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厂 短评

热门
  • 6 方柯 2013-02-25 18:41:06

    拉美文学在营造整体气氛上很有一手,总能使其作品笼罩在某种强烈到近于粘稠的氛围之中。但我最近越来越觉得魔幻现实主义颇为无聊,我现在更加认同不那么玩弄技巧的写作方式。我确在怀疑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大多数作品:其内容,其背后的哲学能够支撑其技巧吗?那些虚设和隐晦是不是有其必不可少的存在理由?我觉得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比如在这本书里,圣马利亚城的虚设我觉得就没有必然的存在理由,换作现实的地点,故事同样可以成立,寓意也并不因之减弱,那么为什么要把圣马利亚设置为虚设的地点就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了,作者的本意大约是说,当人在现实中无路可走时,便遁入虚构的世界,并通过这种写法模糊现实和虚构的界限。但我总觉得要表达这种思想,应该能有更好的方式。

  • 2 狐不归 2011-06-22 10:15:45

    开头写的还不错。但整本书写的不太好,和佩德罗巴拉莫没法比,对于略萨、卡塔萨尔等人给予的赞誉,名不副实。

  • 2 殊不方 2012-05-06 16:10:51

    承蒙作者本人化身豆瓣网友onetti同学推荐,作者笔力深厚,时态的切换常常带来惊喜。然而,阅读过程中,时常感觉题材本身不值得、配不上如此精细入微的文字,不免有“小小顽童套上悲剧英雄面具”(海涅语)之憾。诚然,也许题材本身并无高下之分,全看作者如何处理——那么,《造船厂》到底缺点什么呢?就我的阅读经验与个人癖好而论,缺的是有幽默感的荒诞。不过,仅从题材来看,似乎《造船厂》并不缺荒诞,它所叙述的岂不就是在一个莫名其妙的破朽工厂里一群茫然且惶然的人所共同维系与支撑的一桩荒诞事业乎?但是,小说中的荒诞,更多应该理解为一种叙事的策略,一种离间的效果,一种作者努力让读者参与的共谋,就此而论,奥内蒂在《造船厂》中的写作似乎过于沉溺,那种绝望的灰色调子从笔下人物身上延展开来,一直浸润到作者的身心中去了。

  • 0 2010-12-04 06:26:30

    起初有点不大适应这种文风,绕来绕去看了许久都米明白~

  • 2 Lino 2018-12-30 13:56:23

    导致我现在去哪上班都怀疑是不是进了不发工资的“造船厂”

  • 0 Rottwitz 2014-06-09 20:14:56

    情节和人物都非常老套的一本小说。整个故事被一层自我欺骗的蜃景包裹着,人物悲观绝望却又充满了盲目的激情。作者的叙述技巧还是不错的,Fokalisierung处于频繁的无过渡转换之中,能迷惑读者。

  • 0 Cambrian 2014-01-16 16:47:15

    期望值太高……

  • 0 丁一 2014-06-20 19:33:12

    跟很多拉美或者东偏门冷僻后现代表现意识流前卫先锋实验艺术片一样,看不下去~

  • 1 随随便便 2022-03-08 23:24:47

    才疏学浅,略微欣赏不了。

  • 0 枯川满 2013-04-25 02:52:43

    啧啧,这个太高端了。我读得犯困嗓子发干大清早也依然如此我面对这本并不厚的小说却扛不起了读不下去了,于是只有算了~

  • 0 蘇小北 2012-04-07 07:46:53

    不发达的精神状态。

  • 0 schelotto 2014-01-09 14:40:24

    对物欲的讽刺不分国界

  • 0 ichbinluz 2011-09-15 09:18:33

    艰涩不好读,地铁故障,因此看完。

  • 0 爱地人 2010-10-03 23:20:19

    已豆列。卡夫卡《城堡》的拉丁版。

  • 0 Mreva 2011-05-19 13:05:45

    无疑是好的

  • 0 聂需 2010-11-10 13:04:08

    拉美文学。内附九九的宣传明信片,正面画面上推荐的还是龙文身的女孩,海上大教堂,失落的秘符,交响情人梦。

  • 0 嗜书瘾君子他爸 2011-03-12 18:47:41

    不是我的菜。。。

  • 0 倏逝波 2011-10-16 23:23:13

    惟一我个人不太喜欢的是过多的评价性语句(这本书里有不少错别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