很不满。后来王燕卿回老家诸城,常弹此曲,也受到诸城琴家的攻击,说曲中轮指太多,“油腔滑调”,而且打破了古琴禁弹民间小调的“戒律”。 张育瑾的记述极其细致,言之凿凿,不但拿出了“现存济南詹澂秋先生处的宣统二年原谱”,詹澂秋本人也站出来证实。从此,琴曲《关山月》改编自民歌《骂情人》就成为定论,后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音乐词典》也采纳了这一说法。 王燕卿曾提到自己有一部《龙吟观谱》残稿——这一谱本,闻所未闻,可以说仅见于此。谁也没想到,六十多年后古琴家谢孝苹在饶宗颐的指点下,在荷兰莱顿图书馆的高罗佩藏书中找到了一本清嘉庆间山东人毛式郇的《龙吟馆琴谱》抄本。经研究,这个《龙吟馆琴谱》,大致就是从前那个只闻其名未见其书的《龙吟观谱》,而其中赫然便有与王燕卿《梅庵琴谱》中《关山月》基本一致的同名琴曲!也就是说,早在张育瑾记述的故事之前一百多年,同名、同曲调的琴曲《关山月》就已经有了。王燕卿的此谱来源是《龙吟馆琴谱》,与鸣盛社的《骂情人》谱根本无关! 从鸣盛社《骂情人》成谱,到一九九〇年谢孝苹的论文发表,前后近九十年,王燕卿之冤竟然能大白于天下,实在是很幸运的。然而,历史的诡异之处就在于,《关山月》之争竟然只是表面文章,王燕卿饱受攻击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他常带着琴去妓院。懂的人知道他是教妓女弹琴以谋生,却难保有人不另作他想,何况,教妓女弹琴也是坏了“琴品”的事,正是衣食无忧的正人君子所不屑为的。 引自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回应 2013-04-21 11:55 -
蒿艾离离 (winter is coming)
一九二七年,佛学家、琴人夏溥斋从日本回国,途中躲风雪于大连。当真是“祸兮福所倚”,他竟在住处旁古物店中看到了一张出自某亲王府的“猿啸青萝”琴,绝佳,十年都未曾有人问津,似乎在这里等着他一般。但店家索价千元,远远超出囊中现金,遂发电报请求救急。为此,他足足等了五天,等取到钱购之而归。这也可算是一段奇缘了。 一九一〇年代,夏溥斋曾与王露共同研习《幽兰》、《广陵散》两谱,没几年王露去世,他也未能卒业。... (1回应)2015-07-18 22:05
一九二七年,佛学家、琴人夏溥斋从日本回国,途中躲风雪于大连。当真是“祸兮福所倚”,他竟在住处旁古物店中看到了一张出自某亲王府的“猿啸青萝”琴,绝佳,十年都未曾有人问津,似乎在这里等着他一般。但店家索价千元,远远超出囊中现金,遂发电报请求救急。为此,他足足等了五天,等取到钱购之而归。这也可算是一段奇缘了。 一九一〇年代,夏溥斋曾与王露共同研习《幽兰》、《广陵散》两谱,没几年王露去世,他也未能卒业。二十年后,他将这个心愿托付给了管平湖,并承诺一旦打谱成功,将以“猿啸青萝”琴相赠。一段琴坛佳话,就此埋下了伏笔。 又过了二十年,管平湖果真将《幽兰》、《广陵散》打了出来,也到了夏溥斋兑现承诺的时候。管平湖的弟子、好友程子荣与夏溥斋极熟,对此事也颇尽怂恿之力。赠琴那天,好多琴友被邀请到场,程子荣还情人作《名琴授受图》,见证和记录这一佳话。夏溥斋有《题<名琴授受图>》诗九首,其中第八首云:“怀宝良难得赏音,王孙掷去抵千金。携回卅载今相授,珍重成连海上心。”程子荣促成了这桩佳话,喜不自胜,也作诗以贺。 《世说新语》一般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事后,夏溥斋忽然托人带话给管平湖,说这琴当年是一千元买来的,现在总不能白送,给六百吧。管平湖自然无力偿付。又把价格让到四百,还是拿不出,最后是向王迪借钱还上的。 有时候,文字与口碑只有结合起来,才能让人窥得几分真相。 引自 “袁啸青萝”授受记 第160-161页
1回应 2015-07-18 22:05 -
蒿艾离离 (winter is coming)
《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 叶诗梦避山洪得佳琴 李提摩太藏有益王琴 张春圃不羡龌龊富贵 谭嗣同斫琴 竹禅不敢见韦陀 黄勉之削发学琴 沈心工卖琴寻琴 刘世珩强买大忽雷、“鸣玉”琴 “绿绮台”奇缘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周作人听琴 王燕卿晨风庐夺魁 史量才爱妻及琴 马一浮鼓琴先解乐意 张味真留意听琴者神色 杨时百应对萧友梅 杨时百“狗挠门” 顾悼秋错失琴友 李伯仁受琴却剑 虞和钦抚琴掩护撤军 王叔岷弃师不学 汪惕予负气剖...2015-07-15 22:09
《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 叶诗梦避山洪得佳琴 李提摩太藏有益王琴 张春圃不羡龌龊富贵 谭嗣同斫琴 竹禅不敢见韦陀 黄勉之削发学琴 沈心工卖琴寻琴 刘世珩强买大忽雷、“鸣玉”琴 “绿绮台”奇缘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周作人听琴 王燕卿晨风庐夺魁 史量才爱妻及琴 马一浮鼓琴先解乐意 张味真留意听琴者神色 杨时百应对萧友梅 杨时百“狗挠门” 顾悼秋错失琴友 李伯仁受琴却剑 虞和钦抚琴掩护撤军 王叔岷弃师不学 汪惕予负气剖唐琴 吴景略书肆访琴友 中国和西方最早出版的古琴音乐唱片 郑觐文释琴曲无板拍 郑觐文倒卖琴材 叶诗梦“第一快事” “浦东三杰”彭、查、张 沈有鼎着装中表西里 张子谦书联自警 潘张玉良为严天池绘像 范子文一月学完《梅庵琴谱》 孙绍陶义不出户 “孤岛”弦歌《满江红》 “救国要紧!” 彭祉卿 郭同甫失琴 高罗佩暗测节拍 苹二爷奇遇“纪侯钟” 刘少椿迷琴败家 管平湖舍命护“清英” “三个月不要再弹琴” 裴铁侠“引凤” 伍洛书装病不弹琴 “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 吴兆基琴曲解意 戏曲大家与琴 “要扩大音量呢,也可以,就不是古琴了” 裴铁侠“忆向英伦问子期” 民国间的五位西方琴人 “漱玉”破琴成完璧 查阜西赠琴谢师 招学庵慷慨赠古玩 王世襄慧眼识国宝 “弹琴打擂台” “中研院”好琴两院士 裴铁侠双雷人琴俱亡 王生香卖履 查阜西觅琴弦原料 詹澂秋反对白话文 查阜西提携亡友弟子 管平湖修琴“整旧如旧” 张莲舫绝技赝作古琴 张莲舫修琴不知音 商承祚指琴为瑟 陈毅好琴 蝈蝈声似琴音 周恩来听琴问焚香 “猿啸青萝”授受记 李泠秋投书圆琴梦 盖叫天导演“剑胆琴心” 管平湖妙喻打谱 “一天秋”不祥 “古琴非明代以上不能弹” 溥雪斋是画中人 琴谱为反革命密电码 容天圻追听《玉楼春晓》 汪孟舒不修“春雷” 学《流水》,跌断腿 “音乐在人不在琴” 吴宗汉买弦助弟子 张子谦牛棚唱弦 吴景略“嘴上点香” 吴景略尊重弟子 吴景略以太极拳说琴理 “这是比利时乐器吗?” 查阜西抄诗寄怀 周文中推荐《流水》上太空 张育瑾首倡电脑打谱 谢孝苹五十载终见刘琴子 谢孝苹半聋奏《梅花》 成公亮抚琴送知音
回应 2015-07-15 22:09 -
ModestMuss (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清末民初,汪惕予为近代西医学的教育普及作出很大贡献,极有时望。很多人知道他是安徽绩溪人,家族经营汪裕泰茶庄,资财豪富,但鲜为人知的是,绩溪汪氏竟是古琴世家:明清以来出过很多有成就的琴人,家中珍藏着许多祖先传下来的稀世名琴。关于古琴的技艺与学问,父子历代相传,对它的重视要远远超过门面上的生意。 一九二九年举办西湖博览会,汪惕予是评议部委员。当时艺术馆工艺组展出的唐代雷威斫“天籁”琴、元末朱致远斫“...2013-05-04 20:35
清末民初,汪惕予为近代西医学的教育普及作出很大贡献,极有时望。很多人知道他是安徽绩溪人,家族经营汪裕泰茶庄,资财豪富,但鲜为人知的是,绩溪汪氏竟是古琴世家:明清以来出过很多有成就的琴人,家中珍藏着许多祖先传下来的稀世名琴。关于古琴的技艺与学问,父子历代相传,对它的重视要远远超过门面上的生意。 一九二九年举办西湖博览会,汪惕予是评议部委员。当时艺术馆工艺组展出的唐代雷威斫“天籁”琴、元末朱致远斫“流水”琴、明代汪宗先斫“修琴”琴,都是出自他的珍藏。博览会开得很成功,新落成的“今蜷还琴楼”也名声大振,可这时竟然有人指出,“天籁”琴是赝品。对收藏家来说,这样的指控几乎就是侮辱,可汪惕予似乎绝无怒色,反而登报提问:你从哪里看出假来? 这简直是给了那位鉴定家一个说话的机会,没多久便写了篇洋洋千数百言的文章答复。他说,雷威斫琴,底板多用楸梓,楸梓色微紫黑,锯开可见;而这张“天籁”琴底板用的是黃心梓,黃心梓中心之色偏黃,不是唐人所讲究的。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汪惕予索性邀来琴坛同好与各方学者、行家,开了一个说明会。好一个汪惕予,当众将这绝世名琴剖开,撬下琴底,横里锯开,让大家看一看,果然是发黑泛紫的一块“楸梓”!报纸当然乐得渲染,斗大的标题“日夕望君抱琴至,空山百鸟散还合”。那位鉴定家呢,从此销声匿迹。 只可惜了一张雷琴! 引自 汪惕予负气剖唐琴 汪先生究竟是“爱琴”还是自矜?我想严老师是不好意思点穿的。
回应 2013-05-04 20:35
-
ModestMuss (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这场风波的记录者是琴人张育瑾。一九六二年他撰文说,一九〇一年,济南的一个业余音乐组织鸣盛社有个成员叫李见忠,在大汶口听歌妓弹柳琴唱了一支小曲《骂情人》,就用工尺谱记下了曲调,带回鸣盛社,由社友岑体仁等人改编为琴谱,詹澂秋又指导与修正了一些指法。当时王燕卿也在济南教琴,看到了这个谱子,就增加了五个轮指,在个别句子上稍事加工,并改名为《关山月》。这让鸣盛社的人很不满。后来王燕卿回老家诸城,常弹此曲...2013-04-21 11:55
这场风波的记录者是琴人张育瑾。一九六二年他撰文说,一九〇一年,济南的一个业余音乐组织鸣盛社有个成员叫李见忠,在大汶口听歌妓弹柳琴唱了一支小曲《骂情人》,就用工尺谱记下了曲调,带回鸣盛社,由社友岑体仁等人改编为琴谱,詹澂秋又指导与修正了一些指法。当时王燕卿也在济南教琴,看到了这个谱子,就增加了五个轮指,在个别句子上稍事加工,并改名为《关山月》。这让鸣盛社的人很不满。后来王燕卿回老家诸城,常弹此曲,也受到诸城琴家的攻击,说曲中轮指太多,“油腔滑调”,而且打破了古琴禁弹民间小调的“戒律”。 张育瑾的记述极其细致,言之凿凿,不但拿出了“现存济南詹澂秋先生处的宣统二年原谱”,詹澂秋本人也站出来证实。从此,琴曲《关山月》改编自民歌《骂情人》就成为定论,后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音乐词典》也采纳了这一说法。 王燕卿曾提到自己有一部《龙吟观谱》残稿——这一谱本,闻所未闻,可以说仅见于此。谁也没想到,六十多年后古琴家谢孝苹在饶宗颐的指点下,在荷兰莱顿图书馆的高罗佩藏书中找到了一本清嘉庆间山东人毛式郇的《龙吟馆琴谱》抄本。经研究,这个《龙吟馆琴谱》,大致就是从前那个只闻其名未见其书的《龙吟观谱》,而其中赫然便有与王燕卿《梅庵琴谱》中《关山月》基本一致的同名琴曲!也就是说,早在张育瑾记述的故事之前一百多年,同名、同曲调的琴曲《关山月》就已经有了。王燕卿的此谱来源是《龙吟馆琴谱》,与鸣盛社的《骂情人》谱根本无关! 从鸣盛社《骂情人》成谱,到一九九〇年谢孝苹的论文发表,前后近九十年,王燕卿之冤竟然能大白于天下,实在是很幸运的。然而,历史的诡异之处就在于,《关山月》之争竟然只是表面文章,王燕卿饱受攻击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他常带着琴去妓院。懂的人知道他是教妓女弹琴以谋生,却难保有人不另作他想,何况,教妓女弹琴也是坏了“琴品”的事,正是衣食无忧的正人君子所不屑为的。 引自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回应 2013-04-21 11:55 -
ModestMuss (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清末民初,汪惕予为近代西医学的教育普及作出很大贡献,极有时望。很多人知道他是安徽绩溪人,家族经营汪裕泰茶庄,资财豪富,但鲜为人知的是,绩溪汪氏竟是古琴世家:明清以来出过很多有成就的琴人,家中珍藏着许多祖先传下来的稀世名琴。关于古琴的技艺与学问,父子历代相传,对它的重视要远远超过门面上的生意。 一九二九年举办西湖博览会,汪惕予是评议部委员。当时艺术馆工艺组展出的唐代雷威斫“天籁”琴、元末朱致远斫“...2013-05-04 20:35
清末民初,汪惕予为近代西医学的教育普及作出很大贡献,极有时望。很多人知道他是安徽绩溪人,家族经营汪裕泰茶庄,资财豪富,但鲜为人知的是,绩溪汪氏竟是古琴世家:明清以来出过很多有成就的琴人,家中珍藏着许多祖先传下来的稀世名琴。关于古琴的技艺与学问,父子历代相传,对它的重视要远远超过门面上的生意。 一九二九年举办西湖博览会,汪惕予是评议部委员。当时艺术馆工艺组展出的唐代雷威斫“天籁”琴、元末朱致远斫“流水”琴、明代汪宗先斫“修琴”琴,都是出自他的珍藏。博览会开得很成功,新落成的“今蜷还琴楼”也名声大振,可这时竟然有人指出,“天籁”琴是赝品。对收藏家来说,这样的指控几乎就是侮辱,可汪惕予似乎绝无怒色,反而登报提问:你从哪里看出假来? 这简直是给了那位鉴定家一个说话的机会,没多久便写了篇洋洋千数百言的文章答复。他说,雷威斫琴,底板多用楸梓,楸梓色微紫黑,锯开可见;而这张“天籁”琴底板用的是黃心梓,黃心梓中心之色偏黃,不是唐人所讲究的。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汪惕予索性邀来琴坛同好与各方学者、行家,开了一个说明会。好一个汪惕予,当众将这绝世名琴剖开,撬下琴底,横里锯开,让大家看一看,果然是发黑泛紫的一块“楸梓”!报纸当然乐得渲染,斗大的标题“日夕望君抱琴至,空山百鸟散还合”。那位鉴定家呢,从此销声匿迹。 只可惜了一张雷琴! 引自 汪惕予负气剖唐琴 汪先生究竟是“爱琴”还是自矜?我想严老师是不好意思点穿的。
回应 2013-05-04 20:35 -
蒿艾离离 (winter is coming)
一九二七年,佛学家、琴人夏溥斋从日本回国,途中躲风雪于大连。当真是“祸兮福所倚”,他竟在住处旁古物店中看到了一张出自某亲王府的“猿啸青萝”琴,绝佳,十年都未曾有人问津,似乎在这里等着他一般。但店家索价千元,远远超出囊中现金,遂发电报请求救急。为此,他足足等了五天,等取到钱购之而归。这也可算是一段奇缘了。 一九一〇年代,夏溥斋曾与王露共同研习《幽兰》、《广陵散》两谱,没几年王露去世,他也未能卒业。... (1回应)2015-07-18 22:05
一九二七年,佛学家、琴人夏溥斋从日本回国,途中躲风雪于大连。当真是“祸兮福所倚”,他竟在住处旁古物店中看到了一张出自某亲王府的“猿啸青萝”琴,绝佳,十年都未曾有人问津,似乎在这里等着他一般。但店家索价千元,远远超出囊中现金,遂发电报请求救急。为此,他足足等了五天,等取到钱购之而归。这也可算是一段奇缘了。 一九一〇年代,夏溥斋曾与王露共同研习《幽兰》、《广陵散》两谱,没几年王露去世,他也未能卒业。二十年后,他将这个心愿托付给了管平湖,并承诺一旦打谱成功,将以“猿啸青萝”琴相赠。一段琴坛佳话,就此埋下了伏笔。 又过了二十年,管平湖果真将《幽兰》、《广陵散》打了出来,也到了夏溥斋兑现承诺的时候。管平湖的弟子、好友程子荣与夏溥斋极熟,对此事也颇尽怂恿之力。赠琴那天,好多琴友被邀请到场,程子荣还情人作《名琴授受图》,见证和记录这一佳话。夏溥斋有《题<名琴授受图>》诗九首,其中第八首云:“怀宝良难得赏音,王孙掷去抵千金。携回卅载今相授,珍重成连海上心。”程子荣促成了这桩佳话,喜不自胜,也作诗以贺。 《世说新语》一般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事后,夏溥斋忽然托人带话给管平湖,说这琴当年是一千元买来的,现在总不能白送,给六百吧。管平湖自然无力偿付。又把价格让到四百,还是拿不出,最后是向王迪借钱还上的。 有时候,文字与口碑只有结合起来,才能让人窥得几分真相。 引自 “袁啸青萝”授受记 第160-161页
1回应 2015-07-18 22:05
-
蒿艾离离 (winter is coming)
一九二七年,佛学家、琴人夏溥斋从日本回国,途中躲风雪于大连。当真是“祸兮福所倚”,他竟在住处旁古物店中看到了一张出自某亲王府的“猿啸青萝”琴,绝佳,十年都未曾有人问津,似乎在这里等着他一般。但店家索价千元,远远超出囊中现金,遂发电报请求救急。为此,他足足等了五天,等取到钱购之而归。这也可算是一段奇缘了。 一九一〇年代,夏溥斋曾与王露共同研习《幽兰》、《广陵散》两谱,没几年王露去世,他也未能卒业。... (1回应)2015-07-18 22:05
一九二七年,佛学家、琴人夏溥斋从日本回国,途中躲风雪于大连。当真是“祸兮福所倚”,他竟在住处旁古物店中看到了一张出自某亲王府的“猿啸青萝”琴,绝佳,十年都未曾有人问津,似乎在这里等着他一般。但店家索价千元,远远超出囊中现金,遂发电报请求救急。为此,他足足等了五天,等取到钱购之而归。这也可算是一段奇缘了。 一九一〇年代,夏溥斋曾与王露共同研习《幽兰》、《广陵散》两谱,没几年王露去世,他也未能卒业。二十年后,他将这个心愿托付给了管平湖,并承诺一旦打谱成功,将以“猿啸青萝”琴相赠。一段琴坛佳话,就此埋下了伏笔。 又过了二十年,管平湖果真将《幽兰》、《广陵散》打了出来,也到了夏溥斋兑现承诺的时候。管平湖的弟子、好友程子荣与夏溥斋极熟,对此事也颇尽怂恿之力。赠琴那天,好多琴友被邀请到场,程子荣还情人作《名琴授受图》,见证和记录这一佳话。夏溥斋有《题<名琴授受图>》诗九首,其中第八首云:“怀宝良难得赏音,王孙掷去抵千金。携回卅载今相授,珍重成连海上心。”程子荣促成了这桩佳话,喜不自胜,也作诗以贺。 《世说新语》一般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事后,夏溥斋忽然托人带话给管平湖,说这琴当年是一千元买来的,现在总不能白送,给六百吧。管平湖自然无力偿付。又把价格让到四百,还是拿不出,最后是向王迪借钱还上的。 有时候,文字与口碑只有结合起来,才能让人窥得几分真相。 引自 “袁啸青萝”授受记 第160-161页
1回应 2015-07-18 22:05 -
蒿艾离离 (winter is coming)
《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 叶诗梦避山洪得佳琴 李提摩太藏有益王琴 张春圃不羡龌龊富贵 谭嗣同斫琴 竹禅不敢见韦陀 黄勉之削发学琴 沈心工卖琴寻琴 刘世珩强买大忽雷、“鸣玉”琴 “绿绮台”奇缘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周作人听琴 王燕卿晨风庐夺魁 史量才爱妻及琴 马一浮鼓琴先解乐意 张味真留意听琴者神色 杨时百应对萧友梅 杨时百“狗挠门” 顾悼秋错失琴友 李伯仁受琴却剑 虞和钦抚琴掩护撤军 王叔岷弃师不学 汪惕予负气剖...2015-07-15 22:09
《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 叶诗梦避山洪得佳琴 李提摩太藏有益王琴 张春圃不羡龌龊富贵 谭嗣同斫琴 竹禅不敢见韦陀 黄勉之削发学琴 沈心工卖琴寻琴 刘世珩强买大忽雷、“鸣玉”琴 “绿绮台”奇缘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周作人听琴 王燕卿晨风庐夺魁 史量才爱妻及琴 马一浮鼓琴先解乐意 张味真留意听琴者神色 杨时百应对萧友梅 杨时百“狗挠门” 顾悼秋错失琴友 李伯仁受琴却剑 虞和钦抚琴掩护撤军 王叔岷弃师不学 汪惕予负气剖唐琴 吴景略书肆访琴友 中国和西方最早出版的古琴音乐唱片 郑觐文释琴曲无板拍 郑觐文倒卖琴材 叶诗梦“第一快事” “浦东三杰”彭、查、张 沈有鼎着装中表西里 张子谦书联自警 潘张玉良为严天池绘像 范子文一月学完《梅庵琴谱》 孙绍陶义不出户 “孤岛”弦歌《满江红》 “救国要紧!” 彭祉卿 郭同甫失琴 高罗佩暗测节拍 苹二爷奇遇“纪侯钟” 刘少椿迷琴败家 管平湖舍命护“清英” “三个月不要再弹琴” 裴铁侠“引凤” 伍洛书装病不弹琴 “案若有知,亦当有奇遇之感” 吴兆基琴曲解意 戏曲大家与琴 “要扩大音量呢,也可以,就不是古琴了” 裴铁侠“忆向英伦问子期” 民国间的五位西方琴人 “漱玉”破琴成完璧 查阜西赠琴谢师 招学庵慷慨赠古玩 王世襄慧眼识国宝 “弹琴打擂台” “中研院”好琴两院士 裴铁侠双雷人琴俱亡 王生香卖履 查阜西觅琴弦原料 詹澂秋反对白话文 查阜西提携亡友弟子 管平湖修琴“整旧如旧” 张莲舫绝技赝作古琴 张莲舫修琴不知音 商承祚指琴为瑟 陈毅好琴 蝈蝈声似琴音 周恩来听琴问焚香 “猿啸青萝”授受记 李泠秋投书圆琴梦 盖叫天导演“剑胆琴心” 管平湖妙喻打谱 “一天秋”不祥 “古琴非明代以上不能弹” 溥雪斋是画中人 琴谱为反革命密电码 容天圻追听《玉楼春晓》 汪孟舒不修“春雷” 学《流水》,跌断腿 “音乐在人不在琴” 吴宗汉买弦助弟子 张子谦牛棚唱弦 吴景略“嘴上点香” 吴景略尊重弟子 吴景略以太极拳说琴理 “这是比利时乐器吗?” 查阜西抄诗寄怀 周文中推荐《流水》上太空 张育瑾首倡电脑打谱 谢孝苹五十载终见刘琴子 谢孝苹半聋奏《梅花》 成公亮抚琴送知音
回应 2015-07-15 22:09 -
ModestMuss (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清末民初,汪惕予为近代西医学的教育普及作出很大贡献,极有时望。很多人知道他是安徽绩溪人,家族经营汪裕泰茶庄,资财豪富,但鲜为人知的是,绩溪汪氏竟是古琴世家:明清以来出过很多有成就的琴人,家中珍藏着许多祖先传下来的稀世名琴。关于古琴的技艺与学问,父子历代相传,对它的重视要远远超过门面上的生意。 一九二九年举办西湖博览会,汪惕予是评议部委员。当时艺术馆工艺组展出的唐代雷威斫“天籁”琴、元末朱致远斫“...2013-05-04 20:35
清末民初,汪惕予为近代西医学的教育普及作出很大贡献,极有时望。很多人知道他是安徽绩溪人,家族经营汪裕泰茶庄,资财豪富,但鲜为人知的是,绩溪汪氏竟是古琴世家:明清以来出过很多有成就的琴人,家中珍藏着许多祖先传下来的稀世名琴。关于古琴的技艺与学问,父子历代相传,对它的重视要远远超过门面上的生意。 一九二九年举办西湖博览会,汪惕予是评议部委员。当时艺术馆工艺组展出的唐代雷威斫“天籁”琴、元末朱致远斫“流水”琴、明代汪宗先斫“修琴”琴,都是出自他的珍藏。博览会开得很成功,新落成的“今蜷还琴楼”也名声大振,可这时竟然有人指出,“天籁”琴是赝品。对收藏家来说,这样的指控几乎就是侮辱,可汪惕予似乎绝无怒色,反而登报提问:你从哪里看出假来? 这简直是给了那位鉴定家一个说话的机会,没多久便写了篇洋洋千数百言的文章答复。他说,雷威斫琴,底板多用楸梓,楸梓色微紫黑,锯开可见;而这张“天籁”琴底板用的是黃心梓,黃心梓中心之色偏黃,不是唐人所讲究的。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汪惕予索性邀来琴坛同好与各方学者、行家,开了一个说明会。好一个汪惕予,当众将这绝世名琴剖开,撬下琴底,横里锯开,让大家看一看,果然是发黑泛紫的一块“楸梓”!报纸当然乐得渲染,斗大的标题“日夕望君抱琴至,空山百鸟散还合”。那位鉴定家呢,从此销声匿迹。 只可惜了一张雷琴! 引自 汪惕予负气剖唐琴 汪先生究竟是“爱琴”还是自矜?我想严老师是不好意思点穿的。
回应 2013-05-04 20:35 -
ModestMuss (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这场风波的记录者是琴人张育瑾。一九六二年他撰文说,一九〇一年,济南的一个业余音乐组织鸣盛社有个成员叫李见忠,在大汶口听歌妓弹柳琴唱了一支小曲《骂情人》,就用工尺谱记下了曲调,带回鸣盛社,由社友岑体仁等人改编为琴谱,詹澂秋又指导与修正了一些指法。当时王燕卿也在济南教琴,看到了这个谱子,就增加了五个轮指,在个别句子上稍事加工,并改名为《关山月》。这让鸣盛社的人很不满。后来王燕卿回老家诸城,常弹此曲...2013-04-21 11:55
这场风波的记录者是琴人张育瑾。一九六二年他撰文说,一九〇一年,济南的一个业余音乐组织鸣盛社有个成员叫李见忠,在大汶口听歌妓弹柳琴唱了一支小曲《骂情人》,就用工尺谱记下了曲调,带回鸣盛社,由社友岑体仁等人改编为琴谱,詹澂秋又指导与修正了一些指法。当时王燕卿也在济南教琴,看到了这个谱子,就增加了五个轮指,在个别句子上稍事加工,并改名为《关山月》。这让鸣盛社的人很不满。后来王燕卿回老家诸城,常弹此曲,也受到诸城琴家的攻击,说曲中轮指太多,“油腔滑调”,而且打破了古琴禁弹民间小调的“戒律”。 张育瑾的记述极其细致,言之凿凿,不但拿出了“现存济南詹澂秋先生处的宣统二年原谱”,詹澂秋本人也站出来证实。从此,琴曲《关山月》改编自民歌《骂情人》就成为定论,后来《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音乐词典》也采纳了这一说法。 王燕卿曾提到自己有一部《龙吟观谱》残稿——这一谱本,闻所未闻,可以说仅见于此。谁也没想到,六十多年后古琴家谢孝苹在饶宗颐的指点下,在荷兰莱顿图书馆的高罗佩藏书中找到了一本清嘉庆间山东人毛式郇的《龙吟馆琴谱》抄本。经研究,这个《龙吟馆琴谱》,大致就是从前那个只闻其名未见其书的《龙吟观谱》,而其中赫然便有与王燕卿《梅庵琴谱》中《关山月》基本一致的同名琴曲!也就是说,早在张育瑾记述的故事之前一百多年,同名、同曲调的琴曲《关山月》就已经有了。王燕卿的此谱来源是《龙吟馆琴谱》,与鸣盛社的《骂情人》谱根本无关! 从鸣盛社《骂情人》成谱,到一九九〇年谢孝苹的论文发表,前后近九十年,王燕卿之冤竟然能大白于天下,实在是很幸运的。然而,历史的诡异之处就在于,《关山月》之争竟然只是表面文章,王燕卿饱受攻击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他常带着琴去妓院。懂的人知道他是教妓女弹琴以谋生,却难保有人不另作他想,何况,教妓女弹琴也是坏了“琴品”的事,正是衣食无忧的正人君子所不屑为的。 引自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回应 2013-04-21 11:55
论坛 · · · · · ·
近代时期的琴人(分享资料 ) | 来自名字写在水上 | 2013-01-11 | |
重印之后,纸质有下降 | 来自子骏 | 2011-10-10 | |
多有回味 | 来自边之 | 5 回应 | 2010-02-28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15天前曾上架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开卷八分钟(2010年) (bigboybt)
- 开卷有益——开卷八分钟@2010 (苏杉)
- 中华书局园田文库小精装系列 (鱷魚飛行曹亞瑟)
- 【书籍】- 古琴 (蓝文青)
- 【Musica 1】 (肚)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近世古琴逸话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已被注销] 2010-10-03
查阜西:“音乐在人不在琴”。此书应该叫《近世琴人逸话》。
0 有用 坏卡超 2014-09-11
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0 有用 nolix 2011-07-12
恩。难得的枕边好书。
2 有用 the Aegean 2017-09-06
古琴是弹给自己的。对古琴感兴趣大约是在大学,殊不知十年间古琴的价格如今已经高不可及。小书看起来毫不费力。接下来得搞搞清楚各个门派,多听听录音。如果给老外解释,这就是中国的斯特拉迪瓦里,不过初学者弹起来可比小提琴悦耳多了。
0 有用 mongolialong 2012-06-07
翻出容天圻的《 秋月照怀》听,触及肺腑。
0 有用 朱乃正 2020-11-24
古琴名家趣事,可以适当了解一下
0 有用 星星明亮 2020-05-22
一般读者固然可在本书中饶有兴味地看故事,关心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读者却更可看到历史,看到人生,看到前辈的风范。
1 有用 铁打的小太阳 2020-03-12
古琴至今仍是较为小众的乐器,却在中国音乐史、中国历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我目前所知的所有乐器中,琴是唯一脱离娱乐性、演奏性,进而达到修身养性乃至政治治国的,常言琴不仅是乐器,更是礼器。它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当然不仅仅因其声清幽致远,更是因为琴界各位前辈嘉言懿行、品德高尚,赋予了古琴更深刻的意义。本书作者严晓星并非琴人,但非常关注古琴的的发展,且有非常深厚的文史素养。一则则小故事生动有趣、引人深... 古琴至今仍是较为小众的乐器,却在中国音乐史、中国历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我目前所知的所有乐器中,琴是唯一脱离娱乐性、演奏性,进而达到修身养性乃至政治治国的,常言琴不仅是乐器,更是礼器。它能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当然不仅仅因其声清幽致远,更是因为琴界各位前辈嘉言懿行、品德高尚,赋予了古琴更深刻的意义。本书作者严晓星并非琴人,但非常关注古琴的的发展,且有非常深厚的文史素养。一则则小故事生动有趣、引人深思,娓娓道出历代琴人间交游掌故及几大名琴起浮流转的身世,不管您是否弹琴,本书都值得一看。 床头桌角,起身坐卧,随手翻阅,别有一番雅趣。 (展开)
0 有用 已注销 2020-01-03
很薄的一本小书,摘录了不少20世纪古琴和琴师的故事,蛮有意思的,所有的故事缀连起来,大致勾勒出了在最动荡的年代里古琴和琴师们跌宕命运的轮廓。可惜作者文采一般,也不能算是琴坛的亲历者,读起来总觉得和故事中的人有一层隔膜。20200107补记,岁月湍流中的古琴和琴师,就像秋风中的落叶一样,并不能决定自己命运的轨迹。
0 有用 听松 2019-12-06
近世琴人逸事,属于掌故类的文章,每篇的篇幅都不长。大多是内容都是前人笔记的二次加工,略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