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如果有机会,真想和这个人见见面,看看他的工作室,和他谈谈话。”——林怡芬
这本书所介绍的十二位大师,他们共同的特色都是低调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不哗众取宠,不追求流行,甚至不接受主流媒体采访。但是,他们的创意与思考方向,在业界都是先驱的代表。更值得学习的是,他们的设计都不只是为了表现自己而已,如何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便利,内在更加丰富,才是他们创作的原意。
作者简介 · · · · · ·
林怡芬,Tokyo designer college毕业。2000年起以插画创作为主。作品主要发表于出版、广告、杂志、商品设计等。代表作品有台北101MALL形象广告插画,7-11 I-cash卡,台湾诚品书店外观视觉插画和制品插画等。与VOGUE,ELLE,诚品好读等杂志合作。出版绘本《橄榄色屋顶公寓305室》获得2007年台湾出版金鼎奖“最佳插画奖”。另外也出版《one day》等笔记书数本。作品收录于日本玄光社“Fashion Illustration File”之中,曾于台北、东京举办过多次展览。目前工作以台湾与日本两地为主。网站:www.efen.com.tw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松浦弥太郎谈起好的杂志和书的条件,他认为好的作品是要诚实地将自己表现出来,不管是好或不好的一面都要表现出来,如果尽是表现美好的一面,会使人感觉不实在,也就没有办法信任这个人。 现在的《生活手帖》,和花森安治创刊时一样,使用插画作为杂志的封面,从上任以来的每一期都是使用插画家仲条义正的作品。仲条义正是一位六十多岁有相当经验的美术家,作品颜色协调稳定,让人看起来很舒服,但空间经常是带点抽象不寻常的景色。松浦弥太郎形容仲条义正的作品同时具有正常和非常态的两种要素,和《生活手帖》的精神是符合的,他觉得好的创作是正常的部分要占百分之九十,不正常占百分之十。 “花森安治时代的《生活手帖》,其实也是拥有许多非常态的部分,比如介绍烤土司,杂志就实验了六十种烤土司的方法,也就是这样才变成一本有趣的杂志。而后来大家太认真想要做出一本一般化、受欢迎的杂志,才会让杂志变得越来越无趣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7页 -
做过古董买卖、书商、文字工作者,而现在是《生活手帖》总编辑的松浦弥太郎说,他五十岁后的梦想是上大学。“我连高中都没有念毕业,也没有上过大学。年轻时我到处旅行打工,很早就开始工作,现在的梦想是想要分别到美国、中国、法国的大学留学,把英文、中文、法文学好,还想要念经济学。虽然顺序和一般人的人生不同,但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了呢。”他笑着说六十岁以后才要开始工作。 随时都可以从零开始、不被体制现实所束缚的松浦弥太郎,总是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他说:“因为我的人生三大原则就是,诚实、亲切与自由。自由对我来说也是最重要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十二味生活设计"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十二味生活设计"的人也喜欢 · · · · · ·
十二味生活设计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十二味生活设计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8 条 )

【书】创意加坚持,才会有十二种不同的味道
> 更多书评 48篇
-
⒈ 『大桥步』 "在我所认识的人里头,活跃于自己领域的人,他们都对自己的工作抱着相当的热情,所以才能持续到现在。并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过好生活而工作,而是为了能持续这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才努力。"(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是在现实面前依旧对梦想对爱好不离不弃呢?) 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拥有爱的能力。(进来越发觉得拥有爱的能力十分重要,与一个人的情商有很大联系。大多数孩子现在拥有的...
2013-01-31 21:20 4人喜欢
⒈ 『大桥步』 "在我所认识的人里头,活跃于自己领域的人,他们都对自己的工作抱着相当的热情,所以才能持续到现在。并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过好生活而工作,而是为了能持续这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才努力。"(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是在现实面前依旧对梦想对爱好不离不弃呢?) 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拥有爱的能力。(进来越发觉得拥有爱的能力十分重要,与一个人的情商有很大联系。大多数孩子现在拥有的只是享受爱的能力,即使有想去爱的想法,也难付诸实践。) ⒉ Truck家具的两口子的≪什么都可以笔记≫,很有爱。关于家的构想,各种计划,备忘录,记了几个大本。 3.【 冈尾美代子】最难的不是造型部分,也不是选东西,而是看到物品的“真相”。‘真相’是在‘喜欢’和‘不喜欢’之前,先了解这个制品的世界观,客观地来看待它。 “我选择好东西的方式是,在没有适合的东西出现之前,虽然不方便,但我会带着不便的生活直到好的东西出现为止。”好东西是简单平凡,可融入生活的日常用品。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一开始不用很着急找出自己的生活风格,需要慢慢摸索,有时会买到失败的东西,但只要累积多了经验,就会渐渐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好的方法是比如在选择盘子的时候,要想象盘子在厨房的样子,在餐桌时候的样子,而不是以盘子好看不好看来想,要用整个环境空间来想。”(话说,找对象也是这个道理吧,不去找不去尝试谁知道谁是谁,但是也不能单纯是外貌协会。) 少女,是一种情绪。带着淡淡还念的情绪,时钟仿佛停止了,时针指在少女时期的某个下午,斜斜的阳光把影子拉得长长的下午,喝一口飘着热气的红茶,配上甜甜不腻口的蛋糕似的。少女的美是因为介于小孩与大人之间,不是百分百甜美的可爱,而是也包含了残酷的、邪恶的可爱。我很珍惜这个时期的心情,或许是一瞬即逝的短暂时期吧。 4.【皆川明】我觉得设计的重点不是东西的外在形态,而是使用这个东西所带来的幸福。幸福指的不是拥有多少经济能力或拥有多少东西,而是在自己活着的这一天当中,是否发现新的自己,是否感到活着实实在在。设计师要传达的不是物的外在,而是内在的体验,一种情感体验的传达。 我并不去在意流行情报,而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创造属于自己的流行。在我们身处的环境与社会之中,将感受到的东西创作出来,我想这才是创造流行。(所有的外在不会影响它的内在精神,这种坚持本身就很可贵。) 如果不是可以从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东西,作品就很难融入人的生活中。能打动人心的题材,往往都是从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掘的,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可以寻找出隐藏在其中好玩的地方。 我很庆幸自己有过那段一个人辛苦的过程,因为当时自己一个人默默耕耘过,才让我有自信维持到现在。万一现在公司又回到一个人的状态,我也觉得没有问题,因为已经自己一个人走过来。 或许现在看起来没有价值,但未来可能是有价值的事,从设计师的加丽都来衡量的话,我也会去尝试看看。从经营者角度来想的话,我会把品牌看成一个比自己生命还长远的事,而不是跟着自己的人生结束。(try more, think more.) 从前认为是重要的是,现在反而觉得不是那么特别的是。在每一段时光当中,我不去评断好或不好,就是去度过去感受就好。有时候看起来不幸运的事,其实是支持未来的幸福,也因为这件事受到其他人的帮忙,感受到人情温暖。有时候对自己来说是好的事,但其实对旁人造成很大的困扰,这样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了。现在的我觉得重要的事就是珍惜自己的感受,享受活着的感觉。 5.【Seki Yurio】她所设计的书,精致程度好比高级巧克力盒般,在打开巧克力盒时,首先出现的是一层印有logo的薄纸,然后以期待的心情掀开薄纸后,再欣赏一下巧克力的样子,最后才是品尝巧克力的时刻。她的书也是如此,从书的封面,腰带到折口,千叶的部分都像是巧克力盒的包装一般,一层一层掀开之后,最后才进入内容部分。这中间的过程,是一场视觉盛宴,让人无与伦比的享受。 现代受到网络普及的影响,买书的人口大量减少。设计师必须转换思考角度,让书的功能不只是看看而已,而是要让人想拥有它。(如果每本书都像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那电子书永远也不会取代纸质书,因为每个人都喜欢温暖的礼物。) 如果想做什么事,就下定决心去做,躲在角落的话,永远也没有人会听到你的声音,只有自己发出讯息,传达给他人。(做沉默的乖乖女其实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首先得听到自己的声音,然后传递出去。) 6. 【村田朋泰】如同马拉松一样,一开跑如果不能到终点的话就是失败了,过程类似宗教里的修业,锻炼着我的身心。 我不想被外界贴上标签,或许曾经有几部作品是我的代表作,但我知道我所能做的不只这些,快乐的一面,悲伤的一面,这些都是我。现在32岁的我,能做出32岁的我可以做到的,我就尽量去做,明年我33岁,或许经验成长累积,自然可以做到33岁的阶段可以完成的事。 7.【浅野正己】(好吃好美得面包店 Dans dix ans) 想做出好东西,就要去接近这个东西的本质,原点。很多人把做东西复杂化了,比如把食物做得很花俏,也放了过多的味道,过分重于形式,但却忘了‘好吃’是什么,最后只是自我满足而已。(跟做人一样) 随时,都是新的开始。 8.【大宰久美子】从教学再重新看过自己的作品,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9.【Goma】包容力,想象力,执行力以及制造快乐元素的动力。 10.【graf】人生最重要的是是相遇 11.【松浦弥太郎】(做杂志,做书店,呵呵)确实,要接手由花森安治总编辑所创办的《生活手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需要多样的才华,生活美学的品味之外,改变现状与创新的勇气也是十分重要的。松浦弥太郎说:“经过一番考虑和反省后,我知道自己不想接手的原因来自于自己的恐惧和害怕,我不想面对自己有可能会失败,所以才拒绝。而这样胆小又傲慢的大人,是我青少年时最讨厌的典型,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竟然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决定接受这本杂志,我必须改变自己。(改变的勇气比什么都重要,我最害怕 的事就是不知不觉变成我最讨厌的人的样子) 他认为好的作品是要诚实地将自己表现出来,不管是好或者不好的一面都要表现出来,如果尽是表现美好的一面,会使人感觉不实在,也就没有办法完全信任这个人。 工作不是第一优先,如果不能好好的生活,就不会有好的创意发挥在工作上面。五点半下班后,同事们有自己的时间充实个人生活,见到好玩的人或者好吃的东西,他们又可以将这些收获发挥在工作上。如果只有工作和睡觉,好的创意会出不来的。 随时从零开始,诚实、亲切与自由。了解自己很重要,所以必须独处去想很多事。 选东西的标准:能不能和这个东西产生故事很重要。看到东西时,会先去想将来会不会对它产生感情,就像遇到人一样,你会知道能不能跟他成为朋友,全凭直觉。 12.【菊地敦己】平面设计的工作其实是服务业,要知道消费者在想什么、需求什么。而商店经营之中,饮食店其实是最困难的,好吃不好吃大家一吃就知道,骗不了人。客人的直接反应是设计师必须要去了解的。我想从一杯伍佰元的咖啡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也去实验自己心里想的运作模式。 设计,就是背后藏有深远的意义,但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出来。
回应 2013-01-31 21:20 -
欲望清单 理智永远无法打赢的一场仗 今天 定制服的运作方式依然未变 它仍是完全个性化的服务 在定制服行业中没有所谓的固定价格 它的价格是根据每位顾客所需的面料饰品以及数量计算出来的欲望清单 理智永远无法打赢的一场仗 今天 定制服的运作方式依然未变 它仍是完全个性化的服务 在定制服行业中没有所谓的固定价格 它的价格是根据每位顾客所需的面料饰品以及数量计算出来的
2012-10-22 23:54 2人喜欢
-
月渡重河 (一只眼睛看过去,一只眼睛看现在)
做过古董买卖、书商、文字工作者,而现在是《生活手帖》总编辑的松浦弥太郎说,他五十岁后的梦想是上大学。“我连高中都没有念毕业,也没有上过大学。年轻时我到处旅行打工,很早就开始工作,现在的梦想是想要分别到美国、中国、法国的大学留学,把英文、中文、法文学好,还想要念经济学。虽然顺序和一般人的人生不同,但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了呢。”他笑着说六十岁以后才要开始工作。 随时都可以从零开始、不被体制现实所束缚的...2012-07-08 20:44 1人喜欢
-
金大昕 (不想成梦想家的吃货不是好设计师)
Q: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A:从前认为是重要的事儿,现在反而觉得不是那么特别的事。在每一段时光当中,我不去评断好或不好,就是去度过,去感受就好。 有时看起来不幸运的事,其实是支持未来的幸福,也因为这件事收到其他人的帮忙,感受到人情的温暖。 有时候对自己来说是好的事,但其实对旁人造成很大的困扰,这样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了。现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珍惜自己的感受,享受或者的感觉。2012-04-27 13:27 1人喜欢
-
夏鲤君 (思报德兮邈已绝,感鞠育兮情剥裂)
目前多方位发展得菊地敦己,还是建议年轻人,一开始要集中一线去作,把那个部分做得很好,变成自己的专长后,再发展其他的。“我一开始是集中在平面设计上,做到方法和技术都已经滚瓜烂熟了,再去发展其他的,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事物背后的哲学都是想通的。” “设计,就是背后藏有深远的意义,但用一个简单的故事说出来。”2020-02-10 02:40
-
夏鲤君 (思报德兮邈已绝,感鞠育兮情剥裂)
松浦弥太郎谈起好的杂志和书的条件,他认为好的作品是要诚实地将自己表现出来。不管是好还是不好的一面都要表现出来,如果尽是表现美好的一面,会使人感觉不实在,也就没有办法信任这个人。…… 随时都可以从零开始,不被体制现实所束缚的松浦弥太郎,总是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他说:“因为我的人生三大原则就是,诚实,亲切与自由。自由对我来说也是最重要的。”2020-02-10 02:27
-
夏鲤君 (思报德兮邈已绝,感鞠育兮情剥裂)
在大阪土生土长的服部滋树,特别喜欢每个国家的第二都市。“第二都市的当地文化形成较为容易,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数量也刚刚好取得平衡,生产者能听到消费者的心声,做出贴近他们生活所需的物品。而相对的,在东京消费者多,导致生产者大量制造,却听不到消费者真正的心声,反而大量生产出不必要的东西,造成无谓的浪费。”…… Graf说他们并不是采取战略考虑去找艺术家合作的,而是以随缘的方式,互相遇到了,想法对上了就一起激...2020-02-09 20:49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0403)7.9分 592人读过
-
九州出版社 (2016)6.8分 41人读过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那些封面很美很特别的书(2) ([已注销])
- 《新周刊》的书架(2010年~2011年)(2011.01.10) (絮佩维埃尔)
- 那些封面很美很特别的书 (4) ([已注销])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创意设计家们的日常修行 (智渠)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十二味生活设计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黄小黄 2011-02-17
台版的纸张和印刷会好一点····大陆版的虽然排版什么都一样 但是还是扣分···内容有些还不错··
0 有用 Sophie bian 2013-04-30
这类书的价值实在是太弱了,能好好把一个人的故事说深入一点点吗!!
1 有用 光河 2017-11-08
手帐般
0 有用 扌 2011-10-08
这类书看多了就审美疲劳了,文字没什么用排版也都清一色的样子。TRUCK的生活方式简直就是天堂啊!!!!!太羡慕!!!!!
2 有用 桃涩桃涩 2011-01-12
书腰被我框起来了
0 有用 如桜の樱酱 2020-12-30
补
0 有用 银银欢快地 2020-12-07
那时候松浦弥太郎才接手「生活手帖」一年呢
0 有用 风中的种子 2020-07-31
像杂志一样,几下就翻完了,没啥内容。
0 有用 [已注销] 2020-07-01
大一图书馆借着看的还行
0 有用 🐳 2020-05-30
配图很好 羡慕这种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