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杂论》的原文摘录

  • 讲到这里,我们许要想到前面所引时人批评李善“释事而忘意” ,和我批评类书家“采事而忘意”两句话。现在我若给那些作家也加上一句“用事而忘意”的案语,我想读者们必不以为过分。拿虞世南、李百药来和崔信明、王绩、王梵志比,不简直是“事”与“意”的比照吗?我们因此想到魏徵的《述怀》 ,颇被人认作这时期中的一首了不得的诗,《述怀》在唐代开国时的诗中所占的地位,据说有如魏徵本人在那时期政治上的地位一般的优越。这意见未免有点可笑,而替唐诗设想,居然留下生这意见的余地,也就太可怜了。平心说,《述怀》是一首平庸的诗,只因这作者不像一般的作者,他还不曾忘记那“诗言志”的古训,所以结果虽平庸而仍不失为“诗”。选家们搜出魏徵来代表初唐诗,足见那一个时代的贫乏。太宗和虞世南、李百药,以及当时成群的词臣,作了几十年的诗,到头还要靠这诗坛的局外人魏徵,来维持一点较清醒的诗的意识,这简直是他们的耻辱! (查看原文)
    Irisssss. 4赞 2021-03-15 15:02:22
    —— 引自章节:二 类书与诗
  • 太宗所鼓励的诗,是“类书家”的诗,也便是“类书式”的诗。总之,太宗毕竟是一个重实际的事业中人;诗的真谛,他并没有,恐怕也不能渗透。他对诗的了解,毕竟是个实际的人的了解。他所追求的只是文藻,是浮华,不,是一种文辞上的浮肿,也就是文学的一种皮肤病。 (查看原文)
    Irisssss. 4赞 2021-03-15 15:02:22
    —— 引自章节:二 类书与诗
  • 一点点艺术的失败,并不妨碍《长安古意》在思想上的成功。他是宫体诗中一个破天荒的大转变。一手挽住衰老了的颓废,教给他如何回到健全的欲望;一手又指给他欲望的幻灭。这诗中善与恶都是积极的,所以二者似相反而实相成。我敢说《长安古意》的恶的方面比善的方面还有用。不要问卢照邻如何成功,只看庾信是如何失败的。欲望本身不是什么坏东西。如果它走入了歧途,只有疏导一法可以挽救,壅塞是无效的。庾信对于宫体诗的态度,是一味地矫正,他仿佛是要以非宫体代宫体。反之,卢照邻只要以更有力的宫体诗救宫体诗,他所争的是有力没有力,不是宫体不宫体。甚至你说他的方法是以毒攻毒也行,反正他是胜利了。有效的方法不就是对的方法吗? (查看原文)
    Irisssss. 4赞 2021-03-15 15:02:22
    —— 引自章节:三 宫体诗的自赎
  • 他目前那时代——一个走上了陌路的,荒凉、空虚、寂寞,一切罩在一层铅灰色调中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与他早年记忆中的情调是调和、甚至一致的。惟其这时代的一般情调,基于他早年的经验,可说是先天的与他不但面熟,而且知心,所以他对于时代,不至如孟郊那样愤恨,或白居易那样悲伤,反之,他却能立于一种超然地位,藉此温寻他的记忆,端详它,摩挲它,仿佛一件失而复得的心爱的什物样。早年的经验使他在那荒凉得几乎狞恶的“时代相”前面,不变色,也不伤心,只感着一种亲切、融洽而已。于是他爱静,爱瘦,爱冷,也爱这些情调的象征——鹤、石、冰雪。黄昏与秋是传统诗人的时间与季候,但他爱深夜过于黄昏,爱冬过于秋。他甚至爱贫、病、丑和恐怖。他看不出“鹦鹉惊寒夜唤人”句一定比“山雨滴栖鸱”更足以令人关怀;也不觉得“牛羊识僮仆,既夕应传呼”较之“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更为自然。也不能说他爱这些东西。如果是爱,那便太执着而邻于病态了。(由于早年禅院的教育,不执着的道理应该是他早已懂透了的。)他只觉得与它们臭味相投罢了。更说不上好奇。他实在因为那些东西太不奇,太平易近人,才觉得它们“可人” ,而喜欢常常注视它们。如同一个三棱镜,毫无主见地准备接受并解析日光中各种层次的色调,无奈“世纪末”的云翳总不给他放晴,因此他最热闹的色调也不过“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和“柳转斜阳过水来”之类。常常是温馨与凄清揉合在一起, “芦苇声兼雨,芟荷香绕灯” ,春意留恋在严冬的边缘上, “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他瞥见的“月影”偏偏不在花上而“在蒲根” , “栖鸟”不在绿杨中而在“棕花上” 。是点荒凉感,就逃不脱他的注意,哪怕琐屑到“湿苔粘树瘿”。 以上这些趣味,诚然过去的诗人也偶尔触及到,却没有如今这样大量地、彻底地被发掘过,花样、层次也没有这样丰富。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他给与当时人的,是如何深刻的一个刺激。不... (查看原文)
    Irisssss. 4赞 2021-03-15 15:02:22
    —— 引自章节:六 贾岛
  • 太白有一个朋友范十,是位隐士,住在城北的一个村子上。门前满是酸枣树,架上吊着碧绿的寒瓜,滃滃的白云镇天在古城上闲卧着——俨然是一个世外的桃源;主人又殷勤;太白常常带子美到这里喝酒谈天。星光隐约的瓜棚底下,他们往往谈到夜深人静,太白忽然对着星空出神,忽然谈起从前陈留采访使李彦如何答应他介绍给北海高天师学道录,话说过了许久,如今李彦许早忘记了,他可是等得不耐烦了。子美听到那类的话,只是唯唯否否;直等话头转到时事上来,例如贵妃的骄奢、明皇的昏聩,以及朝里朝外的种种险象,他的感慨才潮水般地涌来。两位诗人谈着话,叹着气,主人只顾忙着筛酒,或许他有意见不肯说出来,或许压根儿没有意见。 (查看原文)
    阿枣 2012-10-27 22:01:33
    —— 引自第153页
  • 我們似乎為獎勵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證生活的豐富,幾千年來一直讓儒道兩派思想維持著均勢,於是讀書人便永遠在一種心靈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與伊皋,江湖與魏闕,永遠矛盾著,衝突著,於是生活便永遠不諧調,而文藝也便永遠不缺少題材。 (查看原文)
    寒花 1赞 2013-11-06 14:12:50
    —— 引自章节:孟浩然
  • 反正用詩一發洩,任何矛盾都註銷了。 (查看原文)
    寒花 1赞 2013-11-06 14:12:50
    —— 引自章节:孟浩然
  • 詩是唐人排解感情糾葛的特效劑,說不定他們正因有詩作保障,才敢於放心大膽的製造矛盾,因而那時代的矛盾人格才特別多。自然,反過來說,矛盾愈深愈多,詩的產量也愈大了。 (查看原文)
    寒花 1赞 2013-11-06 14:12:50
    —— 引自章节:孟浩然
  • 能始終僅僅”臨淵羡魚“,而並不”退而結網“,實在已經是難得的一貫了。 (查看原文)
    寒花 1赞 2013-11-06 14:12:50
    —— 引自章节:孟浩然
  • 聽李白這番熱情的讚歎,便知道孟浩然超出他的時代多麼遠 (查看原文)
    寒花 1赞 2013-11-06 14:12:50
    —— 引自章节:孟浩然
  • 詩是不多,量不多,質也不多 情當然比學重要得多。說一個人的詩缺少情的深度和厚度,等於說他的詩的質不夠高。 (查看原文)
    寒花 1赞 2013-11-06 14:12:50
    —— 引自章节:孟浩然
  • 孟浩然詩中質高的有是有些,數量總是太少。“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式的和“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式的句子,在集中幾乎都找不出第二個例子。論前者,質和量當然都不如杜甫,論後者,至少在量上不如王維。 (查看原文)
    寒花 1赞 2013-11-06 14:12:50
    —— 引自章节:孟浩然
  • 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孟浩然。真孟浩然不是將詩緊緊的築在一聯或一句里,而是將它沖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出谷午未停,到家日已曛。回瞻下山路,但見牛羊群。樵子暗相失,草蟲寒不聞。衡門猶未掩,佇立望夫君。 甚至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沒有詩。 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不,說是孟浩然的詩,倒不如說是詩的孟浩然,更爲準確。在許多旁人,詩是人的精華,在孟浩然,詩縱非人的糟粕,也是人的剩餘。在最後這首詩里,孟浩然幾層做過詩?他只是談話而已。 (查看原文)
    寒花 1赞 2013-11-06 14:12:50
    —— 引自章节:孟浩然
  • 東坡說他沒有才,東坡自己的毛病,就在才太多。 (查看原文)
    寒花 1赞 2013-11-06 14:12:50
    —— 引自章节:孟浩然
  • 至於“似之而非”,而又能“免乎累‘,那除陶淵明,還有誰呢? (查看原文)
    寒花 1赞 2013-11-06 14:12:50
    —— 引自章节:孟浩然
  • 别人的诗都是他本人的精华结晶,故诗写成而人成了糟粕,独孟浩然人是诗的灵魂,有了人没有诗亦无不可,他的诗不联系他本人不见其可贵,这是跟西洋人对诗的观念不同处。……西洋人作诗往往借故事或艺术技巧来表现作者个性,而中国诗人则重在直抒写作者的胸襟,故以人格修养为重要,因为有何等胸襟然后才能创造出何等作品。这样说来,孟浩然的心境恰如一泓清水,澹然存在,但只要有此心境和生活态度也就够了,别人绞尽脑汁造作佳句,跟他比起来反觉多余,这也是中国一般人对于诗的态度和看法。 (查看原文)
    cissy 1赞 2018-04-08 16:39:36
    —— 引自第290页
  • 正在苦闷中,贾岛来了,他们得救了,他们惊喜得像发现了一个新天地,真的,这整个人生的半面,犹如一日中有夜,四时中有秋冬,——为什么老被保留着不许窥探?这里确乎是一个理想的休息场所,让感情和思想都睡去,只感官张着眼睛往有清凉色调的地带涉猎去。 (查看原文)
    柯木可 1赞 2021-01-14 10:11:28
    —— 引自章节:六 贾岛
  • 在窒息的阴霾中,四面是细弱的虫吟,虚空而疲倦,忽然一声霹雳,接着的是狂风暴雨!虫吟听不见了,这样便是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出现。 (查看原文)
    柯木可 1赞 2021-01-14 10:11:28
    —— 引自章节:三 宫体诗的自赎
  • 这里一番神秘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查看原文)
    柯木可 1赞 2021-01-14 10:11:28
    —— 引自章节:三 宫体诗的自赎
  • 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矛盾是常态,愈矛盾则愈常态。 (查看原文)
    柯木可 1赞 2021-01-14 10:11:28
    —— 引自章节:五 孟浩然
<前页 1 2 3 4 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