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原作名: Brooklyn
译者: 柏栎
出版年: 2010.05
页数: 249
定价: 24.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99读书人 科尔姆·托宾作品系列
ISBN: 9787020079650
内容简介 · · · · · ·
一九五零年代初,爱尔兰东南部小镇恩尼斯科西。小镇姑娘艾丽斯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找不到工作,前途茫茫。所以突然有一天去美国工作的机会降临时,人人心里都知道,她必须去。艾丽丝告别亲人和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布鲁克林,住进拥挤的集体公寓。这里有房东太太挑剔的目光,有其他租房的姑娘微妙的妒忌和猜疑,令她愈发感到孤独。
全新的生活节奏令艾丽丝渐渐淡忘背井离乡的痛楚——白天在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晚上到大学夜校进修,周五的傍晚还去教堂聚会、跳舞——她觉得自己获得了某种新的快乐。正当她陷入热恋之中时,家乡来的消息令她必须赶回家;她将面临的,不是回归过去的生活,而是必须在家乡新的生活与布鲁克林奋斗、扎根的未来之间,做出抉择。
《布鲁克林》是一个关于漂泊与回归、挚爱与痛失、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故事,沉静、细腻而温柔。托宾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女主人公艾丽丝·莱西,也创作出一部感情饱...
一九五零年代初,爱尔兰东南部小镇恩尼斯科西。小镇姑娘艾丽斯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找不到工作,前途茫茫。所以突然有一天去美国工作的机会降临时,人人心里都知道,她必须去。艾丽丝告别亲人和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布鲁克林,住进拥挤的集体公寓。这里有房东太太挑剔的目光,有其他租房的姑娘微妙的妒忌和猜疑,令她愈发感到孤独。
全新的生活节奏令艾丽丝渐渐淡忘背井离乡的痛楚——白天在百货商店当营业员,晚上到大学夜校进修,周五的傍晚还去教堂聚会、跳舞——她觉得自己获得了某种新的快乐。正当她陷入热恋之中时,家乡来的消息令她必须赶回家;她将面临的,不是回归过去的生活,而是必须在家乡新的生活与布鲁克林奋斗、扎根的未来之间,做出抉择。
《布鲁克林》是一个关于漂泊与回归、挚爱与痛失、个人的自由与责任的故事,沉静、细腻而温柔。托宾创造了令人难忘的女主人公艾丽丝·莱西,也创作出一部感情饱满的杰作。
作者简介 · · · · · ·
科尔姆·托宾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两部长篇小说《黑水灯塔船》、《大师》先后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最新长篇小说《布鲁克林》也入围2009年度布克奖,并获得2009年科斯塔年度小说奖。
托宾1955年生于爱尔兰东南部一个积极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家庭。他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主修历史和英文。1975年大学毕业后即赴巴塞罗那,在那里以教授英语为生。1978年回到爱尔兰后,他重回母校攻读硕士学位,但因忙于新闻写作工作而没有完成论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托宾曾投身新闻业,担任爱尔兰新闻月刊《麦吉尔》编辑,并游历南美。
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六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一部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等非虚构作品,主编《企鹅版爱尔兰小说选》。
托宾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托宾文笔优...
科尔姆·托宾是具有国际声誉的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两部长篇小说《黑水灯塔船》、《大师》先后入围布克奖决选名单,最新长篇小说《布鲁克林》也入围2009年度布克奖,并获得2009年科斯塔年度小说奖。
托宾1955年生于爱尔兰东南部一个积极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家庭。他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主修历史和英文。1975年大学毕业后即赴巴塞罗那,在那里以教授英语为生。1978年回到爱尔兰后,他重回母校攻读硕士学位,但因忙于新闻写作工作而没有完成论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托宾曾投身新闻业,担任爱尔兰新闻月刊《麦吉尔》编辑,并游历南美。
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六部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集、一部戏剧和多部游记、散文集等非虚构作品,主编《企鹅版爱尔兰小说选》。
托宾的作品主要描写爱尔兰社会、移居他乡者的生活、个人身份与性取向的探索与坚持等。托宾文笔优雅恬淡,内敛含蓄,被誉为“英语文学中的语言大师”。
托宾目前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美国、爱尔兰生活。
丛书信息
喜欢读"布鲁克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布鲁克林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布鲁克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 更多书评50篇
-
yo (冷漠而坚贞)
她此刻希望未曾与他结婚,并不因为她不爱他,不想回到他身边,而是因为没有告诉母亲和朋友们使得她在美国度过的每一天都好似一场梦,没法与她在家中度过的时光相提并论。她有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自己分裂成了两人,一个奋斗过布鲁克林的两个冬季和许多艰难时日,并在那里陷入爱河,另一个是她母亲的女儿,是大家都认识、或是大家都以为认识的那个艾丽丝。2013-10-27 00:01 3人喜欢
-
P23.他翘起二郎腿,端起瓷杯喝了口茶,沉默了片刻。屋里的静默让艾丽丝意识到大家都在思考。她望了望对面的母亲,母亲却似乎故意避开她的眼神,只是盯着地面。而一向擅长在客人面前推动话题的罗丝,也一言不发。她转动她的戒指,然后又去转手镯。 …… 艾丽丝觉得自己就像个家里来了医生的小孩,而母亲战战兢兢地聆听。罗丝的沉默使她诧异,她望了她一眼,希望姐姐能问个问题,或者评论几句,但罗丝仿佛沉浸在梦中。艾丽丝看着... (1回应)
2017-05-01 22:33 2人喜欢
P23.他翘起二郎腿,端起瓷杯喝了口茶,沉默了片刻。屋里的静默让艾丽丝意识到大家都在思考。她望了望对面的母亲,母亲却似乎故意避开她的眼神,只是盯着地面。而一向擅长在客人面前推动话题的罗丝,也一言不发。她转动她的戒指,然后又去转手镯。
……
艾丽丝觉得自己就像个家里来了医生的小孩,而母亲战战兢兢地聆听。罗丝的沉默使她诧异,她望了她一眼,希望姐姐能问个问题,或者评论几句,但罗丝仿佛沉浸在梦中。艾丽丝看着她时,蓦地发觉她从未见过罗丝如此美丽。接着她意识到,已经有必要来记住这个屋子,记住她姐姐和这个场景,好像她已身在遥远的地方。在持续的沉默中,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天意安排好的,她将会去美国。她相信弗拉德神父被邀请来此,是因为罗丝知道他会安排这一切。
P26. 艾丽丝坐在桌边,也沉默不语,心想母亲何时才会转过来对她说话。她数着时间,静坐等待。她知道母亲其实没什么事要做,不过是给自己找活干,否则就得转过身来。
P29.她已经打理好一个箱子,当她在心中一样样回顾里面的东西时,希望自己再也不要打开它。那些晚上,她醒着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下次打开这个箱子时,已经在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房间了,接着另一些念头纷至沓来,她宁可这口箱子是被另一个人打开,那个人会留下这些衣服鞋子并且每天穿戴。她宁可待在家里,睡在这屋子里,生活在这房子里,没有这些衣服鞋子。她想,这些准备工作,所有的忙乱和啰嗦,如果是属于另一个人就好了。这个人和她很像,一样的年龄和身材,仿佛的相貌,只要她,这个正在想心事的人,每天早晨在这张床上起来,白日里去熟悉的街上,然后回到家里的厨房,回到母亲和罗丝身边。
虽然她任凭这些念头在脑海中尽情驰骋,一想到真正的担心和恐惧,她就想不下去了,更糟糕的是想到她将要永远失去这个世界了,她将再也不会在这个普通的地方过寻常日子,她的下半辈子将与陌生事物搏斗。但到了楼下,遇到罗丝和母亲,她只说实际事情,让自己高高兴兴的。
P66.她在这里微不足道。不仅因为她没有朋友和家人,更因为她在这屋里,在上班的路上,在商场营业区,就像个鬼魂。什么都没有,却说明了一切。她觉得,弗莱瑞街那栋房子里的屋子是属于她的,她走进去,就有种真实感。在镇上,如果她走进商店或是职业学校,即使一个熟人都没遇见,但空气、阳光、土地,都是实实在在的,是她的一部分。然而此地却无一物属于她。她觉得这里虚假而空洞。她闭上眼寻思——她曾无数次如此做过——她在期盼着什么,但什么都没有,哪怕是最轻薄无物的,甚至连星期天也不是。也许只有睡觉,但她也无法肯定她想睡觉。无论如何,她还不能睡觉,因为没到九点。她什么都做不了,好像被锁起来了一样。
P69. 此刻她想给杰克写信,问他是否也曾有同感,好像他也曾被关在某处,困陷于一个空无一物的地方。她觉得这就像地狱,因为看不到尽头,而相伴而来的感受源源不绝,但这种折磨却很奇怪,全在她心里,仿佛黑夜降临,再也见不到天光。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知道杰克远水救不了近火。
P109.艾丽丝很高兴自己说了这句,虽然显而易见惹恼了她们。
P126.他面带暖暖的微笑,对她学舞的样子感到有趣。他并不比她高许多,但貌似很健壮,发泽金黄,眸色碧蓝。他跟着音乐摇晃起来,似乎觉得这事很有趣。他独自一人,她移开视线一会儿,又碰到他的目光,对他的表情略感惊讶,他一直盯着她,却丝毫不为此感到尴尬。
1回应 2017-05-01 22:33
-
P23.他翘起二郎腿,端起瓷杯喝了口茶,沉默了片刻。屋里的静默让艾丽丝意识到大家都在思考。她望了望对面的母亲,母亲却似乎故意避开她的眼神,只是盯着地面。而一向擅长在客人面前推动话题的罗丝,也一言不发。她转动她的戒指,然后又去转手镯。 …… 艾丽丝觉得自己就像个家里来了医生的小孩,而母亲战战兢兢地聆听。罗丝的沉默使她诧异,她望了她一眼,希望姐姐能问个问题,或者评论几句,但罗丝仿佛沉浸在梦中。艾丽丝看着... (1回应)
2017-05-01 22:33 2人喜欢
P23.他翘起二郎腿,端起瓷杯喝了口茶,沉默了片刻。屋里的静默让艾丽丝意识到大家都在思考。她望了望对面的母亲,母亲却似乎故意避开她的眼神,只是盯着地面。而一向擅长在客人面前推动话题的罗丝,也一言不发。她转动她的戒指,然后又去转手镯。
……
艾丽丝觉得自己就像个家里来了医生的小孩,而母亲战战兢兢地聆听。罗丝的沉默使她诧异,她望了她一眼,希望姐姐能问个问题,或者评论几句,但罗丝仿佛沉浸在梦中。艾丽丝看着她时,蓦地发觉她从未见过罗丝如此美丽。接着她意识到,已经有必要来记住这个屋子,记住她姐姐和这个场景,好像她已身在遥远的地方。在持续的沉默中,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天意安排好的,她将会去美国。她相信弗拉德神父被邀请来此,是因为罗丝知道他会安排这一切。
P26. 艾丽丝坐在桌边,也沉默不语,心想母亲何时才会转过来对她说话。她数着时间,静坐等待。她知道母亲其实没什么事要做,不过是给自己找活干,否则就得转过身来。
P29.她已经打理好一个箱子,当她在心中一样样回顾里面的东西时,希望自己再也不要打开它。那些晚上,她醒着躺在床上,突然想到下次打开这个箱子时,已经在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房间了,接着另一些念头纷至沓来,她宁可这口箱子是被另一个人打开,那个人会留下这些衣服鞋子并且每天穿戴。她宁可待在家里,睡在这屋子里,生活在这房子里,没有这些衣服鞋子。她想,这些准备工作,所有的忙乱和啰嗦,如果是属于另一个人就好了。这个人和她很像,一样的年龄和身材,仿佛的相貌,只要她,这个正在想心事的人,每天早晨在这张床上起来,白日里去熟悉的街上,然后回到家里的厨房,回到母亲和罗丝身边。
虽然她任凭这些念头在脑海中尽情驰骋,一想到真正的担心和恐惧,她就想不下去了,更糟糕的是想到她将要永远失去这个世界了,她将再也不会在这个普通的地方过寻常日子,她的下半辈子将与陌生事物搏斗。但到了楼下,遇到罗丝和母亲,她只说实际事情,让自己高高兴兴的。
P66.她在这里微不足道。不仅因为她没有朋友和家人,更因为她在这屋里,在上班的路上,在商场营业区,就像个鬼魂。什么都没有,却说明了一切。她觉得,弗莱瑞街那栋房子里的屋子是属于她的,她走进去,就有种真实感。在镇上,如果她走进商店或是职业学校,即使一个熟人都没遇见,但空气、阳光、土地,都是实实在在的,是她的一部分。然而此地却无一物属于她。她觉得这里虚假而空洞。她闭上眼寻思——她曾无数次如此做过——她在期盼着什么,但什么都没有,哪怕是最轻薄无物的,甚至连星期天也不是。也许只有睡觉,但她也无法肯定她想睡觉。无论如何,她还不能睡觉,因为没到九点。她什么都做不了,好像被锁起来了一样。
P69. 此刻她想给杰克写信,问他是否也曾有同感,好像他也曾被关在某处,困陷于一个空无一物的地方。她觉得这就像地狱,因为看不到尽头,而相伴而来的感受源源不绝,但这种折磨却很奇怪,全在她心里,仿佛黑夜降临,再也见不到天光。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知道杰克远水救不了近火。
P109.艾丽丝很高兴自己说了这句,虽然显而易见惹恼了她们。
P126.他面带暖暖的微笑,对她学舞的样子感到有趣。他并不比她高许多,但貌似很健壮,发泽金黄,眸色碧蓝。他跟着音乐摇晃起来,似乎觉得这事很有趣。他独自一人,她移开视线一会儿,又碰到他的目光,对他的表情略感惊讶,他一直盯着她,却丝毫不为此感到尴尬。
1回应 2017-05-01 22:33 -
论坛 · · · · · ·
几段评论 | 来自cellocello | 12 回应 | 2011-09-28 |
DIDO09年最爱的书——《布鲁克林》 | 来自沙迎风 | 3 回应 | 2010-10-02 |
好 | 来自腾卓网 | 1 回应 | 2010-08-17 |
托宾9月份第二次来中国 | 来自cellocello | 2010-06-30 |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Scribner版 2009-05-05 / 189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版 2016-1 / 301人读过 / 有售
- Penguin版 2010-3-4 / 35人读过 / 有售
- Scribner Book Company版 2015-9-8 / 34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里提到的书(已有中译本) (悟饭君)
- 布克奖提名作品的中译本 (加比)
- 2010年5.1~7.1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子夜书社 (lucy)
- 阅读的秘密 (cellocello)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布鲁克林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一切归零 2011-01-02
如此平静却富有张力的表达,没有《大师》千回百转,但是那种情绪,在缓缓铺就的故事中展开,仍旧非常迷人。
2 有用 [已注销] 2012-07-22
巨蟹座的眼泪在托宾笔下不堪一击~
1 有用 欢乐分裂 2011-03-04
托宾还是那么细腻敏感,捕捉到平静下的暗流奔涌。未经世面的爱尔兰姑娘在异乡漂泊中的成长,她可以改变表象的纹路,但不能抹去骨子里镌刻的愿望。
3 有用 朴九月 2011-01-16
我总觉得,艾丽丝在这本书里的个人性格很模糊,当中很多她的决定和行为,读者并不能通由她的性格在事前加以为之判断,这不是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本身这个故事就无戏剧性可言),而是,托宾将之艾丽丝置于五十年代的大环境里,以一个单一的个体形式,来代表那个时期许许多多从异国进入美国的人们。
0 有用 Johnny Crowley 2012-07-06
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或许布鲁克林会发生更多的故事
0 有用 丑娃阿轩 2019-02-21
《布鲁克林》,这本长篇小说讲的是爱尔兰姑娘爱丽丝如何在美国扎根生活,然后又在参加葬礼时回到了爱尔兰故乡,回乡的几周就像人生中的一次开小差,也像一场越轨的梦,美好,离奇,又不真实。 相信每个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人都能在书中遇见似曾相识的片刻,那些迷茫、困顿的、一个人捱过去时光,还有不得不独自做决定的艰难。 不过科尔姆.托宾的这本长篇小说太平淡了,直到最后三分之一的篇幅,才能体会到主角面临的抉择,不过真... 《布鲁克林》,这本长篇小说讲的是爱尔兰姑娘爱丽丝如何在美国扎根生活,然后又在参加葬礼时回到了爱尔兰故乡,回乡的几周就像人生中的一次开小差,也像一场越轨的梦,美好,离奇,又不真实。 相信每个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人都能在书中遇见似曾相识的片刻,那些迷茫、困顿的、一个人捱过去时光,还有不得不独自做决定的艰难。 不过科尔姆.托宾的这本长篇小说太平淡了,直到最后三分之一的篇幅,才能体会到主角面临的抉择,不过真实的人生就是如此吧……总感觉它更适合拍成电视剧,而不是一本长篇小说。 (展开)
0 有用 老惠会发光啊 2019-02-03
没看懂啊
0 有用 未名树 2019-01-05
离开家乡在外漂泊,真的就像把自己从扎根的泥土里拔起来,故土再温暖,也回不去了
0 有用 逍遥未遂 2019-02-21
对于很多常年闯荡在外的人来说,关于故乡,他们拥有的是一段美好却模糊的记忆。不论在家乡还是异乡,这些人都会被当作是异乡人,漂泊的他们渴望被认可。
0 有用 玉小静 2018-12-11
先看的电影再看的书,很平淡却又戳中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