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为当今在世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哈贝马斯思想浩瀚宏富,著作卷帙浩瀚。《哈贝马斯》作者对哈贝马斯的介绍落笔于哲学、语言、道德、政治、法律和社会理论等各个方面,并且自始至终将叙述重点放在对哈贝马斯思想的总体把握上,呈现给读者“一个粗线条构成的轮廓分明的思想家头像”。借由清晰、浅显的行文,作者表明,哈贝马斯的理论如何从整体上回答了关于现代社会本质的重大问题,又如何影响着我们对当代各种主题与事件的看法。
作者简介 · · · · · ·
作 者
詹姆斯·戈登·芬利森(James Gordon Finlayson) 英国塞西克斯大学哲学高级讲师,社会与政治思想学科召集人,之前曾在约克大学任哲学讲师。在《探索》(Inquiry)、《欧洲哲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过关于德国现代哲学的论文,对《哈贝马斯:一个批判的读者》一书有所贡献。研究旨趣包括社会与政治哲学、古代伦理与现代伦理、哲学史。
序言作者
徐友渔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硕士学位。发表《“哥白尼式”的革命》、《形形色色的造反》、《告别20世纪》、《不懈的精神追求》、《重读自由主义及其他》等著作十余部。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哈贝马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哈贝马斯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哈贝马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芬利森:哈贝马斯导读 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哈贝马斯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特点: 跨学科性interdisciplinary:学科交叉能产生新的洞见。多学科、多视角。挑战当时盛行的看法:唯有自然科学的经验主义方法具有有效性。 反思性reflective:内在的自我意识特征self-aware。批判理... (展开)
徐友渔:轮廓分明的思想家头像
> 更多书评 10篇
-
陆钓雪等待瑶宝 (Les Plaisirs et les Jours.)
这就是说,当宗教生活世界观随着理性化过程而倾塌时,所遗留的问题转入了自然科学、道德观/法律、艺术这三个知识领域中的某一个,并在其中得到了解决。学习过程持续着,知识在深化,但是自此只在一个领域中进行。由此导致了双重的后果。现代性带来了专门知识在数量和深度上的巨大增长,但是这种知识在同一个过程中变成脱离了日常生活之本的无根之木,自由漂离于“在对日常生活的阐释中自然发展的传统之流”(《现代性:一项未竟... (5回应)2018-03-16 13:27 1人喜欢
这就是说,当宗教生活世界观随着理性化过程而倾塌时,所遗留的问题转入了自然科学、道德观/法律、艺术这三个知识领域中的某一个,并在其中得到了解决。学习过程持续着,知识在深化,但是自此只在一个领域中进行。由此导致了双重的后果。现代性带来了专门知识在数量和深度上的巨大增长,但是这种知识在同一个过程中变成脱离了日常生活之本的无根之木,自由漂离于“在对日常生活的阐释中自然发展的传统之流”(《现代性:一项未竟的事业》,第43页)。存在于人类的知识和生存之间的裂痕扩大了。
哈贝马斯称现代性为事业是因为他视之为一种文化运动,这个文化运动产生于对上述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具体问题的回应。其中主要的问题便是,要找到一种方法将启蒙进程中产生的专门知识与常识和日常生活过程重新联结,将这种专门知识与生活世界和公共利益重新联结,以此来永久利用其潜能。这样一种现代性概念将哈贝马斯所称的“后形而上学”哲学放置到了现代生活及其所发出挑战的中心地带,而在哈贝马斯看来,“后形而上学”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替代并阐释专门化的科学学科。(值得再次提及的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批判理论概念关注的是同一对矛盾,即技术性知识的增长和缺乏有价值的社会生活形式这两方面之间的矛盾。)
哈贝马斯之所以称此现代性为“未竟的”事业,是因为现代性所面临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哈贝马斯认为阻止、逆转现代化进程的企图是徒劳之举,还因为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和现代化的替代性方案更不尽人意。这些糟糕的方案之一就是反现代性。反现代性的思想,比如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1929—)的社群主义,曾经通过某篇文章主张复兴托马斯主义传统的美德观;马丁·海德格尔的晚期著作看起来主张回归更具田园特点的传统生活。实际上这些方案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装扮了退回到前现代生活方式的企图。另外一个糟糕的替代性方案就是后现代主义。哈贝马斯料想,这样随意地鼓吹现代性的终结等于将启蒙运动的婴儿(人文主义理想)连同洗澡水(工具理性的滋长和对科学技术发展造福社会的信仰)一同泼了出去。他对于所有形式的相对主义和语境主义都保持高度警惕,并将它们同非理性主义混同起来,这也许能够解释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书中,他针对后现代主义的批评,这些批评在事后看来显得过于激烈。那时,从法国传来的后现代哲学正受追捧,哈贝马斯担忧它会成为特洛伊木马,导致非理性主义在德国的复活。
哈贝马斯坚信,我们绝不能牺牲现代性所带来的成果——知识增长,经济利益,还有个人自由的拓展。完成现代性不仅仅是接受现代性施舍给我们的每一个新生事物;它还意味着根据世俗的人文主义理想批判地适用现代社会文化的、技术的、经济的潜能。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个任务首先要求“社会的现代化可以向其他非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现代性:一项未竟的事业》,第51页)。完成现代性要求生活世界在面对系统的侵蚀力量时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正如上一章我们看到的,现在仍然没有哪个人或哪种力量堪此重任。
根据哈贝马斯的历史分析,现代化把主体从传统角色和价值中解放了出来,同时又造成他们愈加依赖交流和商谈来协调行为、制定社会秩序。我把他的总结性观点称为现代性命题。
现代性不能也不会再采用旧有的标准,正是照此标准,现代性曾从其他时代所提供的模式中寻找定位;现代性必须从自身中创造自己的规范性。 引自 道德与现代性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十二讲》,第7页)
意欲某个准则成为法则是一种自由的行为,因此康德将道德行为当做意志自由的表达。哈贝马斯赞赏康德将道德观从实质善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并将道德观重新视为检验规范的程序,但是,哈贝马斯又批评他的一个假设,即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通过将绝对命令运用于某个准则来为自己确立一种道德规范的有效性,仿佛这是一种道德的脑力运算。在哈贝马斯看来,康德将道德推论视同独白式的过程,从而忽略了道德推论的社会性。与此相对,道德商谈理论,正如托马斯·麦卡锡所言,则将道德观念视为一种集体的、辨证的达成共识的过程:
从个人能够毫无冲突地意欲其成为普遍律的东西,到众人能够一致意欲其成为普遍性规范的东西,道德观的重心有了变化。 引自 道德与现代性 (《道德意识与交往行为》,第67页)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发展了一种现代的、康德式的道德观,商谈的理想或规则引导着其内在逻辑。
哈贝马斯还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进化的理论,该理论表现为一个极难论证的假设:从个人身上体现的发展性学习过程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被导入整个社会。换言之,关于社会世界的目的论观点,即总体来看社会是朝特定方向发展的这一观点,可以部分地加以采纳,前提是能够证明这个关于个人和社会之间学习过程的类比。
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的理论遭到了严厉的抨击。例如功利主义者反感自己被置于永远屈居于康德主义者之下的位置,他们否认功利主义对于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案“本质上”或在哲学论证上不如康德主义。同时,很多女性主义者声称,道德观中有别具女性特征的一点,即谨慎,而这一点的伦理意义却被科尔伯格出于各种理由贬低或忽略了。科尔伯格给男性提倡的“合理的”道德解决方案以优先权,无视女性提出的替代性方案,并错误地从关于男性道德发展的证据中推导出了一个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命题。尽管存在着此类争议,哈贝马斯还是继承了科尔伯格的理论,只不过对此作了一处细微的改变。正如哈贝马斯对于世俗道德产生的历史说明并没有以康德主义收尾,而是以道德的商谈理论作了总结,哈贝马斯在科尔伯格理论的第六阶段中融入了自己的道德商谈理论(《道德意识与交往行为》,第166—167页)。吹毛求疵的人看到这里可能要怀疑性地耸耸眉了。哈贝马斯叙述的现代道德的历史发展,以及他重新诠释的道德心理学的发展,两者最终导向商谈理论,这看起来真是过于巧合了。
然而,哈贝马斯的理论假设面临着几个严峻的挑战。例如,何种经验性论据有可能证实或推翻这个假设这一点尚无定论。另外一个问题则挑战了所谓个体的演化和种系的演化(个体和集体的学习过程)之间的类比。个体的行为是否与集体的行为有相似之处,这一点仍然不清楚。在科尔伯格的理论中,学习者是谁至少是清楚的,那就是作为个体的儿童。儿童有一种控制性意识,这种意识与集体层面的意识并无相似之处。作为整体的社会是如何学习的?哈贝马斯承认,所谓社会学习是一种派生意义上的说法,指社会为个人学习处理冲突、解决问题提供了框架。所以称从习俗社会到后习俗社会的转变为“学习过程”,这是在极弱意义上而言的。
哈贝马斯在20世纪70年代对历史唯物主义从事批判性研究时产生了这个恢弘的构想。他关于规范性社会结构发展的理论被视为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观点,即社会发展由生产力的变革自下而上决定。从那时起,虽然哈贝马斯依然在自己的其他理论研究中采纳了进化理论的一些核心观点和假设,但却悄悄放弃了进化理论的大部分内容。他没有抛掉的是一个信念,即行为人如果通过交流的方式来采取行动、通过商谈的方式来解决争端,能够更好地应付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和复杂性。
哈贝马斯的批评者常抱怨说他的著作无历史性可言。他只是从历史中翻检能作为自己理论研究之佐证的史料。例如,他说道德普遍主义是历史的结果,但是他还想论证尽管如此道德普遍主义还是比它之前的道德观有所进步。对于哈贝马斯来说,社会向交往和商谈走得越近,即社会中人越以共识为目标,对于他们个人和集体的益处就越大。在哈贝马斯的批评者听来,这论调太熟悉了,让人回想起黑格尔关于“历史理性”的声名狼藉的观点。
这些怀疑不无可取之处,但也并非如这些批评者说得那么在理。哈贝马斯并不认为现代事业中的主导政治、道德观点同它们产生于其中的特定文化背景有关联,即便这些观点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哈贝马斯确实为社会进步的观点提供了像样的辩护。他认为,可以给社会进步的观点提供一种具有经验合理性(和形而上学崇高性)的阐释:社会发展可被看做一个学习过程,现代社会中的后习俗社会主体比前现代社会中的习俗社会主体和前习俗社会主体能更好地协调行动、维护社会秩序。但是尽管如此,哈贝马斯远非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他摒弃了黑格尔的目的论社会观,认为这种观点把社会视做以自我了解为方向的自我发展精神的客体化形式。按他的描述,现代化对系统、生活世界和两者之间脆弱平衡的影响是多样化的,现代化的遗产也是含义未明的。在其资产负债表的债务栏中,现代化造成了种种社会病理——社会分裂、漂泊无根和异化感。在其收益栏,现代性在认知、经济、政治等方面带来了值得维持的收益。
哈贝马斯坚持认为,试图阻止或者逆转现代化终将是徒劳,逆转历史进程不像轻触开关那么简单。这不是说人类的活动对于社会就没有影响,而是说要顺应现代性的潮流,而不是逆现代性而动,因为现代化提供了可用来解决其问题、包容其危害的资源。归根结底,完成现代性事业就意味着找到途径和方法来减轻伴随着进入后习俗社会过程的阵痛;在后习俗社会中,主体在普遍的道德原则和正当法律的基础之上协调他们的行为并建立社会秩序。要想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转而探讨哈贝马斯的道德和政治理论。
5回应 2018-03-16 13:27 -
1930年代“批评理论”(霍克海默) 这种批评理论 补充并改造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哲学 在其中注入来自精神分析学这一相对新生的学科 以及来自德国社会学、人类学与非主流哲学家如弗里德里希 尼采、阿图尔 叔本华的敏锐洞见 所以它的四个主要特点就是:跨学科性、反思性、辩证性和批判性 所谓反思特征是指反思其自身产生的社会背景 反思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 反思其实践者的意图和利益,等等
2019-05-17 13:23
-
1930年代“批评理论”(霍克海默) 这种批评理论 补充并改造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哲学 在其中注入来自精神分析学这一相对新生的学科 以及来自德国社会学、人类学与非主流哲学家如弗里德里希 尼采、阿图尔 叔本华的敏锐洞见 所以它的四个主要特点就是:跨学科性、反思性、辩证性和批判性 所谓反思特征是指反思其自身产生的社会背景 反思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 反思其实践者的意图和利益,等等
2019-05-17 13:23
-
少年听宇歌楼上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哈贝马斯说,人类行为总是主要通过说话或语言运用来调节的;每当行为人通过语言来调节其行为时,他们就承诺要通过充分你的理由来证明他们行为(或言论)的重要性。哈贝马斯把这些承诺称为“有效性主张”。......这些承诺有一种道德性质,因为它们对于行为人具有普遍适用性,是无法回避的,对于其他语言的运用者也能形成约束。有效性主张还具有合理性的性质,因为它们与充分的理由联系在一起。一个有效性主张就是一个承诺,证明...2014-06-12 22:13
-
47"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科学不过是深化人类掌握和控制环境的根本需要的一种工具。技术和工业就是这种工具的延伸和应用" 50"想要经济繁荣、物质丰富,得到的却是贫穷和苦难;想要道德进步,得到的却是向野蛮、暴力与褊狭的退化。这就是“启蒙辩证法”, 54"论辩者实际并不认可某个观点,论辩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观点的不连贯与不真实" 60"阿多诺把意识形态定义为“必要的社会幻觉”或“必要的错误社会意识”,""种意识形态都是关于...
2018-05-16 23:41
47"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科学不过是深化人类掌握和控制环境的根本需要的一种工具。技术和工业就是这种工具的延伸和应用" 50"想要经济繁荣、物质丰富,得到的却是贫穷和苦难;想要道德进步,得到的却是向野蛮、暴力与褊狭的退化。这就是“启蒙辩证法”, 54"论辩者实际并不认可某个观点,论辩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观点的不连贯与不真实" 60"阿多诺把意识形态定义为“必要的社会幻觉”或“必要的错误社会意识”,""种意识形态都是关于其自身的错误观念和信仰,社会总以某种系统的方式促使人们认同这些错误观念和信仰" 62""制造幻觉的社会结构——更具流动性和可变动性" (人至察则无徒,是也) 66"卑躬屈膝、不作批评、经济不独立的消费者的个人意见,而与形成于理性的公共辩论中的健康的公众舆论无关" (呼求理性的公众批评) 72"人的自由可以意味深长地被视同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78"所谓好的社会理论的一个标准,就是在何种程度上该理论能够与先驱理论和竞争理论相衔接,既阐明、保留它们的成功之处,又能补救它们的缺陷" 80"社会科学中意义理解的问题就是如何解释人类行为(或者说如何理解人类行为的意义)的问题" 81"人文学科研究的是理解人类社会的方式,而自然科学必须解释外部事件或自然现象。自然科学的、因果式的阐释不足以提供对人类心智和精神生活的理解" 86""行为意义理论取决于语言意义理论"(what you say, what you are) 88""为什么行为人那么心甘情愿地维护、复制那些妨碍甚至是阻挠他们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制度?为什么穷人、边缘人群、受压迫者会遵从那些制度与规则,不论它们是宗教的、经济的还是政治的,正是这些制度与规则将上述人群推入贫穷境地、将他们边缘化并且压迫他们?这些社会理论家对此的回答是:这些社会群体之所以会作出这样非理性的行为,是由于他们对于自己真正的利益是什么抱有错误的信念"(为什么被压迫者会为压迫者说话) 108"哈贝马斯的社会理论把社会现实的主体间性这一维度放在了首位。社会不再是离散的单个主体的聚合,也不再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部分都要服从于整体的目的。社会不是一个“宏观客体”,甚至也不是统一的。在第五章我们会看到,社会是一个复杂而成分多样的主体间的结构,有明显重叠的领域,身处其中的个别行为人之间存在着互动" 111""因为着眼于语言能做什么,而非语言说了什么" 113"认为真值条件意义理论错误地只重视语言的认知功能,忽略了其他两个功能,没有考虑到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关系"(也就是他者也很重要,所以才为主体间性。对什么样的人,驱逐算是一种惩罚,对什么样的人却不是) 114"他认为言语的语用功能使对话者走向共同的理解并达成主体间的共识;相对于语言的认识世界的功能,语用功能具有优先性" (基于语言的语用功能,才能在个体中形成共识,达成一致的理念和行为,进而设立交往的边界,从而产生社会秩序) 115"言语的基本功能就是协调众多独立的行为人的行为,并为交往互动有秩序、不起冲突地展开提供可遵循的看不见的途径" 117"是因为说出的话的意义取决于说话背后的理由。我称此为理性主义观点,因为认为意义取决于动机是理性主义的一种表现。哈贝马斯称这个观点为“意义的有效性基础” 118"言语的语用意义取决于其有效性,而说话人为达成共识而提出的理由则是有效性的基础"(说话本身的意义不取决于命题本身的有效性,而是取决于说话的理由和动机,而这种理由和动机能否具有有效性取决于说话双方的理由是否为达成共识而提出的理由与动机) 125"意义不是由说话人同外部世界的联系决定的,而取决于说话人同对话者的关系;意义本质上是主体间的,不是客观的,不是词语与事物之间的两极关系"
回应 2018-05-16 23:41 -
“Up until the time of Hegel,ethics and morality were usually taken to be equivalent。However,the two terms represent different traditions of thinking about human life。The term ‘ethics’ as Habermas often notes,has both an ancient and modern use。It stems from the ancient Greek word ethos,which referred both to the customs and polis,or city-state,and to the habits and character of its p...
2013-03-11 23:10
“Up until the time of Hegel,ethics and morality were usually taken to be equivalent。However,the two terms represent different traditions of thinking about human life。The term ‘ethics’ as Habermas often notes,has both an ancient and modern use。It stems from the ancient Greek word ethos,which referred both to the customs and polis,or city-state,and to the habits and character of its people or citizens。In modern times,Hegel uses the term Sittlichkeit(commonly translated as ‘ethical life’)to denote the concrete way of life of a community,replete with its values,ideals,and self-understandings,on the one hand,and practices,institutions,and law,on the other。”
回应 2013-03-11 23:10
-
1930年代“批评理论”(霍克海默) 这种批评理论 补充并改造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哲学 在其中注入来自精神分析学这一相对新生的学科 以及来自德国社会学、人类学与非主流哲学家如弗里德里希 尼采、阿图尔 叔本华的敏锐洞见 所以它的四个主要特点就是:跨学科性、反思性、辩证性和批判性 所谓反思特征是指反思其自身产生的社会背景 反思自身在社会中的作用 反思其实践者的意图和利益,等等
2019-05-17 13:23
-
生活世界殖民化的理论 149"工具行为是指行为人将行事当做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策略行为也是一种工具行为,但它指行为人支配其他人行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工具行为,驭事;策略行为,驭人) 172"生活世界殖民化导致的病理 1.共享意义和相互理解的减少(失范) 2.社会纽带的侵蚀(分裂) 3.无助感的增加以及缺乏归属感(异化) 4.由此导致的不愿为自身行为以及社会现象负责的心理(道德沦丧) 5.社会秩序动荡和崩溃(社会动...
2018-05-21 23:32
生活世界殖民化的理论 149"工具行为是指行为人将行事当做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策略行为也是一种工具行为,但它指行为人支配其他人行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工具行为,驭事;策略行为,驭人) 172"生活世界殖民化导致的病理 1.共享意义和相互理解的减少(失范) 2.社会纽带的侵蚀(分裂) 3.无助感的增加以及缺乏归属感(异化) 4.由此导致的不愿为自身行为以及社会现象负责的心理(道德沦丧) 5.社会秩序动荡和崩溃(社会动荡)" 176"压迫性社会系统之所以持续存在,不是因为行为人误解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落入了预先确立的、极度复杂的工具理性模式之中" "通过遏制金钱和权力系统来保护生活世界使其免于殖民化;确保有足够的未被监管、未被市场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来创造社会整合,来嵌入金钱和权力系统" 182"系统则不断强化以他人为手段的工具性习惯,并且鼓励对他人的目的采取冷淡态度" 231"一个规范,当且仅当对它的普遍遵守对每个人的利益和价值取向的可预见影响及副作用能够为所有受影响的人自由地、共同地接受时,这个规范才具有有效性" 234"假如我朝地上唾了一口,口水沫子随风扬到了行人身上,那么后果论就会说我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而义务论会说只要我的行为并非鲁莽之举且没有害人之心,那么我的行为就不是不道德的" 249"都急于宣称自己的人权,背后原因也许是权利能维护拥有权利者的利益。权利使他人承担义务。然而,人们很少这样急于宣称并履行自己对于他人的普遍性义务"(人权和话语背后的系统和意识形态) 251"共识的存在不一定意味着有效性,正如不能表明单个的人已经作出了正确的判断"(理解并不等于接受) 257"一方面包括共同体的价值观、理想和自我理解,另一方面包括惯例、制度、法律等等"(伦理生活的定义) 281"正义设定了界限,善表明了意义。” 300"自由主义的民主的核心是人权观点,公民共和主义的核心是人民主权" 351"经济增长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供给。摆脱困境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煽动德国的民族主义火焰,甘冒随之而来的危险"(民族主义多发生在羸弱之处之时刻)
回应 2018-05-21 23:32
论坛 · · · · · ·
欢迎加入译林牛津通识读本小组 | 来自胡伍玄 | 2013-04-0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8.5分 46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5)9.0分 246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1天前曾上架
-
台灣商務印書館 (2016)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岩波書店 (2007)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哈贝马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Faaaawwwwwks 2012-01-22
小小一本册子,但内容挺丰富的,头痛得欲仙欲死,啃掉了。
0 有用 微笑 2013-03-06
多快好省
0 有用 Blade King 2014-06-13
相当精要的梳理,作为一本通识读本不能要求再多了。哈贝马斯的书本来就极枯燥和啰嗦,有点难以系统的把握主旨。
0 有用 fushia 2014-03-22
连这种introduction级别的都读不懂我是不是可以去屎了-.-
0 有用 迅疾 2014-07-05
家事烦心,脑力退化,小册子都读了许久。抓到若干处想当然的翻译,两处原文没有合理、正当的词,被译者奇怪的意译出来。
0 有用 bunny 2021-02-24
牛津通识第9本:应该算是比较清晰的论述,但是在中间一段的商谈伦理学部分看得比较乱。大概有因为mobi上面缺字的原因。整体论述路线很清晰,对于一些与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其他哲学家理论的对比阐述较为客观,可读性很强。 @2017-06-12 21:25:49
0 有用 保吉文雄 2021-02-02
主要读了前面的部分,辅助理解《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0 有用 尺八 2021-01-25
阐释之前先理大的脉络,非常适合入门
0 有用 aco 2021-01-19
效率太低了……写的挺好的,中文翻译有点问题,让原文的清晰性打了折扣
0 有用 tarsan 2021-01-12
有用。生活世界和系统世界(包括政治和经济),系统世界对生活世界的殖民,以及为什么被压迫者还要为压迫系统说话。“压迫性社会系统之所以存在,不是因为行为人误解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落入了预先确立的极度复杂的工具理性模式之中。因为社会系统内外的不透明,行为人无法凭借自身能力理解行为的意义并为这些行为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