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Cinema Is! 短评

热门
  • 1 Manchild 2015-10-04 23:52:06

    综述部分有点拖沓,数字媒介的理论问题一笔带过。把贾科长抬得挺高,说他用特效再现了非数字时期的“电影美学”,使得现实主义的遗产更加复杂;不过我们喜欢用“用力过猛”“过渡依赖喻体”来概括。改编问题,收尾部分德勒兹。

  • 1 Amushi 2012-11-06 16:39:43

    為了WS重讀這本書,發覺我當初誤讀不少。這次重讀,頗有收穫。安祖透過德希達引入痕跡與時間性的問題,與巴贊談論畫框的觀點呼應。透過電影與文學或其他藝術相生相應的狀態,他同時把巴贊在電影是什麼對於攝影本體論的見解與文學藝術改編的情況連結起來。此種垂直關聯甚至是必要性,還是不能被忽略。

  • 0 sophie 2013-07-07 07:25:23

    早读到就好了~

  • 0 沈念 2019-04-12 23:17:34

    Dudley Andrew+Bazin简直是脑细胞杀手……感觉Dudley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和Bazin合体了,阅读过程中一直在恍惚,这到底是谁的观点?

  • 0 beanoboy 2019-09-02 16:47:43

    好严肃的理论 怕了

  • 0 Water Sprite 2020-07-26 18:57:58

    第四part的引用好陌生,所以读起来颇为费力。全书以巴赞思想为大概主线,其他评论家为补充,理解起来也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文本量。

  • 0 sirius_flower 2021-01-05 22:37:55

    感觉打开方式不对 可以写得更好 尽管大的论点都同意但论证不行 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说四百击也具有电视的同时性)在巴赞里面读出德里达其实蛮牵强trace其实在现象学基本认识里面都存在是源自胡塞尔路径的发展所以巴赞直觉中有这种认识很正常但他并没有发展出德里达的增补性 德里达的不在场的在场被简单理解为不在场也不对 很多人因为德里达批判在场形而上学残留误以为trace是不在场而图像的双重性恰恰是一种虚拟在场性 只有这样才会跟观众遭遇。对电影做拍摄、剪辑、放映的三分是否太过陷入物质技术框架?另外这书以法国电影为轴线很容易受到攻击 毕竟这里暗含着法国新浪潮/手册=电影这种变相单一的精英化论述 在实体上其实有悖巴赞从多样世界生发的电影理念 达内真独断专横一元霸权。两面巴赞 本体同一+改编与进化适应。

  • 0 葱油饼 2011-09-10 12:02:49

    a rereading of Bazin and his theoretical influence to the digital cinema. Some films examples are not so pertinent, and they seem to from the author's previous essays, and the the final thesis is a bit abrupt.

  • 1 九苍 2023-02-03 02:14:21 加拿大

    这是一本基本上经不起时间考验的电影理论著作,尽管只过了十多年,其中的很多论点都已经被时代彻底抛弃了。它有点像一个梳辫子穿马褂的师爷抱着个算盘跟正在噼里啪啦打电脑的程序员说:红木算盘珠子手感特好。书中反复强调的encounter或者discover依然完全置于现象学的认知框架下,本质上和它列为对手的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手段在媒介论的层面上没有区别。如果不摘掉电影影像是对外在世界的某种adaptation,是对the real的变种呈现,那电影本身就会淹没在新媒介和数字媒体构筑的信息海洋里。就像卡西欧生产出计算器以后,坚持用算盘就变成一种愚蠢陈腐的姿态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想出来算盘除了算数以外还能干什么?而不是反复强调它也能算账,特别是停电的时候可能比计算机有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