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小特Rockwall 2012-01-03 23:41:36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政治运动及阶级斗争乃至高潮文革,俨然成为太多人的噩梦。“青春年华”被无情夺取,“人格尊严”被随意践踏。“身份”取代“人性”,成为一种遮蔽人性及展露人性的工具。这种民族劣根性在如今依稀可见,只是不再明目张胆“装混蛋”罢了。本书集体的回忆自然还缺少红卫兵等当时“红五类”专政优越派的回忆,同时2004年完稿的书到2010年才出版也算一种遗憾。20120103@1620

  • 4 小油飞 2012-05-04 23:31:19

    类似的民间口述历史项目还可以有很多很多……

  • 9 西峰秀色 2021-03-17 01:24:00

    带有中国特色的“出身”和“成份”最后导致了整个中国政治精英流动的完全封闭性,这种封闭性最后决定了中国社会政治精英主体的基本构成,它的影响至少还会持续10年左右。”(该书P314,谢泳《“出身”和“成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感谢这本书的主编,留后来者留下了一份重要的历史注脚,也庆幸它早十几年出版了。

  • 1 在焉 2018-12-16 18:22:42

    非常真实,一代人的心灵创伤。以及他们都非常有才华,果真是优秀家庭出来的孩子。

  • 1 豆友37311082 2012-07-30 20:50:02

    以林贤治先生序言中的一句话作评,“历史不可能为沉默的人们作证。”

  • 0 2011-01-30 21:10:33

    "我把一切都献了出来,你莫斯科却轰我出去、驱逐我。你是什么东西,竟在我面前如此傲慢?……如果说我不再爱你,那也是你不爱我在先。"

  • 0 穿越世界的旅行 2015-02-05 15:57:53

    有点点累了,在可预见的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再读这样的书了,自觉已经非常了解那段历史。当然还是会继续收入。

  • 0 Lotus 2012-10-09 14:42:40

    很真实,类似口述史。

  • 0 frozenmoon 2020-12-23 19:51:37

    当年因为这本书去广州采访林老师。

  • 0 sigure 2010-08-20 23:40:08

    坦诚地说,这本书看得人很郁闷……

  • 0 亚来 2011-04-10 09:44:53

    我有时会想到,为什么全国没有多少位文革参与者、所谓的当权派出来反省,除了大环境没有这个趋势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那个时候的社会生存途径只有这一种,别无他法。对那些苦苦挣扎者,生存在不是你死就是我忘的环境中,你真能指摘他们嘛?道德不能律人,你只能保证的只有自己。

  • 0 槍总 2014-12-01 15:20:34

    历史的殉道者不会被忘记,时代的牺牲品只会变成一撮尘土。

  • 0 梦十夜 2012-02-25 15:32:42

    世上可有愿意倾听的人?

  • 0 柳叶刀. 2013-05-10 22:43:21

    连着《暴风雨的记忆》两本书一起看的,总觉得集体的对巨大苦难的回忆,几乎所有笔者的角度都是去诉苦,怨念,在有耐心的人也会干的枯燥和厌倦。

  • 2 俾路支 2010-08-24 20:44:07

    这个又长又丑的伤疤一直留在中国身上,代表中国的人不愿回头哪怕是舔一舔伤口,心虚的遮遮掩掩,等待着所有留有伤疤的人都离开了地面,神不知鬼不觉的让它从来没有存在过。

  • 0 zci 2010-07-13 08:36:30

    2010。除了再次看到人性的现实面,我们还应当思考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用制度避免个人崇拜、小团体崇拜,时刻保持警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法制社会等等。毛犯得错误不在于他个人,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变成毛。不能把批判的焦点集中于毛,而应集中于当时的制度和领导集体,以及我们国家长久以来形成的奴性文化氛围。

  • 0 米卡萨 2011-02-18 17:44:36

    我没经历过,但我可以想象这是怎么样的一种烙印

  • 0 乐观主义的花朵 2011-12-28 22:40:21

    我父亲当年就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一生坎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