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李丽颖
出版年: 2010年
页数: 198
定价: 2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国外经典教材系列
ISBN: 9787300116945
内容简介 · · · · · ·
《创造性的采访(第3版)》运用大量案例和插图,结合作者多年来新闻采访实践和教学的经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成功地策划和准备采访,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如何营造和谐友善的采访气氛,如何借助电子手段进行采访等等。书中深入探讨了“采访的伦理道德”这个业内人士多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还就如何将采访转化为报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建议。此书已被美国许多新闻院校采用为专业教材,并被列为新闻记者的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 · · · · ·
肯·梅茨勒,1956年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大学,获新闻学学士学位,之后做过五年新闻记者。1961年获美国西北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同年开始在大学里任教。现任俄勒冈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教授。梅茨勒教授于1972年开始教授新闻采访课程,曾经在世界多个城市主持召开学术研讨会,讨论新闻采访和信息采集的各类方法。主要作品有《创造性的采访》等。《创造性的采访》多年来一直被美国务:大院校的新闻院系作为专业教材使用。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创造性的采访"的人也喜欢 · · · · · ·
创造性的采访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创造性的采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什么是创造性的采访?(附全书精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独居江南 一直很向往记者这个职业,因为可以通过新闻采访,接触到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的人。和天天坐在格子间的白领比起来,记者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社会。但我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实践,于是买了这本《创造性的采访》一探究竟。 何为采访?如何做采访策划?采访的具体步... (展开)> 更多书评 5篇
-
蓝歌 (水色苍穹)
如果想让对方在回答中使用比喻,尝试先在自己的提问和评论中也使用比喻。 问:长官大人,您目前的处境可以说是朝不保夕……你肯定会感到孤独,像是坐在一座孤岛的冰山上,而周围是汹涌的波涛。 答:不,更像是坐在汽油桶上点燃一支香烟。 如果长官的回答是“是的,这个比喻不错——坐在冰山上。”你就不能在报道中引用他的话了,因为这话本不出自他口。于是你还得继续在提问中使用比喻,等待对方回答中比喻的出现。 还可以用其...2021-10-12 11:03:48
如果想让对方在回答中使用比喻,尝试先在自己的提问和评论中也使用比喻。
问:长官大人,您目前的处境可以说是朝不保夕……你肯定会感到孤独,像是坐在一座孤岛的冰山上,而周围是汹涌的波涛。
答:不,更像是坐在汽油桶上点燃一支香烟。
如果长官的回答是“是的,这个比喻不错——坐在冰山上。”你就不能在报道中引用他的话了,因为这话本不出自他口。于是你还得继续在提问中使用比喻,等待对方回答中比喻的出现。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获取比较生动的回答。“能不能用一句得克萨斯州的古老谚语来概括这一幕?……能评价一下这件事吗?你准备怎么向9岁的女儿解释这件事?……你所描述的一切听起来像是复杂的强手棋游戏——你是赢家还是输家?”
回应 2021-10-12 11:03:48 -
如果你需要的是坦诚——是人性化的反应,而不是有防御倾向的夸大和虚假的外在敷衍——那么就尝试在对话中暴露一下自己。 为了追求采访技巧的完美而做的努力,往往容易破坏采访的坦诚性。谈话时最好就轧制油两个人,这种放松的非正式场景使得人性的多方面得以展现。最好的记者往往能够从被访者的人性化回答中,品出其出人意料的成分,并且在适当地时候把它传达给听众。 有时你的却会发现记者与你保持着距离并且充满敌意——可能...
2021-02-24 22:40:24
如果你需要的是坦诚——是人性化的反应,而不是有防御倾向的夸大和虚假的外在敷衍——那么就尝试在对话中暴露一下自己。 为了追求采访技巧的完美而做的努力,往往容易破坏采访的坦诚性。谈话时最好就轧制油两个人,这种放松的非正式场景使得人性的多方面得以展现。最好的记者往往能够从被访者的人性化回答中,品出其出人意料的成分,并且在适当地时候把它传达给听众。 引自第2页 有时你的却会发现记者与你保持着距离并且充满敌意——可能他们认为这就是面对名人和政府高层官员时应该采取的态度。但大多数人会对平和、友好的提问方式报以最大限度的真诚。记者们经常以敌对的方式发问,但通过对提问技巧的研究表明,不带个人判断的提问方法对于增强对方的信赖和坦诚,作用是最为明显的。它说明你不是来做判断的,来讨论的,来破坏的,而是来倾听的,来核对事实的,来学习的。当采访对象发现你不是以法官或陪审员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了解“人类事务”时,他们就会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坦诚。 引自第2页 “我问了一个问题,我得到的回答出乎意料——我真的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 该说:“你的回答真棒!请说得具体点儿,好吗?” 引自第3页 应对沉默寡言的采访对象,有个讨巧的方法——由于大多数人都会对某种特定的事情感兴趣——比方说政治、体育、投资、钓鱼、旅行等,从中找到共同的兴趣点,会有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 引自第4页 好的采访必备的三个因素:好奇心、倾听和做作业。 引自第5页 对采访准备得越充分,就越容易在现场即兴草拟出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在采访中的倾听和思考,并能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引自第6页 只有具体细节才能营造出戏剧化和冲击力。 对一个酒鬼戒酒以后的采访:“你认为嗜酒是不是一种疾病?”这样的提问只会让采访对象的回答同样抽象和无聊。相对而言,记者所需的是支撑抽象的具体细节。 以上问题如果变成“能不能谈谈你在嗜酒的15年中总共喝掉了多少酒精” 引自第6页 倾听型记者真正地在倾听。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问题——外部的,内在的,与它相关的,以及关于此问题还要不要和其他的什么人聊一聊,等等。 引自第7页 回应 2021-02-24 22:40:24 -
我们仍然在谈论用泼咖啡的办法来赢得采访对象更多信任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蕴含着一个采访真理——如果你希望采访对象说出他们的弱点,就要先表现出自己的弱点。 采访不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有时甚至是赤脚人之间的交谈。 它非常有趣。它鼓励你去结识陌生人——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结识在平常环境下你不可能结识的人们,有在位的国王,也有监狱里的囚犯。 以至于现在,我在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当记者,总感觉日常生...
2021-02-24 22:32:33
我们仍然在谈论用泼咖啡的办法来赢得采访对象更多信任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蕴含着一个采访真理——如果你希望采访对象说出他们的弱点,就要先表现出自己的弱点。 引自第2页 采访不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有时甚至是赤脚人之间的交谈。 它非常有趣。它鼓励你去结识陌生人——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结识在平常环境下你不可能结识的人们,有在位的国王,也有监狱里的囚犯。 引自第2页 以至于现在,我在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当记者,总感觉日常生活和工作是截然分开的,哪怕明明是在同一座城市,我却感觉自己完全是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常常一觉醒来,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也不知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在做些什么事情。
回应 2021-02-24 22:32:33
-
向恩娆 (爷爷说 要拼命读书)
只有在A说服B相信他或她所说的话是真的时候,交流才是成功的。 只有当B能让A说出他或她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同时并不在意B是否相信时,交流才是成功的。 优秀的记者一定要在满足采访双方的自尊心上做努力。 我们曾经把新闻采访称作“代表背后的观众,为收集信息而进行的谈话”。 创造性采访的定义为“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 创造性的采访包括两点。首先,它要...2012-09-11 11:28:11
只有在A说服B相信他或她所说的话是真的时候,交流才是成功的。 只有当B能让A说出他或她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同时并不在意B是否相信时,交流才是成功的。 优秀的记者一定要在满足采访双方的自尊心上做努力。 我们曾经把新闻采访称作“代表背后的观众,为收集信息而进行的谈话”。 创造性采访的定义为“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 创造性的采访包括两点。首先,它要以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来促成较高程度的知晓;其次,在采访中追求人性化和戏剧性的成分,例如,描述处于冲突中的一个人物,而该冲突在经历了一件乃至更多的戏剧性事件后得到了解决。<原文开始></原文结束>
回应 2012-09-11 11:28:11 -
蓝歌 (水色苍穹)
如果想让对方在回答中使用比喻,尝试先在自己的提问和评论中也使用比喻。 问:长官大人,您目前的处境可以说是朝不保夕……你肯定会感到孤独,像是坐在一座孤岛的冰山上,而周围是汹涌的波涛。 答:不,更像是坐在汽油桶上点燃一支香烟。 如果长官的回答是“是的,这个比喻不错——坐在冰山上。”你就不能在报道中引用他的话了,因为这话本不出自他口。于是你还得继续在提问中使用比喻,等待对方回答中比喻的出现。 还可以用其...2021-10-12 11:03:48
如果想让对方在回答中使用比喻,尝试先在自己的提问和评论中也使用比喻。
问:长官大人,您目前的处境可以说是朝不保夕……你肯定会感到孤独,像是坐在一座孤岛的冰山上,而周围是汹涌的波涛。
答:不,更像是坐在汽油桶上点燃一支香烟。
如果长官的回答是“是的,这个比喻不错——坐在冰山上。”你就不能在报道中引用他的话了,因为这话本不出自他口。于是你还得继续在提问中使用比喻,等待对方回答中比喻的出现。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获取比较生动的回答。“能不能用一句得克萨斯州的古老谚语来概括这一幕?……能评价一下这件事吗?你准备怎么向9岁的女儿解释这件事?……你所描述的一切听起来像是复杂的强手棋游戏——你是赢家还是输家?”
回应 2021-10-12 11:03:48 -
如果你需要的是坦诚——是人性化的反应,而不是有防御倾向的夸大和虚假的外在敷衍——那么就尝试在对话中暴露一下自己。 为了追求采访技巧的完美而做的努力,往往容易破坏采访的坦诚性。谈话时最好就轧制油两个人,这种放松的非正式场景使得人性的多方面得以展现。最好的记者往往能够从被访者的人性化回答中,品出其出人意料的成分,并且在适当地时候把它传达给听众。 有时你的却会发现记者与你保持着距离并且充满敌意——可能...
2021-02-24 22:40:24
如果你需要的是坦诚——是人性化的反应,而不是有防御倾向的夸大和虚假的外在敷衍——那么就尝试在对话中暴露一下自己。 为了追求采访技巧的完美而做的努力,往往容易破坏采访的坦诚性。谈话时最好就轧制油两个人,这种放松的非正式场景使得人性的多方面得以展现。最好的记者往往能够从被访者的人性化回答中,品出其出人意料的成分,并且在适当地时候把它传达给听众。 引自第2页 有时你的却会发现记者与你保持着距离并且充满敌意——可能他们认为这就是面对名人和政府高层官员时应该采取的态度。但大多数人会对平和、友好的提问方式报以最大限度的真诚。记者们经常以敌对的方式发问,但通过对提问技巧的研究表明,不带个人判断的提问方法对于增强对方的信赖和坦诚,作用是最为明显的。它说明你不是来做判断的,来讨论的,来破坏的,而是来倾听的,来核对事实的,来学习的。当采访对象发现你不是以法官或陪审员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了解“人类事务”时,他们就会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坦诚。 引自第2页 “我问了一个问题,我得到的回答出乎意料——我真的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 该说:“你的回答真棒!请说得具体点儿,好吗?” 引自第3页 应对沉默寡言的采访对象,有个讨巧的方法——由于大多数人都会对某种特定的事情感兴趣——比方说政治、体育、投资、钓鱼、旅行等,从中找到共同的兴趣点,会有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 引自第4页 好的采访必备的三个因素:好奇心、倾听和做作业。 引自第5页 对采访准备得越充分,就越容易在现场即兴草拟出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在采访中的倾听和思考,并能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引自第6页 只有具体细节才能营造出戏剧化和冲击力。 对一个酒鬼戒酒以后的采访:“你认为嗜酒是不是一种疾病?”这样的提问只会让采访对象的回答同样抽象和无聊。相对而言,记者所需的是支撑抽象的具体细节。 以上问题如果变成“能不能谈谈你在嗜酒的15年中总共喝掉了多少酒精” 引自第6页 倾听型记者真正地在倾听。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问题——外部的,内在的,与它相关的,以及关于此问题还要不要和其他的什么人聊一聊,等等。 引自第7页 回应 2021-02-24 22:40:24
-
蓝歌 (水色苍穹)
如果想让对方在回答中使用比喻,尝试先在自己的提问和评论中也使用比喻。 问:长官大人,您目前的处境可以说是朝不保夕……你肯定会感到孤独,像是坐在一座孤岛的冰山上,而周围是汹涌的波涛。 答:不,更像是坐在汽油桶上点燃一支香烟。 如果长官的回答是“是的,这个比喻不错——坐在冰山上。”你就不能在报道中引用他的话了,因为这话本不出自他口。于是你还得继续在提问中使用比喻,等待对方回答中比喻的出现。 还可以用其...2021-10-12 11:03:48
如果想让对方在回答中使用比喻,尝试先在自己的提问和评论中也使用比喻。
问:长官大人,您目前的处境可以说是朝不保夕……你肯定会感到孤独,像是坐在一座孤岛的冰山上,而周围是汹涌的波涛。
答:不,更像是坐在汽油桶上点燃一支香烟。
如果长官的回答是“是的,这个比喻不错——坐在冰山上。”你就不能在报道中引用他的话了,因为这话本不出自他口。于是你还得继续在提问中使用比喻,等待对方回答中比喻的出现。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获取比较生动的回答。“能不能用一句得克萨斯州的古老谚语来概括这一幕?……能评价一下这件事吗?你准备怎么向9岁的女儿解释这件事?……你所描述的一切听起来像是复杂的强手棋游戏——你是赢家还是输家?”
回应 2021-10-12 11:03:48 -
如果你需要的是坦诚——是人性化的反应,而不是有防御倾向的夸大和虚假的外在敷衍——那么就尝试在对话中暴露一下自己。 为了追求采访技巧的完美而做的努力,往往容易破坏采访的坦诚性。谈话时最好就轧制油两个人,这种放松的非正式场景使得人性的多方面得以展现。最好的记者往往能够从被访者的人性化回答中,品出其出人意料的成分,并且在适当地时候把它传达给听众。 有时你的却会发现记者与你保持着距离并且充满敌意——可能...
2021-02-24 22:40:24
如果你需要的是坦诚——是人性化的反应,而不是有防御倾向的夸大和虚假的外在敷衍——那么就尝试在对话中暴露一下自己。 为了追求采访技巧的完美而做的努力,往往容易破坏采访的坦诚性。谈话时最好就轧制油两个人,这种放松的非正式场景使得人性的多方面得以展现。最好的记者往往能够从被访者的人性化回答中,品出其出人意料的成分,并且在适当地时候把它传达给听众。 引自第2页 有时你的却会发现记者与你保持着距离并且充满敌意——可能他们认为这就是面对名人和政府高层官员时应该采取的态度。但大多数人会对平和、友好的提问方式报以最大限度的真诚。记者们经常以敌对的方式发问,但通过对提问技巧的研究表明,不带个人判断的提问方法对于增强对方的信赖和坦诚,作用是最为明显的。它说明你不是来做判断的,来讨论的,来破坏的,而是来倾听的,来核对事实的,来学习的。当采访对象发现你不是以法官或陪审员的身份而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了解“人类事务”时,他们就会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坦诚。 引自第2页 “我问了一个问题,我得到的回答出乎意料——我真的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 该说:“你的回答真棒!请说得具体点儿,好吗?” 引自第3页 应对沉默寡言的采访对象,有个讨巧的方法——由于大多数人都会对某种特定的事情感兴趣——比方说政治、体育、投资、钓鱼、旅行等,从中找到共同的兴趣点,会有助于谈话的顺利进行。 引自第4页 好的采访必备的三个因素:好奇心、倾听和做作业。 引自第5页 对采访准备得越充分,就越容易在现场即兴草拟出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在采访中的倾听和思考,并能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引自第6页 只有具体细节才能营造出戏剧化和冲击力。 对一个酒鬼戒酒以后的采访:“你认为嗜酒是不是一种疾病?”这样的提问只会让采访对象的回答同样抽象和无聊。相对而言,记者所需的是支撑抽象的具体细节。 以上问题如果变成“能不能谈谈你在嗜酒的15年中总共喝掉了多少酒精” 引自第6页 倾听型记者真正地在倾听。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问题——外部的,内在的,与它相关的,以及关于此问题还要不要和其他的什么人聊一聊,等等。 引自第7页 回应 2021-02-24 22:40:24 -
我们仍然在谈论用泼咖啡的办法来赢得采访对象更多信任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蕴含着一个采访真理——如果你希望采访对象说出他们的弱点,就要先表现出自己的弱点。 采访不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有时甚至是赤脚人之间的交谈。 它非常有趣。它鼓励你去结识陌生人——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结识在平常环境下你不可能结识的人们,有在位的国王,也有监狱里的囚犯。 以至于现在,我在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当记者,总感觉日常生...
2021-02-24 22:32:33
我们仍然在谈论用泼咖啡的办法来赢得采访对象更多信任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志,蕴含着一个采访真理——如果你希望采访对象说出他们的弱点,就要先表现出自己的弱点。 引自第2页 采访不过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有时甚至是赤脚人之间的交谈。 它非常有趣。它鼓励你去结识陌生人——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结识在平常环境下你不可能结识的人们,有在位的国王,也有监狱里的囚犯。 引自第2页 以至于现在,我在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当记者,总感觉日常生活和工作是截然分开的,哪怕明明是在同一座城市,我却感觉自己完全是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常常一觉醒来,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也不知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在做些什么事情。
回应 2021-02-24 22:32:33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2014年中山大学新闻学考研书目 (焚香玉册)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课程教材与参考书目 (dellizheng)
- 中大传播,不疯魔不成活 (沧澜落雪)
- 新闻学专业本科生阅读书目 (白兔糖)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创造性的采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Violet^ 2016-04-10 09:23:33
一本不像教科书的教科书,非常好看
0 有用 解梦士多店 2012-08-27 10:41:11
第一次读完是第一次采访的前一天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收效不错...温故而知新,感觉每次做采访前都得温习一下重点
0 有用 苦丁茶 2011-09-07 22:11:31
美版的教材受不鸟啊
0 有用 杜若洲 2012-11-23 23:36:45
创造性采访的定义为“代表背后的观众,双方以对话的形式来交换信息,以达到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达到的知晓程度。”外国的教学书果然平易近人得多,有趣实例不断,语言幽默,中国什么时候也能以这样的书作为教学呢?
0 有用 FPPP 2018-04-02 13:05:38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0 有用 Shuen 2021-11-14 00:06:58
好好做笔记!
0 有用 今天写稿子了吗 2021-09-22 18:57:51
简单直接清晰
0 有用 史内克 2021-09-11 18:15:41
好书,就是有点老
0 有用 印地安老斑鸠 2021-08-09 09:38:47
从准备到首尾,较完备地介绍了“采访”的基本步骤;也有实现“创造性”的切实建议。美中不足的是案例不够多,没有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篇目。对于接触“访谈”越来越早的社科学子,前半本会很有帮助
0 有用 Irene 2021-06-30 22:54:35
好歹也是教科书吧,神圣的烟雾是怎么翻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