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从古埃及到美利坚,人类先贤们的法律思想如恒久不灭的灯塔,指导着我们在黑暗与无知中摸索、前进。人类也在经过了无数的灾难、迷失中逐步建立了多元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而对于我们,生活在拥有几千年文明史,却仍在为法治建立奋斗的中国人,西方文明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法律的背后是什么?本书的作者以优美、流畅的故事描述,精到、简约的法律分析,引领我们沿着法律的印迹去感悟发生在千年间人类法律的故事。
目录 · · · · · ·
导言:法律的内幕楔子:神秘的足迹第一章:地中海沿岸——法律的足印 尼罗河传说:小矮人的“权利” 金字塔遥响:农夫的“正义”演讲 巴比伦旧事:沙漠里的法典 西奈山传奇:神圣的“上帝之约” 耶城访古:所罗门的“智慧” 雅典寻踪:众神不知何处去 法律的天问:勇敢的安提戈涅 爱琴落日:苏格拉底的苦酒第二章:古罗马废墟一法律的沉埋 天平与宝剑:蒙眼闭目的正义女神 西塞罗的理想:司法官里的法学家群像 “正义”的定义:雄辩的普利尼 耶稣蒙难:改变历史的世纪之审 伽利略之死:—宗长达300多年的历史冤案 米兰街头:贝卡利亚的天空第三章:英格兰原野一法律的重生 《大宪章》:温莎堡草地上的羊皮纸 大英博物馆: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起源 法律的喜剧:莎士比亚和他的《威尼斯商人》 伦敦塔下:“沉默权”的故事 “权利法案”:英国法官的“吉星” 贝克街游记:不死的福尔摩斯第四章:西欧风云——法律的蒙尘 伏尔泰故事:“欧洲的良心” 凡尔赛花园:《人权宣言》诞生的地方 协和广场:巴黎断头台上的“人人平等” 魔鬼岛风云:“公民权利至高无上” “指纹学之父”:小人物的大贡献 法治的宣言:波茨坦郊外的老磨坊 大风车传说:“老磨坊真相”背后的真相 德国国会大厦:司法正义的不死鸟 慕尼黑回首:风中的白玫瑰 恶法非法:纽伦堡大审判第五章:新大陆阳光——法治的成长 威廉斯堡游记:美国历史的遗传密码 伟大的妥协:独立宫中的祈祷 法的精神:自由神像的故事 新闻自由:目无法律的陪审团 谁掌管美国:轰动世界的“水门案件” “你有权保持沉默”:家喻户晓的“米兰达警告” 民权至上:倒霉的洛杉矶警察 疑罪从无:震惊全球的辛普森“世纪之审” 消费者权利:万宝路280亿美元的赔款 “我有—个梦”:人权斗士马丁·路德·金 缓刑之父:波士顿鞋匠的爱心第六章:环球法旅——法律的趣闻 自由无价:夏威夷的椰树为何不结果 法无明文:悉尼海滩上的“亚当”和“夏娃” 离婚之城:拉斯维加斯趣闻 巴西利亚:“法治之都” 极乐岛传奇:声纹学的起源 日本传奇:—宗没有被告人的冤案重审 二十一世纪:“沉默权”风云再起第一版后记第二版后记
导言:法律的内幕楔子:神秘的足迹第一章:地中海沿岸——法律的足印 尼罗河传说:小矮人的“权利” 金字塔遥响:农夫的“正义”演讲 巴比伦旧事:沙漠里的法典 西奈山传奇:神圣的“上帝之约” 耶城访古:所罗门的“智慧” 雅典寻踪:众神不知何处去 法律的天问:勇敢的安提戈涅 爱琴落日:苏格拉底的苦酒第二章:古罗马废墟一法律的沉埋 天平与宝剑:蒙眼闭目的正义女神 西塞罗的理想:司法官里的法学家群像 “正义”的定义:雄辩的普利尼 耶稣蒙难:改变历史的世纪之审 伽利略之死:—宗长达300多年的历史冤案 米兰街头:贝卡利亚的天空第三章:英格兰原野一法律的重生 《大宪章》:温莎堡草地上的羊皮纸 大英博物馆: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起源 法律的喜剧:莎士比亚和他的《威尼斯商人》 伦敦塔下:“沉默权”的故事 “权利法案”:英国法官的“吉星” 贝克街游记:不死的福尔摩斯第四章:西欧风云——法律的蒙尘 伏尔泰故事:“欧洲的良心” 凡尔赛花园:《人权宣言》诞生的地方 协和广场:巴黎断头台上的“人人平等” 魔鬼岛风云:“公民权利至高无上” “指纹学之父”:小人物的大贡献 法治的宣言:波茨坦郊外的老磨坊 大风车传说:“老磨坊真相”背后的真相 德国国会大厦:司法正义的不死鸟 慕尼黑回首:风中的白玫瑰 恶法非法:纽伦堡大审判第五章:新大陆阳光——法治的成长 威廉斯堡游记:美国历史的遗传密码 伟大的妥协:独立宫中的祈祷 法的精神:自由神像的故事 新闻自由:目无法律的陪审团 谁掌管美国:轰动世界的“水门案件” “你有权保持沉默”:家喻户晓的“米兰达警告” 民权至上:倒霉的洛杉矶警察 疑罪从无:震惊全球的辛普森“世纪之审” 消费者权利:万宝路280亿美元的赔款 “我有—个梦”:人权斗士马丁·路德·金 缓刑之父:波士顿鞋匠的爱心第六章:环球法旅——法律的趣闻 自由无价:夏威夷的椰树为何不结果 法无明文:悉尼海滩上的“亚当”和“夏娃” 离婚之城:拉斯维加斯趣闻 巴西利亚:“法治之都” 极乐岛传奇:声纹学的起源 日本传奇:—宗没有被告人的冤案重审 二十一世纪:“沉默权”风云再起第一版后记第二版后记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漫步在古罗马宽阔的帝国大道上,你可看到,大道两侧,绿树葱茏的山网上,随着地势的起伏,散落着无数的颓垣败壁和官殿的遗址。昔日壮丽的罗马广场,如今已化作了地的乱石残砖,只有从那依然保存比较完好的元老院、贞烈祠、万神殿、凯旋门等巍峨的古建筑里,从恺撒市苑那排排千年不倒、至今仍默默无声地屹立在荒草斜阳里的巨大石柱上,你还可以依稀想见帝国当日的辉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2页 -
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坐落在巴黎西南23公里处。此地是欢洲大陆上最大的一座皇官,而据说,又是一处最壮丽的艺术园林。一进大门,远远便望见那座路易十四骑马挥手的青铜像。广场两侧,是无数庄严雄伟的宫殿群,宫殿的后面,是一个中轴线长达3公里、四周围墙有45公里的大花园,放眼望去,这片面积巨大的皇家园林,处处都散落着大幅几何图形状的花圃、草坪,而无数的树林、水池、喷泉和雕像就散落其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寻找法律的印迹"的人也喜欢 · · · · · ·
寻找法律的印迹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对于一个念法律的人来说,真是隔靴搔痒....
不否认这是本不错的法律普及本及法律入门书,但作为一个法律人,总是少了那么些阅读的快感,很多地方对法律的描述都浅尝即止,仅仅停留在纯文学的感叹而不是对于法律深层次的体会,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更像一本欢乐的游记。 对“雅各宾专政的恐怖时期”之描述值得一看,不少人对那...
(展开)

是游记,是历史,也是法律
如果要带本书去游北半球,推荐此书。套用林达夫妇的书名,带本书去欧洲,看一下巴黎、罗马,随着作者的脚步,停驻在每一个古迹前,以一种史一个法的眼光,去回味下过去,感受下西方人在探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下,所留下的印记。不要看不起“没有历史”的美国,短短...
(展开)

《寻找法律的印迹(二)》有感
中国也有法的传统吗?拜读余定宇先生的《寻找法律的印迹(2):中国卷--从独角神兽到"六法全书"》的过程,我一直怀着这样的质疑和追问。 余定宇先生不是法律学者,他从自己习惯的历史角度俯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法律思想史,别有况味。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一幕幕历史画卷的瞬...
(展开)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现行中国的法治问题,更多的时候是源于我们缺乏法治的精神,自有中华以来,道德政治一直都是各个学派,各个政体不二选择。商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一个集权式的皇帝法律,在普罗大众中的民法精神,民法制度少之又少。又加上我们不是个商业发达的国度,商人之间赖以生存...
(展开)

法律,是一门活生生的历史
何勤华 早在80多年前,美国学者威格摩尔(J.H.Wigmore,1863—1943)就在《世界法系概览》(A Panorama of the World’s Legal Systems)一书中,创造了一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讲述法律史的模式。作者通过对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众多国家与地...
(展开)
>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试读“寻找法律的印迹(修订•典藏版)” | 来自Vicky | 2010-11-02 14:21:30 | |
包装精美,内容一般 | 来自甘曼 | 2010-10-05 11:49:04 | |
参加活动,有免费书拿! | 来自快门儿 | 2010-05-05 16:25:06 | |
我最喜欢的是那张从古埃及到美国的机票 | 来自孙杨先生 | 1 回应 | 2010-04-27 10:32:35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法律学生的非典型书单 (安提戈涅)
- 震惊!清华博士竟然贱卖… (Moony Chou)
- 法学 (王胡)
- 书单|埃及艺术&历史&趣闻传说 (Chloooe)
- 2010年前出版,当当/京东/中图买不到的书 (空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寻找法律的印迹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北溟鱼 2011-09-05 08:50:03
虽然有点滥情,但是人家主推的就是情怀嘛。有点法律界的苏菲的故事的感脚。。。虽则文笔还差点,但是依然推荐。顺说腰封做得很精致。
2 有用 土猫领地 2014-03-14 08:47:36
对于未接触过法学的童鞋来说,是能让你振聋发聩的一本书。
0 有用 悠然 2014-04-12 21:42:16
抒情太多
0 有用 Zoe 2013-01-20 13:55:34
轻松易读,很好的西方法制史启蒙读物。
0 有用 JacieNL 2011-05-28 15:13:30
选题很有意思,但文笔缺彩,频繁出现的景物描写无情景交融之感,如小学生作文一般例行公事,于法律精神的探讨却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总的来说,只好算作消遣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