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彙校彙評》的原文摘录

  • 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齐省堂本评语:求官交友不过“富贵功名”四字中事耳。 (查看原文)
    Hushnore 2赞 2014-02-15 15:04:21
    —— 引自第5页
  •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一首詞,也是一個老生常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捨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自古及今,那一個是看得破的!(頁1) (查看原文)
    常輝 Tsuneki 1赞 2023-09-07 01:51:39
    —— 引自章节: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 元人雜劇開卷率有楔子。楔子者,借他事以引起所記之事也。然與本事毫不相涉,則是庸手俗筆;隨意填凑,何以見筆墨之秒乎?作者以史漢才作爲稗官,觀楔子一卷,全書之血脈經絡無不貫穿玲瓏,真是不肯浪費筆墨。(頁23) (查看原文)
    常輝 Tsuneki 1赞 2023-09-07 01:51:39
    —— 引自章节: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 開手就把《外史》中絕無之一人寫作全書楔子,寄慨不少。(頁24) (查看原文)
    常輝 Tsuneki 1赞 2023-09-07 01:51:39
    —— 引自章节: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 秦老是極有情的人,卻不讀書,不做官,而不害其爲正人君子。作者於此寄慨不少。(頁24) (查看原文)
    常輝 Tsuneki 1赞 2023-09-07 01:51:39
    —— 引自章节: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 孤是一個粗鹵漢子,今得見先生儒者氣象,不覺功利之見頓消。(頁19) (查看原文)
    常輝 Tsuneki 1赞 2023-09-07 01:51:39
    —— 引自章节: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 天一、二評:非瞞秦老也,蓋有難言者。〇約評:非難言也,只因鄉間眼界小,恐哄動衆人耳,如此纔是真隱。(頁19) (查看原文)
    常輝 Tsuneki 1赞 2023-09-07 01:51:39
    —— 引自章节: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 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且不说那灵隐的幽深,天竺的清雅,只这出了钱塘门,过圣因寺,上了苏堤,中间是金沙港,转过去就望见雷峰塔,到了净慈寺,有十多里路,真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处是金粉楼台,一处是竹篱茅舍,一处是桃柳争妍,一处是桑麻遍野。那些卖酒的青簾高扬,卖茶的红炭满炉,士女游人,络绎不绝,真不数“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到西湖沿上牌楼跟前坐下。见那一船一船乡下妇女来烧香的,都梳着挑鬓头,也有穿蓝的,也有穿青绿衣裳的,年纪小的都穿些红绸单裙子 (查看原文)
    隐川 1赞 2020-03-11 11:54:53
    —— 引自章节: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 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尽夜不绝。城里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寺,到如今,何止四千八百寺! 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到晚来,两边酒楼上明角灯,每条街上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带灯笼。 那秦淮河到了有月色的时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细吹细长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齐喷出来,和河里的月色烟逛合成一片,望着如阆苑仙人,瑶宫仙女。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袨服,招接四方游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查看原文)
    隐川 4回复 2020-03-21 11:53:42
    —— 引自章节: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 虽不是我作的,却也不是人作的。黄评:是狗作的。 (查看原文)
    寒花 2013-04-09 21:46:28
    —— 引自章节:第二回
  • 蓋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原有一種不食烟火之人,難與世間人同其嗜好耳。 (查看原文)
    程竹 2023-10-03 10:08:33
    —— 引自章节: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