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诸葛孔明》内容简介:陈舜臣之历史传记小说《诸葛孔明》是历史传记中一部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在中国,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承载了无数传说,是一个极具文化和思想的象征符号。而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陈舜臣又会在他的《诸葛孔明》中给我们奉献一个怎样独特的孔明呢?
在《诸葛孔明》中,陈舜臣细细勾勒孔明的一生,从而带出整个波澜壮阔的三国英雄群像,这些早已口耳相传的三国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在陈舜臣的笔下,显示出与传说有所不同的独特风格。陈舜臣以诸葛孔明的一生为经,以他所处的环境为纬,将斑斓的三国历史碎片织成一张网,那些孤立的历史故事在这张网里各安其位,从而达到一个浑然的整体。伴随诸葛亮的人生历程,一个或许更加符合历史逻辑的真实三国穿越重重帷幔,走向了历史台前。
诸葛亮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故事发展的一条线索,也是三国历史的进程。伴随这条进程,除了孔明,无数三国英雄...
《诸葛孔明》内容简介:陈舜臣之历史传记小说《诸葛孔明》是历史传记中一部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在中国,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承载了无数传说,是一个极具文化和思想的象征符号。而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陈舜臣又会在他的《诸葛孔明》中给我们奉献一个怎样独特的孔明呢?
在《诸葛孔明》中,陈舜臣细细勾勒孔明的一生,从而带出整个波澜壮阔的三国英雄群像,这些早已口耳相传的三国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在陈舜臣的笔下,显示出与传说有所不同的独特风格。陈舜臣以诸葛孔明的一生为经,以他所处的环境为纬,将斑斓的三国历史碎片织成一张网,那些孤立的历史故事在这张网里各安其位,从而达到一个浑然的整体。伴随诸葛亮的人生历程,一个或许更加符合历史逻辑的真实三国穿越重重帷幔,走向了历史台前。
诸葛亮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故事发展的一条线索,也是三国历史的进程。伴随这条进程,除了孔明,无数三国英雄人物纷纷粉墨登场,演绎出一个个或许更加真实而合理的三国故事。刘备的复杂人格特质,曹操不逊于孔明的情报搜集手段,刘表软弱的仁义表象,孙权在幕前演戏时体现出的权谋……甚至不经意间寥寥几笔勾画的莽张飞,等等。——在汉末波诡云谲的乱世风云中,无数我们熟悉的三国英雄拨开历史烟尘,穿越刀光剑影,纷纷从纸墨深处绽放出他们鲜活而又真诚的面容。这些著名的风云人物和那些在历史演义中不是很耀眼的人物——比如诸葛亮的叔叔诸葛玄、姐姐诸葛铃、弟弟诸葛均、继母宋氏、妻子绶,甚至于虚构的管家甘海等人一起,围绕在真切而平实的诸葛孔明周围,在那个传奇的时代,展开了一段段作为生命个体而存在的独特的孔明故事,从而构筑出一个陈舜臣笔下的另类三国天下。
作者简介 · · · · · ·
日本著名作家陈舜臣著述丰硕,共出版有一百六十余部作品,销售册数超过两千万册,获奖无数,荣获江户川乱步奖、直木文学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推理作家协会奖、日本艺术院奖等几乎所有的奖项,是奖项最多的畅销作家,也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点亮黑暗时代
第二章 群雄逐鹿
第三章 乱世生存之道
第四章 地狱行
第五章 襄阳春秋
第六章 英雄榜
第七章 孙权登场
第八章 髀肉之叹
第九章 三顾之礼
第十章 如鱼得水
第十一章 联吴制魏
第十二章 赤壁烽火
下卷
第十三章 貌合神离
第十四章 兵家必争之地
第十五章 入主成都
第十六章 荆州三郡
第十七章 浪花淘尽英雄
第十八章 白帝托孤
第十九章 出师表
第二十章 泣血街亭
第二十一章 高树多悲风
后记(陈舜臣)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诸葛孔明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诸葛孔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写出“人性”的《诸葛孔明》

诸葛看来只是管仲,不能是乐毅啊
> 更多书评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司马徽把刘表看成“昏君”。 “世上有看来不像昏君的昏君,这是麻烦,特别是看来像明君的昏君。” 孔明想起司马徽曾经这么说过,他指的是刘表。因为刘表爱民、养士,所以看起来像明君。如果一看就像昏君的昏君,众人一开始就会对他心存戒心,受害者便在少数。但因他是看起来像明君的昏君,所以才会出现诸葛玄这样的牺牲者。2013-10-01 23:52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这一段把刘备的狡黠描绘得还真相当有趣: “三万。”周瑜回答。 “太少,实在太少了。” 刘备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孔明并没有这么指示,这是刘备在作戏。 “太少?”周瑜英俊的面容露出微笑,“在下以为这就足够了。豫州阁下只要优哉地观战就好了。在下会当着豫州阁下眼前,讨伐那老贼给众人看。” “喔?那就有劳都督了……对了,我想见见子敬先生。”刘备说。 “子敬有军务在身,恐怕没有时间。曹操已经自江陵发兵,此刻正...2013-10-02 13:18
这一段把刘备的狡黠描绘得还真相当有趣:“三万。”周瑜回答。 “太少,实在太少了。” 刘备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孔明并没有这么指示,这是刘备在作戏。 “太少?”周瑜英俊的面容露出微笑,“在下以为这就足够了。豫州阁下只要优哉地观战就好了。在下会当着豫州阁下眼前,讨伐那老贼给众人看。” “喔?那就有劳都督了……对了,我想见见子敬先生。”刘备说。 “子敬有军务在身,恐怕没有时间。曹操已经自江陵发兵,此刻正在赤壁集结兵船,身为赞军校尉昨晚岂能安眠?可否安排别的时间?”周瑜回答。 “我懂了。”刘备起身,微笑道,“我们这边也军务繁忙,必须立即赶往西边。” “要跟在我们的船队后头吗?”周瑜也站起来。 “不!”刘备摇头:“我们要做先锋。” “先锋?” 两人原地站着,互相凝视对方——应该是互相瞪着对方吧。 既然同盟成立,两军便应共同作战。一方的领袖刘备特地拜访孙权麾下的都督周瑜,必然是来协商如何共同作战。但周瑜却擅自决定独立作战,要对方袖手旁观。既然你周瑜擅自决定,那我刘备当然也可以擅自决定。 孙权阵营对于曹操的南下,与主和派的张昭等人相对的,便是鲁肃和周瑜的主战派。但同属主战派,周瑜是所谓的单独抗战论者,鲁肃则主张与刘备结盟抗战,中间有微妙的差异。 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军,加上荆州的降兵,实际的数目至少也有二十万,绝对堪称为大军。主张单独抗战的周瑜也知道三万兵力太少了。在重臣会议上,为使主战论通过,不得不倡议与刘备结盟。被估算兵力三到四万的刘备军,即使是败逃的,也有它的分量。不过周瑜想尽量贬低它的分量。 “我对殿后没有把握。”刘备说。 “在下听说豫州的殿军是作战的范本……” “我虽然擅长殿军,不过,这次麾下的军队,并非全部都是我的军队。” “在下听说当中有荆州兵、刘琦军,还有汉水水军。豫州阁下是怕指挥不动吗?” “只要指挥就动得了。倒是担心不指挥的时候他们也动起来。” “怎么说呢?” “刘琦阁下的部队,有很多人是黄祖的旧部下。而黄祖今年春天才被吴军所杀。”刘备说。 此话意义深长,因为在刘备军当中占一大部分的旧黄祖军,对盟军心怀怨恨,一旦与吴军共同作战,如果殿在吴军之后,可能有一些部队会从后攻击吴军。所谓不指挥的时候也动起来,含有这种可怕的意味。 袭击孙权军背后,以此为功向曹操军归顺。——刘备军可以有这种选择。刘备做如此暗示。 “对了,”刘备想起什么似地道,“凌统和甘宁处得还好吗?” …… “两人的部署相隔很远。”周瑜回答。 “此次的远征军,左都督和右都督的部署也很远嘛。”刘备用掌遮阳,环视船队。 周瑜和程普不和,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孙权有意让他们二人互争战功。 对于刘备这番几近呢喃的话,周瑜不作回答,但似乎欲言又止。此次远征军虽然部署相隔甚远,但甘宁和凌统都在其中。此次战役因兵力所需,相互仇敌、不睦的同僚都参与。 “嘿!我刚才一看,发现有很多夏口的熟面孔。有很多在荆州是朋友的人,现在却不得不刀刃相向……乱世真是罪过!但愿这世界早日和平。” 刘备说着说着,叹了一口气。 周瑜把脸别过去,轻轻咬住嘴唇。刘备话中有玄机,周瑜也感觉得出来。 今年初,孙权军袭击夏口,总算取下企求已久的黄祖首级。当时附带俘走夏口附近的数万名男女居民。 东吴最大的弱点,在于人口过少。人总是想掩藏自己的弱点,在东吴当然尽量掩饰此时。即使重臣会议上,提到兵力时,说是五万,其实是各自虚夸一万。例如,周瑜要求孙权给予五万兵力,其实是想要四万;孙权回说五万没办法,只能给三万,事实上也只是二万而已。 而这二万当中还包括今年初天抓来的夏口俘虏。——刘备言下之意是:你们这一边其实也是捉襟见肘,何必那么嚣张呢? “此事我理解了,”刘备在换船要离去的当儿,如此说道,“我方还是殿后吧!我会好好看住他们……后方就包在我身上。贵方就放手一战吧!”
回应 2013-10-02 13:18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这一章里对笮融的描绘相当有趣: 当时佛教信徒仍属少数,但信徒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只要是必须讲求信用的事,他们之间绝无问题。换句话说,漕运的工作已非他们莫属。 笮融透过陶潜负责漕运的事,知道有这么奇特的集团存在。 “要是能掌握这批人,就可以好好干一番事业……” 而掌握他们最好的办法,便是自己成为浮屠的信徒。为成为佛教信徒,笮融的手法可谓大手笔:造寺、造像、普度等,规模都很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宣告大家:...2013-10-01 23:58
这一章里对笮融的描绘相当有趣:当时佛教信徒仍属少数,但信徒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只要是必须讲求信用的事,他们之间绝无问题。换句话说,漕运的工作已非他们莫属。 笮融透过陶潜负责漕运的事,知道有这么奇特的集团存在。 “要是能掌握这批人,就可以好好干一番事业……” 而掌握他们最好的办法,便是自己成为浮屠的信徒。为成为佛教信徒,笮融的手法可谓大手笔:造寺、造像、普度等,规模都很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宣告大家:我是浮屠的信徒,我做了这么样的事,当然浮屠信徒的领袖就非我莫属了。 …… 笮融是细心的人,知道浮屠徒众的动向足以制自己于死命,他也料准三次背信杀人的行为可能会动摇他们的信任。 …… 因为最后最管用的是兵力,所以他可以忍受任何屈辱,只要能增加、蓄养兵力即可。而增加兵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杀掉军队的主子,夺取其兵力。他重复干了三次。 笮融也想过,身为领袖,背信行为会动摇浮屠徒众的信赖,但为了换取大利益,只好牺牲小利益。 “简直是卖命走钢索……” 笮融本人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立场,因此努力想将增加兵力和失去信徒人望两者换算成力量的数据,从中取得平衡,以从窘境中解脱。
回应 2013-10-01 23:58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怎么啦?” 站在旁边的绶,低着头像窥视似的望着不答腔的丈夫。甘海离去之后,孔明才对年轻的妻子说:“刘备可能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了不起人物。” “怎么说呢?” “刘备夫人老是当俘虏,你不觉得次数太多了吗?” 看到这句就笑出来了…… “男人不会如此轻易抛弃妻子的。刘公可能是败走时,故意留下做人质的。”孔明说。 敌人必然轻视弃家人而逃的对手,也不会深追。如此可以相当地避免军队受损。因为留下来的家人在对立的...2013-10-01 23:40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这一章里对笮融的描绘相当有趣: 当时佛教信徒仍属少数,但信徒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只要是必须讲求信用的事,他们之间绝无问题。换句话说,漕运的工作已非他们莫属。 笮融透过陶潜负责漕运的事,知道有这么奇特的集团存在。 “要是能掌握这批人,就可以好好干一番事业……” 而掌握他们最好的办法,便是自己成为浮屠的信徒。为成为佛教信徒,笮融的手法可谓大手笔:造寺、造像、普度等,规模都很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宣告大家:...2013-10-01 23:58
这一章里对笮融的描绘相当有趣:当时佛教信徒仍属少数,但信徒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只要是必须讲求信用的事,他们之间绝无问题。换句话说,漕运的工作已非他们莫属。 笮融透过陶潜负责漕运的事,知道有这么奇特的集团存在。 “要是能掌握这批人,就可以好好干一番事业……” 而掌握他们最好的办法,便是自己成为浮屠的信徒。为成为佛教信徒,笮融的手法可谓大手笔:造寺、造像、普度等,规模都很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宣告大家:我是浮屠的信徒,我做了这么样的事,当然浮屠信徒的领袖就非我莫属了。 …… 笮融是细心的人,知道浮屠徒众的动向足以制自己于死命,他也料准三次背信杀人的行为可能会动摇他们的信任。 …… 因为最后最管用的是兵力,所以他可以忍受任何屈辱,只要能增加、蓄养兵力即可。而增加兵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杀掉军队的主子,夺取其兵力。他重复干了三次。 笮融也想过,身为领袖,背信行为会动摇浮屠徒众的信赖,但为了换取大利益,只好牺牲小利益。 “简直是卖命走钢索……” 笮融本人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立场,因此努力想将增加兵力和失去信徒人望两者换算成力量的数据,从中取得平衡,以从窘境中解脱。
回应 2013-10-01 23:58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司马徽把刘表看成“昏君”。 “世上有看来不像昏君的昏君,这是麻烦,特别是看来像明君的昏君。” 孔明想起司马徽曾经这么说过,他指的是刘表。因为刘表爱民、养士,所以看起来像明君。如果一看就像昏君的昏君,众人一开始就会对他心存戒心,受害者便在少数。但因他是看起来像明君的昏君,所以才会出现诸葛玄这样的牺牲者。2013-10-01 23:52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怎么啦?” 站在旁边的绶,低着头像窥视似的望着不答腔的丈夫。甘海离去之后,孔明才对年轻的妻子说:“刘备可能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了不起人物。” “怎么说呢?” “刘备夫人老是当俘虏,你不觉得次数太多了吗?” 看到这句就笑出来了…… “男人不会如此轻易抛弃妻子的。刘公可能是败走时,故意留下做人质的。”孔明说。 敌人必然轻视弃家人而逃的对手,也不会深追。如此可以相当地避免军队受损。因为留下来的家人在对立的...2013-10-01 23:40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这一段把刘备的狡黠描绘得还真相当有趣: “三万。”周瑜回答。 “太少,实在太少了。” 刘备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孔明并没有这么指示,这是刘备在作戏。 “太少?”周瑜英俊的面容露出微笑,“在下以为这就足够了。豫州阁下只要优哉地观战就好了。在下会当着豫州阁下眼前,讨伐那老贼给众人看。” “喔?那就有劳都督了……对了,我想见见子敬先生。”刘备说。 “子敬有军务在身,恐怕没有时间。曹操已经自江陵发兵,此刻正...2013-10-02 13:18
这一段把刘备的狡黠描绘得还真相当有趣:“三万。”周瑜回答。 “太少,实在太少了。” 刘备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孔明并没有这么指示,这是刘备在作戏。 “太少?”周瑜英俊的面容露出微笑,“在下以为这就足够了。豫州阁下只要优哉地观战就好了。在下会当着豫州阁下眼前,讨伐那老贼给众人看。” “喔?那就有劳都督了……对了,我想见见子敬先生。”刘备说。 “子敬有军务在身,恐怕没有时间。曹操已经自江陵发兵,此刻正在赤壁集结兵船,身为赞军校尉昨晚岂能安眠?可否安排别的时间?”周瑜回答。 “我懂了。”刘备起身,微笑道,“我们这边也军务繁忙,必须立即赶往西边。” “要跟在我们的船队后头吗?”周瑜也站起来。 “不!”刘备摇头:“我们要做先锋。” “先锋?” 两人原地站着,互相凝视对方——应该是互相瞪着对方吧。 既然同盟成立,两军便应共同作战。一方的领袖刘备特地拜访孙权麾下的都督周瑜,必然是来协商如何共同作战。但周瑜却擅自决定独立作战,要对方袖手旁观。既然你周瑜擅自决定,那我刘备当然也可以擅自决定。 孙权阵营对于曹操的南下,与主和派的张昭等人相对的,便是鲁肃和周瑜的主战派。但同属主战派,周瑜是所谓的单独抗战论者,鲁肃则主张与刘备结盟抗战,中间有微妙的差异。 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军,加上荆州的降兵,实际的数目至少也有二十万,绝对堪称为大军。主张单独抗战的周瑜也知道三万兵力太少了。在重臣会议上,为使主战论通过,不得不倡议与刘备结盟。被估算兵力三到四万的刘备军,即使是败逃的,也有它的分量。不过周瑜想尽量贬低它的分量。 “我对殿后没有把握。”刘备说。 “在下听说豫州的殿军是作战的范本……” “我虽然擅长殿军,不过,这次麾下的军队,并非全部都是我的军队。” “在下听说当中有荆州兵、刘琦军,还有汉水水军。豫州阁下是怕指挥不动吗?” “只要指挥就动得了。倒是担心不指挥的时候他们也动起来。” “怎么说呢?” “刘琦阁下的部队,有很多人是黄祖的旧部下。而黄祖今年春天才被吴军所杀。”刘备说。 此话意义深长,因为在刘备军当中占一大部分的旧黄祖军,对盟军心怀怨恨,一旦与吴军共同作战,如果殿在吴军之后,可能有一些部队会从后攻击吴军。所谓不指挥的时候也动起来,含有这种可怕的意味。 袭击孙权军背后,以此为功向曹操军归顺。——刘备军可以有这种选择。刘备做如此暗示。 “对了,”刘备想起什么似地道,“凌统和甘宁处得还好吗?” …… “两人的部署相隔很远。”周瑜回答。 “此次的远征军,左都督和右都督的部署也很远嘛。”刘备用掌遮阳,环视船队。 周瑜和程普不和,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孙权有意让他们二人互争战功。 对于刘备这番几近呢喃的话,周瑜不作回答,但似乎欲言又止。此次远征军虽然部署相隔甚远,但甘宁和凌统都在其中。此次战役因兵力所需,相互仇敌、不睦的同僚都参与。 “嘿!我刚才一看,发现有很多夏口的熟面孔。有很多在荆州是朋友的人,现在却不得不刀刃相向……乱世真是罪过!但愿这世界早日和平。” 刘备说着说着,叹了一口气。 周瑜把脸别过去,轻轻咬住嘴唇。刘备话中有玄机,周瑜也感觉得出来。 今年初,孙权军袭击夏口,总算取下企求已久的黄祖首级。当时附带俘走夏口附近的数万名男女居民。 东吴最大的弱点,在于人口过少。人总是想掩藏自己的弱点,在东吴当然尽量掩饰此时。即使重臣会议上,提到兵力时,说是五万,其实是各自虚夸一万。例如,周瑜要求孙权给予五万兵力,其实是想要四万;孙权回说五万没办法,只能给三万,事实上也只是二万而已。 而这二万当中还包括今年初天抓来的夏口俘虏。——刘备言下之意是:你们这一边其实也是捉襟见肘,何必那么嚣张呢? “此事我理解了,”刘备在换船要离去的当儿,如此说道,“我方还是殿后吧!我会好好看住他们……后方就包在我身上。贵方就放手一战吧!”
回应 2013-10-02 13:18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这一段把刘备的狡黠描绘得还真相当有趣: “三万。”周瑜回答。 “太少,实在太少了。” 刘备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孔明并没有这么指示,这是刘备在作戏。 “太少?”周瑜英俊的面容露出微笑,“在下以为这就足够了。豫州阁下只要优哉地观战就好了。在下会当着豫州阁下眼前,讨伐那老贼给众人看。” “喔?那就有劳都督了……对了,我想见见子敬先生。”刘备说。 “子敬有军务在身,恐怕没有时间。曹操已经自江陵发兵,此刻正...2013-10-02 13:18
这一段把刘备的狡黠描绘得还真相当有趣:“三万。”周瑜回答。 “太少,实在太少了。” 刘备做出一副吃惊的样子。孔明并没有这么指示,这是刘备在作戏。 “太少?”周瑜英俊的面容露出微笑,“在下以为这就足够了。豫州阁下只要优哉地观战就好了。在下会当着豫州阁下眼前,讨伐那老贼给众人看。” “喔?那就有劳都督了……对了,我想见见子敬先生。”刘备说。 “子敬有军务在身,恐怕没有时间。曹操已经自江陵发兵,此刻正在赤壁集结兵船,身为赞军校尉昨晚岂能安眠?可否安排别的时间?”周瑜回答。 “我懂了。”刘备起身,微笑道,“我们这边也军务繁忙,必须立即赶往西边。” “要跟在我们的船队后头吗?”周瑜也站起来。 “不!”刘备摇头:“我们要做先锋。” “先锋?” 两人原地站着,互相凝视对方——应该是互相瞪着对方吧。 既然同盟成立,两军便应共同作战。一方的领袖刘备特地拜访孙权麾下的都督周瑜,必然是来协商如何共同作战。但周瑜却擅自决定独立作战,要对方袖手旁观。既然你周瑜擅自决定,那我刘备当然也可以擅自决定。 孙权阵营对于曹操的南下,与主和派的张昭等人相对的,便是鲁肃和周瑜的主战派。但同属主战派,周瑜是所谓的单独抗战论者,鲁肃则主张与刘备结盟抗战,中间有微妙的差异。 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军,加上荆州的降兵,实际的数目至少也有二十万,绝对堪称为大军。主张单独抗战的周瑜也知道三万兵力太少了。在重臣会议上,为使主战论通过,不得不倡议与刘备结盟。被估算兵力三到四万的刘备军,即使是败逃的,也有它的分量。不过周瑜想尽量贬低它的分量。 “我对殿后没有把握。”刘备说。 “在下听说豫州的殿军是作战的范本……” “我虽然擅长殿军,不过,这次麾下的军队,并非全部都是我的军队。” “在下听说当中有荆州兵、刘琦军,还有汉水水军。豫州阁下是怕指挥不动吗?” “只要指挥就动得了。倒是担心不指挥的时候他们也动起来。” “怎么说呢?” “刘琦阁下的部队,有很多人是黄祖的旧部下。而黄祖今年春天才被吴军所杀。”刘备说。 此话意义深长,因为在刘备军当中占一大部分的旧黄祖军,对盟军心怀怨恨,一旦与吴军共同作战,如果殿在吴军之后,可能有一些部队会从后攻击吴军。所谓不指挥的时候也动起来,含有这种可怕的意味。 袭击孙权军背后,以此为功向曹操军归顺。——刘备军可以有这种选择。刘备做如此暗示。 “对了,”刘备想起什么似地道,“凌统和甘宁处得还好吗?” …… “两人的部署相隔很远。”周瑜回答。 “此次的远征军,左都督和右都督的部署也很远嘛。”刘备用掌遮阳,环视船队。 周瑜和程普不和,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孙权有意让他们二人互争战功。 对于刘备这番几近呢喃的话,周瑜不作回答,但似乎欲言又止。此次远征军虽然部署相隔甚远,但甘宁和凌统都在其中。此次战役因兵力所需,相互仇敌、不睦的同僚都参与。 “嘿!我刚才一看,发现有很多夏口的熟面孔。有很多在荆州是朋友的人,现在却不得不刀刃相向……乱世真是罪过!但愿这世界早日和平。” 刘备说着说着,叹了一口气。 周瑜把脸别过去,轻轻咬住嘴唇。刘备话中有玄机,周瑜也感觉得出来。 今年初,孙权军袭击夏口,总算取下企求已久的黄祖首级。当时附带俘走夏口附近的数万名男女居民。 东吴最大的弱点,在于人口过少。人总是想掩藏自己的弱点,在东吴当然尽量掩饰此时。即使重臣会议上,提到兵力时,说是五万,其实是各自虚夸一万。例如,周瑜要求孙权给予五万兵力,其实是想要四万;孙权回说五万没办法,只能给三万,事实上也只是二万而已。 而这二万当中还包括今年初天抓来的夏口俘虏。——刘备言下之意是:你们这一边其实也是捉襟见肘,何必那么嚣张呢? “此事我理解了,”刘备在换船要离去的当儿,如此说道,“我方还是殿后吧!我会好好看住他们……后方就包在我身上。贵方就放手一战吧!”
回应 2013-10-02 13:18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这一章里对笮融的描绘相当有趣: 当时佛教信徒仍属少数,但信徒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只要是必须讲求信用的事,他们之间绝无问题。换句话说,漕运的工作已非他们莫属。 笮融透过陶潜负责漕运的事,知道有这么奇特的集团存在。 “要是能掌握这批人,就可以好好干一番事业……” 而掌握他们最好的办法,便是自己成为浮屠的信徒。为成为佛教信徒,笮融的手法可谓大手笔:造寺、造像、普度等,规模都很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宣告大家:...2013-10-01 23:58
这一章里对笮融的描绘相当有趣:当时佛教信徒仍属少数,但信徒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只要是必须讲求信用的事,他们之间绝无问题。换句话说,漕运的工作已非他们莫属。 笮融透过陶潜负责漕运的事,知道有这么奇特的集团存在。 “要是能掌握这批人,就可以好好干一番事业……” 而掌握他们最好的办法,便是自己成为浮屠的信徒。为成为佛教信徒,笮融的手法可谓大手笔:造寺、造像、普度等,规模都很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宣告大家:我是浮屠的信徒,我做了这么样的事,当然浮屠信徒的领袖就非我莫属了。 …… 笮融是细心的人,知道浮屠徒众的动向足以制自己于死命,他也料准三次背信杀人的行为可能会动摇他们的信任。 …… 因为最后最管用的是兵力,所以他可以忍受任何屈辱,只要能增加、蓄养兵力即可。而增加兵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杀掉军队的主子,夺取其兵力。他重复干了三次。 笮融也想过,身为领袖,背信行为会动摇浮屠徒众的信赖,但为了换取大利益,只好牺牲小利益。 “简直是卖命走钢索……” 笮融本人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立场,因此努力想将增加兵力和失去信徒人望两者换算成力量的数据,从中取得平衡,以从窘境中解脱。
回应 2013-10-01 23:58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司马徽把刘表看成“昏君”。 “世上有看来不像昏君的昏君,这是麻烦,特别是看来像明君的昏君。” 孔明想起司马徽曾经这么说过,他指的是刘表。因为刘表爱民、养士,所以看起来像明君。如果一看就像昏君的昏君,众人一开始就会对他心存戒心,受害者便在少数。但因他是看起来像明君的昏君,所以才会出现诸葛玄这样的牺牲者。2013-10-01 23:52
-
梦里醉逍遥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怎么啦?” 站在旁边的绶,低着头像窥视似的望着不答腔的丈夫。甘海离去之后,孔明才对年轻的妻子说:“刘备可能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了不起人物。” “怎么说呢?” “刘备夫人老是当俘虏,你不觉得次数太多了吗?” 看到这句就笑出来了…… “男人不会如此轻易抛弃妻子的。刘公可能是败走时,故意留下做人质的。”孔明说。 敌人必然轻视弃家人而逃的对手,也不会深追。如此可以相当地避免军队受损。因为留下来的家人在对立的...2013-10-01 23:4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第1版 (2005年12月1日)版 2005年12月1日 / 104人读过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版 1997-12 / 24人读过
- 遠流版 20021001 / 7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猫预购…… (科学少年猫煮锡)
- 我的其他藏书单(三) (风~.宿命's)
- 图书馆看书记录 (草莓救星)
- 陈舜臣 (哈仙僧)
- 有关三国的阅读记录 (夏莲)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诸葛孔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笑西西 2011-08-07
不推荐中国人看
0 有用 沐亚纪 2011-03-28
一如既往的故事模式,对于读历史,还是这种叙事模式更容易接受些。每次读到一个人名,都会想这个人的人物技能是什么,三国杀玩多了……另外,孔明的老婆名字是黄月英还是这里面的绶??
0 有用 木头在燃烧 2014-06-22
出师表一段较精彩
0 有用 失翼之鹰 2011-07-22
小说性描写很少,另外翻译不好
1 有用 春雪 2012-01-21
这时候孔明突然觉得空气间飘荡着继母的香味。。。。这时候孔明突然觉得空气间飘荡着继母的香味。。。。这时候孔明突然觉得空气间飘荡着继母的香味。。。。这时候孔明突然觉得空气间飘荡着继母的香味。。。。
0 有用 丶花时别渭城 2017-02-03
较为平实的叙述讲述了诸葛亮的一生,由生到卒。对其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亦有所交代,但对于历史事件的描写不甚细致。区别于正史,部分内容可作补充。
0 有用 DrWatson 2015-09-20
有很多作者自己想象的部分,有的合理解释了历史现象,但有的不够真实。
0 有用 蜉蝣 2015-08-24
从三国志而非三国演义的史实角度来讲故事,诸葛亮不再显得那么神化,人物也更真实饱满
0 有用 韩天远 2015-07-22
典型的“陈舜臣风格”小说,把神一样的诸葛孔明变成普通人的作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神话的诸葛亮形象,这是一个更加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诸葛亮,慢慢适应陈舜臣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方法了。 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
0 有用 苏忆 2015-01-31
先看了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感觉像在读祥瑞御免马亲王一样,于是便又接着读了这本《诸葛孔明》,果然这种风格的书很是适合日本人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