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Transcultural Studies 201314 (Zeeee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Cultural Hybridity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邪利 2010-05-21 04:04:54
A small book, based on his 1999 lecture in Berlin, deals with a big topic, one that is fashionable and significant. Burke is an erudite and productive writer.
0 有用 南海郡掾 2023-02-27 10:43:19 广东
[同时参考陈建老师文]“杂交”(hybridity) 是后殖民理论中的术语,指前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在抵抗殖民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既体现自我文化的优势,吸收了宗主国文化的因素。 其特性有: 其一,内涵的工具性与模糊性。它是强者的迷雾与弱者的武器:殖民国家虽常处于强势地位,但发生场所的差异、接受方社会传统的强弱及其采用的不同防御机制等因素,使得西方文化传播的形式和速度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产生完... [同时参考陈建老师文]“杂交”(hybridity) 是后殖民理论中的术语,指前殖民地国家或地区在抵抗殖民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既体现自我文化的优势,吸收了宗主国文化的因素。 其特性有: 其一,内涵的工具性与模糊性。它是强者的迷雾与弱者的武器:殖民国家虽常处于强势地位,但发生场所的差异、接受方社会传统的强弱及其采用的不同防御机制等因素,使得西方文化传播的形式和速度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例如非洲传教士认为自己使得土著皈依宗教,而本地人多将基督教纳入自己的信仰体系之中。 其二,机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杂交经历三阶段,即接触、挪用与结晶化(语言学上的克里奥尔化)。对杂交的反应模式有四类,即接受、抵制、隔绝与适应。杂交带来的是复杂的同质化与受众的“误读”,即全球克里奥尔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