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孔子“有德无位”是儒学史上的一个敏感话题,儒家之所以不断提起并讨论它,源于其处于“德位合一”的理想与“德”、“位”分离的现实相背离的生存性紧张情势。鉴于这一话题的切己性,一部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其实就是儒家的心灵史,指涉儒家的核心政治理念及其政治性生存。
本书以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为线索来把握儒家政治哲学,结合跨领域研究成果,从“史”的角度追溯了儒家“德位合一”政治信仰的由来以及孔子“有德无位”问题的生成,考察了问题在战国、汉代、宋代、清代四个儒学经典时代中的经典解释样式。在“余论”部分,本书从“论”的角度对孔子“有德无位”解释史的话语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儒学与中国现代世界的关系这一热门话题作出回应。
本书为儒家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孔子诸历史形象的生成机制及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因,具体而微地把握儒家在“德”、“位”之...
(展开全部)
本书为儒家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孔子诸历史形象的生成机制及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因,具体而微地把握儒家在“德”、“位”之间所展开的政治哲学思考,是作者将儒家政治哲学“重新放回一种存在结构中”的一次有力尝试。
目录
引言:问题、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孔子“有德无位”问题的生成
一、 孔子的政治信仰
二、 孔子的政治行动
三、 问题的初次提起
第二章 战国儒家的解决尝试
一、 楚简《穷达以时》篇的初步探索
二、 孟子对事件的淡漠及解释
三、 荀子对事件的感同身受及其解释
第三章 汉儒的理论解决与行动解决
一、 关注与伤感
二、 理论解决:孔子素王论
三、 行动解决:王莽得位改制
第四章 宋代道学的解释
一、 心性关切
二、 朱熹的理学解释
三、 治道与角色
第五章 清儒不同学术视野下的解释
一、 戴震考证学视野下的解释
二、 章学诚史学视野下的解释
三、 康有为公羊学视野下的解释
余论:话语结构及儒家政治哲学
附录一:文献综述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王光松,男,1970年生于山东蒙阴,200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广东教育学院政法系,近年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 在《现代哲学》等学术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两部。
主要是为了写期末论文而看的。其实是个大型文献综述,严格来说讨论的不是德位关系,主要的是围绕着孔子有德无位这个问题。有些地方论断比较武断。
问题是好问题,有些论断嫌武断,而且有些地方引上西学的东西未必合适
光松,少明老师的学生,在人大期间做过访问学者,那时候,我们在国学馆的一个会议室读周易,后来也经常互通音讯,最近几年,我很少去广州,突然听壁生说你的消息,十分震惊,你虽也有别的作品,但此书最能代表你的思考,理据充分,讨论细致。在那边继续写吧。
宋道学写得有气无力的感觉
脉络清晰,引据充分,视点集中。可惜少了王守仁
> 更多书评 2篇
> 7人在读
> 32人读过
> 131人想读
订阅关于在“德”、“位”之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自由老鼠🐭 2022-12-31 04:16:29 陕西
主要是为了写期末论文而看的。其实是个大型文献综述,严格来说讨论的不是德位关系,主要的是围绕着孔子有德无位这个问题。有些地方论断比较武断。
0 有用 东方暮 2012-06-08 16:36:15
问题是好问题,有些论断嫌武断,而且有些地方引上西学的东西未必合适
0 有用 老甘蔗 2023-05-30 22:07:08 北京
光松,少明老师的学生,在人大期间做过访问学者,那时候,我们在国学馆的一个会议室读周易,后来也经常互通音讯,最近几年,我很少去广州,突然听壁生说你的消息,十分震惊,你虽也有别的作品,但此书最能代表你的思考,理据充分,讨论细致。在那边继续写吧。
0 有用 唐皮约特。 2022-06-07 13:47:28
宋道学写得有气无力的感觉
2 有用 米木 2012-03-14 18:18:59
脉络清晰,引据充分,视点集中。可惜少了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