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台灣田園城市
译者: 謝宗哲
出版年: 2010.02
页数: 256
定价: NT300元
装帧: 21cm高 x13.5cm寛平裝,橫排左翻,黑白印刷
ISBN: 9789867009883
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是日本新銳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在思考現代建築之際,以16個關鍵字為線索來進行考察與現代思想等問題進行接軌,撰寫剖析之「當代建築輕理論」!
日本新銳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在思考現代建築之際,以16個關鍵字為線索來進行考察,
將建築與現代思想等問題進行接軌,以深入淺出的論述與口語化方式書寫。
內容主要特徵之一在於和建築的「歷史的觀點」及「現代的動向」間的銜接上。涵括「關於形式與環境」、「居住,以及日本的這個空間」、「建築何去何從」的三大面向,再細分成「型態與機能、巴洛克、斜線與坡道、全體 / 部分、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住宅建築、身體、日本的(東西)、戰爭之影、Super Flat、歷史與記憶、場所與景觀、建築類型(Building Type)、情報(資訊)、媒體、透明性與映像性」的十六個章節。把現代建築理論各個面向上的重要議題,...
本書是日本新銳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在思考現代建築之際,以16個關鍵字為線索來進行考察與現代思想等問題進行接軌,撰寫剖析之「當代建築輕理論」!
日本新銳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在思考現代建築之際,以16個關鍵字為線索來進行考察,
將建築與現代思想等問題進行接軌,以深入淺出的論述與口語化方式書寫。
內容主要特徵之一在於和建築的「歷史的觀點」及「現代的動向」間的銜接上。涵括「關於形式與環境」、「居住,以及日本的這個空間」、「建築何去何從」的三大面向,再細分成「型態與機能、巴洛克、斜線與坡道、全體 / 部分、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住宅建築、身體、日本的(東西)、戰爭之影、Super Flat、歷史與記憶、場所與景觀、建築類型(Building Type)、情報(資訊)、媒體、透明性與映像性」的十六個章節。把現代建築理論各個面向上的重要議題,作了完整而明確的剖析與討論。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五十嵐太郎(Igarashi Taro)
ㄧ九六七年出生於巴黎(法國)。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碩士課程修了。工學博士。專長為建築史與建築理論。目前為日本東北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建築學教授。建築評論家。2008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日本館總策劃(commissioner)。著書計有『新宗教與巨大建築』(講談社現代新書)、『美麗的都市、醜陋的都市』、『過防備都市』(中公新書)、『現代建築的perspective'、『閱讀、旅行—世界名建築』(光文社新書)、『戰爭與建築』(晶文社)等多數,而編著則有『看不見的震災』(Misuzu書房)、『畢業設計時所想的事,以及現在的處境(邁向建築的軌跡—日本建築家的畢業設計)』(彰國社 / 謝宗哲譯,田園城市)等等。最新著作為『映畫的建築/建築的映畫』(春秋社,2009年)。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 五十嵐太郎
代序 / 曾成德--現代建築的標籤雲
第一部 關於形式與環境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 · · · · · (更多)
中文版序 / 五十嵐太郎
代序 / 曾成德--現代建築的標籤雲
第一部 關於形式與環境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03章 斜線與坡道-運動以及地景
04章 全體 / 部分-Bricolage與Pattern Language、伽藍與市集(Bazaar)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第二部 居住,以及日本的這個空間
06章 住宅建築-邁向無意識的深層
07章 身體-從柱子到 mobile suits
08章 日本的(東西)-Taut、彌生、繩文
09章 戰爭之影-廢墟的意象、代謝主義與人工地盤
10章 Super Flat-沒有差異的表層世界
第三部 建築何去何從?
11章 歷史與記憶-Modernism、Revival、保存
12章 場所與景觀-地域主義、場所精神、Dirty Realism
13章 建築類型-監獄與便利商店
14章 情報(資訊)-『看不見的城市』的交通
15章 媒體-雜誌、寫真、模型
16章 透明性與映像性-作為螢幕的建築
後記 / 五十嵐太郎
譯後記 / 謝宗哲
主要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但是,藤森還是提出了另一種說法:白派和紅派。 白派是經過提煉的抽象的類型,例如,現代主義的密斯·凡·德羅和楨文彥。另一方紅派,喜好自然材料和曲線造型。後期的勒·柯布西耶、“象”設計集團、石山修武,還有藤森都是屬於紅派。這可以說是彌生和繩文的變換吧。然而,因為只是用不同顏色命名,階級的聯想也就消除了。如果是新的說法,現代的“下流社會”也許更接近於流動的意象,不過彌生的風格走到最後,竟然說成是下流的,好像有一種諷刺的感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9页 -
建築師伯納德·屈米(Bernard Tschumi)發表了與上述立場極為相近的觀點。他在其著作《建築與分離》一書中指出,形態與功能就是分離的,兩者是割裂開來的。兩者並不發生關係的這種說法是反現代主義的思考方式。他列舉出混沌的現代城市的例子,指出形態和功能是分離的。按照他的說法,即使是相同的形態,功能也可以做出不同的替換。有時大教堂也許會變為保齡球場。相同的形態下當作不同的功能來使用,也許被認為是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但仔細思考一下的話,乃是一種創新。倉庫作為工作室使用,辦公大樓作為集中公寓使用,這就是建築功能的轉換。 實際上,建築物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會發生許多當初意想不到的情況。按照現代主義的思考方式,形態和功能按照一個定義固定不變的話,是一種理想狀態,實際上是很不現實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女宛心兑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卡夫卡具有寓言的小说《巢穴》,是动物对于未知的敌人的恐惧,而一味地想做出无法被攻击之巢穴的故事。然而,完美的防御毕竟不存在,过度追求能够安心的极致空间反而只是徒增不安而已。 相较于“弥生的东西”的清新与优雅,通常会以比较粗犷而力道较强的造形来形容“绳文的东西”的特质。 白派是指洗练而抽象的类型。例如现代主义的密斯·凡·德罗与桢文彦。另一方面,赤派则喜欢自然素材与曲线的造形。 super-flat超级扁平 第...2020-03-01 10:02
卡夫卡具有寓言的小说《巢穴》,是动物对于未知的敌人的恐惧,而一味地想做出无法被攻击之巢穴的故事。然而,完美的防御毕竟不存在,过度追求能够安心的极致空间反而只是徒增不安而已。 引自 06章 住宅建築-邁向無意識的深層 相较于“弥生的东西”的清新与优雅,通常会以比较粗犷而力道较强的造形来形容“绳文的东西”的特质。 引自 08章 日本的(東西)-Taut、彌生、繩文 白派是指洗练而抽象的类型。例如现代主义的密斯·凡·德罗与桢文彦。另一方面,赤派则喜欢自然素材与曲线的造形。 引自 08章 日本的(東西)-Taut、彌生、繩文 super-flat超级扁平 第一是作为“组织论”的super-flat。……第二是作为“没有差异之世界”的super-flat。……第三是作为“强调表层之世界的super-flat。 引自 10章 Super Flat-沒有差異的表層世界 哲学家东浩纪super-flat宣言:没有camera eye。没有深度。没有层级构造。没有内侧。或者说“人类”并不存在。然而,却有大量的视线。全部都对上了焦点。有网络系统。有运动。然后有“自由”。 引自 10章 Super Flat-沒有差異的表層世界 Hyper-Surface Architecture(超表层建筑) 引自 10章 Super Flat-沒有差異的表層世界 舒尔茨《场所精神》指出世界的风景可以分类成三个模式。它们分别是“浪漫的景观”、“宇宙的景观”及“古典的景观”。 所谓“浪漫的景观”,指的是有着起伏的山,并且被森林所包围的、由细微的地形所围塑的区域。 引自 12章 場所與景觀-地域主義、場所精神、Dirty Realism 黑川纪章提倡资讯化社会的过程中,是分成三个主题来进行论述的。第一是以人类密集的形式所展开的胶囊空间论。第二则是以人类情报体作为群体所聚集的咨询/情报都市论。然后第三,是移动的人类,也就是为“homo movens:动民”所量身打造的移动空间论。 引自 14章 情報(資訊)-『看不見的城市』的交通 建筑电讯(Archigram)也在其一个如同电器插头般、各个部分都可以被拆卸下来的Plug-in City这个乌托邦式的设计案…… 引自 14章 情報(資訊)-『看不見的城市』的交通 Computer Aided City电脑辅助城市 引自 15章 媒體-雜誌、寫真、模型 回应 2020-03-01 10:02 -
女宛心兑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彼得·布雷克(Peter Blake)这位建筑师就一边举出现代建筑的失败案例,一边嘲讽地将这句话改称为“形随失败”(Form follows fiasco)。Fiasco指的是意大利语中的“大失败”,而将这三个单字的头一个字母并排的话,就会和沙利文的格言同样地变成FFF。 在形态与机能的这个观点上青木淳所揭示的概念相当有趣。那即是作为《原野与游乐园》这本书之标题的两个概念。所谓的“原野”,是就那样净空下来,该怎么加以使用丝毫没有作任...2020-02-29 20:31
彼得·布雷克(Peter Blake)这位建筑师就一边举出现代建筑的失败案例,一边嘲讽地将这句话改称为“形随失败”(Form follows fiasco)。Fiasco指的是意大利语中的“大失败”,而将这三个单字的头一个字母并排的话,就会和沙利文的格言同样地变成FFF。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在形态与机能的这个观点上青木淳所揭示的概念相当有趣。那即是作为《原野与游乐园》这本书之标题的两个概念。所谓的“原野”,是就那样净空下来,该怎么加以使用丝毫没有作任何定义的空间。 ……所谓的“游乐园”,把它想象成主题乐园或许就很容易理解,则是指到处都充满了指示性的空间---请在这边快步奔跑、请在这边玩、请在这边吃等等,空间与机能是非常紧凑地以一对一的关系相对应的。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青木淳所使用的是“动线体”的这个概念。这是不在空间中做出区块,而就让不均质的状态就那样地使其产生连续性的想法。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所谓的后设小说(metafiction)是一种有意识地将“虚构”的营造手法加以写出来的“fiction”。借由提醒读者这是个虚构的故事的这个做法来提示关于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的场合都伴随着某种讽刺性,而且是由自己所言及的。换句话说就是让读者意识到他是在读着虚构的故事这个事实。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多尔斯所谓的巴洛克,用一种比较容易懂的方式来说,是指“热情的、以及理性所无法抑制的存在”。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如果把圆形视为静止的意象,那么椭圆本身就会是内包着某种动作的存在。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关于动作,在历史上应该特别交代一下的,是巴洛克将“楼梯”拉到设计舞台前来的这件事。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若换一种说法,就是内部与外部之关系的相互贯入。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直角这个字眼,不论是英语的right,或是法文的droit,两者都带有“正确的”之意。 引自 03章 斜線與坡道-運動以及地景 所谓的格洛达(grotta),是指在欧洲的庭园里,模仿洞窟的人工空间,是如同快溶解掉般的造形。果然是带有崩掉全体秩序般的那种向度。 引自 04章 全體 / 部分-Bricolage與Pattern Language、伽藍與市集(Bazaar) 克罗德·李维史陀《野性的思维》经历了世界各地的田野调查之后,提出了现代的科学家与修补匠的这两个对比性概念。 前者所谓科学家的这个范形,总之就是先有个目标,然后建立符合该目标的计划性提案,恰如其分地找齐必要的资源来建立起整个系统。因此全体是很清楚的。将结论或目标明确化,然后从那边来找齐对应该目标所必要的东西。从全体来决定部分。建筑计划学的立场或许和这个相当接近。 另一方面,修补匠……指的是Bricolage(拼凑:自己收集物料自己动手做)----没有明确的目标设定,而是把既存的物件,身边所能运有的东西加以拼凑组装的同时,根据该场域的状况来加以重组与制作。也就是说,相较于全体,部分/局部是更早就已经存在的。 引自 04章 全體 / 部分-Bricolage與Pattern Language、伽藍與市集(Bazaar) 库哈斯指出两种分裂。一种是外部与内部的分裂。……在内部却有了与外观完全不相关的发展……他把这个叫做建筑的lobotomy(脑叶切截术)。另一种则是在同样的高层建筑当中,上面楼层与下面楼层的机能也是彼此分裂的这件事。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库哈斯的论述指出“针”与球”这两个原型是曼哈顿形态模型中的两个。“针”伫立于格子之内,是最薄而容量稀少的构造物。亦即在极小的土地中实现最大的高度。另一方面,“球”则是以最小的表面积来包被出最大容量的形态。然而,无论内部是任何机能都能够吞纳得进去。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junk space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空震》是将连大气与分子构造也作为设计对象、这个堪称二十世纪科技之黑暗面给敏锐挖掘出来的一本书。我认为这可以拿来和库哈斯指出空调装置在二十世纪的建筑空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件事给重叠在一起来加以思考。 无论如何,空调并不只是消解了场所性而已,外部也跟着消失,而带来了人类在巨大的内部空间中蠢动的状态。此外,所谓古典意义上之建筑元素的墙也不见了,而变成了随时都可以替换的轻隔间。那个如同管子般连结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的空间。而这岂不是明亮得莫名其妙,然而却又在某处潜藏着恐怖的世界吗?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回应 2020-02-29 20:31
-
女宛心兑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卡夫卡具有寓言的小说《巢穴》,是动物对于未知的敌人的恐惧,而一味地想做出无法被攻击之巢穴的故事。然而,完美的防御毕竟不存在,过度追求能够安心的极致空间反而只是徒增不安而已。 相较于“弥生的东西”的清新与优雅,通常会以比较粗犷而力道较强的造形来形容“绳文的东西”的特质。 白派是指洗练而抽象的类型。例如现代主义的密斯·凡·德罗与桢文彦。另一方面,赤派则喜欢自然素材与曲线的造形。 super-flat超级扁平 第...2020-03-01 10:02
卡夫卡具有寓言的小说《巢穴》,是动物对于未知的敌人的恐惧,而一味地想做出无法被攻击之巢穴的故事。然而,完美的防御毕竟不存在,过度追求能够安心的极致空间反而只是徒增不安而已。 引自 06章 住宅建築-邁向無意識的深層 相较于“弥生的东西”的清新与优雅,通常会以比较粗犷而力道较强的造形来形容“绳文的东西”的特质。 引自 08章 日本的(東西)-Taut、彌生、繩文 白派是指洗练而抽象的类型。例如现代主义的密斯·凡·德罗与桢文彦。另一方面,赤派则喜欢自然素材与曲线的造形。 引自 08章 日本的(東西)-Taut、彌生、繩文 super-flat超级扁平 第一是作为“组织论”的super-flat。……第二是作为“没有差异之世界”的super-flat。……第三是作为“强调表层之世界的super-flat。 引自 10章 Super Flat-沒有差異的表層世界 哲学家东浩纪super-flat宣言:没有camera eye。没有深度。没有层级构造。没有内侧。或者说“人类”并不存在。然而,却有大量的视线。全部都对上了焦点。有网络系统。有运动。然后有“自由”。 引自 10章 Super Flat-沒有差異的表層世界 Hyper-Surface Architecture(超表层建筑) 引自 10章 Super Flat-沒有差異的表層世界 舒尔茨《场所精神》指出世界的风景可以分类成三个模式。它们分别是“浪漫的景观”、“宇宙的景观”及“古典的景观”。 所谓“浪漫的景观”,指的是有着起伏的山,并且被森林所包围的、由细微的地形所围塑的区域。 引自 12章 場所與景觀-地域主義、場所精神、Dirty Realism 黑川纪章提倡资讯化社会的过程中,是分成三个主题来进行论述的。第一是以人类密集的形式所展开的胶囊空间论。第二则是以人类情报体作为群体所聚集的咨询/情报都市论。然后第三,是移动的人类,也就是为“homo movens:动民”所量身打造的移动空间论。 引自 14章 情報(資訊)-『看不見的城市』的交通 建筑电讯(Archigram)也在其一个如同电器插头般、各个部分都可以被拆卸下来的Plug-in City这个乌托邦式的设计案…… 引自 14章 情報(資訊)-『看不見的城市』的交通 Computer Aided City电脑辅助城市 引自 15章 媒體-雜誌、寫真、模型 回应 2020-03-01 10:02 -
女宛心兑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彼得·布雷克(Peter Blake)这位建筑师就一边举出现代建筑的失败案例,一边嘲讽地将这句话改称为“形随失败”(Form follows fiasco)。Fiasco指的是意大利语中的“大失败”,而将这三个单字的头一个字母并排的话,就会和沙利文的格言同样地变成FFF。 在形态与机能的这个观点上青木淳所揭示的概念相当有趣。那即是作为《原野与游乐园》这本书之标题的两个概念。所谓的“原野”,是就那样净空下来,该怎么加以使用丝毫没有作任...2020-02-29 20:31
彼得·布雷克(Peter Blake)这位建筑师就一边举出现代建筑的失败案例,一边嘲讽地将这句话改称为“形随失败”(Form follows fiasco)。Fiasco指的是意大利语中的“大失败”,而将这三个单字的头一个字母并排的话,就会和沙利文的格言同样地变成FFF。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在形态与机能的这个观点上青木淳所揭示的概念相当有趣。那即是作为《原野与游乐园》这本书之标题的两个概念。所谓的“原野”,是就那样净空下来,该怎么加以使用丝毫没有作任何定义的空间。 ……所谓的“游乐园”,把它想象成主题乐园或许就很容易理解,则是指到处都充满了指示性的空间---请在这边快步奔跑、请在这边玩、请在这边吃等等,空间与机能是非常紧凑地以一对一的关系相对应的。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青木淳所使用的是“动线体”的这个概念。这是不在空间中做出区块,而就让不均质的状态就那样地使其产生连续性的想法。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所谓的后设小说(metafiction)是一种有意识地将“虚构”的营造手法加以写出来的“fiction”。借由提醒读者这是个虚构的故事的这个做法来提示关于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的场合都伴随着某种讽刺性,而且是由自己所言及的。换句话说就是让读者意识到他是在读着虚构的故事这个事实。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多尔斯所谓的巴洛克,用一种比较容易懂的方式来说,是指“热情的、以及理性所无法抑制的存在”。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如果把圆形视为静止的意象,那么椭圆本身就会是内包着某种动作的存在。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关于动作,在历史上应该特别交代一下的,是巴洛克将“楼梯”拉到设计舞台前来的这件事。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若换一种说法,就是内部与外部之关系的相互贯入。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直角这个字眼,不论是英语的right,或是法文的droit,两者都带有“正确的”之意。 引自 03章 斜線與坡道-運動以及地景 所谓的格洛达(grotta),是指在欧洲的庭园里,模仿洞窟的人工空间,是如同快溶解掉般的造形。果然是带有崩掉全体秩序般的那种向度。 引自 04章 全體 / 部分-Bricolage與Pattern Language、伽藍與市集(Bazaar) 克罗德·李维史陀《野性的思维》经历了世界各地的田野调查之后,提出了现代的科学家与修补匠的这两个对比性概念。 前者所谓科学家的这个范形,总之就是先有个目标,然后建立符合该目标的计划性提案,恰如其分地找齐必要的资源来建立起整个系统。因此全体是很清楚的。将结论或目标明确化,然后从那边来找齐对应该目标所必要的东西。从全体来决定部分。建筑计划学的立场或许和这个相当接近。 另一方面,修补匠……指的是Bricolage(拼凑:自己收集物料自己动手做)----没有明确的目标设定,而是把既存的物件,身边所能运有的东西加以拼凑组装的同时,根据该场域的状况来加以重组与制作。也就是说,相较于全体,部分/局部是更早就已经存在的。 引自 04章 全體 / 部分-Bricolage與Pattern Language、伽藍與市集(Bazaar) 库哈斯指出两种分裂。一种是外部与内部的分裂。……在内部却有了与外观完全不相关的发展……他把这个叫做建筑的lobotomy(脑叶切截术)。另一种则是在同样的高层建筑当中,上面楼层与下面楼层的机能也是彼此分裂的这件事。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库哈斯的论述指出“针”与球”这两个原型是曼哈顿形态模型中的两个。“针”伫立于格子之内,是最薄而容量稀少的构造物。亦即在极小的土地中实现最大的高度。另一方面,“球”则是以最小的表面积来包被出最大容量的形态。然而,无论内部是任何机能都能够吞纳得进去。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junk space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空震》是将连大气与分子构造也作为设计对象、这个堪称二十世纪科技之黑暗面给敏锐挖掘出来的一本书。我认为这可以拿来和库哈斯指出空调装置在二十世纪的建筑空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件事给重叠在一起来加以思考。 无论如何,空调并不只是消解了场所性而已,外部也跟着消失,而带来了人类在巨大的内部空间中蠢动的状态。此外,所谓古典意义上之建筑元素的墙也不见了,而变成了随时都可以替换的轻隔间。那个如同管子般连结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的空间。而这岂不是明亮得莫名其妙,然而却又在某处潜藏着恐怖的世界吗?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回应 2020-02-29 20:31
-
女宛心兑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卡夫卡具有寓言的小说《巢穴》,是动物对于未知的敌人的恐惧,而一味地想做出无法被攻击之巢穴的故事。然而,完美的防御毕竟不存在,过度追求能够安心的极致空间反而只是徒增不安而已。 相较于“弥生的东西”的清新与优雅,通常会以比较粗犷而力道较强的造形来形容“绳文的东西”的特质。 白派是指洗练而抽象的类型。例如现代主义的密斯·凡·德罗与桢文彦。另一方面,赤派则喜欢自然素材与曲线的造形。 super-flat超级扁平 第...2020-03-01 10:02
卡夫卡具有寓言的小说《巢穴》,是动物对于未知的敌人的恐惧,而一味地想做出无法被攻击之巢穴的故事。然而,完美的防御毕竟不存在,过度追求能够安心的极致空间反而只是徒增不安而已。 引自 06章 住宅建築-邁向無意識的深層 相较于“弥生的东西”的清新与优雅,通常会以比较粗犷而力道较强的造形来形容“绳文的东西”的特质。 引自 08章 日本的(東西)-Taut、彌生、繩文 白派是指洗练而抽象的类型。例如现代主义的密斯·凡·德罗与桢文彦。另一方面,赤派则喜欢自然素材与曲线的造形。 引自 08章 日本的(東西)-Taut、彌生、繩文 super-flat超级扁平 第一是作为“组织论”的super-flat。……第二是作为“没有差异之世界”的super-flat。……第三是作为“强调表层之世界的super-flat。 引自 10章 Super Flat-沒有差異的表層世界 哲学家东浩纪super-flat宣言:没有camera eye。没有深度。没有层级构造。没有内侧。或者说“人类”并不存在。然而,却有大量的视线。全部都对上了焦点。有网络系统。有运动。然后有“自由”。 引自 10章 Super Flat-沒有差異的表層世界 Hyper-Surface Architecture(超表层建筑) 引自 10章 Super Flat-沒有差異的表層世界 舒尔茨《场所精神》指出世界的风景可以分类成三个模式。它们分别是“浪漫的景观”、“宇宙的景观”及“古典的景观”。 所谓“浪漫的景观”,指的是有着起伏的山,并且被森林所包围的、由细微的地形所围塑的区域。 引自 12章 場所與景觀-地域主義、場所精神、Dirty Realism 黑川纪章提倡资讯化社会的过程中,是分成三个主题来进行论述的。第一是以人类密集的形式所展开的胶囊空间论。第二则是以人类情报体作为群体所聚集的咨询/情报都市论。然后第三,是移动的人类,也就是为“homo movens:动民”所量身打造的移动空间论。 引自 14章 情報(資訊)-『看不見的城市』的交通 建筑电讯(Archigram)也在其一个如同电器插头般、各个部分都可以被拆卸下来的Plug-in City这个乌托邦式的设计案…… 引自 14章 情報(資訊)-『看不見的城市』的交通 Computer Aided City电脑辅助城市 引自 15章 媒體-雜誌、寫真、模型 回应 2020-03-01 10:02 -
女宛心兑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彼得·布雷克(Peter Blake)这位建筑师就一边举出现代建筑的失败案例,一边嘲讽地将这句话改称为“形随失败”(Form follows fiasco)。Fiasco指的是意大利语中的“大失败”,而将这三个单字的头一个字母并排的话,就会和沙利文的格言同样地变成FFF。 在形态与机能的这个观点上青木淳所揭示的概念相当有趣。那即是作为《原野与游乐园》这本书之标题的两个概念。所谓的“原野”,是就那样净空下来,该怎么加以使用丝毫没有作任...2020-02-29 20:31
彼得·布雷克(Peter Blake)这位建筑师就一边举出现代建筑的失败案例,一边嘲讽地将这句话改称为“形随失败”(Form follows fiasco)。Fiasco指的是意大利语中的“大失败”,而将这三个单字的头一个字母并排的话,就会和沙利文的格言同样地变成FFF。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在形态与机能的这个观点上青木淳所揭示的概念相当有趣。那即是作为《原野与游乐园》这本书之标题的两个概念。所谓的“原野”,是就那样净空下来,该怎么加以使用丝毫没有作任何定义的空间。 ……所谓的“游乐园”,把它想象成主题乐园或许就很容易理解,则是指到处都充满了指示性的空间---请在这边快步奔跑、请在这边玩、请在这边吃等等,空间与机能是非常紧凑地以一对一的关系相对应的。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青木淳所使用的是“动线体”的这个概念。这是不在空间中做出区块,而就让不均质的状态就那样地使其产生连续性的想法。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所谓的后设小说(metafiction)是一种有意识地将“虚构”的营造手法加以写出来的“fiction”。借由提醒读者这是个虚构的故事的这个做法来提示关于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的场合都伴随着某种讽刺性,而且是由自己所言及的。换句话说就是让读者意识到他是在读着虚构的故事这个事实。 引自 01章 形態與機能-被裝飾的小屋或原野 多尔斯所谓的巴洛克,用一种比较容易懂的方式来说,是指“热情的、以及理性所无法抑制的存在”。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如果把圆形视为静止的意象,那么椭圆本身就会是内包着某种动作的存在。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关于动作,在历史上应该特别交代一下的,是巴洛克将“楼梯”拉到设计舞台前来的这件事。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若换一种说法,就是内部与外部之关系的相互贯入。 引自 02章 巴洛克-橢圓與裝飾 直角这个字眼,不论是英语的right,或是法文的droit,两者都带有“正确的”之意。 引自 03章 斜線與坡道-運動以及地景 所谓的格洛达(grotta),是指在欧洲的庭园里,模仿洞窟的人工空间,是如同快溶解掉般的造形。果然是带有崩掉全体秩序般的那种向度。 引自 04章 全體 / 部分-Bricolage與Pattern Language、伽藍與市集(Bazaar) 克罗德·李维史陀《野性的思维》经历了世界各地的田野调查之后,提出了现代的科学家与修补匠的这两个对比性概念。 前者所谓科学家的这个范形,总之就是先有个目标,然后建立符合该目标的计划性提案,恰如其分地找齐必要的资源来建立起整个系统。因此全体是很清楚的。将结论或目标明确化,然后从那边来找齐对应该目标所必要的东西。从全体来决定部分。建筑计划学的立场或许和这个相当接近。 另一方面,修补匠……指的是Bricolage(拼凑:自己收集物料自己动手做)----没有明确的目标设定,而是把既存的物件,身边所能运有的东西加以拼凑组装的同时,根据该场域的状况来加以重组与制作。也就是说,相较于全体,部分/局部是更早就已经存在的。 引自 04章 全體 / 部分-Bricolage與Pattern Language、伽藍與市集(Bazaar) 库哈斯指出两种分裂。一种是外部与内部的分裂。……在内部却有了与外观完全不相关的发展……他把这个叫做建筑的lobotomy(脑叶切截术)。另一种则是在同样的高层建筑当中,上面楼层与下面楼层的机能也是彼此分裂的这件事。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库哈斯的论述指出“针”与球”这两个原型是曼哈顿形态模型中的两个。“针”伫立于格子之内,是最薄而容量稀少的构造物。亦即在极小的土地中实现最大的高度。另一方面,“球”则是以最小的表面积来包被出最大容量的形态。然而,无论内部是任何机能都能够吞纳得进去。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junk space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空震》是将连大气与分子构造也作为设计对象、这个堪称二十世纪科技之黑暗面给敏锐挖掘出来的一本书。我认为这可以拿来和库哈斯指出空调装置在二十世纪的建筑空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件事给重叠在一起来加以思考。 无论如何,空调并不只是消解了场所性而已,外部也跟着消失,而带来了人类在巨大的内部空间中蠢动的状态。此外,所谓古典意义上之建筑元素的墙也不见了,而变成了随时都可以替换的轻隔间。那个如同管子般连结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的空间。而这岂不是明亮得莫名其妙,然而却又在某处潜藏着恐怖的世界吗? 引自 05章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Manhattanism、Bigness、Junk Space 回应 2020-02-29 20:31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8.2分 321人读过
-
田園城市 (2011)8.9分 5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Kubrick新到港、台版书籍 (库布里克@北京)
- QD 2nd years (Nomad)
- 台灣田園城市出版的書 (边度)
- 史论内篇 (驻马店凯鲁亚克)
- 建筑理论书籍 (Fe.)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史达工业怀旧部 2013-12-30
我要哭了,这么一本书我拖延了一年多。对于从各个角度理解西方现代建筑进程对日本建筑的渗透很有帮助,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局限于对日本本国建筑的讨论,有一点辜负这个书名了。
2 有用 早 2010-07-24
开放的评论,宅男式的建筑学.虽然并不是每篇写的都很理想,但每篇都会带给你些特别的东西,全部看下来,感觉像是一篮子的水果,令你惊奇的不禁疑问,作者是从哪里把它们采摘到一起的.
0 有用 沿着墙线翻滚 2010-09-11
贵书
0 有用 🦔 2013-12-11
很轻松也很有趣,新鲜的观点
0 有用 啦啦啦 2016-02-29
十六章薄薄一本完全不够啊
0 有用 女宛心兑 2020-03-01
挺易读的,适合推荐给学生。联动性也不错,历史和现代,建筑与其他领域融合在一起讨论,总体不错。话说作者好喜欢看恐怖片。
0 有用 bonbon 2019-01-30
面面俱到,涉猎粗浅。翻译问题比较大,让人很难读下去。这本台版,后来被我直接扔了?
0 有用 神の十日谈 2018-06-22
将日本建筑史同各种各样的元素串联起来,辅以足够的实例图片。五十岚太郎老师通过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日本建筑界的设计理念和情况,语言也比较浅显适合入门者观看。
0 有用 Sun 2018-06-17
有趣的建筑思考 形式开放 多义的日本住宅 超级平面 舒尔茨的三种地景~铃木博之的土地的历史~批判的地域主义~为实主义 商业的影响和商业建筑 移动又联通的信息 建筑的媒体~杂志照片模型 透明性和影象性
0 有用 轻 2017-03-20
入门小书,话题前沿,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