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印) 克里希那穆提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副标题: 二十世纪最卓越心灵导师的人生智慧觉醒课
译者: 宋颜
出版年: 2010-5
页数: 399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裝
丛书: 觉醒
ISBN: 9787229019433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副标题: 二十世纪最卓越心灵导师的人生智慧觉醒课
译者: 宋颜
出版年: 2010-5
页数: 399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裝
丛书: 觉醒
ISBN: 9787229019433
内容简介 · · · · · ·
《智慧的觉醒》是克里希那穆提智慧最全面的结集。 本书共分十一个部分,是克里希那穆提在美国、印度和欧洲等地演讲和谈话的结集,经由现场的录音磁带整理而成,基本都是其真实谈过的原话,具有极大的价值。除了对公众的演讲之外,本书还包括克里希那穆提与几位知名人士的对谈。演讲和谈话的主题涉及各个方面,包括老师的意义、传统与依赖、善与恶、看的艺术、自由、神圣、冲突、追求快乐、孤独、意识的碎片、恐惧、智慧和宗教生活等等。这些主题和谈话的内容始终围绕着“自我察觉”的精神内核,所关注的始终在于世界和社会的根本改变。
智慧的觉醒的创作者
· · · · · ·
-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20世纪最卓越、最伟大的心灵导师,被誉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他一生在印度和西方世界传播自己的思想和禅定方法,试图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其“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进入自由的了悟领域”和“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必须先改变个人意识才可以”等智慧和洞见,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地的人士。他的四十余本著作,全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集结而成,已经被译成四十七国语言出版。萧伯纳、赫胥黎、纪伯伦等名人对他崇拜有加。
目录 · · · · · ·
美国
第一章 不知道的状态 与雅各布?尼德尔曼教授的两次谈话
老师的角色
那种“不知道”的状态就是智慧。智慧可以在已知的领域中运作,也可以去它想去的其他地方活动。/3
内在的空间?传统和依赖
不依赖任何东西,外在的或内在的。别依赖任何东西。这不表示连邮差也不要依赖,而是指内心不依赖。/17
· · · · · · (更多)
第一章 不知道的状态 与雅各布?尼德尔曼教授的两次谈话
老师的角色
那种“不知道”的状态就是智慧。智慧可以在已知的领域中运作,也可以去它想去的其他地方活动。/3
内在的空间?传统和依赖
不依赖任何东西,外在的或内在的。别依赖任何东西。这不表示连邮差也不要依赖,而是指内心不依赖。/17
· · · · · · (更多)
美国
第一章 不知道的状态 与雅各布?尼德尔曼教授的两次谈话
老师的角色
那种“不知道”的状态就是智慧。智慧可以在已知的领域中运作,也可以去它想去的其他地方活动。/3
内在的空间?传统和依赖
不依赖任何东西,外在的或内在的。别依赖任何东西。这不表示连邮差也不要依赖,而是指内心不依赖。/17
第二章 思想的荒谬 纽约的三次演讲
内在革命
恐惧现在,恐惧未来,恐惧死亡,恐惧未知,恐惧无法满足,恐惧不被人爱,想要被爱——有这么多的恐惧,全都是思想机制造成的。所以思想既有合理性,也有荒谬性。/33
关系
置身于这一切混乱、仇恨、毁灭、污染,置身于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正在横行的世界,人类怎样能、你和我怎样能找到正确的关系?/45
宗教经验和冥想
一个人要是说“我知道”,这种人其实并不知道。一个人要是说“我已经体验了真理”,绝对不要信他。 /57
第三章 人类的挣扎 与艾伦?诺德的两次谈话
人类的挣扎
作为人类,我为什么把我身外的世界跟我内心的世界以及我试图了解的世界分开?我对那个世界一无所知,却投入了孤注一掷的希望。/69
善与恶
我们一旦主张存在绝对的恶,那种主张本身就是对善的否定。善意味着完全放弃自我。因为“我”总是引起分裂。 /83
印度
第四章 圣人与箴言 与斯瓦米?凡卡特桑那达的两次谈话
古鲁和寻道
古鲁能驱散别人的黑暗吗?人类为什么要寻找神或者真相?/95
《奥义书》中的四条“mahawakyas”。
你可能登上月球,你可能走得更远,登上金星、火星,登上所有的星球,但你永远都会带着自己。首先改变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不是首先——就是改变你自己。/113
第五章 心的品质 马德拉斯的三次演讲
看的艺术
要是从那个小角落往外观望,你是看不到的,你看不到世界在发生什么,你看不到绝望、焦虑、隐隐作痛的孤独,你看不到母亲的眼泪、妻子的眼泪、爱人的眼泪,看不到那些被杀害的人们的眼泪。/133
自由
要看那棵树,你必须从忧愁、焦虑、内疚中解脱出来。要看,你必须从知识中解脱出来。自由是心的一种品质,弃世和奉献都无法达到它。/140
神圣
你出于恐惧,出于这个传统不变的习惯赋予了它神圣的意义,你献身于你认为神圣的东西,听任它摆布。但,寺庙中的塑像并不比路边的一块石头更神圣。/149
第六章 活跃的当下 马德拉斯的四次对话
冲突
这是根本问题——活得没有冲突,却不迷糊。抛开概念生活需要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能量。/159
追求快乐
我发现我在哪里追求快乐,哪里就一定深藏着冷漠的根源。哦!请务必看到这一点! 天堂不在快乐中,快乐中只有冷漠和痛苦。/173
时间、空间和中心
只要它是个中心,它的空间就必定永远受限。 所以只要存在中心,空间就必定永远受到限制——就像一个住在监狱里的囚徒。他有在院子里散步的自由,但他永远是个囚徒。/188
根本问题
现在的生活、每天的生活是活跃的当下,永远是活跃的,当下的。因此,如果你试图用过去的东西即思想来了解当下的行为,那你根本不会明白。于是分裂就出现了,生活变成了冲突。/200
欧洲
第七章 不可衡量的境界 瑞士萨能的七次演讲
什么是你最高的志趣
你能认识到社会中的秩序只能由你而不是由其他人实现吗?我们对那样的秩序负有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改变我们的行为、思想以及生活方式来实现那样的秩序。/217
秩序
你的心处于完全的秩序中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要再进一步探究。没有人、没有老师、没有古鲁、没有救世主、没有哲学家能教给你什么是秩序。/226
我们能了解自己吗
你们可能会问心自由的意义是什么。其意义就是这样的心是没有冲突的,这样的心是彻底安静平和、没有暴力的,只有这等品质的心才能创造新的文化,新文化并不是跟旧文化争锋相对的,它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在其中我们不会有丝毫的冲突。/235
孤独
那个隔绝的“我”,其本身的结构和本质就是受限的,注定会造成分别,那个“我”难道会有任何热情?显然没有。它会对快乐有热情,这跟我们在谈论的热情是截然不同的。只有结束“我”,才会有热情。/245
思想和不可衡量的境界
在不断学习的心是没有恐惧的,也许只有那样的头脑才能探究那不可衡量的境界。/254
意志的行动和彻底转变所需的能量
要面对未知的东西,必须有最高形式的能量,有了那全然的能量,还会恐惧死亡吗?恐惧还会继续吗?只有当我抗拒、选择、运用意志时,才会害怕不存在,害怕活不了。/261
思想、智慧和不可衡量的境界
我们在生态上、社会上没有空间,我们的心也没有空间;我们没有空间的现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暴力。/270
第八章 智慧的种子 萨能的五次对话
意识的分裂
我现在面临着这个事实,即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分,或者不管我采取什么行动,都是意识内容的一部分。/283
智慧觉醒了吗
如果旧脑子明白了它永远无法了解自由,明白了它发现不了任何新东西,那份领悟正是智慧的种子,不是吗?那就是智慧。/296
恐惧
对于不知道的东西,思想能获得关于它的知识吗?所以会有恐惧。思想试图搞清楚未来,因为不知其内容,它就怕了。/306
恐惧、时间和意象
别再抱任何意象了!想清楚这个问题,应用到生活中,不要只是盲目接受,而是真正应用到生活中。质疑、应用并活出这个真理。然后我们就会发现,你有了一颗永不受伤的心,因为没什么可伤害的了。/317
智慧和宗教生活
联系着不可衡量的未知与已知的,就是智慧。这智慧跟佛教、跟禅、跟我或你都毫无关系,它跟权威或传统都绝无关系。那智慧你有了吗?/328
英国
第九章 冥想的心 布洛克伍德的两次演讲
认识思想和意象的关系
人类的心要求从内疚、痛苦、混乱和无休止的战争及暴力中解脱出来,而思想却无法带来自由。它可以编织自由的概念,但那并不是自由。/339
冥想的心和无解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衡量的世界,我们背负着那个世界,却想进入另一个根本不可衡量的世界。冥想就是看到实然并超越它。当头脑、身体和心灵真正安静和谐时,也就是当头脑、身体和心灵完全合二为一时,我们就会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348
第十章 “我”是暴力的 布洛克伍德的一次小组讨论
暴力和“我”
心领悟到这个“我”就是痛苦的根源了吗?心——如果你们想用“智慧”这个词也可以——看到了暴力的整个版图,看到了一切错综复杂,观察到了这一切,这个心说:那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于是现在心就问:可以无“我”地生活吗?/361
第十一章 智慧的觉醒 与大卫?博姆教授的谈话
论智慧
智慧洞察事情的谬误。思想如果摆脱了这些谬误,它就不再是原来的思想。然后它就开始与智慧携手平行。/379
· · · · · · (收起)
第一章 不知道的状态 与雅各布?尼德尔曼教授的两次谈话
老师的角色
那种“不知道”的状态就是智慧。智慧可以在已知的领域中运作,也可以去它想去的其他地方活动。/3
内在的空间?传统和依赖
不依赖任何东西,外在的或内在的。别依赖任何东西。这不表示连邮差也不要依赖,而是指内心不依赖。/17
第二章 思想的荒谬 纽约的三次演讲
内在革命
恐惧现在,恐惧未来,恐惧死亡,恐惧未知,恐惧无法满足,恐惧不被人爱,想要被爱——有这么多的恐惧,全都是思想机制造成的。所以思想既有合理性,也有荒谬性。/33
关系
置身于这一切混乱、仇恨、毁灭、污染,置身于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正在横行的世界,人类怎样能、你和我怎样能找到正确的关系?/45
宗教经验和冥想
一个人要是说“我知道”,这种人其实并不知道。一个人要是说“我已经体验了真理”,绝对不要信他。 /57
第三章 人类的挣扎 与艾伦?诺德的两次谈话
人类的挣扎
作为人类,我为什么把我身外的世界跟我内心的世界以及我试图了解的世界分开?我对那个世界一无所知,却投入了孤注一掷的希望。/69
善与恶
我们一旦主张存在绝对的恶,那种主张本身就是对善的否定。善意味着完全放弃自我。因为“我”总是引起分裂。 /83
印度
第四章 圣人与箴言 与斯瓦米?凡卡特桑那达的两次谈话
古鲁和寻道
古鲁能驱散别人的黑暗吗?人类为什么要寻找神或者真相?/95
《奥义书》中的四条“mahawakyas”。
你可能登上月球,你可能走得更远,登上金星、火星,登上所有的星球,但你永远都会带着自己。首先改变你自己!改变你自己——不是首先——就是改变你自己。/113
第五章 心的品质 马德拉斯的三次演讲
看的艺术
要是从那个小角落往外观望,你是看不到的,你看不到世界在发生什么,你看不到绝望、焦虑、隐隐作痛的孤独,你看不到母亲的眼泪、妻子的眼泪、爱人的眼泪,看不到那些被杀害的人们的眼泪。/133
自由
要看那棵树,你必须从忧愁、焦虑、内疚中解脱出来。要看,你必须从知识中解脱出来。自由是心的一种品质,弃世和奉献都无法达到它。/140
神圣
你出于恐惧,出于这个传统不变的习惯赋予了它神圣的意义,你献身于你认为神圣的东西,听任它摆布。但,寺庙中的塑像并不比路边的一块石头更神圣。/149
第六章 活跃的当下 马德拉斯的四次对话
冲突
这是根本问题——活得没有冲突,却不迷糊。抛开概念生活需要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能量。/159
追求快乐
我发现我在哪里追求快乐,哪里就一定深藏着冷漠的根源。哦!请务必看到这一点! 天堂不在快乐中,快乐中只有冷漠和痛苦。/173
时间、空间和中心
只要它是个中心,它的空间就必定永远受限。 所以只要存在中心,空间就必定永远受到限制——就像一个住在监狱里的囚徒。他有在院子里散步的自由,但他永远是个囚徒。/188
根本问题
现在的生活、每天的生活是活跃的当下,永远是活跃的,当下的。因此,如果你试图用过去的东西即思想来了解当下的行为,那你根本不会明白。于是分裂就出现了,生活变成了冲突。/200
欧洲
第七章 不可衡量的境界 瑞士萨能的七次演讲
什么是你最高的志趣
你能认识到社会中的秩序只能由你而不是由其他人实现吗?我们对那样的秩序负有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改变我们的行为、思想以及生活方式来实现那样的秩序。/217
秩序
你的心处于完全的秩序中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要再进一步探究。没有人、没有老师、没有古鲁、没有救世主、没有哲学家能教给你什么是秩序。/226
我们能了解自己吗
你们可能会问心自由的意义是什么。其意义就是这样的心是没有冲突的,这样的心是彻底安静平和、没有暴力的,只有这等品质的心才能创造新的文化,新文化并不是跟旧文化争锋相对的,它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在其中我们不会有丝毫的冲突。/235
孤独
那个隔绝的“我”,其本身的结构和本质就是受限的,注定会造成分别,那个“我”难道会有任何热情?显然没有。它会对快乐有热情,这跟我们在谈论的热情是截然不同的。只有结束“我”,才会有热情。/245
思想和不可衡量的境界
在不断学习的心是没有恐惧的,也许只有那样的头脑才能探究那不可衡量的境界。/254
意志的行动和彻底转变所需的能量
要面对未知的东西,必须有最高形式的能量,有了那全然的能量,还会恐惧死亡吗?恐惧还会继续吗?只有当我抗拒、选择、运用意志时,才会害怕不存在,害怕活不了。/261
思想、智慧和不可衡量的境界
我们在生态上、社会上没有空间,我们的心也没有空间;我们没有空间的现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暴力。/270
第八章 智慧的种子 萨能的五次对话
意识的分裂
我现在面临着这个事实,即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分,或者不管我采取什么行动,都是意识内容的一部分。/283
智慧觉醒了吗
如果旧脑子明白了它永远无法了解自由,明白了它发现不了任何新东西,那份领悟正是智慧的种子,不是吗?那就是智慧。/296
恐惧
对于不知道的东西,思想能获得关于它的知识吗?所以会有恐惧。思想试图搞清楚未来,因为不知其内容,它就怕了。/306
恐惧、时间和意象
别再抱任何意象了!想清楚这个问题,应用到生活中,不要只是盲目接受,而是真正应用到生活中。质疑、应用并活出这个真理。然后我们就会发现,你有了一颗永不受伤的心,因为没什么可伤害的了。/317
智慧和宗教生活
联系着不可衡量的未知与已知的,就是智慧。这智慧跟佛教、跟禅、跟我或你都毫无关系,它跟权威或传统都绝无关系。那智慧你有了吗?/328
英国
第九章 冥想的心 布洛克伍德的两次演讲
认识思想和意象的关系
人类的心要求从内疚、痛苦、混乱和无休止的战争及暴力中解脱出来,而思想却无法带来自由。它可以编织自由的概念,但那并不是自由。/339
冥想的心和无解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衡量的世界,我们背负着那个世界,却想进入另一个根本不可衡量的世界。冥想就是看到实然并超越它。当头脑、身体和心灵真正安静和谐时,也就是当头脑、身体和心灵完全合二为一时,我们就会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348
第十章 “我”是暴力的 布洛克伍德的一次小组讨论
暴力和“我”
心领悟到这个“我”就是痛苦的根源了吗?心——如果你们想用“智慧”这个词也可以——看到了暴力的整个版图,看到了一切错综复杂,观察到了这一切,这个心说:那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于是现在心就问:可以无“我”地生活吗?/361
第十一章 智慧的觉醒 与大卫?博姆教授的谈话
论智慧
智慧洞察事情的谬误。思想如果摆脱了这些谬误,它就不再是原来的思想。然后它就开始与智慧携手平行。/37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人内心不分裂,不支离破碎,才算一个真正的个体。 危机不在外部世界,而在意识本身。直到我们了解了这个危机,不是表面了解,不是听从某些哲学家的论调,而是自己通过探究它、检查它,真正深刻地了解它,我们才能实现一些改变。我们关心心理上的革命,只有人与人之间存在正确的关系时,这样的革命才会发生。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生活在野心、贪婪、恐惧、渴求成功如此等等的世界中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要有一颗喜欢竞争、野心勃勃、奋斗、比较、模仿的心,这样的心是不可能爱的。 爱当中是没有悲伤的。 我们必须自己搞清楚死亡意味着什么,然后就不会有恐惧了。 独立意味着心理上不依赖他人,不执着任何人,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爱,爱并不是执着。独立意味着内心深处没有任何恐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冲突。 我的关系只在当下,而不在过去,因为如果我的关系植根于过去,我就跟当下失去了联系。秩序意味着处于自由当中的行为。自由意味着爱而不是快乐。如果我们观察了这一切,就会非常清楚地看到,不可思议的绝对秩序是存在的。 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去看、去听。 要活得彻底、充分,就不能被过去干扰。 现在的生活、每天的生活是活跃的当下,永远是活跃的,当下的。 拥有能量、动力和热情,那就是唯一的生活之道。 我们在生态上、社会上没有空间,我们的心也就没有空间。我们没有空间的现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暴力。 我们喋喋不休的头脑里塞满了知识、谣言和观点,几乎毫无空间。 必须有广阔的空间和寂静,因为如果有那样的空间和寂静,美就来了,爱就出现了。 每一个因、每一个果,改变着下一个因、下一个果。既然生活是这样的,还有任何出乎意料的、偶然的随机事件吗? 我们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恐惧,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不管我们要逃开它还是企图克服它、对抗它、增长勇气,诸如此类,恐惧仍然在那里。 我的整个存在对明天的不确定、不安全的反应,就是恐惧。 执着于信仰、公...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0页 -
满脑子都是别人的知识的人才会觉得难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觉醒(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与生活相遇》《唤醒内在的智慧》《战胜内心的恐惧》《人类的未来》《探索与洞察》
等
。
喜欢读"智慧的觉醒"的人也喜欢 · · · · · ·
智慧的觉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一颗自由且永不破碎的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直想看克里希那穆提的《智慧的觉醒》,但没找到特别好的翻译本,就拿《内在的重生》翻了翻。 他的书没有完整的,这本书依旧属于他拼拼凑凑的演讲发言记录。所以读起来段落有些略为重复和混乱。但不影响从这本书获取足够的养分。 克真的是一个很感应的哲学大家,甚至算不上哲... (展开)>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怎么看? | 来自一杯风三分秋 | 2018-06-23 23:40:20 | |
豆瓣千年难见的10分书,好多好多托 | 来自喵呜 | 19 回应 | 2014-05-23 17:44:19 |
继 智慧的觉醒 后 重庆出版社又推出 新一本克氏书... | 来自小小 | 2014-05-23 17:42:4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HarperOne (1987)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15)8.4分 52人读过
-
重庆出版社 (2025)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克里希那穆提的书 (王涛)
- 身心灵成长 (蝶、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智慧的觉醒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王 之 瞳 2012-03-22 19:14:27
“必须”“应该”“都”“皆”……这种词语略多。奥修之前,尚有佛陀;奥修之后,鲜有觉者。。。
0 有用 无限灌城 2012-02-07 14:47:47
圣贤对我的影响,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西方最推崇的现代印度圣贤
1 有用 不觉晓 2012-02-13 12:57:47
是中文版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中翻译水平很高的一本。内容比已经出版的其他本略难。
0 有用 Thea 2011-10-30 20:10:36
我就是这么无可救药地喜欢着所有纯粹的东西。
0 有用 TJB 2013-01-25 14:55:55
克里希那穆提这种人,我可以说我还没看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