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苏珊·B·韩利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暗藏的物质文化宝藏
原作名: Everyday Things in Premodern Japan: The Hidden Legacy of Material Culture
译者: 张键
出版年: 2010-07
页数: 205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34564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暗藏的物质文化宝藏
原作名: Everyday Things in Premodern Japan: The Hidden Legacy of Material Culture
译者: 张键
出版年: 2010-07
页数: 205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34564
内容简介 · · · · · ·
日本德川幕府时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其生活水准与发达国家差不多同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比,究竟是高还是低?用什么标准衡量日本的经济、民生水平?作者如何通过房屋建筑、室内装修、餐饮、服饰乃至洗澡,即当时日本人的健康状况和物质文化的考察,来评价他们的生活水平的?最重要的是,日本为什么能在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开展工业化?作者通过自己特殊的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而以人均收入、储蓄、消费、GDP……这些数据来评价那个时代,很难让人发现其中的奥秘。本书对于研究日本经济、历史的人固然有意义,对于那些迷恋于如何建造住宅、如何浆洗和缝补衣服、如何准备膳食的人来说,也可以读得饶有兴味。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的创作者
· · · · · ·
-
苏珊·B·韩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苏珊·B.韩利,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研究和历史学教授。
张键,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硕士,专攻近世日本印刷与通俗文化。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言
序言
第一章 德川时代日本人的身体健康水平
第二章 住房和家装
第三章 资源有效型文化
第四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章 城市卫生与身体健康
第六章 人口模式与幸福生活
第七章 平稳过渡--从德川时代到明治时代
第八章 从比较的视角看身体健康
· · · · · · (收起)
序言
第一章 德川时代日本人的身体健康水平
第二章 住房和家装
第三章 资源有效型文化
第四章 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章 城市卫生与身体健康
第六章 人口模式与幸福生活
第七章 平稳过渡--从德川时代到明治时代
第八章 从比较的视角看身体健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收入,或者说个人对商品和服务数量的购买能力,并不能充分衡量民众的健康程度和生产力。它不能告诉我们民众受教育和机敏的程度,也不能告诉我们民众进行需长时间消耗体力和心智的工作所具有的能力⋯⋯ 营养不良者和文盲根本不能胜任这些工作。经济学家意识到,民众要成为劳动力,他们的质量和数量同等重要⋯⋯宫人那门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技术,还要具备长时间全神贯注工作的能力。 我研究的目的,不是提供一堆测量日本十九世纪中期以前生活标准的资料⋯⋯不如说我是为了要回答这个问题:除却对收入的考虑,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来看,日本人过的有多好?由此,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日本在工业化迁徙和工业化早起的劳动力质量⋯⋯因此我将致力于考察当时日本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这不仅仅取决于收入数,也需要参考很多其他的指标和因素。 我认为,对德川时代的日本来说,物质文化是身体健康水平的根基,因为物质文化显示出消费的特征和磨石,而这反过来又决定了民众的身体健康。 19世纪中叶以前,银对金的比率是5:1或者6:1,而西方是12:1至15:1。 有时候,生活标准和健康水平的高低甚至可能呈反比。 然而,有时候生活标准的涨幅很小,却可能带来健康水平的大幅跳,或因资源的重置,生活标准并未上升,健康水平却上升了。 我认为,要实现工业化,不仅要具备充分的劳动力供给量,而且要劳动力足够健康⋯⋯在这里,身体健康水平的定义是生活标准加上正面或者负面的“品质因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的稳定性,帮助他们安然渡过了动荡的明治时代的新旧交替期。 对旧有生活方式的偏爱则意味着,这个国家可以利用本身那一点点资源和外汇来建设现代经济。同时,守旧又搞活了本国的工业⋯⋯至少在阶级与阶级之间,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更加趋同。对理论上等级森严的国家,如此程度的趋同超过了人们通常的设想⋯⋯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的人也喜欢 · · · · · ·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明治维新并不是一蹴而就
————— 江户时代的日本比我们想象中要发达。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不同于我们的刻板印象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岛屿,而是一个前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西方科技传入的社会。 日本在18世纪中期,就有翻译西方物理学、医学的著作了,而17世纪已经有了关孝和这样子的数学家,他...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暂无评分 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0年图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 已购 - 三联 (苇间疯)
- 《新周刊》的书架(2010年~2011年)(2011.01.10) (絮佩维埃尔)
- 識日 (美丽新世界)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书眼 (雨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叶酱 2013-05-22 12:24:41
正因为有德川时候的这些庶民文化才有明治后的日本啊
0 有用 风满蜃气楼 2013-06-03 20:57:13
锁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给自足体系,江户时代的日本虽在技术上不比同时代的工业化国家但却在清洁、城市供水系统、国民健康等诸多方面甚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直到开国后日本政府提出赶超西方并开始一系列如火如荼的基础建设,像是原本匀速前进的路被搅乱,日本的进步方式反而变得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作者提出了关于工业化是否真的使人们生活得到改善(不仅是物品、先进技术方面,更是健康层面),这点的确是很值得思考的。可惜中... 锁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给自足体系,江户时代的日本虽在技术上不比同时代的工业化国家但却在清洁、城市供水系统、国民健康等诸多方面甚至超过很多发达国家;直到开国后日本政府提出赶超西方并开始一系列如火如荼的基础建设,像是原本匀速前进的路被搅乱,日本的进步方式反而变得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作者提出了关于工业化是否真的使人们生活得到改善(不仅是物品、先进技术方面,更是健康层面),这点的确是很值得思考的。可惜中国不在其研究范围内;不过本书主要是从人口、经济、生活等方面分析,对文化和思想涉及较少。 (展开)
3 有用 青山 2011-08-12 13:46:39
精华在卫生状况那章,多年来的未解之谜终于真相了
0 有用 八月槎 2012-08-12 10:02:15
我要一间和天地四时共呼吸的屋子。
0 有用 yizo 2011-03-20 07:48:26
有趣儿的案例
0 有用 春天里的声音 2023-08-06 16:17:18 浙江
好书!作者观点明确、材料翔实丰富,让人了解到日本之所以能实行明治维新,建立现代国家,发展迅速,是有基础、原因和渊源的。文明是有延续性的,信夫!
0 有用 fulmina 2022-10-05 22:26:11 黑龙江
写的思路是我喜欢的那种,从人切身的生活来理解和人有关的一切。第三章最有帮助,从生活的经济型思维解读日式居所功能的可变动性、和服的形式、对食物的选择,最终达到以简素为美的审美理念,是比无从下手的“美意识”更可感的理解角度。不过整体读来并不流畅,可能是翻译的问题。如此看来,江户真是一个有趣的时代。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22-09-07 19:23:00 上海
“作者通过自己特殊的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而以人均收入、储蓄、消费、GDP……这些数据来评价那个时代,很难让人发现其中的奥秘。本书对于研究日本经济、历史的人固然有意义,对于那些迷恋于如何建造住宅、如何浆洗和缝补衣服、如何准备膳食的人来说,也可以读得饶有兴味。”
0 有用 ll e n e 2022-08-05 20:11:05
这本书不及格但是延伸阅读书目很多、可惜很多没有简中出版这个我怀疑是书都太老了译文世界没赶趟儿
0 有用 ἔ 2022-01-07 21:27:17
作为史实资料来源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