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全四册)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荷恬觅 2011-08-28 10:59:40

    写战争的部分也看得津津有味。三周看完四册,看完的时候好失落。

  • 4 赵松 2019-06-16 11:38:44

    无与伦比的老托尔斯泰。写下这部巨著的时候,他才三十几岁。他已经预感到新旧鼎革的些微征兆,他最担心的就是俄罗斯发生法国大革命式的破坏力无法估量的历史转向,这也是为什么他中晚期一直不遗余力地宣扬那些不被理解的非暴力改良思想,很多人不能理解他为什么明明能写出更多的杰作,却偏偏走向了说教。这是多么大的误解啊。但最后俄罗斯还是很不幸地走上了那样一条不归路。这部书里多数人物都是势利、虚伪的市侩,就像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沼泽地带,而那几个可爱的令人着迷的人物,就像飘游其上的萤火,赋予了那个污浊至极的堕落世界以非凡的意味。乌烟瘴气的充满乏味势利小人和寡情薄义者的现实,永远常态的现实,或许也正因如此那稀少的萤火才会像星光一样获得了某种永恒的可能。

  • 1 伟大的伟 2015-11-22 18:14:42

    最近一直在加班,生活被挤压到只有睡觉和想睡觉。这么厚的书读了很久。这本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托尔斯泰关于俄法战争的看法以及爱情故事。战争的看法我是实在看不懂也不感兴趣。爱情的部分,有些部分有感动,这对于这么久远的书已经很难得。那时的人真是单纯得彻底。托翁是个好人,有情人都在一起了。

  • 1 judetheobscure 2012-05-19 13:38:04

    迄今为止最好的译本。

  • 1 MK™ 2020-07-07 10:10:41

    毁托尔斯泰呢

  • 0 蒋顾史 2012-05-07 22:46:18

    鼓足勇气,重新读《战争与和平》,考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

  • 0 油炸托克思 2013-08-23 22:27:31

    这种写作方式的确非常不“文学”,思想深度上其实是不错的,可惜如此拖沓的篇幅,必然不能尽善尽美,还是略有瑕疵,文体上,还有战争与情感描写的节奏把握上。

  • 0 fafner29 2014-01-06 19:17:35

    列夫托尔斯泰都用五年时间写下的著作我是何德何能竟然只用半年草草读完这本书呢……纵观全书,对于我来说还是读的太早了!太多深奥的东西我甚至都不能明白!就好比用一个小碗去装他写下的满满一缸的水!他写下的不单单是拿破仑和亚历山大的战争!更是历史的演变进程!借着战争这个跳板展现在我眼中的是一个硕大的宇宙!无论用什么样的言语我都无法评价这本书的博大!如果让我在年暮之时再读什么书,我想就选这本吧!(原谅我读书太慢,但又不仔细,不能完全明白书的意思。另外对于俄国人的名字实在拗口,时常已经分不清谁是谁了……)

  • 0 脑菇 2021-02-24 16:33:05

    感觉盛名难副啊(十九世纪附近那些作家是不是都爱好古典力学化学高等数学什么的,写个小说八分之一内容都是上述学科的各种演绎,肥肠野狐禅(战争与和平后面一会儿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一会儿分子间作用力,一会儿微积分,托勒密牛顿哥白尼,魔怔了(茨威格好像也沉迷各类化合作用(当时科学这么流行吗 晕特了

  • 0 带着书跑步 2020-06-19 20:16:43

    连读二遍,史诗级别的作品。原来一八一二序曲就是描述这次战争。

  • 0 叁识 2014-02-09 19:41:42

    没有什么是事件发生的独一无二的原因,而事件之所以必定会发生只是因为它必定会发生。打动人心,无与伦比的世界名著,伟大的托尔斯泰,写出人性与世态。

  • 0 史历黑 2019-07-21 09:29:25

    开篇就是宏大细腻、有条不紊的场面描写,大师就是大师。面要铺得广,还得沉得下去,《巨人的陨落》即便视域还要广阔,串联也很流畅,可面对这种玄铁重剑正面强攻,也仍然嫌乎取巧。关于瞬息万变战场的正面描述我在《巨人》还没读到,但《战争》的表现完全是小说手法的《遥远的桥》,面面俱到又详略得当,完全赋予了这两个滥调词以应有的尊严。读《战争》,就是想让自己明白《巨人》的那点儿朦胧模糊的欠缺到底在哪儿,看完第一段就明白了,然后越看越震撼。不单有战争与和平,还写了婚姻与爱情…看完《战争》,我仿佛面对天空的安德烈一样,感觉到自己的无比渺小…我被震撼了,我被升华了…托翁真是厉害!

  • 0 丘锦塘 2022-03-29 13:38:52

    战争中的和平

  • 0 当当今天想槟榔 2021-11-08 23:26:08

    在困倦微醺的状态下读完了,读完了又好像没读。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读过托尔斯泰,长大以后读了,觉得难怪小时候没读,原来就是不喜欢这种文学。人名太难记了

  • 0 船长阿道克 2022-06-10 22:40:15

    托尔斯泰的这本书陪伴了我很久,断断续续读了两三年的时间,像是在认真完成一件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事情。从年代上看,这部卷帙浩繁的小说以19世纪为舞台,描绘了当时的俄罗斯社会变迁,但主要人物对于人生的迷茫与思索,却从未显得过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面临着来自生活的种种难题,时而将其与书中人物的经历相对照,似乎总能从中得到些许慰藉。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安德烈,折服于他的高贵气质和深邃思想,同时也为他波折不断的爱情而叹息。此前读《娜塔莎之舞》,书中写到纳博科夫认为,托尔斯泰是“掀开窗帘的人”,他的笔触记录下俄罗斯的万事万物和民族特性。正如如此,托尔斯泰的著作显得极为厚重,缺少现代小说的轻盈之美,却有着大海般的深沉与平稳。

  • 0 申弗之 2022-06-05 21:47:21

    “我们信奉基督所赐予的善恶的尺度,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衡量的。哪里没有纯朴、善和真理,哪里就没有伟大。”

  • 0 君子有终 2023-08-14 23:52:25 浙江

    “只要还活着,就会有幸福。来日方长啊”

  • 0 浮舟 2023-05-29 14:20:06 广东

    最后一册结尾有点多余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