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何厚鏵及特區政府十年管治得失
何厚鏵是第一屆特首,所以固然是空前的,但我個人認為,像何厚鏵這樣的強勢特首,也有可能是絕後的,也就是說以後的澳門特首不可能再有何厚鏵這樣的強勢。
何厚鏵出任特首10年,整體而言是非常成功的。當我們將澳門回歸前的情況跟澳門回歸後的景況進行比較,就可以更好地認識到澳門回歸十年來的騰飛發展和巨大變化,這一點,相信澳門市民、中央政府,乃至國際社會都應該是認同的。
但是我也必須講,何厚鏵的管治有諸多遺憾之處,因為何厚鏵有能力、有條件做得更好。
第二章 第一屆澳門行政長官選舉
何厚鏵成為澳門首屆特首是「鐵定」的—— 這不等於是中央「欽定」。我認為,當年中央可能也不樂於看到澳門首屆特首選舉只有何厚鏵一人報名然後自動當選,也希望另有一位有一定實力的人士出來參選,營造公平、公正、公開、民主的選舉氣氛。
我相信應有一股力量在影響著、操控著「推委會」的組成及特首選舉的過程,但這股力量未必來自中央政府,而是澳門社會的利益團體之間長期以來形成的那種獨特的協商機制,這種機制往往在關鍵時候發揮作用—— 而這種作用很多時候既能體現中央的意志,又順應澳門市民的意願,這就是澳門的獨特之處。
區宗傑決定參選澳門首屆特首,相信是他個人的意願—— 他服務澳門市民的誠意,他管治澳門的能力,應該都是不容置疑的。至於能否當選特首,固然要講誠意和能力,但天時、地利、人和等其它因素尤為關鍵。
但正正因為有了區宗傑的參與,這場選舉終究沒有演變成單人匹馬的自動當選,而變得有對手、有競爭、有選情、有民主。從這個意義上看,區宗傑為澳門的民主選舉作出了貢獻。試想,五年後的第二屆澳門特首選舉,何厚鏵「孤家寡人」在「推委會」成員人人鼓掌之中自動當選,選舉過程索然無味,令不少人自然緬懷起第一屆特首選舉,緬懷起區宗傑與何厚鏵的良性競爭和理性對撼。
第三章 向何厚鏵提出多項政經建議
十年前,我是非常贊成興建港珠澳大橋的,但十年後的今天,我的想法有了一些改變。我一向認同發展是硬道理,但近年我更覺得適度發展更符合科學發展觀,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過度發展所造成的沉痛代價已逐漸浮現,所以我對興建大橋有一些保留。
第一,我認為近30年來中國—— 特別是華南地區的發展過度,大型基建項目的建設太多重複,機場林立,港口遍地,粵港澳三地除了香港、廣州、澳門、珠海、深圳等城市有機場外,廣東省內東西南北的中小城市如佛山、梅縣、汕頭、揭陽,都有機場或準備興建機場,實際用途及成本效益姑且勿論,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就十分嚴重。今日的粵港澳海上通道已經很多,近二十年來增加的虎門大橋、南沙輪渡等設施,已大大縮短了三地的運輸路途,我覺得現有的及在建的海陸空交通設施,已足夠應付未來省港澳的經濟社會需要。
第二,港珠澳大橋將是華南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海上交通工程,跨度長,在興建階段及使用之後,對珠江口和南中國海域的動植物生態環境將造成多大影響,沒有充分的評估。
第三,雖然建造海上大橋的技術水準已大大提高,近年全球各地也興建了一些大型跨海大橋,但不少人對港珠澳大橋的質量仍沒有信心,加上近年中國內地不少橋樑、地鐵、建築物時有質量問題出現,加上一些諸於地震、颱風、海嘯、風力等不可抗拒或不可預測的因素,大橋的質量是否完全達到萬無一失,始終令人存疑。
第四,大橋啟用後,什麼人使用,多少人使用,什麼車輛可以使用,有多少車輛可以使用,三地車輛跨境停泊、駕駛,司機對交通狀況的熟悉程度,交通事故的處理等,這些成本效益問題及給三地社會管理帶來的問題,都沒有非常清晰的評估。
第四章 治安及貪污問題面面觀
澳門特區政府幾乎不動一兵一卒,不更改相關法律一文一字,澳門的治安從根本上得到明顯的改善。
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一、隨著政權的轉變,無為而治的葡萄牙人撤出澳門,代之為中國政府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的權威性和震懾力客觀存在,解放軍進駐澳門,代表中央在澳門行使主權,這為澳門治安的根本改善及將來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二、澳門特區政府的警政部門面臨政權的變更,亦自覺地調整心態、調整思維,以新的面貌適應時局的轉變;三、澳門各種江湖勢力或多或少均與內地警政部門有不同程度的接觸,回歸前已經收到中央的訊息,就是將江湖恩怨及利益衝突暫且放在一邊,偃旗息鼓,鳴金收兵,確保澳門順利回歸及平穩過渡;四、由於歷史的原因及澳門社會的特殊環境,何厚鏵當選特首前均與澳門各方江湖人物有過接觸,何厚鏵在當選後也運用他的人脈及影響力,化解各派人物的恩怨,平息江湖各派的爭端,勸解江湖勢力以和為貴,和氣生財。
第五章 何厚鏵上任第一年面臨的管治危機
澳門的情況不像香港,在香港回歸前,已有各國、各方的政治勢力在香港盤踞,英國又為撤出香港做了很多安排,香港問題帶有一定的政治性,問題複雜得多;但回歸前後的澳門,幾乎沒有外來的政治勢力在澳門活動,澳門的不穩定及特區政府的危機,不可能來自外部因素,只能來自澳門內部。
另外,隨著治安環境改善,澳門社會關注的焦點將集中於如何搞活經濟、紓解民困、改善民生,這是澳門市民最大的訴求,也是即將成立的特區政府需要迫切解決的首要問題。
澳門特區政府一些官員的管治危機意識並不強,他們可能覺得澳門太小,問題不多,較易處理,不會出現管治危機。但事實上,澳門特區政府實施管治的第一年,就備受各種考驗,也一度瀕臨管治危機。
第六章 回歸十年大事雜記及反思
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成立之時,在5名司長之中,歐文龍的形象最受市民稱許,因為他不像譚伯源、崔世安來自傳統大家族及親政府社團,基本上靠自己打拼而成為高級公務員,他的能干、魄力頗得市民好感。特區政府成立之後的一兩年內,各種機構進行的民調都顯示在一眾官員之中,歐文龍的民望和支持率最高,尤其在崔世安主導的醫療顧問報告事件發生之後,不少市民對不屬於何厚鏵嫡系或心腹的歐文龍的期望更高。
一個曾經獲市民稱許、受市民尊重的官員,在短短幾年間蛻變成「世紀巨貪」,究其原因,這跟澳門自澳葡時代起就一直蔓延的貪腐風氣,跟澳門官官相衛的官場文化,跟澳門各種監察、制衡制度欠缺,跟特區政府反貪倡廉不力,都有極大的關係。所以,倘若這一切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就很難保證澳門以後不會再出現另一個李文龍、陳文龍。
為了紓解民怨,挽回特區政府的民望,避免管治危機進一步加深,近年特區政府利用豐盈的財政,倉卒地作出一連串措施,推行了一些紓解一時民困、緩和一時民怨的措施,但對一些涉及整體利益或關乎澳門未來發展的問題上,譬如政府資源及政府合約的批給制度、外勞審批、城市規劃、廉政建設等,政府始終未有積極回應民間訴求,對此沒有實質的觸及,拿不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實際的行動,這多少會令人覺得遺憾。
第七章 博彩業開放始末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不管你是否願意,是否樂意,澳門博彩業畢竟以摧枯拉朽之氣勢告別一家壟斷的歷史,並且以超乎常人想像的速度和規模極速發展和擴張,進入戰國爭雄的新時代,成為與西方賭城拉斯維加斯鼎足而立的東方賭城。在這個激變的過程中,那些賭場投資者個個競相逐利、爭相成王,眾多的遊客自然是如瘋如癲、如癡如醉,而大多數的澳門人則是愛恨交加、悲喜交集。
在世界博彩業的版圖因澳門的強勢崛起而改變的同時,仍然視賭博為資本主義腐朽事物的中國,卻又因澳門博彩業的深切挑釁和猛烈衝擊而尷尬不已,或招架不住——一方面,固然不能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地將之接受,但另一方面又無法阻止它的入侵和襲擊,甚至還一度不得不放任成千上萬的國民前去澳門將之擁抱,將之撫慰。
第八章 澳門與美國的關係
備受各方面關注的「澳門的美國問題」,是從澳門博彩業開放及美資財團介入開始產生的。
我認為,美國方面最早關注及有意介入澳門博彩業的,並不是美國博彩業財團,而是美國政府。澳門政府檢討博彩業未來發展政策之初,美國政府便主動邀請澳門官方代表團到美國訪問考察,正正顯示了美國介入澳門博彩業的意圖十分明顯。
2007年10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發表的報告,強調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在中共的黨代表大會上提出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這是第一次的,所以當時引起廣泛的關注。2008年1月,主管港澳事務工作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訪問澳門時,又重提警惕外部勢力干預澳門內部事務的問題。由此可見,外部勢力對港澳事務的干預,已經成為中央最為關注的港澳問題。對澳門來言,外部勢力主要是指美國勢力,當中包括政治勢力和經濟勢力。
第九章 澳門與台灣的關係
兩岸關係正處於一個特殊的轉折時期,兩岸關係的發展隱藏著很多微妙的轉機。在兩岸人民交往越趨密切、經貿合作越趨緊密、政治接觸越趨頻繁的背景下,兩岸統一的大方向不可逆轉,兩岸統一的前景遙遙可見。我認為,兩岸民間的種種努力,固然可以進一步促進兩岸四地的經貿、文化等的交流和合作,密切兩岸四地的關係,推動兩岸四地和平發展—— 也不排除兩岸關係在民間的大力推動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兩岸的和平統一會水到渠成。但是,兩岸關係及和平統一大業,畢竟是至高的政治議題,任重道遠,而民間的推動往往猶如老牛推車般步履艱難,目標迢迢且難於企及。我相信:一言可興社稷,一舉可定江山。所以,除非中央對最終解決台灣問題仍堅持順其自然的思維,並非急於求成,那麼,兩岸領導人的理念的調整,以及在政治層面的高層次接觸、談判,對最終解決台灣問題顯得更加關鍵和迫切。
第十章 傳統勢力與新興民主力量
我一直認為,吳國昌、區錦新不會反對23條立法,他們可能只會就一些具體條文提出修訂,最多在不滿意整體條文的情況下會投棄權票。但是在2009年2月立法會就23條立法法案表決時,吳、區卻投票反對。澳門就《基本法》23條立法,是憲制的責任,也是成功落實「一國兩制」的重要表現,身為中國人是應該支持的,但吳、區二人的表現明顯將自己置於中央的對立面,不利於澳門民主派與中央的溝通,更不利於民主派的未來發展。
拋開政治立場不計,吳國昌、區錦新在議會內的勤奮及表現是出色的,得到不少市民的認同,有一些市民和媒體甚至稱他們為澳門利益的守護者。過往三屆立法會直接選舉,吳國昌和區錦新的得票率一直接近30%,顯示民主派在澳門有相當的支持度。
我個人未必完全認同澳門民主派的政見或做法,但我不會像一些人那樣將澳門民主派視為「麻煩製造者」,他們在立法會內盡忠盡責的表現,對澳門整體利益的守謢,我基本上是由衷稱許的。
吳國昌、區錦新二人在立法會監督政府施政,雖然對政府的管治權威構成一定的壓力,但不致於令政府的管治出現危機,客觀上還會有助提升特區政府管治的能力和成效。我也樂意看到澳門民主派及其他有民主理念的政治人物,可以理性地監督特區政府的施政,以身作則向澳門社會推介民主、公平、公正、包容的價值觀,令澳門的民主政制可以穩步發展,令澳門社會可以更加和諧,更加充滿活力。
0 有用 Booking2023 2016-04-03 15:23:51
很好的书,看出了繁盛背后的憔悴
0 有用 Messy 2017-12-07 12:10:26
我太喜歡看這種又聰明又八卦又嚴肅的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