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 短评

热门 最新
  • 525 刘文二 2010-09-24 15:51:44

    文艺男青年四大结局:自慰,流泪,做gay,犯罪!

  • 94 赵纪存 2013-02-24 13:31:11

    书里竟然还有一篇骂「小武」的影评,老贾心忒宽了!

  • 77 水仙操 2012-03-12 13:32:45

    北影文学系出身的贾樟柯。小武是个扒手,自称是干手艺活儿的。他戴着粗黑框眼镜,寡言,不怎么笑,头时刻歪斜着,舌头总是顶着腮帮子。他常常抚摸着石头墙壁,在澡堂里练习卡拉OK,陪歌女枯燥地压马路,与从前的“同事”现在的大款说几句闲言淡语。他穿着大两号的西装,在大兴土木的小镇上晃来晃去。“他(王宏伟)是一个感情非常内向的人,好多事不太愿意说出来——他喜欢人与人之间这种无言的默契。”

  • 38 尾生 2013-10-04 17:26:49

    边缘人群中的边缘人,当友情破裂、爱情离去、亲情默然,小武这样一个活着的死魂灵还有什么?

  • 22 陈大五 2012-06-08 20:00:57

    小成本模式还是值得借鉴,纪实美学在国内何时才能被更广泛地表现。不要只有贾樟柯。

  • 8 老萬餛飩 2010-03-26 10:05:10

    看一遍电影 + 看一遍此书 + 再看一遍电影

  • 3 Jose Maria 2014-05-14 01:09:57

    脑子里总是幻想着由陈柏霖来演小武的样子。

  • 6 风雪夜归人 2012-02-26 00:40:35

    下午刚翻完,贾樟柯的片子有着上乘的质量和不必怀疑的诚意。

  • 6 含笑半步颠 2019-02-22 11:35:45

    贾樟柯的文笔还是不错的,有一种小镇文艺青年独特的傲气,愤怒和敏感。创作思路在这一本也可见一斑,他想要以后的电影都具有文献性,能够老老实实记录时代,的确在他之后的电影里差不多都做到了,并且都是沿着这个思路来拍的,但贾樟柯自己也说过,要让人们关注在快速变化时代里被撞倒的人,这一点只有《小武》做到了并且将电影的文献性调和的很好;他受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影响,但却让这种影响只持续在《小武》里,剩下的都是故作真实的设计;他讨厌第五代某些大导演功成名就后对现实和问题的无视,但在他功成名就以后就开始沉溺于卖弄符号,影片逐渐缺乏真情实感,开始慢慢丧失自己的人文关怀,贾的野心在今天得到满足了,但也背弃了曾经的初心

  • 1 嘉 玲 2011-11-30 21:30:18

    《小山回家》和《小武》的完整剧本,完整得比电影都完整

  • 1 BBQ(づ ̄ 3 ̄)づ熊猫过冬 2014-07-11 15:37:10

    了解了电影背后的不易故事

  • 1 一只麦麦 2012-05-10 17:28:44

    小武的形象在脑中挥之不去

  • 0 墨梓 2011-12-06 22:22:17

    剧本写作实战

  • 2 空山 2021-05-10 19:58:01

    社会转型期的小县城底层手艺人小武,以偷窃为生,就是为了偷而偷,经过友情的背叛、无前途的爱恋、最后港湾家的不和谐三重奏,将他推向了一个无可挽救的结局。是啊,都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满是无法阻挡变化,但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每代人都有他们的任务,科长就是面对真实,关注个体的生命,直面人性,虽然这些东西粗糙,甚至让人觉得不舒服,可这才是电影该有的力量。科长很清醒,他知道自己想拍什么,也知道自己在拍什么。任逍遥是因为任贤齐那首歌,我一直以为是英雄莫问出身太单薄,今天才晓得不是“单薄”是“淡薄”…顾峥觉得做演员真好的原因居然是不用大热天去买盒饭,哈哈哈哈哈。后面科长还选了一篇“骂”他电影的,说空虚又无聊,好喜欢科长啊,比心。 科长:别看我现在这么胖,以前我可是在歌舞团里跳过霹雳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2 Sodalulu 2010-09-02 19:39:49

    《小武》的剧本看得很感动。实录部分也很好。最后不得不批评一下部分标点乱码了..

  • 2 芥末蘸酱 2011-03-19 10:32:48

    希望贾樟柯能够怀抱着他最初的梦想一直走下去.

  • 2 赵静静赵 2010-03-20 19:21:20

    很用气血和心力!

  • 0 amigojeff 2010-05-01 23:35:42

    中国电影里最生动的人物形象。

  • 1 吴松Wayne 2020-02-21 14:29:24

    第一次看贾樟柯的电影时,对那种粗糙有点不适,但不久后,就被带入其中,这是一种独特的美,美不在表象,而是那看起来像未经加工的真实,像淳朴的良心,除了让人沉浸的画面,那背景里的各种声音同样令人着迷,惊讶那种如同现实搬入的精准,人声、车声、广播喇叭声、电视声、歌声、音乐声、人和机器的劳作声……无一不将当时当地的时代特征收入其中,《小武》给人的不是愤怒也不是同情,作为我自己,看到的是人,熟人、亲朋、甚至自己,那种时代下人的挣扎和无法掌控的无奈。细看沉思,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就像需要其他的好电影一样,电影要造梦,也要照现实。

  • 0 闲人 2013-10-21 22:09:34

    贾樟柯的剧本其实并不难看,阅读性挺高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