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人生 短评

热门
  • 3 冰糖花木鱼 2014-05-25 16:55:43

    冯和林风眠的关系很好。结婚,就是一见钟情。各种经历,挺有趣的。

  • 3 Field. 2015-11-03 15:23:05

    冯先生经历蛮坎坷 说出来云淡风气 读来感动

  • 2 2016-05-10 13:09:17

    文革那段看得真心酸,这种口述史太宝贵了,往往我们看到的都是干巴巴的学术成果,但对于后辈的成长具有阐释学价值的,是他如何作为一个立体的人。

  • 1 无端 2013-02-17 22:04:06

    校对的同志好像不太认真耶。

  • 1 湘江风雷 2011-09-04 15:04:39

    多读一本书,便多恨一点文革

  • 0 zhizhong 2010-12-13 05:01:18

    放松时翻翻,故事书~

  • 1 ONG 2023-12-09 20:54:17 天津

    书里的冯先生是个蛮倔强的人,或许这点上跟王澍挺像。意识形态和政治对个体的影响,权力与利益的真切反映。冯先生自己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一生,太多对不公的不满,走得跌跌撞撞,挺感慨。

  • 1 yuebeifan 2011-11-11 16:23:24

    听朱涛的讲座才知道冯纪忠,这位学过两年土木,在维也纳读的建筑,和贝聿铭是高中和大学同学,却因为回到国内发展,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 1 Bag_head 2018-10-26 22:22:02

    说的和写的真的不一样,但是都很棒,就是民国风的那种

  • 1 韵子 2018-08-15 11:01:05

    是真名士自风流!!真的太喜欢冯老了,虽然他在我入学前就过世,可是那些关于学校的细节、做设计的状态、为人处事的态度熟悉亲切得很,有傲骨才气而谦以待人,怎么能这么可爱呢

  • 0 Vic W 2010-07-08 14:41:43

    冯老的起伏人生,启发很大

  • 0 Begin_hey 2013-01-05 09:32:28

    冯纪忠老师的人生,历经磨难,是中国城市规划的先驱!中西文化的杂糅,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历练!

  • 0 azure 祖 2010-09-09 17:55:16

    大一的时候老先生过世,专业课老师对方塔园赞不绝口。知道他是很上了年纪的人,却不曾想读他的一生会令人绝望。非常全才。文革那一段看的让人心惊,忽然就认识到中国始堕落的缘起了。想想当年老先生凭几人之力将同济建筑系发展至今,真真令人仰慕。。

  • 0 Suleo 2011-10-26 09:58:24

    艺术一定是个人的,通过个人映射出社会、表现出时代。如果个性没有,哪有什么艺术啊?所以艺术永远是个人的。在特定的前提下,这个“个人”可能扩大,因为有几个人大家是非常合得来,但是不能太多,不会太多。——冯纪忠

  • 0 穆穆良朝 2016-09-22 10:37:13

    老先生有多方面的素养,骨子里是儒家的君子,可惜时代原因没有机会创造更多的作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幸而老先生长寿(95岁),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先生有见地,有持守,虽然不是学建筑的,仍然时时能从书中获得启发。

  • 0 G-Zage2 2023-09-21 04:45:41 上海

    缜思畅想,两年前的这会第一次看方塔园,或为应付考试,或为放松心情,直到现如今才逐渐理解,有的东西确实要过很久才会进脑子

  • 0 空空 2023-10-04 21:08:16 上海

    率性。

  • 0 悠悠顾乡 2016-11-23 14:20:25

    从王澍《造房子》处得知何陋轩,从何陋轩得知冯纪忠,从冯纪忠看同济大学,光环之下多有暗黑与坎坷。大师很多,但有的耀如明星,有的却鲜为人知,能够欣赏这鲜为人知的大师,方为有识之人。

  • 0 书架上的猫 2021-01-27 11:58:07

    让人心酸,从人生的角度,也许他当初应该和贝老一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