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豆瓣短评最高赞竟是这种口吻……失望
我也觉得 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 总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顽石未开之感 是精英了点 小女儿家了点 但毕竟记叙了那段历史啊……
太苛刻了
话语文学记载还是挺多的,左中右兼而有之。但像齐邦媛这种经历的,有这种家事、文采的,从北伐一直写到台湾的,不多。
是的 我也这么觉得 需要有人记录那段岁月 即使不那么客观 不那么准确 华语文学里关于这段岁月的片段太少太少
我觉得评价挺中肯的啊,开头感谢别人对自己写书的帮助,描述写书的艰难,我以为是什么呕心沥血的大作。看了发现就是普通的回忆散文,虽然经历那些事就不普通了,只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没什么深刻的人生体悟。几乎全是写对父亲的崇拜和自己和身边的任何事。对别人的观察和思考很少。点评的时候甚至把自己不喜欢不愿参与的和“坏事”联系在一起。文章中写过几次因在学校被日本飞机轰炸,对日本的恨。打到身上确实痛,但没见作者为此做出什么行动啊。还不是蜷缩在家人的庇护之下。这么说确实是风凉话。对于游行的人,觉得太狂热。因为自己没参加红色读书会被孤立了,从此恨上游行?然后说闻一多先生有没有想过自己作为青年领袖冲动的演讲,殉国并没有给他所爱的中国带来好的结果。怎么不见她批评暗杀的人,再冲动的人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吧?这不是风凉话吗?还拿建国后的苦难说事。狂热确实很可怕,但那是另一回事。就因为自己的生活还是正常的,就对别人的水深火热视而不见?别人唯一能做的是参加游行还被说太粗暴?前言写这是家族史,女性奋斗史是不是太过了,虽然以作者自己的视角记录了家族里发生的大事,但是仅仅是记录也没有深入思索,对于父亲行事选择的缘由,以及局面和家族处境都没有写。女性奋斗史就更过了,基本是父亲怎么安排就直接听从了,哪里提现个人奋斗了?还加个女性奋斗,感觉并没有现在说的“女性主义”那种意识啊。
说得好!
你也說的很中肯,作者的記述很難得,但也自有其局限性
> 去巨流河的论坛
不理解张大飞的爱情,大家来解答下吧(呼晴)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振鹭于飞)
屁股决定脑袋!(优优)
对张学良的评价好差,对自己父亲齐世英却是另一个...(亮羽)
苏。鹅。(Per)
最赞回应
我也觉得 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 总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顽石未开之感 是精英了点 小女儿家了点 但毕竟记叙了那段历史啊……
太苛刻了
话语文学记载还是挺多的,左中右兼而有之。但像齐邦媛这种经历的,有这种家事、文采的,从北伐一直写到台湾的,不多。
是的 我也这么觉得 需要有人记录那段岁月 即使不那么客观 不那么准确 华语文学里关于这段岁月的片段太少太少
我觉得评价挺中肯的啊,开头感谢别人对自己写书的帮助,描述写书的艰难,我以为是什么呕心沥血的大作。看了发现就是普通的回忆散文,虽然经历那些事就不普通了,只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没什么深刻的人生体悟。几乎全是写对父亲的崇拜和自己和身边的任何事。对别人的观察和思考很少。点评的时候甚至把自己不喜欢不愿参与的和“坏事”联系在一起。
文章中写过几次因在学校被日本飞机轰炸,对日本的恨。打到身上确实痛,但没见作者为此做出什么行动啊。还不是蜷缩在家人的庇护之下。这么说确实是风凉话。对于游行的人,觉得太狂热。因为自己没参加红色读书会被孤立了,从此恨上游行?然后说闻一多先生有没有想过自己作为青年领袖冲动的演讲,殉国并没有给他所爱的中国带来好的结果。怎么不见她批评暗杀的人,再冲动的人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吧?这不是风凉话吗?还拿建国后的苦难说事。狂热确实很可怕,但那是另一回事。
就因为自己的生活还是正常的,就对别人的水深火热视而不见?别人唯一能做的是参加游行还被说太粗暴?
前言写这是家族史,女性奋斗史是不是太过了,虽然以作者自己的视角记录了家族里发生的大事,但是仅仅是记录也没有深入思索,对于父亲行事选择的缘由,以及局面和家族处境都没有写。女性奋斗史就更过了,基本是父亲怎么安排就直接听从了,哪里提现个人奋斗了?还加个女性奋斗,感觉并没有现在说的“女性主义”那种意识啊。
太苛刻了
我也觉得 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 总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顽石未开之感 是精英了点 小女儿家了点 但毕竟记叙了那段历史啊……
是的 我也这么觉得 需要有人记录那段岁月 即使不那么客观 不那么准确 华语文学里关于这段岁月的片段太少太少
话语文学记载还是挺多的,左中右兼而有之。但像齐邦媛这种经历的,有这种家事、文采的,从北伐一直写到台湾的,不多。
我觉得评价挺中肯的啊,开头感谢别人对自己写书的帮助,描述写书的艰难,我以为是什么呕心沥血的大作。看了发现就是普通的回忆散文,虽然经历那些事就不普通了,只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没什么深刻的人生体悟。几乎全是写对父亲的崇拜和自己和身边的任何事。对别人的观察和思考很少。点评的时候甚至把自己不喜欢不愿参与的和“坏事”联系在一起。
文章中写过几次因在学校被日本飞机轰炸,对日本的恨。打到身上确实痛,但没见作者为此做出什么行动啊。还不是蜷缩在家人的庇护之下。这么说确实是风凉话。对于游行的人,觉得太狂热。因为自己没参加红色读书会被孤立了,从此恨上游行?然后说闻一多先生有没有想过自己作为青年领袖冲动的演讲,殉国并没有给他所爱的中国带来好的结果。怎么不见她批评暗杀的人,再冲动的人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吧?这不是风凉话吗?还拿建国后的苦难说事。狂热确实很可怕,但那是另一回事。
就因为自己的生活还是正常的,就对别人的水深火热视而不见?别人唯一能做的是参加游行还被说太粗暴?
前言写这是家族史,女性奋斗史是不是太过了,虽然以作者自己的视角记录了家族里发生的大事,但是仅仅是记录也没有深入思索,对于父亲行事选择的缘由,以及局面和家族处境都没有写。女性奋斗史就更过了,基本是父亲怎么安排就直接听从了,哪里提现个人奋斗了?还加个女性奋斗,感觉并没有现在说的“女性主义”那种意识啊。
说得好!
你也說的很中肯,作者的記述很難得,但也自有其局限性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