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其实还不到40万字,但我看了很长时间,如《呼啸山庄》或者《傲慢与偏见》一般的景物和心理描写一而再再而三的让我走神。但这本书其实真是好看的,有点像《大笑的警察》系列或者千禧年系列,真实、朴素、流畅、娓娓道来,不太像个推理故事而更像社会纪实,正所谓“让推理进入世界名著殿堂”――别忘记,这本书的标题应该是《死亡的味道》(A taste of death)。并不复杂的案件是线索,穿在其间闪烁的是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各自的性格和生活被案件所反映,也因案件而微妙的改变着。事实上看完之后我有种感觉:这是个典型的英国故事,只有英国人才写得出,也只有英国人会爱不释手推崇为经典。那种生活方式和将生活方式当做生活里最重要的事的态度,地地道道都是不列颠的气息。
13 有用 cris91 2011-11-16 19:33:38
从文学的角度,PD胜过阿婆了。但是难道你不觉得在对谋杀层层的逻辑推理中在气氛紧张到胸腔都要爆掉的时候突然开始讨论一个不相干的老女人的装束是件很扫兴的事儿么?
8 有用 纳兰潜艇 2014-08-14 23:33:03
全书518页,到了360页才刚证明开场的案子是谋杀而非自杀;而且这个证明还只是推测,之后又花了不少篇幅去找能说服陪审团死者是他杀的证据。拖沓程度确实名不虚传。优点虽然众多,AC的优点詹姆斯都具备并往往做得更好(特别是细腻的描写和人物刻画),但这个案子的进度实在太作死了。
8 有用 舒歌 2011-07-01 11:44:09
这本书其实还不到40万字,但我看了很长时间,如《呼啸山庄》或者《傲慢与偏见》一般的景物和心理描写一而再再而三的让我走神。但这本书其实真是好看的,有点像《大笑的警察》系列或者千禧年系列,真实、朴素、流畅、娓娓道来,不太像个推理故事而更像社会纪实,正所谓“让推理进入世界名著殿堂”――别忘记,这本书的标题应该是《死亡的味道》(A taste of death)。并不复杂的案件是线索,穿在其间闪烁的是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各自的性格和生活被案件所反映,也因案件而微妙的改变着。事实上看完之后我有种感觉:这是个典型的英国故事,只有英国人才写得出,也只有英国人会爱不释手推崇为经典。那种生活方式和将生活方式当做生活里最重要的事的态度,地地道道都是不列颠的气息。
4 有用 棒槌 2015-05-28 10:40:22
从夜莺的尸衣开始就与詹姆斯婆婆的英式絮叨并上了轨。 案件本身对我不重要。这次诗人警长在各个关系人间奔波,每个住所都有详尽描写,包括其小组成员的,凯特的最有感受。
5 有用 镜听 2012-06-18 10:06:12
页数500+,这大概是所读最长的推理小说之一。比起之前看过的两部P.D.詹姆斯作品,这本大概可以脱去推理的标签进入文学的书架,案件若即若离地隐现在书页里,慢慢地,委曲描摹的是那些与之相关的人。贝隆和达格利什的神交从一开始就令人怅惘,直到最后,那种怅惘也无法藉由一个踏实的支点从世俗返回。然而活着的人们依然活着,面对须挣扎承担的一切。——如果你发现你不再信仰,那就像仍然信仰一样去行事吧。
2 有用 #瞬间收藏家# 2015-11-06 13:32:07
买之前看到这是豆瓣上近年出版的简体版达格利什系列里唯一一本没有被大规模吐槽翻译错误的一本,读完整体感觉比较流畅,但细节能再注意点就好了。
2 有用 海蚀我心 2011-10-06 11:25:36
诗般的苦涩
1 有用 yue 2011-10-17 02:16:54
非把书名 搞成这样嘛??
1 有用 qiqilife 2011-08-08 19:30:52
奶奶的细节雕刻部分悲伤而克制,十分富有诗意,译者也有功劳。不过破案和逻辑推理被冲淡了许多。另外作为一本侦探小说,用全知全能视角尽情渲染各人心态这样好吗 = =
0 有用 看不懂推理⊙﹏⊙熊出来没注意 2010-12-20 18:43:49
是罗嗦的利害。
0 有用 暗香盈柚 2013-05-15 14:28:41
乏味至极
0 有用 锐奇学 2010-07-26 08:41:16
P.D.James,知道这个名字两年后,第一次知道她为何盛名至此。
1 有用 哀骀它 2013-11-26 13:58:03
P.D.詹姆斯是欧美推理小说家中印象非常深的一位,只看一本书就记住名字的只有爱伦•坡和詹姆斯(至于福尔摩斯更倾向于是重复记忆的结果),不同的是,记住詹姆斯是源于《夜莺的尸衣》的糟糕阅读体验(为什么?译者?文峰?诡计?情节?大概兼而有之吧),在收午夜文库的过程中,詹姆斯是第一位放弃收全的作家(现在?强迫症吧)。本书从多人视角出发,逐步揭开爵士为何被杀之谜,竟然完全忽略了死在一起的那个流浪汉。勘误与商榷:P135,销门——闩门;P322,她每次生气的时候都会特别强调他的官衔。——但上文只称他为“先生”,原文可能是sir,与下文对照,应该译为“警官”,而“官衔”则更近乎“职业”或“身份”,待考;P361页血液检测表格美中不足的没有任何说明。
0 有用 米叔 2012-11-24 16:51:15
太精致太细腻了,简直有点让人看不下去。但合上书后有种奇特的感觉,封面应该更美些,值。
0 有用 爱地人 2010-08-11 23:43:30
已豆列。文字和结构铺展太古典了,古典到繁琐。
2 有用 [已注销] 2013-02-05 14:46:53
任何谋杀案的动机都不外乎爱情、欲望、仇恨和金钱这四条,而其中金钱是最大的祸根!
0 有用 [已注销] 2015-03-25 17:42:04
长归长这本还算是有点交待。看了几页赛奶奶原文果然是比翻译好看许多,心想詹婆应该也是这个路数吧。。。俩人还老乡。。。
0 有用 朱丽娅 2011-02-28 21:03:41
气质高雅, 脑容量惊人, 热爱谋杀案的贵妇
0 有用 三 2012-03-11 14:38:58
写到杂七杂八也还行,一写到探案部分就没劲的要命,要不要看下去呢? 弃了。
0 有用 合欢 2010-09-28 21:17:43
构思精巧,但是描写太过繁复,几乎每到一个场景都会有事无巨细的描绘,无疑冲淡了本该富有层次的节奏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带有女性作家典型的细腻特质。