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rt of Reading Poetry
译者: 王敖
出版年: 2010-03
页数: 340
定价: 26.00
丛书: 精典文库
ISBN: 9787305066849
内容简介 · · · · · ·
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诗歌批评家们经常这样告诫读者,他们略带尴尬和气愤地重复这句老生常谈,并竭力维护这句话朴素到简陋的庄严,让它在真理和废话之间不断地经受考验。这是因为,诗歌在太多的时候被比喻成其他东西:时代的声音,文化的触须,政治的鼓点,民族的心跳,性别的面具,道德的盾牌。这并不是诗的损失,而是它拥有强大影响力的表现,是诗让类似的比喻成为可能。然而,赫尔墨斯的飞行总有其变幻莫测的一面,最终让只相信上述比喻的人无法把捉。这是因为,诗的高强度语言会轻易跃过理论诠释的视野,并让各种批评理论自身内置的基本逻辑显得机械,容易磨损,缺乏跨时代作战的能力。感染人类千百年的诗篇很多,仍坚持把几个诗歌手法看作所谓后现代现象的人已经不多了。
作者简介 · · · · · ·
本书的作者包括
诗人: 奥登,希尼,赫伯特,德里克·沃尔克特,马克·斯特兰德,詹姆斯·芬顿,理查德·威尔伯
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海伦·文德勒,德勒兹,肯尼斯·勃克,特里· 伊格尔顿,库切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批评家独具慧眼,就能尽快在拥挤的人群中认出那些不远万里而来,已经衣衫褴褛的王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王敖) -
肯尼斯·勃克(Kenneth Burke)是一位深刻的修辞学家(或研究比喻性语言的学者),他区分了四种基本的修辞:讽喻(irony)、提喻(synecdoche)、转喻(metonymy) 和隐喻(metaphor)。勃克告诉我们,讽喻被人们用来表示在场和缺席的问题,因为它们可以言此意彼,甚至于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我们听到哈姆雷特说“我谦卑地感谢你”或类似的话的时候会不寒而栗,因为这位王子毫无谦卑和感激的意思。 现在我们普遍把提喻称作“象征”(“symbol”),因为以部分代整体的比喻性的替代也表示了未完成的状态。在此状态中,诗中的东西代表了诗外的东西。诗人们经常会更加认同几种修辞中的某一种。在美国大诗人中,罗伯特·弗罗斯特热衷于讽喻(与他在大众里的名声相反),惠特曼则是使用提喻的大师。 在转喻中,邻近代替了相似,因为任何东西只要在空间上与替代物接近,它的名称或主要的方面都足以指示它。在罗伯特·勃朗宁那首非凡的独白诗中,罗兰公子(Childe Roland) 在结尾的时候被“号角”或者喇叭所代表,他用它无畏地吹奏:“罗兰公子走向暗塔”。 隐喻严格意义上地把一个词所具有的通常的含义转移到另一个词上;正如哈特·克兰优美地写道,“有小马鬃毛的牡丹花”(peonies with pony manes ),用“牡丹花”(peonies)和“小马”(pony)的谐音加强他的隐喻。或者,仍然是克兰这位最高强度的隐喻型的诗人,他把布鲁克林桥的曲线称作它的“跳跃”,然后进一步把大桥称作竖琴和祭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读诗的艺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读诗的艺术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读诗的艺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 更多书评 14篇
-
白月银系 (生活在别处)
肯尼斯·勃克(Kenneth Burke)是一位深刻的修辞学家(或研究比喻性语言的学者),他区分了四种基本的修辞:讽喻(irony)、提喻(synecdoche)、转喻(metonymy) 和隐喻(metaphor)。勃克告诉我们,讽喻被人们用来表示在场和缺席的问题,因为它们可以言此意彼,甚至于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我们听到哈姆雷特说“我谦卑地感谢你”或类似的话的时候会不寒而栗,因为这位王子毫无谦卑和感激的意思。 现在我们普遍把提喻称作“象征”(“sy...2012-08-17 00:39:40 3人喜欢
肯尼斯·勃克(Kenneth Burke)是一位深刻的修辞学家(或研究比喻性语言的学者),他区分了四种基本的修辞:讽喻(irony)、提喻(synecdoche)、转喻(metonymy) 和隐喻(metaphor)。勃克告诉我们,讽喻被人们用来表示在场和缺席的问题,因为它们可以言此意彼,甚至于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我们听到哈姆雷特说“我谦卑地感谢你”或类似的话的时候会不寒而栗,因为这位王子毫无谦卑和感激的意思。 现在我们普遍把提喻称作“象征”(“symbol”),因为以部分代整体的比喻性的替代也表示了未完成的状态。在此状态中,诗中的东西代表了诗外的东西。诗人们经常会更加认同几种修辞中的某一种。在美国大诗人中,罗伯特·弗罗斯特热衷于讽喻(与他在大众里的名声相反),惠特曼则是使用提喻的大师。 在转喻中,邻近代替了相似,因为任何东西只要在空间上与替代物接近,它的名称或主要的方面都足以指示它。在罗伯特·勃朗宁那首非凡的独白诗中,罗兰公子(Childe Roland) 在结尾的时候被“号角”或者喇叭所代表,他用它无畏地吹奏:“罗兰公子走向暗塔”。 隐喻严格意义上地把一个词所具有的通常的含义转移到另一个词上;正如哈特·克兰优美地写道,“有小马鬃毛的牡丹花”(peonies with pony manes ),用“牡丹花”(peonies)和“小马”(pony)的谐音加强他的隐喻。或者,仍然是克兰这位最高强度的隐喻型的诗人,他把布鲁克林桥的曲线称作它的“跳跃”,然后进一步把大桥称作竖琴和祭坛。 引自 读诗的艺术 回应 2012-08-17 00:39:40
-
白月银系 (生活在别处)
肯尼斯·勃克(Kenneth Burke)是一位深刻的修辞学家(或研究比喻性语言的学者),他区分了四种基本的修辞:讽喻(irony)、提喻(synecdoche)、转喻(metonymy) 和隐喻(metaphor)。勃克告诉我们,讽喻被人们用来表示在场和缺席的问题,因为它们可以言此意彼,甚至于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我们听到哈姆雷特说“我谦卑地感谢你”或类似的话的时候会不寒而栗,因为这位王子毫无谦卑和感激的意思。 现在我们普遍把提喻称作“象征”(“sy...2012-08-17 00:39:40 3人喜欢
肯尼斯·勃克(Kenneth Burke)是一位深刻的修辞学家(或研究比喻性语言的学者),他区分了四种基本的修辞:讽喻(irony)、提喻(synecdoche)、转喻(metonymy) 和隐喻(metaphor)。勃克告诉我们,讽喻被人们用来表示在场和缺席的问题,因为它们可以言此意彼,甚至于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我们听到哈姆雷特说“我谦卑地感谢你”或类似的话的时候会不寒而栗,因为这位王子毫无谦卑和感激的意思。 现在我们普遍把提喻称作“象征”(“symbol”),因为以部分代整体的比喻性的替代也表示了未完成的状态。在此状态中,诗中的东西代表了诗外的东西。诗人们经常会更加认同几种修辞中的某一种。在美国大诗人中,罗伯特·弗罗斯特热衷于讽喻(与他在大众里的名声相反),惠特曼则是使用提喻的大师。 在转喻中,邻近代替了相似,因为任何东西只要在空间上与替代物接近,它的名称或主要的方面都足以指示它。在罗伯特·勃朗宁那首非凡的独白诗中,罗兰公子(Childe Roland) 在结尾的时候被“号角”或者喇叭所代表,他用它无畏地吹奏:“罗兰公子走向暗塔”。 隐喻严格意义上地把一个词所具有的通常的含义转移到另一个词上;正如哈特·克兰优美地写道,“有小马鬃毛的牡丹花”(peonies with pony manes ),用“牡丹花”(peonies)和“小马”(pony)的谐音加强他的隐喻。或者,仍然是克兰这位最高强度的隐喻型的诗人,他把布鲁克林桥的曲线称作它的“跳跃”,然后进一步把大桥称作竖琴和祭坛。 引自 读诗的艺术 回应 2012-08-17 00:39:40 -
Esperanza (心理咨询师/写作者/心理学博士)
真正的诗人和批评家的共同财产是诗歌激发出的智慧,但这种智慧有不同的类型。诗人在评论自己热爱的诗人的时候最具魅力,也最给人启发。 …… 农家出身的希尼在留在学校教书之前,曾经认真考虑过泰德·休斯的建议,去做一个职业的渔民,我们不知道那样一来,他是否还回去牛津讲授克莱尔。但我相信,在希尼评论克莱尔的时候,一定会想到自己有一个终身徘徊于乡野的想象的自我。 …… 如果读诗算是一种艺术,并不是说诗成了艺术处...2014-02-16 13:28:41
-
讽喻被人们用来表示在场和缺席的问题,因为它们可以言此意彼,以至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我们听到哈姆雷特说“我谦卑地感谢你”或类似的话的时候会不寒而栗,因为这位王子毫无谦卑和感激的意思。 诗的伟大依靠比喻性语言的神采和认知的力量。 诗的力量的定义之ー:它把思想和记忆十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至于我们无法把这两种过程分开。在一首具有真正的力量的诗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有可能不回顾一首更早的诗吗,无论它出自他本...
2022-01-03 08:47:43
讽喻被人们用来表示在场和缺席的问题,因为它们可以言此意彼,以至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我们听到哈姆雷特说“我谦卑地感谢你”或类似的话的时候会不寒而栗,因为这位王子毫无谦卑和感激的意思。 引自第1页 诗的伟大依靠比喻性语言的神采和认知的力量。 引自第8页 诗的力量的定义之ー:它把思想和记忆十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至于我们无法把这两种过程分开。在一首具有真正的力量的诗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有可能不回顾一首更早的诗吗,无论它出自他本人还是别人之手?文学的思想依赖于文学记忆,在每一位作者那里,相认的戏剧都包含了与另一位作者或与自我的一个更早的版本相互和解的时刻。 引自第9页 叶芝的声音是炽烈的,而史蒂文斯的声音很安静,因为他是这样的诗人:他倾听并以某些方式把握不可名状的事物,以及“躲藏在头脑里的思想发出的嗡鸣”。 引自第21页 这种诗没有任何所谓“自由体”的随意:在韵律和用词上,它拥有伟大诗歌核心处的“必然的”( inevitable)品质。“ Inevitable”在这个语境里应取其基本意义,用来指那些无法避免的、“必然如此”的用词,而不是这个词的次一级的意义“不变的”或“可以预料的”。 引自第30页 伟大诗歌的工作是帮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的自由艺术家。即使是莎士比亚也不能把我变成福斯塔夫或哈姆雷特,但所有伟大的诗歌都要求我们被它们占有。在记忆中拥有它们是开始,扩展我们的意识是目的。读诗的艺术是真正的扩展意识的训练,也许是用来达到这个目标的健全的模式中最可靠的。 引自第45页 不论是作为被杀的神还是顺从的基督徒,拥有一个自我的要义就是要放弃自我,浪漫派的人文主义的异端才会主张我们应该培育而非放弃自我。“传统”是诗人必须永久地为其放弃他的自我的那种秩序,而写一首诗包含的应该是对个性的消灭而非肯定。 引自第106页 诗歌语言不会再有空间去转过身来批评性地反思它所记录的经验。它最多能做到的是通过暗示原型和典故而得到某些幽灵般的当今世界的另外的可能,或者,这另外的可能也存在于那种被具体而丰富地使用的语言内在的净化机制之中。 引自第107页 在法西斯主义和保守的反动派之间还是有密切关系和可供对比之处。如果说前者鼓吹鲜血和土地的恶魔版,那后者提倡的就是天使版。两者都是精英主义的、权威主义的,都是为了组织秩序而牺牲自由的教义;两者都敌视自由派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两者都与神话和象征密切相关,把直觉置于分析的理性之上。 引自第108页 保守主义者们并不把他们的信念看作是政治性的。政治是实用的领域,因此与保守主义的价值观相抵触。政治是别人议论纷纷的话题,而他们自己的承诺仍是出于习惯、本能、实用性和常识。 引自第109页 我们也许可以把现代主义看作对这种古典的统一的迟到的再发明。正如波德菜尔宣称的,现代的艺术家对永恒和短暂同时折旧换新,而这也正好适合艾略特自己的诗学实践。当诗歌破碎的表面紧张地回应飞逝的感觉,它的神话的亚文本暗中运转着把所有这些看上去很随意的材料转换到原型的真理之中。在这种意义上,作为先锋诗人的艾略特和作为保守的传统主义者的艾略特在暗中是一致的:如果说褊狭的经验的幻觉要被粉碎,而阅读的主体又要与其永恒不灭的自我保持联系,那么对平常的语言进行的大量游击式突袭就会变得很有必要。但是,现代主义没办法把永恒不变和随机偶发之间的关系固定下来这一关系常常会变成令人沮丧的转弯抹角,或者,像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反讽形式所暗示的那样,极度不自然。 引自第110页 在任何创造性的艺术家的作品背后,都有三个主要的愿望:制造某种东西的愿望;感知某种东西的愿望(在理性的外部世界里,或是在感觉的内部世界里);还有跟别人交流这些感知的愿望。 引自第125页 没有哪种艺术完全是天才们的创造,像平原上隆起的火山口样突然地遗世独立;最不可能如此的就是文学,它的媒介是语言普通的社会交往的媒介。 引自第125页 当他的兴趣和感受不易被社会接受,或者他的观众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也许是诗人同行们),他就会敏锐地感受到自己是个诗人,他的表达方式会和正常的社会语言大相径庭。 引自第126页 “轻”是很大的美德,但轻体诗往往是传统的,与它所处的社会的观念一致。一个社会的同质性越强,艺术家与他的时代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就越密切,他就越容易传达自己的感受,但他也就越难做出实公正的观察,难以摆脱自己时代的传统反应所造成的偏见。一个社会越不稳定,艺术家与社会脱离得越厉害,他观察得就越清楚,但他向别人传达所见的难度就越大。 引自第127页 诗人不再把自己看作表演者,他摇身一变做了预言家,“世界未被承认的立法者”;要不就变成坐在咖啡馆里的花花公子,为自己不比身边路过的人更低俗而感到自豪,沉思着自己雪茄上冒的烟,自言自语道,“我感知到的东西对我有什么意义吗?” 引自第130页 尽管格律的技术性语言来自音乐的技术性语言,诗歌并非音乐的一个品种。确切地说,诗歌在词语中工作,而非在声音中,诗歌有一个语义的维度;而音乐的语义维度最多是解释性的,因此是第二位的。 引自第140页 诗人奥尔加・谢达科娃说,他(布罗茨基)最大的成就在于“给苏联的文学时代画上了完整的句号”。他做到这一点是通过为俄罗斯文学带回一种文学品质:人生的悲剧感一一苏联的文化工业曾以乐观主义的名义压制了它。 引自第144页 即便是口头创作,也仍是一种头脑中的书写。诗歌是言说,但它也是书写。词语有形体。首先是诗的写作,然后是其他的东西。音步先于呼吸,形式预示内容,旋律指示意义,其他的东西是后话。但是在大多数自由体诗歌里,一般认为是言说造就了形式。 引自第171页 艾略特避开我们,就像一个不能忍受被触摸的人,除非触摸他的是上帝的手指。他以他惯有的謙恭的虚荣心写道,诗歌是对个性的偏离,只有那些拥有个性的人会理解这一点。他认为,那不是对情感的怠慢,而是从情感中偏离出去。 引自第178页 我想象着儿子苦攻帕拉采斯基的情景,不禁流下了眼泪。“儿子啊,你应该找个年轻的诗人来翻译,他要跟你年龄相当,而且他的诗要一无是处。这样一来,就算你翻译得很差,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引自第291页 回应 2022-01-03 08:47:43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Harper Perennial (2005)8.4分 2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如何专业地谈论文学 (信心不逆熊先生)
- 重要诗集 (十年木匠)
- 【裏】比亞茲萊插圖封面 (-)
- 百分百推荐的好书 (能工巧匠沙门哥)
- 2010年3.1~4.3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读诗的艺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看不见的城市 2012-10-05 23:57:35
无需赘言,爱诗或意欲读诗的人都应该好好上读三五遍的书,王敖老师的翻译非常好,文论中涉及的诗歌片段尤其翻译的细腻流畅,唯一的瑕疵是译文中的“的”用得着实有些太多了。。。
2 有用 赞成的巨兽 2012-03-07 20:38:51
有一些篇目不是很喜欢,虽然每篇选文之于作者年代流派都各有统领意义,但总的来说,我更喜欢赫伯特那篇《阿特拉斯》
2 有用 柚野晴空 2011-01-22 21:30:40
读诗前先准备好智力. 不要因为诗歌有难度就谴责她.
2 有用 Mthen. 2015-03-28 12:43:05
第一篇就炸裂 哈罗德布鲁姆太棒了 如果用拉丁语源的思路去解读莎士比亚 译出来肯定又是一番风景啊 真的好棒 莎翁的诗剧全都有了更深的意义 后悔没早看这书 太棒了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 有用 。 2013-02-25 16:50:16
诗歌评论如果写的干净也可以独立成文本去读,可这本书信息量还是太大了,王敖的水平第一篇序言就略知一二了,别说原著了。今年你们不让我读不懂的仇,过几年会还的。
0 有用 伊卡 2022-05-17 10:21:10
#03 我是在朦胧诗的启蒙下开始读现代诗的,进入大学,才正式去认识西方诗歌,做文本细读的时候总是有心无力,仍然陷入“朦胧”之中。王敖译这本集子实在功德无量。不过一对比,越来越觉得中国现代诗实在是只在婴儿时期。
0 有用 枯丙仄 2021-12-29 10:35:49
本应该是一本好书,本应该是读诗的一本指引书,但到处都有着别扭(选篇的合理性,书名的欺骗性,篇目的逻辑性,翻译丢舍不弃的“的的的的”…) (其实翻译还是有些难读的:连续的“的…的”,以及一些用词的莫名:“夭矫”,如果不看英文,你不知道是”bend”…)
0 有用 Thus 2021-11-23 16:36:22
待重读
0 有用 Frodo 2021-10-19 00:43:01
最佳选本
0 有用 cassarino 2021-09-25 11:26:05
德勒兹文德勒和奥兹的几篇有启发,大多数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