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朱传志:中国崛起中的“团队”

东郭幽竹 2010-10-28 04:09:52

从学生群体接力的视角看晚近中国的崛起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热播的时候,我也看了。我觉得大国崛起可以开掘出大学崛起,大国崛起离不开大学崛起。清末张之洞就认为:“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我们讲中国崛起应该看大学崛起,所谓“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日本是松下村塾促成了明治维新,德国是柏林高级军官学校促成了普鲁士统一小德意志。中国崛起或者说中国现代化的背后有没有这样的学校?我决定探究一下。

  网上有“二十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十所学府”,我看后觉得作者比较主观,有点“知名度等于影响力”的倾向。我想把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示出来,就开始大量地查阅史料。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显学和精英,中国古代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代代更替。中国的现代化始于1860年时期的洋务运动,距今已一百五十年了。通过对中国现代化历史的研究,我从寻找一个个大学转到寻找一代代学生群体,大学崛起变成了大团队崛起。大团队是我创造的一个概念,指较多人围绕大目标协作行动而形成的人力集团,如军队、政党等。学生群体不一定是团队,但学生群体的下面有团队,比如留日学生中的中国同盟会。大团队崛起的背后是文化的力量,大团队崛起的背后有历史的规律。像北洋集团,它源自北洋武备学堂,学习的是普鲁士精神,顺应了尚武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走的是金铁主义路线。

  产生一个成熟的创意不容易,要把这个创意执行下去则需要大量细致而微的工作。我首先阅读了很多知识分子研究、现代化研究、大学研究方面的理论著作,使自己有一个宏观的、深沉的认识。接下来是搜集、整理史料,要严谨,要有新发现,要有深度,工作很艰巨。就这样,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孤独地待在开封,默默地进行着这个研究、写作。最难忘的是冬天,我租住的民房冷得像冰窖一样,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就默诵古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2009年夏,书的初稿完成,定名为《大团队》。2010年3月,《大团队》二稿完成,4月出版。在4月底的第二十届全国书博会上,《大团队》正式推出。


见《新京报》2010年7月31日《书评周刊》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大团队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大团队》当选新京报2010夏季十本好书之一(东郭幽竹)

《大团队》目录(周六+艾华)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